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志》
作者 | 莲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刘丹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916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000350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2206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卷一 概述1
序一1
序二3
序三5
凡例7
卷二 大事记11
卷三 苏区纪略35
卷四 建置 区划45
第一章 建置45
第一节 位置区域45
第二节 沿革45
第二章 行政区划47
第一节 清代47
第二节 民国时期48
第三节 建国以后50
第一节 城池 街道55
卷五 县城 乡镇(场)55
第一章 县城55
第二节 公共建筑56
第三节 公共设施58
第四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58
第五节 房屋管理59
第六节 城镇管理60
第二章 乡镇(场)60
卷六 人口 姓氏71
第一章 人口71
第一节 历代人口71
第二节 人口流动73
第三节 人口密度73
第四节 人口构成75
第五节 节育与优生77
第六节 “堕民”79
第一节 姓氏的发展80
第二章 姓氏80
第二节 姓氏的来历83
卷七 地质 地貌85
第一章 地质85
第一节 地层85
第二节 地史87
第四节 岩浆岩88
第五节 矿产88
第三节 构造88
第二章 地貌89
第一节 地形特点89
第二节 地貌类型89
卷八 山脉 河流91
第一章 山脉91
第一节 武功山山峰91
第二节 禾山余脉95
第一节 莲江96
第二章 河流96
第二节 莲江支流97
第三节 其它溪流99
卷九 气象105
第一章 气象开发105
第一节 机构设施105
第二节 开发利用106
第二章 气候概况107
第一节 特点与季节变化107
第二节 气象要素108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10
第三章 物候113
第一节 植物候114
第二节 动物候114
卷十 自然灾害115
第一章 洪涝灾115
第二章 旱灾117
第三章 虫病灾119
第四章 风雹灾121
第五章 其它灾害122
卷十一 自然资源125
第一章 植物125
第一节 树木125
第二节 药材126
第三节 花草127
第二章 动物128
第一节 禽鸟128
第二节 畜兽129
第三节 鱼虫129
第三章 矿藏130
第一节 非金属130
第二节 金属131
第一节 水能132
第四章 水能及其它132
第三节 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132
第二节 地下水储量133
第三节 其它133
第五章 自然风景134
第一节 奇峰 怪石134
第二节 飞瀑 名泉135
第三节 古树136
第四节 岩洞136
卷十二 环境保护139
第一章 环境污染与治理139
第一节 环境污染139
第二节 环境治理141
第二章 水土保持143
第一节 水土流失143
第二节 水土防治144
第一章 中共莲花县委145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莲花县地方组织145
卷十三 政党145
第二节 建国后历届中共莲花县委151
第三节 县委机构157
第四节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158
第五节 党员教育和纪律检查161
第六节 统一战线164
第二章 国民党莲花县党部165
第一节 组织沿革165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9
第三章 其他党派170
第一节 青年党莲花县地方组织170
第二节 民社党莲花筹备处172
卷十四 政权 政协173
第一章 权力机构17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3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17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76
第一节 厅署178
第二章 行政机构178
第二节 县政府181
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182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183
第三章 议政机构188
第一节 参议会188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189
卷十五 群众团体193
第一章 工农妇商组织193
第一节 工人组织193
第二节 农民组织196
第三节 妇女组织196
第四节 工商业组织198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200
第一节 青年组织200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203
第二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205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5
第三章 文化科技组织205
第四章 国际友好组织206
第一节 反帝大同盟206
第二节 互济会206
第三节 县中苏友好协会207
第四节 抗美援朝分会207
卷十六 民政209
第一章 优抚209
第一节 褒扬209
第二节 抚恤209
第三节 优待210
第二章 救济212
第一节 灾害救济212
第二节 社会救济213
第三章 军人安置215
第一节 支援前线216
第四章 支前支建216
第二节 支援建设217
第五章 扶贫217
第一节 扶助经费217
第二节 扶贫效益218
第六章 婚姻登记219
第一节 结婚登记219
第二节 离婚登记220
第三节 复婚登记220
第七章 信访220
卷十七 劳动 人事223
第一章 劳动223
第一节 就业223
第二节 职工培训224
第三节 工资225
第五节 劳动保护226
第四节 劳动管理226
第二章 人事228
第一节 人事任用228
第二节 人员编制229
第三节 人员培训232
第四节 人员考核232
