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建置区划73

第一章 建置沿革73

第一节 清以前宣化地方建置沿革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沿革74

第三节 解放后建置沿革75

第二章 境域75

第一节 明清时期县域7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域75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县域76

第三章 行政区划77

第一节 清末民国县政区划77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县政区划78

第二篇自然环境80

第一章 地质80

第一节 地层80

第二节 构造82

第三节 岩浆岩83

第四节 地下水文84

第一节 地形85

第二节 山脉85

第二章 地貌山川85

第三节 河流88

第三章 气候91

第一节 四季91

第二节 气温91

第三节 地温94

第四节 降水94

第五节 干湿96

第六节 日照96

第八节 风97

第九节 农业界限温度97

第七节 蒸发97

第十节 农业气候区划98

第四章 土壤、植被99

第一节 土壤99

第二节 植被101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01

第一节 野生动物101

第二节 野生植物102

第六章 矿产资源111

第一节 金属矿111

第二节 非金属矿111

第一节 干旱113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3

第二节 冰雹114

第三节 雷暴115

第四节 霜冻115

第五节 水灾117

第六节 风灾117

第七节 地震118

第三篇人口119

第一章 人口增减119

第一节 古代人口迁徙119

第二节 人口数量120

第三节 人口分布122

第二章 人口构成变化123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3

第二节 性别构成124

第三节 年龄构成124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7

第五节 职业构成127

第三章 计划生育127

第一节 工作概况127

第二节 宣传活动129

第三节 手术服务130

第四节 政策措施132

第五节 计划生育成效134

第四篇乡镇村137

第一章 乡及乡辖村137

第一节 梅家营乡及其辖村137

第二节 东望山乡及其辖村140

第三节 葛峪堡乡及其辖村143

第四节 大白阳乡及其辖村145

第五节 李家堡乡及其辖村148

第六节 姚家房乡及其辖村151

第七节 双庙乡及其辖村154

第八节 马家湾乡及其辖村156

第九节 小村乡及其辖村159

第十节 贾家营乡及其辖村162

第十一节 顾家营乡及其辖村165

第十二节 辛庄子乡及其辖村169

第十三节 定方水乡及其辖村172

第十四节 段家堡乡及其辖村175

第十五节 阎家堡乡及其辖村177

第十六节 江家屯乡及其辖村179

第十七节 邓家台乡及其辖村183

第十八节 塔儿村乡及其辖村188

第十九节 水泉乡及其辖村193

第二十节 崞村乡及其辖村196

第二十一节 罗家洼乡及其辖村201

第二十二节 郭家湾乡及其辖村205

第二十三节 回回庄乡及其辖村208

第二十四节 深井乡及其辖村211

第二十五节 马圈乡及其辖村214

第二十六节 王家湾乡及其辖村218

第二十七节 南流水乡及其辖村224

第二十八节 傅家堡乡及其辖村227

第二章 镇及镇辖村231

第一节 赵川镇及其辖村231

第二节 沙岭子镇及其辖村233

第二节 管辖范围236

第三章 洋河南办事处236

第一节 建制始末236

第三节 办理事项237

第五篇农业238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238

第一节 土改前农村生产关系238

第二节 减租减息、土地改革240

第三节 互助合作242

第四节 人民公社244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5

第一节 农作物及其布局247

第二章 农技农艺247

第二节 耕作栽培251

第三节 土壤肥料254

第四节 种子257

第五节 植物保护259

第三章 农业机械261

第一节 农机发展261

第二节 农机管理263

第四章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266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266

