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流变 论著辑要》求取 ⇩

中国学术总论3

梁启超3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录)3

论时代思潮14

章太炎16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节 录)16

原学20

古今学术之递变(节 录) 罗振玉21

国史儒林传序(节 录) 阮元25

儒与二氏出入论 汪家禧26

圣哲画像记(节 录) 曾国藩28

康有为32

孔子改制考序(节 录)32

口说·学术源流(节 录)33

论八股存亡之关系(节 录) 严复37

纪昀40

四库全书·经部总叙40

四库全书·子部总叙41

叶适42

总述(节 录)42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43

程颐44

论秦至宋学术与政治44

上仁宗皇帝书(节 录)45

儒志编·原序(节 录) 汪循45

通雅·序 方以智46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节 录) 梁启超47

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节 录) 杜光庭53

真系(节 录) 李渤54

论道教 马端临55

论先秦学术59

庄子·天下(节录) 庄周59

天下篇解(节 录) 王夫之64

非十二子(节 录) 荀况65

显学(节 录) 韩非66

司马论六家要指 司马谈67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书后 梁启超69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70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 章 学诚73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 梁启超74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节 录) 胡适76

九流(节 录) 刘勰77

崇文总目叙释(节 录) 欧阳修79

淮南子·要略(节 录) 刘安81

淮南子·要略书后 梁启超83

章 学诚84

原道上(节 录)84

言公上(节 录)86

章 太炎87

訄书·订孔(节 录)87

訄书·儒墨(节 录)88

訄书·儒道(节 录)89

訄书·儒法90

訄书·儒侠(节 录)91

广泽(节 录) 尸子92

滕文公下(节 录) 孟轲92

吕氏春秋·不二(节 录)93

尚书·洪范(节 录)94

左丘明95

内史过论神降·史嚣论神95

子产论天道95

晏婴论和同96

史墨论君臣无常位97

汉书·艺文志·术数略97

史记·日者列传(节 录)99

史记·龟策列传(节 录)99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节 录)100

论老子书 程颐101

老子(节 录) 叶适102

老氏·老子(节 录) 朱熹103

史记·孔子世家(节 录)104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节 录)105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节 录)106

