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卷一 建置沿革33

一 县境33

(一) 县域33

(二) 沿革33

二 行政区划34

(一) 晚清时期区划34

(二) 民国时期区划34

(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区划34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35

三 县城 县属镇42

(一) 五峰镇42

(一) 仁和坪镇43

(二) 长乐坪镇43

四 区镇43

(二) 渔洋关镇43

(三) 长茂司镇44

(四) 傅家堰镇44

(五) 湾潭镇44

(六) 蒿坪区45

(七) 白鹿庄区45

(八) 水浕司区45

(九) 牛庄区45

卷二 自然环境47

一 地质47

(一) 地层47

(二) 构造50

(一) 特征51

二 地貌51

(二) 山峰52

(三) 溶洞53

三 水文56

(一) 地表水56

(二) 地下水57

四 气候 物候57

(一) 气候特征57

(二) 气候要素58

(三) 灾害性天气69

(四) 天气谚语72

(五) 物候74

五 土壤 植被75

(一) 土壤75

(二) 植被76

六 自然资源78

(一) 土地资源78

(二) 矿产资源78

(三) 水资源80

(四) 生物资源81

(五) 旅游资源82

七 自然灾害83

(一) 旱灾83

(二) 山洪、涝渍83

(三) 大风、冰雹85

(四) 冰冻86

(五) 虫害86

(六) 崩山86

一 晚期时期87

二 民国时期87

晚清、民国时期人口87

卷三 人口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88

一 人口变化88

二 人口分布89

(一) 人口密度89

(二) 镇区分布90

(三) 自然区域分布90

(四) 姓氏分布91

三 人口构成91

(一) 民族构成91

(二) 性别构成92

(三) 年龄构成93

(四) 文化构成94

(七) 婚姻状况与家庭结构95

(六) 劳动人口构成95

(五) 职业构成95

(八) 残疾人情况96

四 人口生育96

(一) 宣传教育和生育政策96

(二) 节育措施97

(三) 善后安置97

(四) 独生子女奖励97

(五) 计划外生育处罚97

卷四 民族100

一 民族源流100

(一) 土家族100

(二) 汉族100

二 土司时期社会状况101

(一) 容美东疆101

(二) 体制沿革101

(三) 宗法权势102

(四) 制奴刑律103

(五) 兵事使役103

(六) 治学要略103

(七) 经济简况104

三 土司制度的废黜104

(一) 改土原委104

(二) 长乐史略105

四 民族关系106

五 民族习俗108

六 民族区域自治109

(一) 前期准备109

(二) 自治县的建立110

(三) 各项民族政策实施111

(四) 民族立法112

一 土地所有制115

晚清、民国时期农业115

卷五 农业115

二 生产条件116

(一) 耕地116

(二) 劳动力116

(三) 畜力117

(四) 工具117

(五) 农田水利117

三 粮油生产117

(一) 粮油生产117

(二) 耕作制度及种植技术119

四 土特产119

(一) 茶、烟、麻119

(二) 中药材119

(二) 畜禽疫病防治120

(一) 畜禽养殖120

五 养殖业120

(三) 其他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121

一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122

(一) 土地改革122

(二) 农业合作化122

(三) 人民公社123

(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124

二 生产条件125

(一) 耕地125

(二) 劳动力126

(三) 畜力126

(四) 农机具126

(五)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概况128

(三) 中西北部低中山区131

(四) 西南部高山区131

三 农业区划131

(二) 东部中山区131

(一) 东南低山区131

四 粮油作物132

(一) 概况132

(二) 粮食作物132

(三) 油料作物134

五 经济作物135

(一) 茶叶135

(二) 药材137

(三) 烟叶141

(四) 其他特产142

(一) 耕作制度143

(二) 粮油品种及推广143

六 种植技术143

(三) 作物栽培145

(四) 肥料146

(五) 植物保护146

(六) 人工降雨147

七 养殖业147

(一) 饲草资源147

(二) 饲料资源147

(三) 禽畜养殖147

