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志 1951-1983》求取 ⇩

凡例4

概述6

第一篇 大事记14

第二篇 地理47

第一章 疆域位置和建制沿革47

第一节 疆域位置47

第二节 建制沿革47

第三节 淮滨县历史疆域沿革表48

第二章 行政区划50

第一节 区乡建制50

第二节 人民公社建制54

第三节 乡村建制55

第三章 人口、民族57

第一节 人口57

第二节 计划生育70

第三节 民族74

第四章 历史聚落和城镇75

第五章 地质地貌78

第一节 地质78

第二节 地貌80

第六章 气候物候81

第一节 气候81

第二节 物候86

第三节 气候谚语87

第一节 河流89

第七章 水系89

第二节 湖港90

第三节 水资源93

第八章 土壤96

第一节 土地资源96

第二节 土壤分布96

第九章 自然资源104

第一节 植物104

第二节 动物106

第三节 黄沙107

第十章 自然灾异108

第一节 气象和生物灾害108

第二节 地震地裂116

第十一章 村名录118

第三篇 中共淮滨党组织138

第一章 组织系统139

第一节 早期党组织139

第二节 县委组织机构142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145

第二章 代表大会147

第三章 党员状况150

第四章 党务工作153

第一节 组织工作153

第二节 宣传教育工作160

第三节 纪律检查工作162

第四节 统一战线工作163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16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167

第四篇 人大政府政协167

第二节 五届人大常委会的部分会议172

第三节 人民代表提案174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委员视察175

第二章 行政机构176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沿革176

第二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179

第三节 区、乡(公社)政权机关184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185

第一节 县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185

第二节 首届政协部分会议186

第四节 政协委员视察188

第三节 政协委员提案188

第五篇 群众团体190

第一章 职工群众团体190

第一节 工会组织190

第二节 工会主要活动193

第二章 农民群众团体195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195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195

第二节 少先队组织198

第四章 妇女团体198

第一节 妇女联合会198

第二节 妇联会主要活动200

第三节 妇女参政202

第五章 工商团体203

第六章 科教文卫群众团体204

第六篇 政法205

第一章 治安205

第一节 治安管理205

第二节 户籍管理206

第三节 惩处罪犯207

第四节 消防208

第二章 检察209

第一节 刑事检察209

第二节 法纪检察210

第三节 经济检察210

第四节 监所检察210

第一节 审判211

第三章 司法211

第二节 公证213

第三节 法制宣传214

第四节 法律顾问214

第五节 民事调解215

第六节 乡规民约215

第七篇 民政·信访221

第一章 民政221

第一节 普选221

第二节 优抚223

第三节 婚姻登记228

第四节 福利230

第五节 支边移民232

第六节 收容遣送232

第一节 灾害救济233

第二章 救灾、扶贫233

第二节 社会救济236

第三节 扶贫237

第三章 信访237

第一节 县委和县政府信访237

第二节 民政信访239

第三节 政法信访239

第八篇 军事241

第一章 军事机构241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241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243

第一节 兵役制度244

第二章 兵役244

第二节 预备兵役制度245

第三节 兵员征集245

第三章 民兵246

第一节 民兵组织246

第二节 民兵训练248

第三节 民兵活动250

第四章 武装斗争纪略254

第九篇 经济制度改革265

第一章 民主改革265

第一节 土地改革265

第二节 河道民主改革268

第三节 经济恢复269

第一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70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270

第二节 工商业、手工业、船民社会主义改造272

第三节 “一五”计划277

第三章 人民公社278

第一节 农村人民公社278

第二节 “二五”计划和三年经济调整279

第三节 “三五”“四五”计划280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81

第一节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281

第二节 “五五”和“六五”计划前三年286

第五章 人民生活291

第一节 城镇人民生活292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294

第一章 农作物布局298

第十篇 农业298

第一节 粮食作物299

第二节 经济作物305

第二章 农艺农技312

第一节 耕作制度312

第二节 品种改良314

第三节 肥料321

第四节 植物保护323

第三章 农具326

第一节 耕作工具326

第二节 播种工具327

第三节 植保工具327

第四节 收割工具327

第六节 提水工具328

第五节 脱粒工具328

第七节 产品加工工具329

第八节 运输工具329

第四章 农业机械330

第一节 动力机械330

第二节 农作机械332

第五章 畜牧335

第一节 品种改良337

第二节 疫病防治338

第六章 渔业339

第一节 渔业资源340

第二节 捕捞放养341

第七章 县国营农场343

附:农业区划344

第十一篇 林业349

第一章 资源分布350

第一节 林木分布350

第二节 优良树种简介350

第三节 古树简介356

第二章 植树造林358

第一节 采种育苗358

第二节 四旁植树、农田林网361

第三节 公路绿化362

第四节 造林363

第五节 义务植树活动368

第三章 林木管理369

第一节 毁林纪实369

第二节 护林370

第四章 林场372

第十二篇 水利376

第一章 治淮工程377

第一节 治淮机构377

第二节 河道378

第三节 堤防381

第四节 庄台385

第五节 蓄洪行洪386

第二章 灌溉工程387

第一节 水库388

第二节 机电灌站390

第三节 机电井395

第一节 乌龙港治理397

第三章 排涝工程397

第四节 沟塘湖堰397

第二节 排涝沟、截岗沟和除涝桥涵398

第三节 排涝站399

第四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400

第一节 水质400

第二节 开发利用水量现状401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402

第五章 施工和工程管理405

第一节 施工和工具405

第二节 河道管理406

第三节 工程管理407

第六章 抗洪抢险408

第一节 汛期汛情408

第三节 1982年抗洪抢险纪实414

第二节 组织领导414

第十三篇 工业422

第一章 电力425

第一节 发电425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427

第三节 供(购)用电430

第二章 卷烟433

第一节 发展概况433

第二节 县卷烟厂434

第三章 纺织工业4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436

第二节 主要工厂4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439

第四章 化学工业439

第二节 主要工厂440

第五章 酿酒4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442

第二节 县酒厂443

第六章 建材445

第一节 发展概况445

第二节 主要工厂445

第七章 造船449

第一节 发展概况449

第二节 主要工厂449

第一节 发展概况451

第二节 主要工厂451

第八章 机械451

第九章 印刷454

第一节 发展概况454

第二节 主要工厂454

第十章 其它455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45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企业管理45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企业管理458

