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县志》求取 ⇩

序言1

凡例1

肇州县行政区域图1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建置28

第一章 建置沿革28

第二章 疆域区划29

第一节 县城30

第三章 县城乡镇30

第二节 乡镇31

第三节 村屯39

第四章 地名考述44

第五章 省、地直单位45

第二篇 自然地理46

第一章 地理位置46

第一节 方位46

第二节 面积46

第二章 地质地貌46

第一节 地质46

第三章 土壤48

第二节 地貌48

第四章 植被49

第五章 水文49

第一节 水文地质49

第二节 水资源量53

第六章 气候58

第一节 基本特点与成因58

第二节 四季气候特征58

第三节 气候区系59

第四节 气候要素59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69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69

第五节 相对湿度69

第一节 矿物资源69

第七章 自然资源69

第八章 自然灾害70

第三篇 农业7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7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75

第二节 土地改革75

第三节 互助组75

第五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6

第六节 人民公社76

第四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6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77

第二章 种植业77

第一节 土地开发80

第二节 作物81

第三节 耕作制度90

第四节 栽培技术93

第五节 种子94

第六节 肥料98

第七节 植保99

第八节 经营管理104

第三章 畜牧业107

第一节 饲养管理108

第二节 疫病防治108

第三节 繁育改良113

第四节 草原管理116

第五节 国营牧场116

第六节 畜牧队伍117

第四章 林业118

第一节 良种培育12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21

第四节 林木保护124

第三节 抚育间伐124

第五节 果树生产125

第六节 林业队伍125

第五章 副业渔业129

第一节 副业生产129

第二节 渔业生产130

第六章 水利132

第一节 水利工程133

第二节 水利机具143

第三节 水利队伍145

第一节 农机147

第七章 农机具147

第二节 修造与供应152

第三节 机械化作业153

第四节 农机管理157

第八章 土地管理158

第四篇 工业163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163

第二章 食品工业165

第三章 机械工业168

第四章 化学工业171

第五章 造纸、印刷工业172

第六章 建材工业174

第七章 纺织、缝纫工业177

第八章 其它工业179

第九章 乡村工业181

第十章 企业管理183

第五篇 交通邮电188

第一章 交通188

第一节 公路188

第二节 乡道190

第三节 桥涵190

第四节 货运190

第五节 客运191

第六节 管理192

第一节 邮政网路195

第二章 邮政195

第二节 邮政设施196

第三节 邮政业务196

第四节 报刊发行196

第五节 邮政管理197

第三章 电信197

第一节 工程设备197

第二节 电信网路199

第三节 电信业务199

第四节 电信管理200

第一节 私人商业202

第六章 商业202

第六篇 商业202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20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204

第四节 集体商业209

第五节 国营商业210

第六节 网点布局216

第七节 商品储运216

第二章 粮食217

第一节 私营粮行217

第二节 征购销售217

第三节 储藏运输221

第四节 粮油供应224

第三章 外贸228

第一节 收购加工228

第二节 出口物资229

第四章 物资管理232

第一节 物资采购233

第二节 物资供应233

第七篇 工商、物价236

第一章 工商管理236

第一节 市场管理236

第二节 企业登记237

第一节 物价238

第二章 物价管理238

第三节 合同管理238

第四节 商标注册238

第二节 物价调整239

第三节 物价管理240

第八篇 财政金融245

第一章 赋税245

第一节 赋捐245

第二节 税务251

第二章 财政255

第一节 预算管理255

第二节 财务监督256

第三章 金融事业260

第一节 当铺钱庄260

第三节 人民银行261

第三节 农业银行26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262

第五节 建设银行262

第四章 金融业务263

第一节 货币263

第二节 信贷264

第三节 储蓄273

第五节 保险274

第四节 债券274

第九篇 城乡建设275

第一章 建筑工程275

第二章 建筑设计276

第三章 房产管理276

第四章 城乡建设277

第五章 环境保护279

第六章 城建队伍280

第七章 供电供水281

第一节 供电281

第二节 供水286

第十篇 党派群团28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288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288

