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邱县志》求取 ⇩

概述1

A General Survey of Neiqiu County11

大事记25

第一编 建置区划65

第一章 位置面积65

第二章 建置沿革6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8

第一节 清及清以前行政区划68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69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70

第四章 县城乡镇76

第一节 县城76

第二节 镇79

第三节 乡81

第四节 村88

第一章 地质115

第一节 地质构造115

第二编 自然环境115

第二节 地层116

第二章 地貌120

第一节 山地120

第二节 丘陵122

第三节 平原123

第一节 四季特征124

第二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124

第三章 气候124

第三节 温度125

第四节 降水127

第五节 风128

第六节 湿度蒸发129

第七节 霜雪冻129

第八节 物候130

第四章 水文131

第一节 地表水131

第二节 地下水132

第一节 棕壤133

第五章 土壤133

第二节 褐土134

第三节 草甸土134

第六章 植物动物134

第一节 植物134

第二节 动物135

第七章 矿产资源136

第一节 燃料矿产137

第二节 金属矿产138

第三节 非金属矿产141

第八章 其它资源149

第一节 土地资源149

第二节 水资源150

第三节 旅游资源150

第九章 自然灾害157

第一节 旱灾157

第二节 水灾158

第三节 风灾159

第五节 震灾160

第四节 雹灾160

第六节 虫灾161

第七节 其它灾害162

第三编 人口165

第一章 数量和分布165

第一节 数量165

第二节 分布169

第二章 人口变动170

第一节 自然变动170

第二节 机械变动172

第三章 人口构成174

第一节 民族构成174

第二节 年龄构成174

第三节 性别构成174

第四节 文化构成176

第五节 婚姻构成176

第六节 职业构成177

第七节 姓氏构成177

第四章 计划生育178

第一节 奖惩规定179

第二节 机构 队伍 经费181

第四编 党政群团18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内邱县地方组织185

第一节 创建和发展185

第二节 组织机构189

第三节 干部管理203

第四节 宣传教育204

第五节 整党整风205

第六节 纪律检查207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210

第八节 信访 外事21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内邱县地方组织214

第一节 组织214

第二节 活动215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217

第一节 机构217

第二节 主要工作222

第四章 人民政府225

第一节 县级政府机构226

第二节 基层政府机构229

第五章 旧政权234

第一节 县衙234

第二节 中华民国县政府240

第六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41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全体会议241

第二节 政协构成244

第三节 工作机构245

第四节 主要活动245

第一节 工人组织247

第七章 群众团体247

第二节 农民组织249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250

第四节 妇女组织253

第五节 科学技术组织255

第六节 文化团体255

第七节 工商团体256

第八节 其它群众团体组织258

第一节 土地改革261

第五编 党政活动辑略261

第一章 重大运动261

第二节 抗美援朝26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263

第四节 “三反”、“五反”263

第五节 农业合作化264

第六节 反对资产阶级右派斗争265

第七节 “大跃进”266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267

第八节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267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268

第二章 党政要务271

第一节 宣传群众与武装斗争271

第二节 发展农业、工业、商业275

第三节 发展交通、电力、城建事业281

第四节 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83

第五节 其它几项重要工作285

第三章 改革开放293

第一节 农村改革294

第二节 工商企业改革299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05

第四节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308

第五节 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改革312

第六节 政治体制改革315

第七节 对外开放317

第二节 干部队伍325

第一节 机构325

第一章 劳动人事325

第六编 劳动人事 民政325

第三节 职工队伍329

第四节 人事管理330

第五节 工资福利331

第六节 安置就业333

第七节 劳动保护334

第八节 劳务市场334

第九节 职称管理335

第一节 机构设置336

第二章 民政336

第十节 劳动仲裁336

第二节 拥军优属337

第三节 退伍军人安置339

第四节 烈士褒扬340

第五节 社会救济341

第六节 社会福利342

第七节 移民搬迁343

第十节 基层政权建设344

第九节 婚姻管理与殡葬管理344

第八节 地名管理344

第十一节 宗教管理345

第七编 公安司法349

第一章 公安349

第一节 机构349

第二节 群众治保35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与取缔反动会道门351

第四节 禁毒 禁赌 禁娼352

第六节 户籍管理353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353

第七节 交通监理354

第八节 消防355

第九节 特种行业及物品管理356

第十节 看守监所357

第二章 人民检察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节 刑事案件检察359

第三节 法纪案件检察359

第四节 经济案件检察359

第五节 监所检察35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360

第三章 审判360

第一节 机构360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361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361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与告诉、申诉案件审判362

第六节 执行362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362

第四章 司法行政363

第一节 机构363

第二节 法制宣传363

第三节 律师事务364

第四节 公证业务364

第五节 人民调解364

第一节 古代地方武装369

第一章 地方武装369

第八编 军事369

第二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370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370