南庙试策第二道·论《春秋》学(节 录) 程颢108

经书发题·周礼(节 录) 程亮109

孔孟周程张子(节 录) 朱熹111

孟子字义疏证·序(节 录) 戴震112

梁启超113

孔门弟子及后学(节 录)113

墨者及墨学别派(节 录)114

读墨子 韩愈117

墨子序 俞樾117

许行(节 录) 孟轲119

论秦汉学术123

汉书·艺文志(节录)123

汉书·儒林传(节 录)125

汉书·五行志(节 录)129

后汉书·儒林列传(节录)130

两汉风俗 顾炎武131

吕氏春秋序(节 录) 高诱133

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节 录) 汪中133

汉初黄老之学134

汉家霸王之道135

论老子三(节 录) 魏源135

淮南子叙目(节 录) 高诱136

汉书·董仲舒传(节 录)137

汉书·刘歆传(节 录)138

后汉书·马融传(节 录)140

后汉书·郑玄传(节 录)140

时事(节 录) 荀悦142

汉人注经(节 录) 顾炎武143

秦不绝儒学论 郑樵143

言公上(节 录) 章学诚144

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 魏源145

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节 录)王国维147

驳建立孔教议(节 录) 章太炎148

唐晏150

两汉三国学案序(节 录)150

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 录)151

论汉儒(一) 程颢 程颐151

程颐152

论汉儒(二)152

论书篇(节 录)152

叶适152

钱则甫字说(节 录)152

易·纲领上(节 录)153

朱熹153

扬雄太玄(节 录)153

战国汉唐诸子(节 录)154

论汉唐学术155

汉书·司马迁传(节 录)155

汉书·扬雄传(节 录)156

问道(节 录) 扬雄157

后汉书·桓谭传(节 录)158

后汉书·王充传(节 录)159

王充160

自纪(节 录)160

问孔(节 录)162

道虚(节 录)163

谢短(节 录)164

非韩(节 录)166

案书167

后汉书·王符传(节 录)170

后汉书·仲长统传(节 录)171

史记·封禅书(节 录)171

史记·乐毅列传(节 录)172

纬书 吴廷翰173

原始道教之流变174

校雠通义·汉志方技 章学诚175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175

魏书·释老志(节 录)176

僧佑177

安世高传(节 录)177

支谶传(节 录)177

五朝学(节 录)181

章太炎181

论魏晋南北朝学术181

学变184

晋书·儒林传序187

北史·儒林传序189

梁书·儒林传序193

赵翼194

北朝经学194

南朝经学195

勉学(节录) 颜之推196

颜氏家训后叙 于慎行199

程颐201

论汉晋儒者201

论东汉东晋学术201

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 录) 唐晏201

汉魏博士考(节 录) 王国维202

三国志·何晏传(节 录)204

三国志·王弼传(节 录)204

晋书·嵇康传(节 录)206

三国志·阮籍传(节 录)207

三国志·钟会传(节 录)208

晋书王衍传(节 录)209

晋书·裴颟传(节 录)209

晋书·向秀传(节 录)210

晋书·郭象传(节 录)211

晋书·戴逵传(节 录)211

梁书·范缜传(节 录)212

文学(节 录) 刘义庆213

顾炎武214

正始(节 录)214

清议(节 录)215

清谈 钱大昕216

六朝清谈之习(节 录) 赵翼217

老子本义序(节 录) 魏源218

传易图序(节 录) 欧阳修219

论王弼 程颢 程颐220

朱熹220

王弼用老庄解《易》220

汉晋解经之异221

战国汉唐诸子(节 录)221

论佛经、佛教222

魏书·释老志(节 录)224

周书·武帝纪(节 录)226

对傅奕废佛僧事(节 录) 法琳227

义解论(节 录)228

译经下(节 录)228

慧皎228

弘明集后序(节 录) 僧佑229

广弘明集序(节 录) 道宣230

僧佑231

鸠摩罗什传(节 录)231