(四) 其他养殖业149

(五) 牲畜品种改良150

(六) 疫病防治150

(一) 管理机构151

(二) 管理内容151

八 农业经济管理151

(三) 收益分配153

九 农业机构156

卷六 林业157

晚清、民国时期林业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林业158

一 林业资源158

(一) 林木类别158

(二) 林副产品162

(三) 森林分布162

(四) 林间动物164

二 山林权属164

(一) 林权变更164

(二) 国有山林及国营林场165

(三) 社队林场166

(一) 采种育苗167

(二) 植树造林167

三 营林生产167

四 木材经营168

(一) 采伐运输168

(二) 木材经营169

五 林业科研169

六 森林保护169

(一) 林政管理169

(二) 护林防火170

(三) 病虫害防治170

七 林业机构171

一 小水电173

二 铁、铜器制造173

三 制茶173

晚清、民国时期工业173

卷七 工业173

四 造纸174

五 制陶175

六 榨油 酿酒175

七 石印175

八 其他工业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176

一 概况176

二 电力工业181

(一) 火力发电181

(二) 水力发电181

(三) 主要电站和输变电简介183

(四) 电业管理184

三 燃料化学工业186

(一) 煤炭186

四 冶金工业187

(二) 硫磺187

五 机械制造工业188

(一) 茶机制造188

(二) 农具制造188

(三) 农机制造188

六 建材工业189

(一) 水泥189

(二) 砖瓦189

(三) 水泥制品189

四 制茶工业189

(一) 茶叶初制189

(二) 茶叶精制190

八 食品工业190

(一) 粮油加工190

(二) 副食品加工190

九 木材加工191

(三) 酿酒191

十 其他工业192

(一) 印刷192

(二) 造纸192

(三) 制陶193

(四) 缝纫193

(五) 棕篾制品193

(六) 烟花鞭炮194

(七) 烟草制品194

(八) 造船厂194

卷八 乡镇企业195

一 发展概况195

二 行业结构196

(一) 农业企业196

(二) 工业企业197

(三) 建筑业198

(五) 交通运输业199

(四) 商业、服务业199

三 企业形式200

(一) 集体所有制企业200

(二) 私人所有制企业200

四 经营管理201

(一) 机构201

(二) 经营201

(三) 资金202

(四) 生产管理202

(五) 财务管理202

一 驿道203

(一) 驮运道203

二 大道203

晚清、民国时期交通203

卷九 交通203

(二) 人行道204

(三) 公路206

三 桥梁 渡口206

(一) 桥梁206

(二) 渡口、滩头207

四、运输207

(一) 载运工具207

(二) 运输方式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交通208

一 交通线路与建设210

(一) 水路210

(二) 大道210

(三) 公路210

(一) 公路桥216

二 桥梁 隧道216

(三) 隧道217

三 运输217

(一) 人力运输217

(二) 畜力运输217

(二) 人行桥217

(三) 汽车运输218

(四) 拖拉机运输220

(五) 其他运输220

(六) 装卸搬运221

四 交通管理221

(一) 管理机构221

(二) 公路运输管理221

(五) 民工建勤222

(六) 交通监理222

(四) 运输调度222

(三) 路政维护222

卷十 邮电225

晚清时期邮政225

民国时期邮电225

一 邮电机构225

(一) 邮局225

(二) 电报局226

二 邮电业务226

(一) 邮路226

(二) 电话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邮电227

一 邮电机构227

(一) 网路229

(二) 函件、包裹、汇兑、报刊229

二 邮政229

(三) 邮政编码230

三 电信230

(一) 电报230

(二) 电话231

卷十一 城乡建设233

晚清、民国时期城乡建设233

一 县城233

二 古镇及民舍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乡建设234

一 县城建设235

(一) 街房路桥235

(二) 公用事业237

二 区镇建设238

(一) 集镇建设238

(二) 乡村建设239

三 建筑240

(一) 建筑队伍240

(二) 建筑技术241

四 环境保护241

(一) 污染241

(二) 治理241

卷十二 财政 税收243

民国时期财政243

一 财税收入243

(一) 各类赋税243

