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理学实验方法》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工业毒理学实验的概述1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的基本类型2

一、剂量、时间和机体反应的关系2

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3

第三节 毒性表示方法3

一、毒性常用参数3

二、毒作用带5

三、吸入中毒的危险性指标6

四、蓄积毒性和耐受性7

五、联合毒性8

六、毒性分级9

第四节 影响毒性的因素11

一、毒物的特性12

二、实验动物14

三、染毒方式16

四、环境因素18

参考文献19

第一节 动物的准备20

一、选择实验动物20

第二章 实验准备20

二、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21

三、实验动物的捕捉及固定22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26

第二节 毒物的准备27

一、毒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和估算方法27

二、剂型及溶剂(或助剂)29

第三节 动物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32

一、实验动物血液的采集32

二、实验动物尿液的收集35

四、实验动物呼出气的收集37

三、实验动物粪便的收集37

五、实验动物其它体液的采集38

六、实验动物组织匀浆的制备38

第四节 毒理学实验的预备试验39

参考文献39

第三章 染毒技术40

第一节 概述40

一、染毒途径的选择40

二、染毒工作中的自身安全40

一、灌胃41

第二节 经口染毒法41

三、经口滴入42

四、经口吞咽42

第三节 注射染毒法42

一、腹腔注射42

二、肌肉注射42

二、喂饲42

三、静脉注射43

四、皮下注射43

一、动式吸入染毒法44

五、皮内注射44

第四节 吸入染毒法44

二、静式吸入染毒法50

三、面罩染毒法53

四、吸入染尘法53

第五节 气管注入法55

一、经喉插入法55

二、气管穿刺法56

三、暴露气管穿刺法56

一、动物皮肤的准备57

第六节 经皮(粘膜)染毒法57

二、化学物质经皮进入的研究方法58

三、化学物质局部作用的研究方法59

第七节 其他60

一、过敏反应实验60

二、光敏感反应实验60

参考文献61

一、急性毒性测定的意义和内容62

二、半数致死量(或浓度)测定62

第一节 急性毒性的测定方法62

第四章 工业毒物的毒性鉴定62

三、急性毒性的简易测定66

第二节 毒物蓄积的定量测定方法66

一、物质蓄积的研究方法66

二、功能蓄积的研究方法68

三、蓄积率的测定方法69

四、按蓄积作用带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70

第三节 急性联合毒性的测定70

一、原理70

二、方法70

一、方法72

二、操作步骤72

三、注意事项72

第四节 急性阈浓度的测定72

参考文献73

第五章 毒物作用的主要观察指标和方法74

第一节 概述74

一、毒性不明的新化学物质74

二、已投入生产,接触工人有一定反应的毒物74

三、为特殊研究目的而选用特定的指标75

第二节 一般指标75

一、动物中毒症状75

三、体重及生长曲线77

二、死亡率及死亡时间77

四、食量79

五、体温79

六、脉搏80

七、呼吸82

八、游泳试验84

九、转轮试验85

十、直线运动恢复时间试验86

十一、静力紧张试验86

十二、X线检查方法简介87

一、概述90

第三节 神经系统90

二、大鼠食饵运动反射实验91

三、防御反射测定法(爬杆试验)92

四、记忆力测验93

五、痛觉测定95

六、屈肌反射时测定98

七、阈下冲动综合能力测定99

八、睡眠试验100

九、脑电图检查102

参考文献113

一、概述114

第四节 内分泌和生殖系统114

二、肾上腺重量测定115

三、肾上腺内抗环血酸含量测定116

四、肾上腺内胆固醇含量测定117

五、嗜酸性白细胞计数118

六、尿17-酮类固醇测定119

七、尿17-羟类固醇测定121

八、基础代谢率测定122

九、血清蛋白结合碘测定122

十、阴道粘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124

十一、繁殖功能的实验方法125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126

一、血压测量方法126

二、心电图检查134

三、脑血流图检查147

四、毒物对兔在体心脏作用的实验149

五、毒物对离体蛙心作用的实验150

六、循环血液总量的测定150

七、血流速度的测定151

九、毒物对血管的收缩或扩张作用的实验152

八、乙醚循环时间试验152

参考文献153

第六节 血液系统154

一、实验动物血象的特征及正常值154

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检查156

