《宁化县志》求取 ⇩

目次1

1

凡例3

概述20

大事记26

卷一 建 置61

第一章 建置沿革61

第一节 建置61

第二节 境域62

第三节 县城63

第二章 行政区划64

第一节 唐至清代64

第二节 民国时期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67

第三章 集镇村落74

卷二 自然地理82

第一章 地质82

第一节 地质构造82

第二节 地层86

第三节 侵入岩89

第四节 矿藏资源90

第五节 地震活动91

第二章 地貌93

第一节 地势93

第二节 地貌类型93

第三节 主要山脉94

第三章 气候96

第一节 气候类型96

第二节 四季特征96

第三节 气温97

第四节 降水101

第五节 湿度、日照、气压、风103

第六节 物候105

第四章 水文108

第一节 地表水108

第二节 地下水112

第三节 水质112

第五章 土壤114

第一节 山地土壤114

第二节 水稻土116

第一节 植被类型118

第六章 植被118

第二节 垂直地带分布119

第七章 动植物资源119

第一节 生态演变119

第二节 野生植物120

第三节 野生动物120

第八章 旅游资源121

第一节 干旱122

第九章 自然灾害122

第二节 洪涝125

第三节 寒害126

第四节 大风、冰雹128

卷三 人 口130

第一章 人口变动130

第一节 人口演变130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4

第三节 人口流动135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36

第二节 姓氏构成137

附:宁化县部分姓氏流迁登记表137

第三节 性别、年龄构成14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49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151