(二) 地方摊派245

二 财政支出245

三 财政管理246

(一) 机构246

(一) 农业税247

一 收入247

(二) 管理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247

(二) 农业特产税248

(三) 工商各税248

(四) 企业收入251

(五) 补助收入253

(六) 债务收入253

(七) 其他收入253

二 支出254

(一) 预算内254

(二) 预算外257

三 财税管理258

(一) 财政管理258

(二) 税务管理262

一 金融机构与业务265

(一) 湖北省银行渔洋关办事处265

民国时期金融265

卷十三 金融265

(二) 五峰县银行266

(三) 合作金库266

(四) 信用合作社266

二 货币267

(一) 金属货币267

(二) 纸币267

(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货币267

(四) 市票268

三 民间借贷268

(一) 左借268

(二) 高利贷268

(一) 中国人民银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支行269

一 金融机构269

(三) 约会26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269

(二) 专业银行270

(三)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支公司271

(四)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社271

二 人民币流通与管理273

(一) 人民币发放273

(二) 货币流通273

(三) 金银管理275

(四) 现金管理275

(五) 财务管理276

(六) 记帐方法276

三 存款276

(一) 单位存款276

(二) 城乡储蓄277

(一)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278

四 贷款278

(二) 工商信贷类别279

(三) 流动资金贷款279

(四) 中短期设备贷款281

(五) 一般农业贷款282

(六) 旧贷清理豁免284

五 信用社业务284

(一) 组织存款284

(二) 贷款285

(三) 代理业务287

(四) 盈亏287

(五) 整顿与改革287

六 基本建设拨款及贷款288

(一) 基本建设拨款288

(三) 施工企业管理290

(二) 审查工程预决算290

(四) 自筹基建资金管理291

(五) 固定资产贷款291

七 转帐结算291

八 保险292

(一) 保险种类292

(二) 保险收入292

(三) 保险理赔292

九 代理业务293

(一) 国债发行与兑付293

(二) 代理金库293

(三) 退赔期票发行、兑付293

(四) 农业拨款监督293

(六) 信托业务294

(五) 建行代征建筑税款294

卷十四 商业295

晚清、民国时期商业295

一 市场295

(一) 渔洋关295

(二) 城关295

(三) 乡村296

二 行业贸易296

(一) 土特产品296

(二) 猪羊禽蛋297

(三) 布疋297

(四) 副食297

(五) 杂货297

(六) 医药297

(七) 烟土297

三 商品物价298

四 商会300

五 合作社300

(一) 县合作社联社300

(二) 合作社资金301

(三) 合作社经营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商业302

一 城乡市场302

(一) 社会贸易302

(二) 集市贸易304

二 商业经济结构304

(一) 国营商业304

(二) 供销合作商业306

(一) 粮油经营308

三 商品购销308

(四) 私营商业308

(三) 集体商业308

(二) 生产资料销售313

(三) 农副产品购销315

(四) 工业消费品购销317

四 饮食服务320

(一) 饮食业320

(二) 服务业320

五 对外贸易320

(一) 外贸商品320

(二) 外贸业务321

六 经营管理322

(一) 国营商业管理322

(二) 供销社系统管理322

(二) 管理体制325

(一) 管理内容325

一 计划管理325

卷十五 经济管理325

(三) 计划编制326

(四) 经济发展速度327

二 劳动工资管理328

(一) 工资328

(二) 奖金及补贴331

三 计量管理331

(一) 计量工具331

(二) 计量管理332

附:民国时期计量332

四 工商管理333

(一)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333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33

