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县志》求取 ⇩

目录1

凡例1

概述29

大事记37

第一编 建置115

第一章 境域115

第二章 建置116

第一节 设置始末116

第二节 隶属沿革117

第三章 区划118

第一节 明、清时期1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124

第三节 建国后125

第四章 县城129

第一节 三水城129

第二节 西南镇130

第一节 河口开发区133

第五章 乡镇133

第二节 金本开发区135

第三节 白坭镇137

第四节 青岐镇139

第五节 南边镇140

第六节 乐平镇142

第七节 范湖镇144

第八节 芦苞镇145

第九节 大塘镇148

第十节 六和镇150

第二编 自然地理156

第一章 地质156

第一节 地层156

第二节 构造157

第三节 岩浆岩159

第四节 矿产160

第三节 平原区162

第二节 丘陵区162

第二章 地貌162

第一节 低山高丘区162

第四节 洼地163

第五节 河流163

第三章 气候166

第一节 四季166

第二节 日照167

第三节 气温167

第四节 雨量169

第五节 湿度170

第六节 风力170

第四章 土壤172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172

第二节 土壤养分173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75

第一节 野生动物175

第二节 野生植物176

第六章 自然灾害177

第一节 洪涝177

第二节 干旱178

第三节 低温179

第四节 风灾181

第三编 人口186

第一章 人口发展186

第一节 历代人口、户数186

第二节 人口迁移192

第三节 人口变动196

第二章 人口分布200

第一节 城乡人口200

第二节 镇村人口202

第三节 水上居民205

第四节 人口密度206

第一节 民族208

第三章 人口构成208

第二节 姓氏210

第三节 性别212

第四节 年龄215

第五节 文化程度217

第六节 职业221

第七节 人口与经济224

第八节 婚姻、家庭229

第九节 寿命234

第四章 人口控制236

第一节 机构236

第二节 政策与措施236

第三节 晚婚晚育239

第四节 生育、节育240

第五节 优生优育243

第六节 人口控制实绩244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248

第一章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248

第四编 农业248

第二节 土地改革249

第三节 互助合作250

第四节 人民公社252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54

第二章 种植业255

第一节 耕地255

第二节 劳动力分布257

第三节 耕作制度258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258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260