第二节 社队经营管理266

第一节 天然林270

第二节 人工用材林270

第六篇林业270

第一章 林木资源分布270

第三节 经济林271

第四节 零散树木272

第五节 野生灌木273

第二章 植树造林273

第一节 育苗273

第二节 片林、用材林、防护林274

第三节 四旁植树276

第四节 果树果林277

第三章 林场、苗圃282

第一节 县属林场苗圃282

第二节 乡办林场285

第三节 驻县场圃286

第四章 林业管理287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287

第二节 林木所有制变化288

第三节 林业技术推广289

第四节 林木管护290

第一节 役畜饲养种类292

第一章 役畜292

第七篇畜牧水产292

第二节 役畜饲养管理294

第二章 猪羊家禽296

第一节 饲养种类296

第二节 饲养变化298

第三章 水产302

第一节 养殖水面分布302

第二节 养鱼发展概况302

第四章 畜牧水产管理303

第一节 畜牧水产行政事业机构303

第二节 品种繁殖改良305

第三节 防疫灭病307

第一章 灌溉工程310

第一节 灌区310

第八篇水利310

第二节 水库316

第三节 灌溉井322

附:宣化县机井队324

第四节 扬水站(点)324

第五节 喷灌、截潜流327

第二章 饮水工程329

第一节 饮用水井329

附:解放后历年山区饮水工程统计330

第二节 管道引水330

第三节 石湖里饮水工程336

第三章 河防工程和水保工程337

第一节 河防工程337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程341

第四章 水利管理342

第一节 水利机构和管理体制342

第二节 水费征收344

第三节 水利综合经营344

附:龙洋河灌区的综合经营345

第一章 铁路348

第一节 京包铁路348

第九篇交通348

第二节 宣庞铁路349

第三节 大秦铁路349

第四节 火车站350

第五节 专线铁路351

第二章 公路352

第一节 公路建设352

第二节 公路桥梁359

第三节 汽车站361

第四节 公路养护362

第五节 民工建勤363

第一节 运输工具365

第三章 运输365

第二节 客运366

第三节 货运367

第四节 装卸369

第四章 交通管理370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370

第二节 交通监理371

第三节 养路费征收372

第四节 运输管理373

第二节 邮政网路375

第一节 邮传375

第一章 邮政375

第十篇邮电375

第三节 邮政业务376

第四节 邮政设施378

第二章 电信378

第一节 电报378

第二节 长途电话379

第三节 市内电话381

第四节 农村电话381

第三章 邮电管理382

第一节 邮电机构382

第二节 管理内容383

第三节 经济效益384

第十一篇电业385

第一章 发电385

第一节 水利发电385

第二节 柴油机发电386

第三节 锅驼机发电387

第四节 火力发电387

第二章 输变电387

第一节 35千伏输电线路387

第二节 10千伏配电线路388

第三节 变电站391

第四节 输变电标准化建设392

第三章 供用电393

第一节 机电设备393

第二节 调度、通讯394

第三节 用户395

第四节 售电397

附:行政村通电时序录397

第四章 电业管理400

第一节 电业机构400

第二节 电价、贴费402

第三节 节电降耗403

第十二篇工业405

第一章 工业体制405

第一节 所有制405

第二节 隶属关系409

第二章 工业门类411

第一节 黄金工业411

第二节 钢铁工业412

第三节 建材工业414

第四节 化学工业416

第五节 机械工业417

第六节 粮食和食品工业419

第七节 纺织和其它工业420

第三章 工业管理423

第一节 工业管理机构423

第二节 县营工业管理424

第三节 乡村工业管理425

第四章 工厂和名产品选介426

第一节 工厂选介426

第二节 名优新产品选介429

第五章 驻县工厂431

第一节 张家口市属工厂431

第二节 张家口地属工厂432

第四节 部属工厂433

第三节 省属工厂433

第十三篇城乡建设434

第一章 县治建设434

第一节 治所变迁434

第二节 洋河南建设435

第三节 城内县治建设435

第二章 集镇建设437

第一节 赵川镇建设437

第二节 沙岭子镇建设440

第三节 其它集镇建设442

第三章 乡村建设443

第一节 乡村住宅建设443

第二节 住宅式样、结构444

第三节 规划建设445

第四章 建筑队伍445

第一节 宣化县建筑公司445

第二节 宣化县住宅建筑公司446

第三节 乡镇建筑队伍446

第五章 土地管理447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447

第二节 土地管理事项448

第六章 公房449

第一节 公房管理449

第二节 职工住房标准和分配450

第三节 租金451

第四节 维修451

第七章 环境保护452

第一节 环境状况452

第二节 环保机构453

第三节 环保工作453

第十四篇科技456

第一章 科技机构和队伍456

第一节 科委456

第二节 地震办公室456

第四节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457

第三节 气象站457

第五节 科技队伍458

第六节 驻县科技机构458

第二章 科技普及460

第一节 学术组织、科普组织460

第二节 科普宣传461

第三节 科技培训461

第四节 咨询服务462

第三章 科技成果462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462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464