(三) 工商行政管理333

(一) 管理机构335

五 物价管理335

(二) 管理种类336

(三) 物价监督336

(四) 物价变动336

(五) 地产工业品价格340

(六) 蔬菜价格341

(七) 商品比价341

附:统一商品标价签目录343

卷十六 政党社团345

民国时期政党社团345

一 中国共产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345

(一) 机构沿革345

(二) 县党代会和“五县”党代会346

(三) 主要活动347

(五) 统一战线工作349

(四) 中国民主建国团349

二 中国国民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350

(一) 组织沿革350

(二) 县党代会350

(三) 主要活动351

(四) 三民主义青年团五峰分团352

三 中国青年党在五峰县的组织352

四 社会团体353

(一) 农民组织353

(二) 妇女组织353

(三) 青少年组织354

(四) 商会354

(一) 组织建设355

一 中国共产党在五峰县的组织及活动3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党社团355

(二) 县党代会357

(三) 县委中心工作362

(四) 纪律检查370

(五) 统一战线工作372

二 人民政协五峰县委员会373

(一) 历届历次会议374

(二) 工作机构376

(三) 主要活动376

三 社会团体377

(一) 工会377

(二) 农会379

(三) 妇联380

(四) 共青团382

(六) 工商业联合会383

(五) 少先队383

卷十七 政权385

晚清、民国时期地方政权385

一 县署385

二 县知事公署 县政府385

三 县参议会387

四 苏维埃政府388

(一) 组织建设388

(二) 土地革命391

(三) 拥军优属391

(四) 对敌斗争391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政权392

一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93

(一) 代表产生393

(二) 历届历次会议393

(一) 代表选举394

(三) 常务委员会394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394

(二) 历届历次会议395

(三)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398

三 县人民政府400

(一) 机构设置400

(二) 综合政务404

四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413

(一) 县人民检察院413

(二) 县人民法院414

卷十八 司法415

民国时期司法415

一 警察415

二 检察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司法416

一 人民公安416

三 审判416

(一) 镇压反革命417

(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418

(三) 打击刑事犯罪418

(四) 看守、劳改419

(五) 治安管理419

(六) 消防420

二 人民检察420

(一) 刑事检察421

(二) 法纪检察421

(三) 经济检察421

(四) 监所检察421

三 人民审判422

(一) 审判制度422

(四) 经济审判423

(五) 申诉复查423

(二) 刑事审判423

(三) 民事审判423

四 司法行政424

(一) 法制宣传424

(二) 律师、公证424

(三) 人民调解425

卷十九 军事427

晚清时期军事427

一 建制427

二 战事428

(一) 白莲教起义428

(二) 哥弟会灭洋斗争428

(二) 抽丁制429

(一) 募兵制429

民国时期军事429

一 兵役429

(三) 志愿兵役制430

二 地方武装430

(一) 地方民团430

(二) 国民党地方武装431

(三) 共产党地方武装431

三 驻军432

(一) 军阀队伍432

(二) 国民党队伍432

(三) 中国工农红军和解放军433

四 战事433

(一) 土地革命时期433

(二) 抗日战争时期434

(三) 解放战争时期435

(一) 兵役机构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436

一 兵役制度436

(二) 现役征集437

(三) 预备役登记437

二 地方武装437

三 民兵439

(一) 组织建设439

(二) 政治教育439

(三) 军事训练440

(四) 武装管理440

(五) 勤务441

四 战事及剿匪442

(一) 战事442

(二) 剿匪442

(二) 私塾445

(一) 书院445

晚清时期教育445

卷二十 教育445

一 各类学校445

(三) 义学446

(四) 族学446

(五) 小学堂446

(六) 初级师范学堂446

(七) 初等农业学堂447

二 教育管理447

(一) 机构沿革447

(二) 教育经费447

民国时期教育448

一 初等教育448

(一) 公立小学448

(四) 学制及课程449

(二) 族立、私立小学449

(三) 私塾449

二 中等教育450

(一) 普通中学450

(二) 师范学校450

(三) 农业学校451

三 民众学校451

学校简介451

四 教育管理451

(一) 机构沿革451

(二) 师资培训452