第二节 党代表会议289

第三节 领导人更迭292

第四节 党员状况293

第五节 宣传教育294

第六节 纪律检查295

第七节 统一战线296

第八节 来信来访297

第九节 档案事业298

第一节 国民党299

第二章 其他党派299

第二节 三青团300

第三章 群众团体300

第一节 职工团体300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304

第三节 妇女团体306

第四节 农民团体308

第五节 科教文团体309

第六节 工商团体31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312

第一节 清末县衙312

第一章 政府312

第十一篇 政事312

第三节 伪满县政权313

第四节 地方治安维持会314

第五节 人民政府314

第二章 民国代议机构317

第三章 人民政权的权利机构31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318

第二节 基层选举322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领导人更迭323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326

第一节 历届会议327

第四章 人民政协327

第二节 重要活动328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329

第一章 治安329

第一节 民国时期329

第二节 伪满时期329

第三节 人民公安330

第二章 检察333

第一节 伪满时期333

第二节 人民检察3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335

第一节 清代335

第三章 审判335

第三节 伪满时期336

第四节 人民法院336

第四章 司法行政3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337

第二节 伪满时期337

第三节 人民司法337

第十三篇 民政340

第一章 社会救济340

第二章 社会福利341

第一节 优抚342

第三章 优抚安置342

第二节 安置343

第四章 移民安置344

第五章 婚姻登记345

第六章 战勤战备346

第一节 支援解放战争346

第二节 支援抗美援朝346

第七章 陵园管理348

第十四篇 劳动人事351

第一章 劳动351

第一节 劳动管理351

第二节 工资福利353

第三节 劳动保护358

第四节 精简下放360

第五节 知青安置360

第二章 人事361

第一节 民国公职人员361

第二节 伪满公职人员361

第三节 干部362

第四节 干部管理368

第五节 离休、退休、退职370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371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371

第一章 兵役制度371

第十五篇 军事371

第一节 募兵371

第二章 武装372

第一节 地主武装372

第二节 民兵372

第三节 地主武装374

第三章 驻军375

第四章 重大兵事记述376

第一节 抗日战争376

第二节 剿匪斗争377

日伪统治罪行录379

379

三十二位志士惨遭杀害380

第十六篇 教育385

第一章 各类教育385

第一节 私塾3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386

第三节 小学教育387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391

第五节 职业教育395

第六节 成人教育397

第七节 特种教育399

第二章 人才输送400

第三章 考试制度401

第四章 勤俭办学与教育经费401

第五章 教师队伍403

第六章 教育行政406

第十七篇 科技、计量408

第一章 科技管理408

第二章 科研活动408

第三章 科技队伍410

第四章 标准计量410

第一节 文化设施412

第十八篇 文化412

第一章 文化事业412

第二节 文艺团体415

第三节 群众文艺416

第四节 文艺创作417

第五节 美术摄影419

第二章 新闻广播422

第一节 报纸422

第二节 广播422

第三节 电视423

第一节 古代遗存424

第三章 文物古迹424

第二节 出土文物426

第三节 革命遗址427

第十九篇 卫生429

第一章 医术429

第一节 中医429

第二节 西医43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431

第二章 医疗432

第一节 医疗制度432

第二节 医疗机构435

第三节 医疗器械438

第四节 医疗队伍439

第五节 医疗水平442

第三章 医药444

第一节 医药生产444

第二节 药政444

第四章 预防446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446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447

第三节 妇幼保健447

第四节 卫生防疫450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455

第五章 节育技术456

第一章 体育设施458

第二章 学校体育458

第二十篇 体育458

第三章 群众体育459

第四章 培训与输送460

第五章 体育竞赛461

第二十一篇 社会465

第一章 人口46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概况46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变动466

第三节 计划生育47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生活477

第四节 人口规划477

第二章 人民生活47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生活47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工生活480

第三章 民族宗教481

第一节 民族481

第二节 宗教482

第四章 帮会陋习483

第一节 帮会483

第二节 陋习484

第一节 婚丧喜庆486

第五章 风俗习惯486

第二节 节日节令488

第三节 衣食住行490

第六章 社会风尚491

第一节 殡葬改革491

第二节 喜事新办492

第三节 尊老爱幼492

第四节 拾金不昧492

第七章 方言 谚语493

第一节 方言493

第二节 谚语494

第八章 民间传说496

第二十二篇 人物497

第一章 人物传497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503

第三章 当代人物表522

附录523

重要文献辑存523

《肇州县志略》纲目528

肇州六烈士惨案529

抗联十二支队在肇州的抗日斗争战绩533

县志编修始末539

县志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540

1987《肇州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义主编 198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