第六节 婚姻家庭153

第三章 计划生育15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54

第二节 节育措施155

第三节 晚婚晚育157

第四节 优生优育158

附:宁化县计划生育奖惩规定158

卷四 农业(种植业)162

第一章 生产力概况162

第一节 劳力162

第二节 耕地162

第三节 耕牛163

第四节 农机具164

第一节 土地改革166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66

第二节 互助合作167

第三节 人民公社168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170

第五节 双田制170

第六节 国营农场171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173

第一节 水利建设173

第二节 山水田林路建设173

第一节 粮油作物174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174

第二节 蔬菜生产177

第三节 经济作物178

第五章 农业技术180

第一节 耕作制度180

第二节 良种培育推广180

第三节 施肥改土182

第四节 植物保护184

第五节 栽培技术185

第六节 农业区划187

第六章 商品粮基地建设188

第一节 基地形成188

第二节 基地建设188

卷五林 业191

第一章 森林资源191

第一节 树种、林种191

第二节 蓄积分布193

第二章 营林生产194

第一节 采种、育苗194

第二节 造林、绿化198

第三节 抚育、封山200

第四节 营林资金201

第五节 典型育林单位及专业户203

第三章 森林保护204

第一节 林政管理204

第二节 护林防火206

第三节 病虫防治207

第四章 森林开发利用208

第一节 木材生产208

第二节 木材购销210

第三节 林副产品211

第四节 林产化工212

第五节 木材加工213

第六节 薪炭214

第五章 林区建设214

第一节 设备更新214

第二节 基本建设215

第三节 林业规划215

第一节 山林权属216

第六章 经营体制216

第二节 经营方式217

第七章 机构219

第一节 行政机构219

第二节 事业机构219

第三节 企业机构219

卷六 畜牧渔业221

第一章 畜牧业221

第一节 资源221

第二节 品种改良223

第三节 饲养225

第四节 疫病防治226

第二章 渔业229

第一节 资源229

第二节 养殖231

第三节 稻田养鱼232

第四节 捕捞233

第五节 鱼病防治234

第二节 水土保持237

第一节 自然条件237

第一章 水利建设237

卷七 水利电力237

第三节 水利工程240

第四节 防汛抗旱249

第二章 水电建设250

第一节 水力资源250

第二节 水电工程建设250

第三节 输电网络251

第四节 管理252

第二节 工业企业255

第一节 农业企业255

卷八 乡镇企业255

第一章 企业门类255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256

第四节 建筑业256

第五节 商业饮服业257

第二章 经营管理258

第三章 重点乡镇、重点企业261

第一节 重点乡镇261

第二节 重点企业261

第三节 主要产品产量263

卷九 工 业265

第一章 所有制265

第一节 全民工业265

第二节 集体工业268

第三节 私营工业269

第四节 其他270

第二章 门类270

第一节 矿冶工业270

第二节 电力工业271

第三节 机械工业274

第四节 建材工业275

第五节 森林工业276

第六节 化学工业276

第七节 造纸印刷工业278

第八节 食品工业279

第九节 纺织工业280

第十节 电子工业281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282

第二节 1958年~1978年间283

第三章 管理283

第一节 1957年之前283

第三节 1979年之后284

卷十 交 通289

第一章 陆路交通289

第一节 古道289

第二节 公路289

第三节 桥梁292

第四节 运输294

第五节 装卸297

第二章 水路交通298

第一节 渡口298

第二节 航道298

第三节 船运299

第四节 筏运300

第三章 交通管理3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1

第二节 路政、航政302

第三节 运输管理303

第四节 交通监理304

附:重大交通事故305

卷十一 邮 电307

第一章 机构307

第一节 驿铺307

第二节 邮电局、所307

第二章 邮政309

第一节 邮运网路309

第三节 邮政业务310

第二节 设备设施310

第三章 电信313

第一节 电报313

第二节 电话313

第四章 管理317

第一节 业务管理317

第二节 劳动管理318

第三节 计划管理319

第四节 技术与质量管理319

第五节 物资与财务管理320

卷十二 城乡建设323

第一章 县城建设323

第一节 公共建筑323

第二节 供水供电326

第三节 房屋建筑327

第四节 园林绿化328

第五节 规划管理329

第二章 乡村建设329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29

第二节 村庄建设331

第一节 房产管理333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333

第二节 地产管理334

第四章 建筑业335

第一节 基建队伍335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335

第五章 环境保护337

第一节 污染337

第二节 治理338

第一章 机构341

卷十三 财政税务341

第二章 财政342

第一节 预算342

第二节 收入344

第三节 支出345

第三章 税务350

第一节 农业税收350

第二节 工商各税352

第一节 财政管理359

第四章 财税监督359

第二节 税收检查360

第三节 审计361

卷十四 金 融363

第一章 金融机构363

第一节 当铺、汇兑庄363

第二节 银行363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64

第一节 货币种类365

第二章 货币与管理365

第四节 保险公司365

第二节 货币流通366

第三节 结算368

第四节 收兑金银368

第三章 贷款369

第一节 民间借贷369

第二节 银行信贷369

第三节 基建拨(贷)款371

第四章 存款371

第一节 集体存款371

第二节 城乡储蓄372

第一节 地方公债373

第五章 公债373

第二节 国家公债374

第六章 保险374

第一节 保险业务374

第二节 保费与理赔375

卷十五 商 业377

第一章 商业体制377

第一节 私营商业377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378

第二节 集体商业378

第四节 公私合营380

第五节 国营商业380

第二章 商品购销381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381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384

第三节 食品副食品购销385

第四节 工业品购销388

附:废品收购391

第一节 经营方式393

第三章 对外贸易393

第二节 出口实绩394

第四章 饮食服务395

第一节 饮食业395

第二节 旅馆业396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396

第五章 市场与交易398

第一节 集市与网点398

第二节 交流与贸易400

第一节 商品计划管理402

第六章 经营管理402

第二节 商品价格管理404

第三节 财务管理405

第四节 储运管理406

第五节 经营责任制407

卷十六 粮油贸易410

第一章 购销410

第一节 自由贸易410

第二节 统购统销411

第三节 议购议销415

第一节 调运417

第二章 储运417

第二节 保管储存418

第三章 加工419

第一节 粮油加工419

第二节 粮食复制品生产421

第一节 行政管理422

第二节 财务管理422

第四章 管理422

第三节 各项补贴423

卷十七 经济管理42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25

第一节 计划编制425

第二节 计划实施426

第二章 工商行政430

第一节 市场管理43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432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43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34