第三章 退(离)休233
第一节 工人退休(职)233
第二节 干部退(离)休234
卷十八 公安 司法235
第一章 公安235
第一节 治安235
第二节 监理240
第三节 消防241
第二章 检察司法243
第一节 检察243
第二节 审判245
第三节 司法行政248
卷十九 军事249
第一章 兵役249
第一节 建制249
第二节 现役251
第三节 预备役251
第二章 武装构成252
第一节 地方武装252
第二节 驻军254
第三节 民兵256
第三章 军事设施258
第四章 兵事纪略259
第一节 吴希奭抗元259
第二节 太平军转战莲花260
第三节 工农武装的主要活动260
第四节 红军在莲花的武装斗争261
第五节 工农武装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262
第七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263
第六节 主力红军西征后的游击队活动263
第八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莲化265
卷二十 农业267
第一章 农业环境267
第一节 土壤267
第二节 土地开发268
第三节 土地利用269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270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270
第二节 土地革命272
第三节 农业合社273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27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75
第三章 作物种植276
第一节 作物种类276
第二节 作物分布277
第三节 作物产量278
第四章 农技农艺281
第一节 农业队伍281
第二节 耕作制度282
第三节 品种改良282
第四节 肥料施用284
第五节 植物保护285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286
第五章 农业机具287
第一节 传统工具287
第二节 农业机械288
第三节 农机队伍289
第六章 农业行政管理290
卷二十一 林业291
第一章 森林资源291
第一节 林种分布291
第二节 面积与蓄积293
第一节 育苗造林295
第二章 造林采伐295
第二节 竹木采伐300
第三章 森林保护301
第一节 林政管理301
第二节 护林机构302
第三节 防病防火304
第一节 购销机构306
第二节 林产品经销306
第四章 购销经营306
卷二十二 油茶309
第一章 品种309
第一节 品种和分布309
第二节 面积和产量310
第三节 油质311
第二章 生产与管理312
第一节 采种育苗312
第二节 造林312
第三节 管理313
第四节 采摘315
第三章 加工316
第一节 加工设备316
第二节 加工方法317
第三节 综合利用318
卷二十三 水利319
第一章 水利设施319
第一节 蓄水工程319
第二节 引水工程324
第三节 提水工程327
第二章 灌溉332
第一节 灌溉面积332
第二节 灌溉方式333
第三章 水利管理335
第一节 沿革335
第二节 工程管理336
第一节 水文设施337
第四章 水文337
第二节 水文测验与调查338
卷二十四 畜牧 水产341
第一章 畜牧业341
第一节 畜禽种类341
第二节 畜禽生产342
第三节 畜禽饲料343
第四节 疫病防治344
第二章 水产345
第一节 渔业资源345
第二节 鱼苗培育346
第三节 成鱼养殖347
第四节 鱼类捕捞348
卷二十五 工业351
第一章 私营工业351
第一节 手工业351
第二节 私营工业354
第二章 集体工业356
第一节 二轻工业356
第二节 乡镇工业357
第三章 国营工业358
第一节 县属国营工业358
第二节 部门工业369
第三节 省(部)地属工业370
第四章 工业管理3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1
第二节 管理体制372
第三节 生产经营373
卷二十六 煤炭379
第一章 煤田379
第一节 煤田勘测379
第二节 煤层煤质380
第三节 储量与分布380
第一节 国营煤矿382
第二章 煤矿382
第二节 集体煤矿383
第三节 联办煤矿386
第三章 开采与管理387
第一节 开采387
第二节 管理389
第四章 利用和加工394
第一节 经营结构397
第一章 经济结构397
卷二十七 乡镇企业397
第二节 行业结构399
第二章 经营管理403
第一节 管理方式403
第二节 劳动分配404
第三章 企业效益405
第一节 经济效益405
第二节 社会效益406
第一节 道路409
卷二十八 交通 邮电409
第一章 交通409
第二节 运输417
第三节 交通管理421
第二章 邮电423
第一节 邮政423
第二节 电信428
第三节 邮电机构431
卷二十九 商业433
第一章 经济成分433
第一节 私营商业433
第二节 集体商业435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436
第四节 国营商业438
第二章 经营网点442
第一节 商店442
第三章 商品购销443
第二节 集市443
第一节 流通渠道445
第二节 贸易金额449
第四章 物资451
第一节 物资购进451
第二节 物资供应451
第三节 经济效益452
第五章 物价453
第一节 市场物价453
第二节 物价指数456
第三节 物价管理457
卷三十 工商行政管理459
第一章 机构沿革459
第二章 工同管理460
第一节 市场管理460
第二节 登记、发证管理463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46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65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465
第三章 计量管理466
卷三十一 粮油467
第一章 机构沿革467
第二章 粮油购销468
第一节 征购468
第二节 销售470
第三节 粮票发放与管理474
第四节 价格474
第三章 储运476
第一节 仓储476
第二节 调运478
第四章 粮油加工479
第一节 粮食加工479
第三节 饲料加工481
第二节 油脂加工481
卷三十二 财政 金融483
第一章 财政483
第一节 财政收入483
第二节 财政支出486
第三节 财政体制489