法显传(节 录)231

慧皎232

僧肇传(节 录)232

支遁传(节 录)233

道安传(节 录)234

慧远传(节 录)235

竺道生传(节 录)236

慧思传(节 录) 道宣237

《般若》学之六家七宗238

吉藏238

《涅槃》佛性十一说 吉藏239

《地论》师的北道南道派 道宣240

论佛教南北之异 神清241

北方四宗 安澄241

喻道论(节 录) 孙绰242

正二教论(节 录) 明僧绍243

与诸道人辨宗论(节 录) 谢灵运244

南齐书·周颐传(节 录)244

述三教诗 萧衍245

论道经、道教245

黄巾道士缘起说 章太炎248

老庄列子(节 录) 朱熹249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节 录) 方维甸249

晋书·葛洪传(节 录)251

论魏好法术 傅玄251

明本(节 录) 葛洪252

南史·陶弘景传(节 录)252

叙齐高祖废道法事(节 录) 道宣253

寇谦之改造天师道教253

灭惑论(节 录) 刘勰254

道安255

二教论·儒道升降(节 录)255

二教论·道仙优劣(节 录)255

二教论·服法非老(节 录)255

辨证论·九箴篇(节 录) 法琳256

论隋唐五代学术259

隋书·儒林传序(节录)259

旧唐书·儒学序(节 录)260

旧唐书·经籍上(节 录)262

旧唐书·高宗纪(节 录)263

旧唐书·则天皇后(节 录)264

旧唐书·玄宗纪(节 录)264

论隋唐学术 马端临265

王通(节 录) 叶适265

类次文中子引(节 录) 陈亮266

诸子辩(节 录) 宋濂266

唐颁《五经正义》268

旧唐书·傅奕列传(节 录)268

史通·自叙(节 录) 知刘几269

啖助及大历时儒学270

新唐书·韩愈传(节 录)271

原道(节 录)273

韩愈273

读荀274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节 录) 皮日休275

记旧本韩文后(节 录) 欧阳修276

潮州韩文公庙碑(节 录) 苏轼276

石介277

尊韩277

上孙少傅书(节 录)278

读孟子(节 录) 王令278

论韩愈 韩颢韩颐279

韩颐279

论韩愈279

论书篇(节 录)280

战国汉唐诸子(节 录) 朱熹280

论异端之说 陆九渊281

士学上(节 录) 叶适282

翼统·韩昌黎先生(节 录) 熊赐履283

复性书(节 录) 李翱284

读李翱文(节 录) 欧阳修284

柳宗元285

送僧浩初序285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节 录)286

通儒道说 李观286

白居易287

三教论衡(节 录)287

黜子书(节 录)288

黄老术288

令道士在僧前诏 李世民289

僧道并重敕290

武则天290

释教在道法上制290

《法苑珠林》提要(节 录) 阮兄291

旧唐书·武宗纪(节 录)291

天台止观统例 梁萧292

智?传(节 录) 道宣293

摩诃止观(节 录) 智?294

灌顶传(节 录) 道宣295

湛然传(节 录) 赞宁295

唐初佛教与玄奘求法 慧立彦悰296

谢高昌王表 玄弉297

玄奘传(节 录) 道宣298

三藏圣教序(节 录) 李世民299

窥基传(节 录) 赞宁299

安乐集(节 录) 道绰300

道绰传(节 录) 道宣300

二祖智俨和尚传(节 录) 续法301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地法藏和尚传(节 录) 崔致远301

法藏传(节 录) 赞宁302

法藏303

大乘起信论义记(节 录)303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节 录)304

宗密306

华严原人论·序306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节 录)307

楞伽师资记(节 录) 净觉311

坛经(节 录) 慧能313

神会传(节 录) 赞宁313

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节 录) 刘禹锡314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节 录)315