第三章 物价435

第一节 物价演变435

第二节 物价管理442

第四章 计量444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444

第二节 计量管理445

第三节 标准化与质量监督445

第一节 农民收入447

第一章 经济收入447

卷十八 人民生活447

第二节 居民收入448

第二章 经济支出450

第三章 生活水平452

第一节 饮食452

第二节 穿戴454

第三节 住宅454

第四节 用品455

第一节 组织机构458

第一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及其重要活动458

上卷 中国共产党宁化地方组织458

卷十九 政 党458

第二节 重要活动460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及其重要活动462

第三章 解放后党组织及其重要活动464

第一节 县委机构464

第二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465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467

第四节 县委的主要领导工作469

第五节 宣传教育工作476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478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479

第八节 信访工作480

附:中共宁化县委历任书记、副书记名表481

下卷 中国国民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484

第一章 国民党宁化地方组织484

第一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484

第二节 县党部485

第三节 重要活动487

附:国民党宁化县党部历任书记长名表487

第二章 民社党宁化地方组织489

卷二十 政权政协491

第一章 苏区时期工农兵代表大会491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491

第一节 各届大会491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497

第三节 公民选举与代表产生500

第一节 机构503

第三章 政府503

第二节 政事纪要508

第三节 基层政权515

附一:历代县令、知县、知事、县长名表517

附二:苏区时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副主席名表530

附三:解放后历任县长、副县长名表531

第四章 人民政协533

第一节 历届会议533

第二节 政协工作535

附:县参议会537

第二节 民国时期540

第一节 苏区时期540

第一章 工人组织540

卷二十一 社会团体540

第三节 解放后541

第二章 农民组织544

第一节 苏区时期5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544

第三节 解放后545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546

第一节 共青团546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549

第三节 少先队、儿童团552

第四章 妇女组织554

第一节 苏区时期55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555

第三节 解放后555

第五章 工商联558

第一节 组织558

第二节 活动559

第六章 科协559

第二节 活动561

第七章 侨联561

第一节 组织561

第八章 台湾同胞联谊会562

第九章 个体劳动者协会563

卷二十二 司 法566

第一章 治安566

第一节 机构566

第二节 社会治安568

第三节 刑侦569

第四节 户籍管理570

第六节 监押管理571

第五节 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改造571

第七节 消防工作572

第八节 特种行业与出入境管理572

第二章 检察573

第一节 机构573

第二节 刑事检察574

第三节 监所检察575

第四节 法纪检察575

第六节 林业检察576

第五节 经济检察576

第三章 审判577

第一节 机构577

第二节 刑事审判578

第三节 民事审判579

第四节 经济审判580

第五节 林业审判580

第四章 司法行政581

第一节 法制宣传581

第二节 调解582

第三节 公证583

第四节 法律顾问与律师业务583

卷二十三 民 政586

第一章 拥军优属586

第一节 支前586

第二节 优抚587

第三节 烈士褒扬590

第一节 复退军人591

第二节 移民、下放居民591

第二章 安置591

第三章 救济592

第一节 灾情救济592

第二节 社会救济595

第四章 社会福利597

第一节 福利设施597

第二节 福利生产599

第五章 扶持599

第一节 扶持老区600

第二节 扶贫602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603

第一节 婚姻登记603

第二节 地名管理604

第三节 其他民政事务608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610

第一章 人事610

第一节 干部状况610

第二节 干部管理612

第二章 劳动615

第一节 工人队伍615

第二节 招工与就业制度616

第三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617

第四节 劳动服务公司617

第三章 工资奖金617

第一节 工资617

第二节 奖金621

第四章 劳保福利621

第一节 劳动保护621

第二节 职工保险622

第三节 干部福利624

卷二十五 军 事627

第一章 军事机关627

第一节 民国以前军事机关627

第二节 民国、苏区时期军事机关628

第三节 解放后军事机关630

第二章 兵役633

第一节 招募与世袭役633

第二节 义务役634

第三章 兵防635

第三节 预备役635

第一节 设施636

第二节 驻军638

第四章 地方武装641

第一节 民国以前地方武装641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641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644