第六节 作物保护269

第七节 农业机具271

第八节 农业管理机构273

第九节 主要场、所、站274

第一节 林业资源276

第三章 林业276

第二节 生产情况277

第三节 植树造林279

第四节 林业区划283

第五节 林业管理284

第六节 林业投资290

第七节 林场建设与山权林权291

第四章 畜牧业294

第一节 家畜饲养294

第二节 家禽饲养296

第三节 其它禽畜饲养298

第四节 品种改良299

第五节 疫病防治302

第六节 管理机构305

第五章 渔业306

第一节 渔业资源306

第二节 江河捕捞与人工增殖307

第三节 淡水养殖308

第四节 渔业科技311

第五节 渔业管理312

第六节 渔民生活315

第七节 县属水产企业简介316

第五编 水利322

第一章 水利建设322

第一节 防洪工程322

第二节 治涝工程330

第三节 灌溉工程338

第四节 血防工程348

第二章 水利管理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3

第二节 水利管理355

第三节 水利经费356

第四节 综合经营359

第五节 水文工作360

第三章 防灾抗灾363

第一节 防灾363

第二节 抗灾366

第六编 乡镇企业374

第一章 经济类型374

第一节 镇办企业374

第二节 村办企业374

第三节 联户、个体企业375

第四节 “三资”企业375

第五节 联营企业375

第二章 企业门类376

第一节 建材376

第二节 纺织379

第三节 服装381

第四节 皮革382

第五节 无线电元件383

第六节 制鞋384

第七节 化工385

第八节 五金386

第九节 工艺美术387

第十节 食品388

第十一节 其他389

第三章 企业管理3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1

第二节 生产管理392

第三节 技术培训393

第七编 工业404

第一章 经济类型404

第一节 国有工业404

第二节 集体工业405

第三节 其他工业405

第二章 县经委直属工业406

第一节 建材工业406

第二节 纺织工业415

第三节 饮料工业420

第四节 调味食品工业421

第五节 制糖工业422

第六节 化学工业423

第七节 机械工业424

第八节 农机修造工业425

第九节 铸造工业427

第十节 交通工业428

第十一节 电器工业430

第十二节 电池工业431

第十三节 电力工业432

第十四节 印刷工业435

第十五节 火柴工业436

第十六节 采矿工业436

第十七节 家具工业438

第十八节 其他工业439

第三章 二轻工业441

第一节 纺织工业442

第二节 服装工业443

第三节 塑料、皮革工业444

第四节 木器家具、五金机械工业445

第四章 名厂名产447

第一节 广东健力宝饮料厂 健力宝447

第二节 广东强力啤酒厂 强力啤酒及系列饮料450

第三节 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451

第四节 三鹿水泥厂 三鹿牌水泥452

第五节 三虎水泥厂 三虎牌水泥453

第六节 三水县食品厂西南抽油、金嗓可乐454

第七节 三水县羊毛衫厂暖美威牌羊毛衫454

第八节 三水县纺织印染厂455

第九节 三水县钢卷尺厂 剑鱼牌、鹰牌钢卷尺455

第十节 三水县氮肥厂456

第十一节 佳力电源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佳力牌镉镍电池4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8

第五章 工业管理458

第三节 经营管理459

第二节 生产管理459

第四节 科技管理460

第五节 人才培训461

第八编 交通运输466

第一章 公路运输466

第一节 公路466

第二节 桥梁474

第三节 公路渡口477

第四节 车辆478

第五节 运输479

第二章 铁路运输487

第一节 铁路487

第二节 车站、货场488

第三节 运输490

第一节 航道491

第三章 水路运输491

第二节 渡头493

第三节 港口495

第四节 船舶499

第五节 运输501

第四章 装卸搬运504

第一节 营运单位504

第二节 业务505

第五章 运输管理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7

第二节 管理形式508

第三节 路政510

第四节 航运管理514

第五节 交通监理516

第一章 机构522

第一节 邮政机构522

第九编 邮电522

第二节 电信机构524

第三节 邮电局525

第二章 邮政业务529

第一节 邮路529

第二节 函件、包件533

第三节 汇兑535

第四节 储蓄536

第五节 报刊发行537

第六节 集邮537

第三章 电信业务538

第一节 电话538

第二节 电报548

第三节 无线寻呼549

第四节 移动电话550

第一节 私营商业556

第一章 经济类型556

第十编 商业556

第二节 国营商业558

第三节 合作商业561

第四节 部门商业562

第五节 个体商业562

第二章 商品购销563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563

第二节 糖、烟、酒564

第三节 农副产品565

第四节 生产资料566

第五节 石油、煤炭、石油气568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572

第一节 机构和网点572

第二节 企业改革575

第三节 购销业务576

第四章 集市贸易580

第一节 集市580

第二节 政策582

第三节 贸易584

第五章 耕牛市场586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587

第一节 饮食业587

第二节 旅业589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590

第七章 商品储运592

第一节 仓库建设和商品保管592

第二节 商品运输593

第八章 对外贸易594

第一节 建国前的外贸594

第二节 建国后的外贸598

第三节 “三来一补”业务603

第一章 管理体制608

第一节 机构608

第十一编 粮油608

第二节 管理609

第二章 粮油贸易610

第一节 建国前的粮油贸易610

第二节 建国后的粮食市场610

第三节 计划外粮食议购议销612

第三章 粮油统购614

第一节 粮食统购614

第二节 油脂统购617

第四章 粮油统销620

第一节 粮食统销620

第二节 食油统销622

第五章 粮食储运624

第一节 粮仓建设624

第二节 粮食调运625

第六章 粮油加工627

第一章 财政632

第一节 机构632

第十二编 财政税收632

第二节 预算管理633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647

第四节 农业税648

第五节 其他管理653

第二章 税务658

第一节 机构658

第二节 税收制度661

第三节 促产培财675

第十三编 金融684

第一章 金融机构684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业684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业685