三、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157

四、动物骨髓采取法及骨髓象特点157

五、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161

六、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测定(分光光度法)162

七、全血中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活力(δ-ALAD)的测定166

八、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167

参考文献169

九、尿中粪卟啉的定量测定169

第七节 肝功能试验170

一、概述170

二、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力测定(微量法)171

三、磺溴酞钠(BSP)排泄试验173

四、尿中马尿酸测定174

五、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测定175

六、血清电泳蛋白测定176

七、放射性131碘标记的四碘四氯荧光素179

八、溶酶体(Lysosomes)的观察179

参考文献180

九、肝微粒体酶功能的测定180

第八节 肾功能试验181

一、肾脏浓缩与稀释试验181

二、肾小管功能测定(酚红排泄试验)182

三、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脏血流量的测定182

四、尿常规的检查183

第九节 免疫功能185

一、概述185

二、菌体免疫凝集反应185

三、补体结合试验186

四、与补体作用有关的其它免疫反应186

五、中性白细胞吞噬活性测定(体外法)188

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89

参考文献190

第十节 酶的测定191

一、概述191

二、血液胆碱酯酶活力测定193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196

四、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200

五、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力测定203

六、溶菌酶活力测定205

参考文献206

第十一节 毒物致敏性的鉴定法207

一、毒物致敏性鉴定的一般要求208

二、迟发型变态反应鉴定方法210

三、速发型变态反应鉴定方法213

四、对接触致敏原工人的观察方法215

参考文献215

第十二节 其它指标的检查方法216

一、巯基(SH)的测定216

二、组织代谢率的测定221

三、细胞组织化学检查223

参考文献226

四、活体染色226

第六章 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227

第一节 概述227

第二节 化学物质致癌性的检测方法228

一、长期动物实验的一般原则228

二、测试系统230

三、结果评判232

四、短期初筛233

第三节 化学物质致突变性的检测方法238

一、致突变的机理238

二、染色体畸变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异239

三、小鼠和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检验法240

四、人体染色体畸变检验法241

五、显性致死试验244

第四节 化学物质致畸胎性的检测方法245

一、致畸胎性的机理245

二、影响致畸性的因素245

三、致畸性的检测方法248

参考文献254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256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256

第一节 概述256

第七章 毒物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中毒机理的研究方法256

三、研究方法的特点257

四、研究的工具258

第二节 经皮吸收速度的测定258

一、测定皮肤表面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减少量259

二、测定涂皮的标记化合物在组织或体液中的放射性259

三、离体兔耳涂布法259

第三节 呼吸道滞留率的测定260

第四节 毒物在体内分布和转化的研究方法261

一、标记物的制备和投与262

二、测试材料的处理和测量263

三、毒物在体内动态的示踪研究264

四、放射自显影术的应用265

五、毒物在体内转化途径的研究268

第五节 半排出期的测定269

第六节 中毒机理的研究方法271

参考文献273

第八章 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274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选择274