第三节 科技发明467

第四章 新能源技术468

第一节 沼气利用468

第二节 太阳能利用469

第三节 风能利用470

第四节 改灶节柴470

第十五篇商业471

第一章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471

第一节 解放前商业状况471

第二节 解放初商业状况472

第三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72

第一节 商业经营体制474

第二章 经营体制和网点474

第二节 国营商业477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478

第四节 其它集体商业481

第五节 个体商业482

第六节 集市贸易483

第三章 生活用品供销483

第一节 副食类484

第二节 穿着类485

第三节 日用品类486

第一节 耕畜489

第四章 生产资料供应489

第二节 肥料490

第三节 农具、农膜490

第四节 农药490

第五章 农副土杂品收购491

第一节 畜禽蛋收购491

第二节 畜产品收购494

第三节 土特产品收购495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495

第六章 饮食服务行业496

第一节 饮食业496

第三节 理发业497

第二节 旅店业497

第四节 照相业498

第五节 修理业498

第六节 县人民政府招待所499

第七章 商业管理499

第一节 商业管理机构499

第二节 供销社的民主管理500

第三节 商品储运501

第四节 商业经营管理502

第八章 对外贸易502

第一节 农副业出口产品503

第二节 工业出口产品504

第三节 出口方式505

第四节 外贸机构506

第十六篇粮食507

第一章 粮食贸易体制507

第一节 自由贸易507

第二节 国家控制下的粮食贸易508

第二章 解放后的粮油收购509

第一节 统购509

第二节 合同定购511

第三节 交售粮油奖励511

第四节 议价收购512

第一节 农村“三留”和统销516

第三章 解放后的粮油留销516

第二节 非农业供应518

第三节 议价销售520

第四章 储运加工524

第一节 仓储524

第二节 调运525

第三节 粮油加工525

第五章 粮油经营管理527

第一节 粮油经营管理机构527

第二节 经营效益528

第三节 粮仓管理529

第一节 民国时金融机构531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531

第十七篇金融531

第一章 金融机构531

第二章 货币535

第一节 银两、制钱、银元、土票535

第二节 法币(附:蒙疆票)536

第三节 边区票、人民币536

第四节 人民币的管理与流通537

第三章 储蓄、信贷、结算538

第一节 民间借贷538

第二节 存款539

第三节 工商信贷541

第四节 农业信贷542

第五节 基建拨款和贷款544

第六节 结算545

第四章 债券、保险546

第一节 国家债券546

第二节 地方金融债券547

第三节 代理企业债券548

第四节 保险548

第十八篇经济管理551

第一章 计划管理551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551

第三节 计划运行控制552

第二节 计划体制55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553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553

第二节 农贸市场管理554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557

第四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559

第三章 物价560

第一节 物价管理机构560

第二节 物价管理561

第三节 物价变化563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568

第四章 计量568

第二节 计量管理机构569

第三节 计理管理569

第五章 物资570

第一节 物资机构570

第二节 物资供应570

第三节 物资仓储571

第十九篇财政税收573

第一章 财政税收机构和体制573

第一节 财政机构573

第三节 财税体制574

第二节 税收机构574

第二章 财政收支57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县财政收支575

第二节 解放后县财政收入577

第三节 解放后县财政支出579

第三章 税收582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赋税582

第二节 解放后税收585

第四章 财政管理和审计589

第一节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589

第二节 对企业财务的管理590

第四节 审计591

第三节 财税检查591

第二十篇党派团体59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93

第一节 宣化县党组织的建立和解放前的斗争593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组织建设599

第三节 党员605

第四节 解放后各个时期县委的中心工作610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614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616

第二章 群众团体618

第一节 工会618

第二节 农会、贫协621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22

附:儿童团、少年先锋队624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625

第五节 医联会、卫生工作者协会628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628

第七节 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629

第八节 其它群众组织630

第九节 解放前民众团体630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631

第一节 国民党宣化县组织概况631

附:三青团宣化县组织632

第二节 主要活动633

第二十一篇政权政协63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634

第一节 代表选举634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63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637