附:土匪及其他648

第一节 组织650

第五章 民兵650

第二节 军训与活动651

第六章 军政652

第一节 拥政爱民652

第二节 立功受奖653

第七章 重大兵事654

卷二十六 教 育663

第一章 学校教育663

第一节 县学社学书院私塾663

第二节 幼儿园664

第三节 小学教育666

附:县实验幼儿园简介666

附:县实验小学简介669

第四节 中学教育669

附:宁化一中简介670

第五节 专业教育674

第二章 成人教育676

第一节 农民文化教育676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677

第一节 教育改革679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679

第二节 教学研究681

第四章 教师682

第一节 师资682

第二节 专业培训683

第三节 待遇684

第五章 教育管理685

第一节 行政管理685

第二节 校务管理686

第三节 经费与设备管理686

第一节 机构690

卷二十七 科 技690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690

第二节 队伍691

第二章 科技活动692

第一节 科普宣传692

第二节 信息交流692

第三节 科技应用693

第三章 科技成果695

第一节 著述695

第二节 评奖项目696

卷二十八 文 化703

第一章 机构7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703

第二节 文化单位703

第二章 编著705

第一节 历代著译705

附:历代著译书目706

第二节 史志编撰715

第三节 艺术创作716

第一节 表演团体718

第三章 演出718

第二节 会演、调演720

第四章 群众文化722

第一节 民间文艺722

附:民间歌谣724

第二节 培训726

第三节 展览727

第五章 广播影视729

第一节 广播729

第二节 电影730

第三节 电视731

第六章 图书报刊732

第一节 藏书借阅732

第二节 图书发行733

第三节 新闻出版734

第七章 档案资料735

第一节 档案735

第二节 资料文献736

第三节 管理和利用737

第一节 机构740

卷二十九 医药卫生740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740

第二节 队伍744

第二章 医疗745

第一节 医疗设备745

第二节 中医746

第三节 西医747

第四节 民间方药747

第三章 卫生74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48

第二节 卫生监督监测749

第四章 防疫保健75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751

第二节 计划免疫752

第三节 地方病和职业病查治753

第四节 妇幼保健754

第五节 人口死因调查755

第五章 药材药物755

第一节 中草药资源755

第三节 地方中药材收购及加工756

第二节 中药材生产756

第四节 医药制剂757

附:五油五虎膏制法758

第五节 医药器械经营758

第六章 医药卫生管理759

第一节 行政管理759

第二节 医政管理759

第三节 药政管理760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762

第二节 农民体育762

第一章 群众体育762

卷三十 体 育762

第三节 职工体育763

第四节 群众体育组织764

第二章 学校体育765

第一节 体育教学765

第二节 校运动会766

第三章 人才培养767

第一节 业余训练767

第二节 少体校768

第四章 体育竞赛769

第一节 运动会769

第二节 竞赛成绩771

第五章 机构与设施774

第一节 机构774

第二节 设施与经费774

附一:县人民体育场简介775

附二:县体育馆简介775

第一节 古遗址777

第一章 历史文物777

卷三十一 文 物777

第二节 古墓葬780

第三节 古建筑782

第四节 石刻785

第五节 馆藏珍贵文物786

第二章 革命文物791

第一节 纪念地791

第二节 纪念物793

第三节 纪念建筑794

1992《宁化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善群主编;宁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广宁县志(1994 PDF版)
广宁县志
199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宁县志  5( PDF版)
宁县志 5
台湾:成文出版社
兴宁县文化艺术志(1987 PDF版)
兴宁县文化艺术志
1987
宁海县文化志(1993 PDF版)
宁海县文化志
1993
宁国县志( PDF版)
宁国县志
宁?县志( PDF版)
宁?县志
宁国县志(1997 PDF版)
宁国县志
199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宁安县志(1989 PDF版)
宁安县志
1989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长宁县志(1994 PDF版)
长宁县志
1994 成都:巴蜀书社
乡宁县志(1992 PDF版)
乡宁县志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宁都县志(1986 PDF版)
宁都县志
1986 宁都县志编委会
永宁县志(1995 PDF版)
永宁县志
1995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宁县志(1988 PDF版)
宁县志
1988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休宁县志(1990 PDF版)
休宁县志
1990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江宁县志(1989.09 PDF版)
江宁县志
1989.09 北京市: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