第二章 货币689

第一节 建国前货币689

第二节 建国后货币692

第一节 收购管理696

第三章 金银管理696

第二节 配售管理697

第四章 存款698

第一节 城镇存款698

第一节 农村存款699

第五章 贷款700

第一节 工商业贷款700

第二节 农业贷款702

第一节 贸易外汇结算704

第六章 外汇业务704

第二节 非贸易外汇结算705

第三节 外币存款706

第四节 外汇信贷与外贸信贷707

第七章 基建拨款及贷款709

第一节 拨款709

第二节 存款贷款710

第三节 完善财政职能,发展传统业务711

第一节 保险事业的兴起712

第八章 保险业务712

第二节 承保713

第三节 理赔714

第九章 债券715

第一节 清代715

第二节 民国时期715

第三节 建国后716

第十四编 城乡建设722

第一章 县城建设722

第二章 集镇建设728

第三章 乡村建设731

第一节 农村住房731

第二节 新型村庄731

第四章 建筑事业7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3

第二节 建筑设计733

第三节 建筑队五734

第四节 技术培训735

第五节 施工设备736

第六节 安全生产737

第七节 质量管理738

第五章 建筑工艺740

第一节 传统建筑740

第二节 民居建筑741

第三节 现代建筑742

第六章 房产管理744

第一节 公房管理744

第二节 私房改造745

第三节 房屋普查745

第四节 房地产交易746

第五节 房屋租赁746

第六节 商品房的兴起747

第七节 住房制度改革748

第一节 污染749

第七章 环境保护749

第二节 治理750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756

第一章 计划管理7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7

第二节 计委职责758

第三节 生产计划管理758

第四节 流通计划管理761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764

第二章 物价管理7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职责768

第二节 管理政策和办法769

第三节 价格水平772

第四节 物价检查77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7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77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780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785

第四节 商标管理78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790

第六节 广告管理793

第四章 劳动力管理7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794

第二节 劳动就业概况795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措施797

第四节 退休退职799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8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800

第二节 计量制度改革80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801

第六章 国土管理8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803

第二节 地籍管理804

第三节 土地资源详查805

第四节 土地监察806

第五节 地政管理807

第六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809

第七节 测绘、地名管理809

第八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810

第七章 审计工作814

第八章 统计监督8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816

第二节 统计监督工作817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821

第十六编 政权825

第一章 参议会、人民代表大会8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参议会82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会议827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构834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机构8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841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机构设置和沿革845

第十七编 政协876

第一章 县政协的建立876

第二章 历届委员会877

第一节 第一届委员会877

第二节 第二届委员会878

第三节 第三届委员会878

第四节 第四届委员会879

第三章 机构设置881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881

第二节 委员会和工作组881

第三节 政协办事机构882

第四章 主要活动883

第一节 参政议政883

第二节 协商监督883

第三节 组织学习884

第四节 提案处理885

第五节 考察调查886

第六节 落实政策887

第七节 联络接待888

第八节 海外联谊889

第九节 文史工作889

第十八编 公安893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警政8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893

第二节 社会治安894

第二章 人民公安8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895

第二节 基层组织897

第三节 清匪反霸897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与取缔反动会道门898

第五节 隐蔽斗争899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899

第七节 治安管理900

第八节 狱室监所与罪犯改造904

第九节 消防905

第十节 交通管理906

第十一节 武警中队908

第十九编 司法911

第一章 检察911

第一节 机构911

第二节 刑事检察912

第三节 经济检察916

第四节 监所检察917

第五节 法纪检察91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918

第二章 审判919

第一节 机构919

第二节 刑事审判921

第三节 民事审判926

第四节 经济纠纷审判928

第五节 行政诉讼审判931

第六节 审结执行931

第三章 司法行政933

第一节 机构933

第二节 法制宣传934

第三节 律师935

第四节 公证937

第五节 人民调解939

第二十编 民政943

第一章 机构沿革943

第二章 拥军优属944

第一节 国家抚恤944

第二节 群众优待946

第三节 烈士褒扬和拥军优属948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949

第一节 安置949

第二节 扶持致富工作951

第四章 革命老区建设952

第五章 赈灾、扶贫、救济953

第一节 赈灾953

第二节 扶贫954

第三节 农村救济955

第四节 城镇救济956

第五节 冬令救济957

第六节 老残退职职工救济957

第七节 麻疯病人的医疗救济958

第六章 社会福利959

第一节 慈善机构959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960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962

第四节 收容遣返963

第五节 殡葬改革964

第六节 社会福利基金会965

第一节 结婚登记966

第七章 贯彻新婚姻法966

第三节 离婚登记967

第二节 办理涉外婚姻967

第二十一编 军事972

第一章 军事地理972

第一节 战略地位972

第二节 军事要地972

第二章 军事机构与地方武装组织974

第一节 清朝军事机构9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974

第三节 建国后武装机构沿革975

第三章 驻军979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97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与地方武装981

第一节 清代、民国兵役制982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制982

第四章 兵役982

第五章 民兵984

第一节 民兵组织984

第二节 民兵训练986

第三节 民兵教育987

第四节 民兵活动987

第一节 农民起义989

第二节 民初战争989

第六章 兵事989

第三节 人民武装斗争和抗日战争990

附录994

一、日军暴行994

二、战祸损失995

第二十二编 党派99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三水县地方组织999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组织及主要活动999

第二节 建国后党组织建设1002

1995《三水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三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