第四节 视察活动640

第五节 提案处理642

第二章 人民政府642

第一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联合县政府及领导人642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及领导人645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及领导人649

第四节 基层政权651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综合政务653

第一节 施政方式653

附:1985年元月县政府三次研究教师补员纪事654

第二节 统计656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657

第四节 群众来信来访658

第五节 档案管理660

第六节 地名管理661

第七节 侨务工作663

第四章 人民政协66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及领导人664

第二节 日常活动667

第五章 清代及民国县政权668

第一节 清代县衙机构设置及知县更迭66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机构及县长更迭669

附:伪宣化县公署670

第二十二篇军事672

第一章 县地方武装67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地方武装672

第二节 解放后人民武装673

第二章 兵役675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675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制度675

第三章 民兵676

第一节 组织建设676

第二节 训练676

附:民兵训练基地677

第三节 民兵重要活动677

第四章 战事辑要678

第一节 农民起义战争辑要678

第三节 军阀战争辑要679

第四节 抗日战争辑要679

第二节 外国入侵宣化辑要679

第五节 解放战争辑要682

第五章 驻军685

第一节 明代驻军685

第二节 清代驻军686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驻军686

第四节 解放后驻军686

第二十三篇公安司法687

第一章 公安687

第一节 公安机构687

第二节 清查登记688

附:宣化县反动道会门情况68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689

第四节 取缔反动道会门689

第五节 监督改造“五类分子”691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691

第七节 治安管理692

第八节 案件侦察和预审694

附:侦破案例选介694

第九节 监所697

第十节 消防697

第二章 检察697

第一节 检察机构697

第二节 案件检察698

第三章 审判700

第一节 审判机构700

第二节 审判制度701

第三节 案件审判702

第四章 司法行政7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705

第二节 法律顾问705

第三节 公证706

第四节 民事调解707

第五节 法制宣传707

第一节 警察机构708

第五章 清末、民国司法机构708

第二节 判案机构709

第二十四篇民政710

第一章 拥军优属710

第一节 拥军支前710

第二节 国家抚恤712

第三节 群众优待714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16

第二章 救灾安民718

第一节 救灾救济718

第二节 扶贫721

附:宣化县小村乡敬老院722

第三节 供养孤寡老人722

第四节 特殊安置723

第五节 殡葬改革724

第三章 婚姻登记与民政机构725

第一节 婚姻登记725

第二节 民政机构726

第二十五篇人事劳动728

第一章 人事劳动管理机构728

第一节 人事劳动机构设置变化728

第二节 劳动人事局729

第三节 劳动服务公司729

第五节 老干部局730

第四节 监察局730

第二章 干部731

第一节 干部来源731

第二节 干部状况733

第三节 干部管理733

第四节 离休退休738

第三章 工人740

第一节 用工形式740

第二节 工人队伍741

第三节 就业、转工742

第四节 职工培训743

第五节 工人退休744

第四章 工资、奖金745

第一节 工资制度745

第二节 调资情况746

第三节 奖金748

第四节 工资额变化749

第五章 劳保福利751

第一节 安全生产751

附:重大事故选录752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752

第三节 劳动保险753

第四节 福利754

第二十六篇文化756

第一章 文化事业756

第一节 文化馆站756

第二节 图书馆室757

第三节 图书发行758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759

第五节 文化行政机构761

第二章 文学艺术762

第一节 文学创作762

第二节 戏剧762

第三节 美术765

第四节 民间文学766

第五节 民间艺术766

第六节 现代歌舞769

第三章 广播、电视770

第一节 广播电视机构770

第二节 广播770

第三节 电视771

第四章 报刊、著述772

第一节 报刊772

第二节 著述773

第一节 化石、古墓777

第五章 古迹文物777

第二节 古遗址778

第三节 古建筑779

第四节 古树782

第五节 碑刻、馆藏783

第六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783

第七节 文物工作784

第二十七篇教育785

第一章 事业的发展和机构设置785

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述785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786