(三) 教育经费4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454

二 初等教育455

(一) 发展概况455

一 幼儿教育455

(二) 学制与课程设置456

五峰实验小学简介457

三 中等教育459

(一) 普通中学459

五峰一中简介460

(二) 师范学校463

(三) 农、职业学校464

四 成人教育466

(一) 农民教育466

(二) 工人教育467

(三) 干部教育467

五 教育管理468

(一) 行政管理机构468

(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68

(四) 广播电视教育468

(二) 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469

(三) 教学改革469

(四) 办学条件470

六 教师队伍471

(一) 发展概况471

(二) 教师待遇476

(三) 师资培训477

七 教育经费478

(一) 经费来源与支出478

(二) 经费管理481

卷二十一 科技483

晚清、民国时期科技4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技483

(四) 协会、学会484

(三) 农村科技示范网络484

(二) 科技服务机构484

(一) 管理机构484

一 科技机构484

二 科学研究485

(一) 科研单位485

(二) 科技成果486

三 科技普及488

(一) 科普宣传488

(二) 科技培训489

(三) 科技情报489

(四) 科技咨询489

(五) 技术推广489

主要推广普及技术490

四 科技管理492

(一) 计划管理492

(三) 经费管理493

(二) 成果管理493

(四) 人才管理494

卷二十二 新闻495

民国时期新闻495

一 报纸495

二 刊物4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闻495

一 广播496

(一) 机构496

(二) 设施496

(三) 经费及技术培训497

(四) 节目制作498

二 报纸及通讯工作500

(一) 《五峰报》500

(二) 通讯工作500

(一) 设施501

三 电视501

(二) 节目制作502

卷二十三 文化艺术503

晚清时期文化艺术503

一 管理机构503

二 诗文创作及民间文艺503

(一) 诗文创作503

(二) 民间文艺503

(三) 剧种剧班507

民国时期文化艺术508

一 机构沿革508

二 世间文艺508

三 国统区文化509

四 革命根据地文艺宣传509

(一) 县级文化管理部门514

(二) 文化馆、站514

一 机构设施及主要工作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艺术514

(三) 剧团515

(四) 图书馆、室515

(五) 书店516

(六) 电影院、队516

(七) 文物管理所517

二 群众文化活动517

三 文学艺术520

(一) 戏曲520

(二) 民间文艺521

(三) 民间故事家刘德培523

(四) 文艺创作524

(二) 民族文物533

四 文物533

(一) 历史文物533

(三) 遗址、遗迹534

五 以文补文活动534

卷二十四 卫生535

晚清、民国时期医疗卫生535

一 中医中药535

(一) 中医535

(二) 中药535

二 医疗设施536

(一) 卫生院536

(二) 设施536

(三) 防疫536

(四) 公共卫生536

一 卫生防疫537

(一) 机构设施537

(五) 疾病流行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医疗卫生537

(二) 爱国卫生运动538

(三) 传染病539

(四) 地方病543

(五) 寄生虫病543

(六) 其他疾病查治544

二 县级医疗544

(一) 县人民医院544

(二) 县中医医院545

(三) 麻风病医院545

(四) 医疗设备545

(一) 区(镇)卫生院546

三 农村医疗546

(六) 中西结合546

(五) 医疗技术546

(二) 中医联合诊所549

(三) 乡卫生所549

(四) 村卫生室550

(五) 设备与技术550

四 医疗制度551

(一) 公费医疗551

(二) 医疗费减免551

(三) 劳保医疗551

(四) 支边援外551

(五) 巡回医疗551

(三) 在职函授552

(二) 中医带徒552

(一) 学校教育552

五 医学教育552

(四) 离职进修553

六 医学科研553

(一) 宫颈癌防治研究553

(二) 肺吸虫病研究554

七 妇幼保健554

(一) 机构设施554

(二) 妇女保健555

(三) 儿童保健555

(四) 新法接生555

(五)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556

八 药政管理556

(一) 药政与药检556

(二) 中草药资源普查557

二 学校体育559

一 机构与设施559

卷二十五 体育559

晚清、民国时期体育559

三 群众体育560

(一) 城镇体育560

(二) 民间体育5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561

一 机构与设施561

(一) 行政机构561

(二) 业余体校561

(三) 老年人体育协会562

(四) 设施与经费562

二 学校体育563

(一) 幼儿园体育563

(二) 中小学体育563

(二) 民间传统体育565

三 群众体育565

(一) 职工体育565

四 体育竞赛与人才输送567

(一) 县办竞赛567

(二) 参加地区竞赛567

(三) 参加省级和全国竞赛570