第三节 调整时期的企业管理459

第十四篇 交通邮电461

第一章 水路交通461

第一节 航道462

第二节 码头463

第三节 渡口465

第四节 水路运输468

第五节 航运管理470

第二章 陆路交通473

第一节 公路建设474

第二节 陆路交通480

第三节 货物装卸484

第四节 交通监理484

第三章 邮政485

第一节 邮路486

第二节 邮件、报刊488

第四章 电信490

第一节 长途电信490

第二节 市内电话492

第三节 农村电话492

第十五篇 城镇建设494

第一节 开辟新街495

第一章 县城建设495

第二节 县城房屋建筑496

第三节 供水502

第四节 公用设施503

第五节 市容整顿505

第六节 街道绿化506

第二章 集镇建设506

第三章 建筑队伍511

第一节 县建筑公司511

第二节 集体建筑队伍513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514

第一节 地产514

第三节 设计力量514

第二节 公房516

第十六篇 商业517

第一章 经营518

第一节 经营管理部门518

第二节 商品供应522

第三节 计划物资供应532

第四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533

第五节 粮油经营540

第五节 对外贸易545

第七节 饮食服务549

第八节 商业网点552

第二章 管理554

第一节 物价管理554

第二节 工商管理562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的民主管理566

第四节 粮、油管理570

第三章 专业公司571

第十七章 财税金融581

第一章 财政581

第一节 财政收支581

第二节 预算管理585

第三节 财政监察587

第二章 税务588

第一节 工商税589

第二节 农业税592

第三章 金融597

第一节 货币597

第二节 信贷599

第三节 人民储蓄605

第四节 保险事业606

第五节 公债及国库券发行607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608

第七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609

第十八篇 教育612

第一章 各类学校613

第一节 私塾学馆613

第二节 幼儿教育614

第三节 小学615

第四节 中学619

第五节 中等专业学校626

第一节 扫盲630

第二章 业余教育630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632

第三章 灾区教育纪实633

第四章 教师和教研635

第一节 师资概况635

第二节 师资培训636

第三节 生活待遇638

第四节 教学研究639

第十九篇 科技643

第一章 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644

第一节 科研机构644

第二节 科技队伍645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645

第一节 获地区以上的奖励科技成果647

第二章 科技成果647

第二节 获省奖励科技成果介绍648

第三章 科技工作650

第一节 科技推广650

第二节 气象工作654

第三节 水文工作656

第四节 地震测报658

第五节 计量管理659

第二十篇 文化660

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661

第一节 文化馆、站661

第二节 书店662

第三节 电影放影队、影剧院663

第五节 档案馆665

第四节 广播站665

第二章 表演团体667

第一节 专业文艺表演团体667

第二节 半职业及业余表演团体671

第三节 戏剧会演、调演活动671

第三章 地方戏曲672

第一节 戏剧672

第二节 曲艺673

第四章 民间艺术673

第一节 传统民间文艺673

第二节 “双节”文艺活动676

第三节 故事说讲活动677

第二节 戏剧、音乐创作678

第一节 文学创作678

第五章 文艺创作678

第三节 书法、美术、摄影创作679

第四节 艺文选萃682

第六章 新闻688

第一节 报纸688

第二节 广播689

第三节 电视690

第四节 通讯报道691

第七章 文物692

第一节 历史文物692

第二节 革命遗址、纪念地700

第三节 文物保护701

第二十一篇 卫生体育703

第一章 医疗704

第一节 医疗事业单位704

第二节 医疗设备705

第三节 医术706

第四节 医疗制度710

第五节 医疗队伍712

第二章 医药716

第一节 中、西药716

第二节 药政717

第三章 防疫保健719

第一节 疫情纪略719

第二节 预防接种721

第三节 妇幼保健722

第四章 除害灭病72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26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727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728

第四节 肿瘤死因调查731

第五章 体育735

第一节 群众体育735

第二节 学校体育737

第三节 体育设施739

第四节 运动会740

第一节 概况745

第二节 基督教745

第一章 宗教745

第二十二篇 社会745

第二章 劳动746

第一节 就业安置746

第二节 工资调整750

第三章 民俗新风755

第一节 服饰、饮食、建筑755

第二节 婚丧喜庆758

第三节 时令节日762

第四节 新人新事录765

第四章 方言谣谚768

第一节 方言768

第二节 民谚805

第三节 民歌民谣808

第五章 姓氏812

第六章 传说、轶事814

第一节 民间传说814

第二节 轶事818

第七章 会社820

第一节 概况820

第二节 主要会社820

第二十三篇 人物823

第一章 人物传823

第二章 人物传略837

第三章 人物表844

第一节 烈士表844

第二节 省以上领导机关命名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名表854

第四章 耄老856

编后记858

1986《淮滨县志 1951-1983》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淮滨县志办公室编 198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