杜光庭315

释疏题明道德义(节 录)315

旧唐书·方伎(节 录)316

旧唐书·隐逸(节 录)317

新唐书·方技(节 录)318

论宋元学术321

宋史·道学·叙321

理学宗传·序(节录) 孙奇逢322

江藩323

宋学渊源记(节 录)323

一、卷上·叙323

二、卷下·记者曰(节 录)325

三、附记·记者曰(节 录)325

宋儒经学(节 录) 钱大昕326

佛学与理学 谢无量327

学术辨(上) 陆陇其328

四库全书总目·法藏碎金录提要(节 录) 纪昀328

辨圣学非道学文(节 录) 毛奇龄330

闽中理学渊源考·序(节 录) 李清馥333

闽中师友渊源考·序(节 录) 戴震333

朱陆(节 录) 章 学诚334

论经学流变 梁启超336

严复339

论宋明理学339

一、法意按语(节 录)339

二、道学外传(节 录)339

三、道学外传余义340

宋元儒学案序录 全祖望341

胡先生墓表(节 录) 欧阳修353

孔孟周程张子(节 录)354

李泰伯先生文集序(节 录) 陆瑶林354

朱熹354

伊洛渊源录(节 录)355

一、奏状(节 录) 胡国安355

二、康节 先生墓志铭(节 录) 程颐356

三、邵雍行状略(节 录) 张?356

四、横渠先生行状(节 录) 吕大临357

伊洛正源书序 陈亮357

李清馥358

闽中理学渊源考(节 录)358

一、杨时学派·叙(节 录)358

二、罗从彦学派·叙(节 录)358

三、黄斡学派(节 录)359

通书总论(节 录) 曹端360

张子正蒙注序论 王夫之361

答彭进士允初书(节 录) 戴震364

孟子私淑录(节 录)367

苏门六君子文粹·序 钱谦益369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节 录) 叶适370

陆九渊集·叙(节 录) 傅文兆371

陆九渊集·序(节 录) 汪廷珍372

纪昀372

四库全书总目·浪语集提要(节 录)372

四库全书总目·止斋文集提要(节 录)373

冯从吾373

元儒考略(节 录)373

一、赵复传(节 录)373

三、吴澄传(节 录)374

二、许衡传(节 录)374

论明代学术377

黄宗羲377

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377

明儒学案·序(节录)380

明儒学案·序(节 录) 仇兆鳌381

明儒学案·序 莫晋382

明史·儒林·叙(节 录)383

论晚明学术流变 梁启超384

明儒学案(节 录) 黄宗羲387

一、崇仁学案·叙387

二、白沙学案(节 录)387

(1)白沙学案·叙换387

(2)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 (节 录)388

(1)姚江学案·叙389

四、姚江学案(节 录)389

三、河东学案·叙389

(2)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节 录)390

五、浙中王门学案(节 录)391

(1)浙中王门学案·叙(节 录)391

(2)郎中徐横山先生爱(节 录)391

(3)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节 录)392

(4)郎中王龙溪先生畿(节 录)393

六、江右王门学案(节 录)394

(1)江右王门学案·叙394

(2)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节 录)394

(3)贞襄聂双江先生豹(节 录)395

(4)文恭罗念庵先生洪先(节 录)397

七、泰州学案(节 录)397

(1)泰州学案·叙·397

(2)处士王心斋先生艮(节 录)398

(3)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节 录)399

八、甘泉学案(节 录)401

(1)甘泉学案·叙401

(2)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节 录)401

九、诸儒学案(节 录)401

(1)文庄罗整庵先生钦顺(节 录)401

(2)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节 录)403

十、东林学案(节 录)404

(1)东林学案·叙404

(2)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节 录)405

(3)忠宝高景逸先生攀龙(节 录)405

十一、蕺山学案(节 录)406

(1)蕺山学案·叙406

(2)忠端刘念台先生宗周(节 录)407

重刻方正学文集序(节 录) 钱谦益408

李顒409

悔过自新(节 录)409

富平答问(节 录)409

朱子晚年定论(节 录) 顾炎武410

法王(节 录) 唐甄411

王学 章 太炎412

论泰州学派 李贽414

题念庵集后 孙奇逢415

徐光启传(节 录) 阮元416

论清代学术419

国朝汉学师承记·跋(节录) 汪喜孙419

书学案小识后(节 录) 唐鉴419

梁启超420

清代学术概论(节 录)420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节 录)423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节 录)448

章 太炎451

清儒(节 录)451

说林下(节 录)451

汉学论460

清史稿·儒林·叙463

浙东学术 章 学诚465

江藩466

顾炎武传(节 录)466

黄宗羲传(节 录)467

日知录·序 藩耒469

徐世昌470

亭林学案·叙等470

王先生夫之传(节 录)等471

船山学案·叙等471

颜学 章 太炎472

西蜀唐圃园先生行略(节 录) 王闻远474

江藩475

惠松崖传(节 录)475

钱大昕传(节 录)476

十驾斋养新录·序(节 录) 阮元478

戴震传(节 录) 江藩479

支伟成480

魏源传480

龚自珍传(节 录)482

魏源与晚清学风(节 录) 齐思和482

曾涤生(节 录) 钱穆484

清史稿·方东树传484

清史稿·冯桂芬传(节 录)485

治学术在专精说 薛褔成486

章 太炎487

俞先生传487

孙诒让传489

抱冰堂弟子记(节 录) 张之洞491

论“中体西用” 梁启超492

盛世危言·彭序492

康有为与章 太炎 周予同493

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节 录) 陈宝琛495

严几道诗文·钞序(节 录) 蒋贞金496

饮冰室合集序(节 录) 林志钧496

陈寅恪499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节 录)499

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499

1991《中国学术流变 论著辑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天瑜等编 1991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哲学卷(1992 PDF版)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 哲学卷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十篇(1947.10 PDF版)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十篇
1947.10 中华书局永宁
中国文学流变史  中( PDF版)
中国文学流变史 中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学术论著  下( PDF版)
中国学术论著 下
日新印刷工业社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十篇(1936 PDF版)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十篇
1936 上海:中华书局
文献学论著辑要( PDF版)
文献学论著辑要
学术论著辑要( PDF版)
学术论著辑要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  上( PDF版)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 上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  卷3( PDF版)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 卷3
中国新诗流变论  1917-1949(1999 PDF版)
中国新诗流变论 1917-1949
1999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流变史(1936 PDF版)
中国文学流变史
1936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此生见闻  新闻摄影家约翰·菲利普斯回忆录(1992 PDF版)
此生见闻 新闻摄影家约翰·菲利普斯回忆录
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论著提要  1993年(1997 PDF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论著提要 1993年
1997 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流变学进展  1990第三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0 PDF版)
流变学进展 1990第三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0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中国现代美学论著  译著提要(1987 PDF版)
中国现代美学论著 译著提要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