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地理27

第一章 建置沿革27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以前建置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2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28

第二章 区域、区划、人口29

第一节 方位29

第二节 县界29

第三节 面积29

第四节 建国前行政设置30

第五节 建国后行政设置33

第六节 人口41

第一节 县城51

第三章 县城、乡(镇)51

第二节 乡(镇)52

第四章 地质、地貌62

第一节 地层62

第二节 地质构造64

第三节 地貌65

第四节 关隘68

第五章 气候70

第一节 气候70

第二节 物候78

第六章 水系81

第一节 地表水81

第二节 地下水84

第三节 水文89

第一节 类型及其分布91

第七章 土壤91

第二节 土壤性状93

第三节 土壤利用97

第八章 资源98

第一节 植物98

第二节 动物101

第三节 矿藏102

第四节 水力104

第五节 旅游106

第九章 自然灾害109

第一节 水灾109

第二节 旱灾110

第三节 雹灾、风灾111

第四节 低温阴雨烂秧天气112

第五节 寒露风112

第七节 虫害113

第六节 寒冻害113

第八节 地震114

附:大明山林区115

第二篇 经济123

第一章 农业123

第一节 土地制度125

第二节 体制改革128

附:社队经营管理调查130

第三节 农业区划131

第四节 劳动力资源132

第五节 农具、农机136

第六节 农业生产139

第七节 农业技术156

第八节 机构170

第二章 林业171

第一节 分布、面积171

第二节 植树造林173

第三节 护林防火176

第四节 采伐、经营176

第五节 机构178

第三章 养殖业、副业180

第一节 畜牧业180

第二节 渔业185

第三节 副业188

第四节 机构189

第四章 水利190

第一节 设施190

第二节 管理199

第三节 人畜饮水201

第五章 工业206

第一节 国营工业206

第二节 集体工业214

第三节 经营管理215

第六章 乡镇企业222

第一节 种养业222

第二节 工业企业223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223

第四节 建筑企业224

第五节 服务行业224

第七章 交通、邮电225

第一节 交通225

第二节 邮电237

第八章 城乡建设243

第一节 城镇建设243

第二节 乡村建设244

第三节 建筑队伍245

第四节 环境保护245

第一节 经济成份247

第九章 商业247

第二节 经营网点251

第三节 商品购销257

第四节 对外贸易261

第五节 物资供应263

第十章 粮油265

第一节 购销265

第二节 供应267

第三节 储运270

第四节 加工271

第五节 机构272

第十一章 物价、工商、计量管理273

第一节 物价管理273

第二节 工商管理280

第三节 计量管理281

第一节 财政282

第十二章 财政、金融282

第二节 税务289

第三节 金融293

第十三章 人民生活304

第一节 农民生活304

第二节 职工生活306

第三篇 政治311

第一节 政党31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上林地方组织31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上林地方组织325

附:三青团326

第二章 政权327

第一节 权力机关327

第二节 行政机构331

第三节 政协359

第一节 公安360

第三章 政法360

第二节 检察362

第三节 审判364

第四节 司法行政365

第四章 群众团体367

第一节 工会367

第二节 农会368

第三节 共青团368

附:少先队370

第四节 妇联372

第五节 工商联373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374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374

第二节 减租退押375

第一节 清匪反霸375

第五章 重大政治运动纪略375

第三节 抗美援朝376

第四节 土地改革376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378

第六节 “三反”、“五反”379

第七节 肃反380

第八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80

第九节 反右派斗争383

第十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84

第十一节 “反右倾”运动385

第十二节 新“三反”386

第十三节 整风整社387

第十四节 “四清”运动387

第十五节 “文化大革命”388

第一章 武装393

第一节 机构393

第四篇 军事393

第二节 驻军394

第三节 民兵396

第二章 兵役400

第三章 主要兵事纪略402

第一节 八寨农民斗争402

第二节 李锦贵起义403

第三节 抗日斗争404

附一:巷贤人民抗击日寇纪实405

附二:日本侵略军在上林的暴行406

第四节 人民解放斗争纪实407

第五节 剿匪412

附一:韦护元孤胆降伏顽匪414

附二:剿匪重要战斗纪略415

第六节 对越自卫还击战417

第三节 小学教育421

第二节 幼儿教育421

第一章 教育421

第一节 旧式教育421

第五篇 文化421

第四节 中学教育424

第五节 专业教育427

第六节 业余教育428

第七节 壮文教育429

第八节 教师队伍、师资培训430

第九节 机构430

第十节 教育经费431

第二章 科学技术432

第一节 科技组织432

第二节 科技队伍432

第三节 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433

第四四 科技成果及其推广应用434

第一节 群众文化436

第三章 文化436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艺437

第三节 文艺创作438

第四节 文艺团队439

第五节 图书发行、阅览439

第六节 新闻、广播、电影、电视442

第七节 文物胜迹445

第四章 体育447

第一节 群众体育447

第二节 学校体育447

第三节 体育竞赛449

第五章 卫生453

第一节 机构、队伍453

第二节 医疗技术457

第三节 防疫458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460

第五节 妇幼保健461

第六节 药政管理462

第七节 医疗制度463

第八节 卫生体制463

第六篇 民族467

第一章 民族467

第一节 来源、构成、分布467

第二节 姓氏468

第三节 宗教469

第二章 语言文字470

第一节 壮语470

第二节 汉语471

第三节 瑶语473

第三章 生活习俗474

第一节 起居474

第三节 服饰475

第二节 饮食475

第四章 礼仪习俗477

第一节 婚姻477

第二节 丧葬478

第三节 节日479

第四节 交际、礼貌482

第五节 遗产继承482

第六节 其他习俗482

第七篇 人物487

第一章 传略48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504

第一节 本籍烈士504

第二节 外籍烈士524

第三章 名人录528

第一节 党政人员528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529

第三节 先进人物、著名运动员536

第四节 在港知名人士537

第八篇 附录541

第一章 文献史料辑存541

第一节 文献541

第二节 八寨斗争史料545

第二章 艺文辑录548

第一节 历朝诗选548

第二节 《徐霞客游记》节选552

第三节 民间故事选录555

第三章 碑刻557

第一节 唐碑、明碑、清碑557

第二节 抗日殉难将士碑566

第三节 革命烈士碑569

第四章 旧志序言571

本志编修始末576

1989《上林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上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上饶县志(1993 PDF版)
上饶县志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儋县志  上( PDF版)
儋县志 上
林县志  1-3(1968 PDF版)
林县志 1-3
1968 台湾:成文出版社
北川书店志( PDF版)
北川书店志
北川县新华书店
林口县志  上(1999 PDF版)
林口县志 上
1999
林县气象志(1983 PDF版)
林县气象志
1983
林县医药志(1983 PDF版)
林县医药志
1983
林县戏曲志( PDF版)
林县戏曲志
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委会
颍上县志(1995 PDF版)
颍上县志
1995 合肥:黄山书社
林甸县志(1988 PDF版)
林甸县志
1988 林甸县志办公室
鄞县志  上(1996 PDF版)
鄞县志 上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什邡县志  林业志(1988 PDF版)
什邡县志 林业志
1988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上海县志(1993.07 PDF版)
上海县志
1993.07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县志(1989 PDF版)
林县志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淳安县志(1990 PDF版)
淳安县志
1990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