(四) 人才输送572

卷二十六 人民生活573

晚清时期人民生活573

民国时期人民生活573

一 农民生活574

二 地主生活574

三 职员生活5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575

一 农民生活576

二 职工生活578

一 生产习俗581

(一) 农事581

卷二十七 民俗581

(二) 捕鱼582

(三) 围猎582

二 生活习俗583

(一) 饮食583

(二) 筵会583

(三) 服饰584

(四) 房舍585

三 岁时习俗585

(一) 春节585

(二) 清明585

(三) 端午585

(四) 月半585

(六) 除夕586

(五) 中秋586

四 礼仪习俗588

(一) 婚姻588

(二) 生育589

(三) 寿诞589

(四) 丧葬589

五 宗教信仰 禁忌 帮会590

(一) 宗教信仰590

(二) 禁忌591

(三) 帮会591

六 新风尚591

附:奇闻异事592

卷二十八 方言595

一 语音595

(一) 声母595

(二) 韵母596

(三) 声调598

(四) 音节599

二 词汇609

(一) 方言基本词609

(二) 俗语、谚语、歇后语624

(三) 土家语631

三 语法632

(一) “连直”结构632

(二) “××声”(或“生”)结构632

(三) 省补语结构632

(八) 把“××啊它”结构633

(七) 补语提前句式633

(六) “直×的(地)”结构633

(五) “A地A地B”结构633

(四) “×起得”或“×到得”结构633

(九) 短语反复634

(十) “哒”字结构634

卷二十九 人物635

一 人物传略635

李焕春635

田泰斗635

向虚廷636

田飞凤636

田道生637

邓宗禹638

唐清和638

唐笃实639

郭文雅640

杨善成640

覃章元641

李凤春641

汪沛然641

陈茂华642

张正宽643

郭宏春643

张柏鹏643

吴平阶644

叶迪 炜焜 李金年644

熊升陔645

郭继南646

熊传洪646

周登华647

李襄善647

姜思发647

杨义千648

向述荣648

邬国贤648

向光振649

赵善卿649

郭章文650

附:650

孙俊峰650

骆存之651

苟大朗652

唐定川652

胡仁凯652

郑顺臣652

田宏秀652

(一) 革命烈士652

二 人物录652

吴金山652

李昌明653

涂立书653

胡应炳653

龙海门653

殷士美653

李万胜653

蹇中菊653

傅单林654

唐友英654

褚瑞庭654

徐合之654

涂子西654

戴建堂654

吴厚成654

倪晓白655

雷菊655

王美山655

蹇玉文655

向文山655

赵方阶656

王化山656

田奎元656

施大法656

胡应朗656

张德宪656

姚栋成657

张东明657

杨郭吾657

易发琛657

关华657

黄绪正657

杨志先657

(二) 其他人物658

樊高升658

冷德干658

樊孝花658

陈师傅658

樊竹卿658

樊希壁 黄足三658

覃正藻658

李炳莲658

吴东升658

汤义华659

谢道春659

王贤姑659

阮本之659

唐西泽659

雷纯龙659

李先进659

董立陶659

郭文诗660

姚协和660

向光选660

卷末 附录661

百顺桥碑文661

汉土疆界碑文662

《长乐县志》序664

国务院《关于湖北省设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批复》665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666

“七五”时期五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673

编后记675

1994《五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4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五台县志(1988 PDF版)
五台县志
198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常县志( PDF版)
五常县志
情系五峰( PDF版)
情系五峰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金融志  1875-1985( PDF版)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金融志 1875-1985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金融志编纂领导小组
五台县志  第五-七卷( PDF版)
五台县志 第五-七卷
五峰集  5( PDF版)
五峰集 5
五峰集  4( PDF版)
五峰集 4
五峰集  1( PDF版)
五峰集 1
五峰集  3( PDF版)
五峰集 3
五峰集  2( PDF版)
五峰集 2
湖北省五峰县地名志(1982 PDF版)
湖北省五峰县地名志
1982
五寨县志(1931 PDF版)
五寨县志
1931
五河县志(1992 PDF版)
五河县志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乡音集(1988 PDF版)
乡音集
198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五峰楼奇闻(1986 PDF版)
五峰楼奇闻
198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