第四节 监察审计491
第二章 税务492
第一节 农业税492
第二节 工商税495
第三节 管理机构499
第三章 金融499
第一节 当铺 银行499
第二节 贷币流通501
第三节 贷款504
第四节 储蓄存款509
第五节 债券 保险512
卷三十三 人民生活515
第一章 收入 支出515
第一节 农民收支515
第二节 职工收支517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收入518
第二章 物质生活519
第一节 饮食519
第二节 穿戴520
第三节 住宅521
第四节 用具522
第五节 行旅523
第三章 文化生活524
卷三十四 教育525
第一章 学校教育525
第一节 书院 私塾525
第二节 幼儿教育526
第三节 小学教育527
第四节 中学教育530
第五节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534
第二章 成人业余教育53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35
第二节 职工、干部业余教育536
第三节 函授、电大、自学考试536
第三章 思想品德教育537
第一节 理想教育537
第二节 品德教育538
第三节 劳动教育538
第四节 法纪教育539
第四章 教师队伍539
第一节 任用与待遇539
第二节 培训与考核541
第五章 教学研究542
第一节 行政机构544
第二节 学校管理544
第六章 教育管理544
第三节 学籍管理545
第四节 经费与设备545
卷三十五 文化 科技549
第一章 文化549
第一节 群众文化549
第二节 地方剧团552
第三节 图书 档案554
第四节 电影放映557
第五节 广播 电视559
第六节 报刊 新闻560
第二章 科技562
第一节 科技队伍562
第二节 科普与科技情报活动563
第三节 科技活动564
第四节 科技成果565
第一节 医疗单位569
第一章 医药卫生569
卷三十六 卫生 体育569
第二节 医疗医术570
第三节 药材药品572
第四节 卫生保健573
第五节 医政药政管理576
第二章 体育578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578
第二节 学校体育578
第三节 群众体育579
第四节 体育比赛579
第五节 体育设施584
卷三十七 艺文587
第一章 目录587
第一节 图书目录587
第二节 单篇(幅)艺文目录592
第一节 韵文604
第二章 单篇艺文选604
第二节 散文611
第三节 美术619
第三章 对联选619
第一节 名胜联619
第二节 婚联621
第三节 苏区革命联622
第一章 民歌623
卷三十八 民歌 谚语623
第二章 谚语631
第一节 气象谚语631
第二节 生产谚语634
第三节 俗谚635
第三章 歇后语638
卷三十九 传说 故事641
第一章 民间传说641
第二章 革命故事649
第一节 奇闻653
第三章 奇闻 逸事653
第二节 逸事654
卷四十 文物657
第一章 古迹657
第一节 遗址657
第二节 墓葬658
第三节 建筑659
第二章 传世文物660
第三章 革命历史文物662
卷四十一 风俗习惯665
第一章 时令节日665
第一节 时令665
第二节 节日666
第二章 生产习俗667
第一节 耕作667
第三节 畜牧668
第四节 营造668
第二节 采摘668
第五节 伐木669
第六节 其他669
第三章 生活风貌670
第一节 穿戴装饰670
第二节 饮食风味671
第三节 建筑造型673
第一节 婚嫁674
第四章 礼仪风尚674
第二节 丧葬675
第四节 乔迁677
第五节 称谓677
第五章 民情风俗679
第一节 乡规民约679
第二节 社会风尚680
第三节 民间陋习681
第一节 传入与发展685
第一章 佛教685
卷四十二 宗教685
第三节 生寿686
第二节 寺庵687
第二章 道教688
第一节 活动688
第二节 道观690
第三章 耶稣教691
卷四十三 方言693
第一章 全县方言概况693
第二章 语音693
第一节 声母693
第二节 韵母694
第三节 声调695
第四节 同音字例695
第五节 连续音变709
第六节 文白异读711
第一节 词汇特点712
第三章 词汇712
第二节 特殊词例714
第四章 语法720
第一节 词类及其组合720
第二节 词序特点722
第五章 砻西上西方言差异723
第一节 语音差异723
第二节 语词差异举例724
第六章 标音举例724
卷四十四 人物727
第一章 人物传727
第二章 人物表754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775
卷四十五 公告 文献893
修志始末913
修志机构、人员、审定单位916
1989《莲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莲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刘丹主编 198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莲花剑
- 1985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
- 莲花化身
- 1989年09月第1版
-
- 永川市莲花乡志
- 1992
-
- 莲花梦
-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铁莲花
- 1999 珠海:珠海出版社
-
- 金莲花
- 1985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 马莲花
- 1955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
- 花县志
-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花落莲成
- 1988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莲花魂
- 1985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
- 五莲县志
-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古莲花池
- 1984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花县志 全
- 1967 台湾:成文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