第二章 驻军375

第一节 古代驻军375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375

附:日本侵略军驻军37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377

第三章 兵役377

第一节 兵役制度378

第二节 1986年以来的兵员征集379

第四章 民兵379

第一节 民兵组织379

第二节 武器装备380

第三节 军政训练381

第四节 参军参战382

第五节 参加生产383

第三节 建国后的战备工程384

第二节 抗日时期军事工程384

第一节 古代军事工程384

第五章 军事设施384

第六章 战事385

第一节 古代战事385

第二节 抗日战事385

附:民团战事387

第九编 抗日斗争391

第一章 日本侵略军暴行391

第二章 内邱人民的抗日斗争395

第一节 政治策略395

第二节 武装斗争401

第三节 鱼水之情407

第十编 经济综览411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革411

第一节 封建经济制度411

第二节 土地改革4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413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415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41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418

第二章 经济综合指标418

第二节 国民收入419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420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422

第三章 经济结构42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423

第二节 产业结构425

第四章 居民生活430

第一节 农民生活430

第二节 职工生活434

第十一编 基础设施439

第一章 城乡建设439

第一节 县城建设439

第二节 乡村建设444

第三节 建筑业446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451

第五节 土地管理452

第六节 环境保护454

第七节 管理机构456

第二章 电力457

第一节 电力设施457

第二节 电力利用461

第三节 电价463

第四节 电业管理464

第五节 管理机构465

第三章 交通运输466

第一节 道路交通466

第二节 桥涵470

第三节 公路设施473

第四节 运输474

第五节 公路交通运输管理476

第六节 机构479

第七节 铁路480

第四章 邮电484

第一节 邮政484

第二节 电信487

第五章 水利491

第三节 管理机构491

第一节 河道治理492

第二节 水库建设493

第三节 井灌工程497

第四节 引水灌溉499

第五节 饮水工程502

第六节 水土保持502

第七节 水利管理505

第八节 1963年抗洪纪实506

第九节 管理机构508

附:县外施工509

第十二编 农业515

第一章 农业区划515

第一节 种植业区划515

第二节 林业区划516

第三节 畜牧业区划517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518

第一节 劳动力518

第二节 耕地519

第三节 农机具520

第三章 种植业523

第一节 农作物生产523

第二节 耕作制度528

第三节 栽培技术529

第四节 良种繁育及推广530

第五节 植物保护532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534

第七节 管理机构535

第四章 林业536

第一节 林木资源537

第二节 植树造林538

第三节 果树541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545

第五节 经营管理546

第六节 管理机构547

第五章 畜牧水产547

第一节 畜禽种类548

第二节 良种繁育551

第三节 畜禽饲养552

第四节 饲养大户557

第五节 疫病防治558

第六节 水产562

第七节 管理机构564

第十三编 工业568

第一章 综合概况568

第一节 所有制568

第二节 体制570

第三节 生产规模571

第四节 企业管理573

第五节 管理机构575

第二章 煤炭575

第一节 资源分布575

第二节 资源开发575

第三节 煤炭加工576

第三章 建材578

第一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578

第二节 砖瓦灰石580

第三节 其他建材581

第四章 金属矿业开采与冶炼582

第一节 铁582

第二节 铜583

第三节 钴镍584

第五章 非金属矿业开采与加工584

第一节 石英584

第二节 长石585

第三节 石榴子石585

第五节 硫586

第四节 白云石 河砂586

第六章 机械587

第一节 种类与规模587

第二节 设备与技术588

第三节 名优产品588

第七章 化工590

第一节 化肥590

第二节 轻质化工原料590

第四节 塑料 胶带591

第三节 硫酸 糠醛591

第八章 其它工业593

第一节 纺织业593

第二节 服装鞋业594

第三节 印刷595

第四节 工艺品595

第五节 手工业596

第六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597

附:邢台煤电总公司、东庞煤矿简介601

第一节 国有商业605

第十四编 商贸605

第一章 商业体制605

第二节 合作商业610

第三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614

第二章 商业经营621

第一节 农用生产资料供应621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623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625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627