一、血液274

二、尿275

四、器官与组织276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276

三、呼气276

一、有机物的破坏277

二、挥发性被测物质的分离279

三、被测物的溶剂提取法280

第三节 微量扩散分析法281

一、中性或微酸性有机化合物284

二、碱性有机化合物284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284

第五节 纸上色层法287

一、技术条件的选择287

二、一般技术操作(碱性毒物)288

第六节 薄层层析法289

一、技术条件的选择290

二、一般操作技术291

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294

一、仪器结构294

二、气液色谱的使用简介298

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299

四、气相色谱对生物材料中毒物的测定303

五、毒物的衍生物之制备及其在气相色谱上的分析305

第八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310

一、测量的原理310

二、电极的类型311

三、电极的基本特性312

四、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313

五、氟离子选择电极在生物样品测定中的应用314

第九节 尿中重金属的测定法316

一、尿中铅的测定316

二、尿中汞的测定--F732测汞仪法317

三、尿中铊的测定318

四、尿中镍的测定319

五、尿中钼的测定320

六、尿中砷的测定321

参考文献323

第九章 病理形态学检查325

一、动物处死的方法325

二、实验动物解剖组织特点及尸检方法326

三、脏器系数和脏器含水量的测定329

四、病理组织标本的选取和固定330

六、动物病理镜检331

五、动物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331

第一节 几种动物中毒模型制备方法334

一、中毒性肝炎模型的制备334

第十章 实验治疗334

二、中毒性肺水肿模型的制备336

三、中毒性脑水肿模型的制备337

四、中毒性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制备338

五、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制备339

一、药物的毒性试验和治疗剂量选择341

二、评价疗效的依据和指标341

第二节 解毒药物疗效评价方法341

三、实验治疗的具体研究项目344

参考文献344

第十一章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制订方法346

第一节 概述346

第二节 制订最高容许浓度的常用方法346

一、寻找慢性阈浓度的实验设计347

二、安全系数的选择349

第三节 制订最高容许浓度的快速方法349

一、根据经验公式加以估算350

二、揭示化学结构与生物作用的关系351

三、揭示慢性中毒发生的规律尽速找到慢性阈浓度353

四、利用同系物的比较毒性354

第四节 统一制订各环境介质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方法355

第五节 制订最高容许浓度的其它一些问题356

一、毒物联合作用的最高容许浓度制订方法356

二、致癌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制订方法357

三、最高容许生物浓度的制订方法358

参考文献359

第十二章 现场调查360

第一节 现场调查的目的360

一、调查接触的化学物质361

第二节 现场调查的一般方法361

二、调查毒物致毒的可能性362

三、调查毒物进入人体后剂量-反应的关系363

第三节 现场调查举例365

参考文献376

第十三章 毒理实验设计及常用统计方法377

第一节 实验设计方法377

一、确定实验内容和步骤377

二、动物分组378

第二节 几种LD50的计算方法379

一、概率单位法(Probit method)380

二、图解法(Litchfield and wilcoxon法)382

三、平均致死量法(又名寇氏法)391

四、序贯法392

五、粗略半数致死量计算法392

第三节 常用统计方法简介393

一、平均数393

二、标准差(S)394

三、标准误(S?均数标准误)394

四、t测验394

五、方差分析395

六、实验动物最小需要数的求法397

参考文献398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399

第一节 小鼠的饲养管理399

第二节 大鼠的饲养管理400

第三节 豚鼠的饲养管理402

第四节 兔的饲养管理404

第五节 猫的饲养管理407

第六节 狗的饲养管理407

第七节 猴的饲养管理409

第八节 饲养人员的个人卫生411

1979《工业毒理学实验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工业毒理学实验方法》编写组编 197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卫生毒理实验方法(1979 PDF版)
卫生毒理实验方法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鱼类毒理学试验基础及方法(1986 PDF版)
鱼类毒理学试验基础及方法
198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几种常见职业中毒测定方法和实验方法(1971 PDF版)
几种常见职业中毒测定方法和实验方法
1971
工业管理实用方法( PDF版)
工业管理实用方法
工厂排毒原理及方法(1966 PDF版)
工厂排毒原理及方法
196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水污染鱼类毒性实验方法(1992 PDF版)
水污染鱼类毒性实验方法
1992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抗日战争时期澄西地区的大刀会(1995 PDF版)
抗日战争时期澄西地区的大刀会
199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实验毒理学基础(1987 PDF版)
实验毒理学基础
198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遗传学实验原理和方法(1990 PDF版)
遗传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1990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工业毒理学手册(1985 PDF版)
工业毒理学手册
1985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1999 PDF版)
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
1999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免疫毒理学实验技术(1985 PDF版)
免疫毒理学实验技术
1985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2版(1982 PDF版)
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2版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991 PDF版)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实验病毒学(1983 PDF版)
新实验病毒学
1983 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