第二节 教师素质787

第二章 教职工队伍787

第一节 教师来源787

第三节 教师待遇788

第三章 学校教育790

第一节 幼儿教育790

第二节 小学教育791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795

第四节 中等职业教育797

第五节 中等师范教育798

第四章 成人教育800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800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801

第三节 干部业余教育802

第四节 其它综合业余教育803

第五章 教学研究和考试制度804

第一节 教学研究804

第二节 考试制度805

第六章 教育经费、设备807

第一节 教育经费807

第二节 教学设备810

第七章 勤工俭学810

第一节 勤工俭学概述810

第二节 重点校办工厂简介811

第三节 校办农林牧场简介812

第八章 驻县院校813

第一节 高等院校813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814

第二十八篇卫生体育815

第一章 医疗机构815

第一节 县属医疗机构815

第二节 乡级医疗机构816

第三节 村办卫生保健机构818

第四节 私人医院、个体医生818

第五节 其它医疗单位819

第一节 医疗设备、队伍820

第二章 中西医疗820

第二节 中医医疗822

第三节 西医医疗823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824

第三章 防疫825

第一节 环境卫生825

第二节 预防接种826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82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828

第五节 食品卫生830

第一节 妇女保健832

第四章 妇幼保健832

第二节 儿童保健834

第五章 医疗卫生管理834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834

第二节 卫生行政管理835

第三节 药政836

第四节 职工公费医疗管理837

第五节 农村合作医疗838

第六章 体育839

第一节 群众体育839

第二节 学校体育840

第三节 机构、人才、场地、经费841

附:宣化县中学生田径运动部分记录842

第二十九篇民情845

第一章 生活845

第一节 农民生活845

附:窑子头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851

第二节 职工生活851

第二章 习俗854

第一节 衣食住行854

第二节 婚丧喜庆857

第三节 时令节日861

第四节 礼俗864

第五节 新风尚865

第六节 陋俗869

第三章 方言870

第一节 语音系统870

第二节 方言词语878

第三节 地方谚语885

第四节 地方歇后语888

第五节 地方谜语889

第四章 宗教889

第一节 天主教890

第二节 基督教891

第三节 佛教892

第四节 伊斯兰教893

第五节 道教893

第三十篇人物894

第一章 人物传894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略894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897

第二章 现代名人事录907

第一节 党政军名人事录907

第二节 知识分子名人事录911

第三节 劳动群众名人事录917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表922

第三章 人物表922

第二节 知名人士表942

杂录946

(一)古艺文选946

一、散文(10篇)946

二、诗歌(19篇)954

三、民间传说(28篇)959

(二)辨析985

一、宣化县村名析985

二、宣化县山脉归属辨988

一、宣涿怀县革命斗争历程989

(三)革命回忆录989

二、常家庄的革命斗争992

(四)宣化旧志简介995

一、《宣府镇志》995

二、《宣化县志》996

三、《宣化府志》997

四、《宣化县新志》997

五、《宣化县汇览》999

六、其它宣化古志目999

(五)本志编修始末1000

新编《宣化县志》机构和人员1003

1993《宣化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宣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四川宣汉县志  2( PDF版)
四川宣汉县志 2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宣武县志稿  6(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6
1934
宣武县志稿  5(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5
1934
宣武县志稿  4(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4
1934
宣武县志稿  3(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3
1934
宣武县志稿  2(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2
1934
宣武县志稿  1(1934 PDF版)
宣武县志稿 1
1934
宣威县志稿  全(1967 PDF版)
宣威县志稿 全
1967 台湾:成文出版社
大埔县宣传志  1925-1988(1994 PDF版)
大埔县宣传志 1925-1988
1994
云南省地志  宣威县(1921 PDF版)
云南省地志 宣威县
1921
宣统  宽甸县分志( PDF版)
宣统 宽甸县分志
四川宣汉县志  6( PDF版)
四川宣汉县志 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四川宣汉县志  5( PDF版)
四川宣汉县志 5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四川宣汉县志  4( PDF版)
四川宣汉县志 4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四川宣汉县志  3( PDF版)
四川宣汉县志 3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