第五节 饮食服务628

第三章 商业管理630

第一节 国有商业管理630

第二节 合作商业管理631

第三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管理632

第四章 粮油633

第一节 粮油市场633

第二节 粮油购销633

第三节 粮油储运639

第四节 粮油管理640

第五章 物资641

第一节 计划供应641

第二节 调节交流642

第三节 议购议销642

第四节 管理机构642

第六章 对外贸易643

第一节 出口商品经营概况643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种类644

第七章 烟草646

第三节 管理机构646

第一节 品种类型647

第二节 购销647

第三节 经营管理649

第十五编 乡镇企业653

第一章 发展概况653

第二章 企业形式656

第一节 个体企业656

第二节 集体企业656

第四节 合资企业657

第三节 股份合作企业657

第一节 工业企业658

第三章 行业及分布658

第二节 其它企业659

第三节 重点企业660

第四章 企业管理6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667

第二节 管理体制668

第三节 经营管理668

第一节 社会效益669

第五章 效益669

第二节 经济效益670

第十六编 财税 金融675

第一章 财政675

第一节 财政体制675

第二节 财政收支677

第三节 财政管理680

第四节 债券684

第五节 乡(镇)财政686

第六节 管理机构688

第二章 税务689

第一节 税制690

第二节 税种691

第三节 税率 税额694

第四节 税务管理702

第五节 管理机构703

第三章 金融704

第一节 货币704

第二节 信贷707

第三节 储蓄710

第四节 结算712

第五节 保险712

第六节 机构713

第十七编 经济综合管理717

第一章 计划7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17

第二节 管理范围717

第一节 机构及网络719

第二章 统计719

第二节 统计范围和方法720

第三节 资料整理和利用72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7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722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723

第三节 市场管理72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2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728

第一节 机构729

第四章 物价729

第二节 物价管理730

第五章 技术监督732

第一节 机构设置732

第二节 计量演变73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733

第六章 审计733

第一节 机构及职能733

第二节 财务审计734

第三节 监督735

第十八编 教育 科技739

第一章 科举739

第一节 儒学 书院 社学 义学739

第二节 私塾739

第二章 普通教育741

第一节 幼儿教育741

第二节 小学教育742

第三节 中学教育743

第三章 专业教育745

第一节 师范教育745

第二节 职业教育746

第四章 成人教育748

第一节 农民教育748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749

第五章 教师队伍749

第一节 教师来源749

第二节 教师数量750

第三节 教师结构751

第四节 教师进修752

第五节 教师待遇753

第六章 教育经费757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757

第二节 人民政府教育经费757

第三节 社会集资758

第五节 勤工俭学759

第四节 学杂费759

第六节 社会赞助760

第七章 教学研究760

第一节 机构人员760

第二节 教研活动内容761

第八章 教育行政7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762

第二节 管理体制763

第九章 德育教育764

第一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76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65

第一节 队伍767

第十章 科技队伍767

第二节 结构768

第十一章 科学普及771

第一节 科技宣传771

第二节 科技成果推广771

第十二章 科学研究773

第一节 活动773

第二节 科技交流7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775

第十三章 科技管理775

第二节 研究机构776

第十九编 文化779

第一章 文化艺术779

第一节 机构779

第二节 文艺创作781

第三节 民间艺术793

第四节 娱乐活动798

第二节 广播800

第二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电影800

第一节 新闻报道800

第三节 电视802

第四节 电影804

第三章 图书 报刊804

第一节 图书804

第二节 报刊807

第四章 档案807

第一节 档案管理807

第二节 档案馆藏809

第三节 档案利用810

第五章 编史修志810

第一节 修志810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编纂811

第三节 文史资料搜集整理812

第四节 地名资料调查整理812

第五节 其它部门史志编纂813

第二节 措施817

第一节 机构817

第一章 文物管理817

第二十编 文物817

第二章 古遗址818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818

第二节 古城遗址820

第三节 其它遗址822

第三章 古墓葬823

第四章 古建筑825

第一节 扁鹊庙825

第二节 牛王庙戏楼826

第三节 清四合院826

第四节 石刻826

第五章 庙 寺 庵 观827

第六章 革命文物830

第七章 馆藏文物830

第一节 一级文物830

第三节 三级文物831

第二节 二级文物831

附一 内邱县邢窑调查报告837

附二 一座罕见的古戏楼847

附三 慈云桥栏版石刻848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852

第一章 卫生机构852

第一节 卫生行政852

第二节 防疫机构852

第三节 医疗机构853

第五节 药品经营机构856

第四节 疗养机构856

第六节 药品检验机构857

第二章 卫生制度与经费857

第一节 制度857

第二节 经费858

第三章 预防 保健861

第一节 公共卫生861

第二节 防疫863

第三节 妇幼保健863

第一节 医疗队伍864

第四章 医疗864

第二节 医疗设备866

第三节 医疗技术866

第四节 公费医疗867

第五节 民间验方868

第五章 药品 药政868

第一节 药材生产868

第二节 药品经营8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870

第二节 学校体育870

第六章 体育870

第三节 药政管理870

第三节 群众体育871

第四节 人材培养与输送875

第五节 体育比赛877

第六节 体育设施和经费880

第二十二编 民风民俗883

第一章 民俗883

第一节 时节习俗883

第二节 生活习俗885

第三节 礼仪习俗888

第四节 忌讳890

第五节 陋俗891

第六节 美德892

第二章 方言897

第一节 语音898

第二节 分类词表916

第三节 语法927

第四节 歇后语932

第三章 宗教933

第二十三编 人物939

第一章 人物传939

第二章 名人表958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978

附录1039

县驻外单位1039

外地驻县单位1039

滑氏家谱序1045

编后记1047

1996《内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进斌总纂主编;河北省内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