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求取 ⇩

导论5

第一节 社会学的对象6

一、社会学的学科6

二、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7

三、“人-社会”的双向运动10

四、社会学是研究“人-社会”双向运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12

第二节 社会学的特点14

一、社会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14

二、社会学的特点17

第三节 社会学的体系19

一、社会学体系的不同见解19

二、社会学体系的框架结构20

一、社会学的方法23

第四节 社会学的运用23

二、社会学的功能25

三、社会学的中国化26

第一篇 “人→社会”的运动31

第一章 社会互动3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31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31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34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两极37

一、社会互动中的个人37

二、社会互动中的社会43

一、社会化的概念49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49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49

二、社会化的意义53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54

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54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59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62

一、生活技能的社会化62

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63

三、生活目标的社会化64

四、人格特质的社会化65

一、基本社会化68

二、继续社会化68

第四节 社会化的类型68

三、再社会化69

四、反向社会化70

第三章 社会角色72

第一节 角色概述72

一、角色概念72

二、角色规范76

第二节 角色认知80

一、角色期望80

二、角色观念83

三、角色理论86

第三节 角色行为88

一、角色技能89

二、角色冲突与协调90

第四章 社会文化96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体系96

一、社会文化的概念96

二、社会文化的起源99

三、社会文化的来源与特征102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和功能103

一、文化的结构103

二、文化的内容与分类105

三、文化的功能106

第三节 文化的进化108

一、文化进化的动因108

二、文化进化的趋势111

第四节 中国文化特质的研究115

一、中国文化特质的探讨115

二、中国文化特质探讨的意义119

第二篇 “社会→人”的运动122

第五章 社会关系122

第一节 社会关系122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122

二、社会关系的层次和分类125

三、研究社会关系的意义128

第二节 公共关系129

一、公共关系的范围129

二、公共关系的功能132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及其构成134

第三节 人际关系134

二、人际关系的分类138

三、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140

第六章 社会群体145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构成145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145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146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148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151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151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153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54

一、小群体的定义和分类160

第三节 小群体的研究意义160

二、改革中的小群体及其意义166

第七章 社会组织168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168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168

二、社会组织的特点169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分类和目标170

一、社会组织的分类170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173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和管理176

一、社会组织的结构176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180

第一节 社会的阶级结构188

一、阶级划分的标准188

第八章 社会结构188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191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192

第二节 社会的分层结构196

一、社会分层的来源196

二、社会分层的涵义199

三、社会分层的意义202

第三节 社会的流动结构203

一、什么是社会的流动结构203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和根源205

三、社会流动的意义207

一、社区的涵义210

第九章 社区210

第一节 社区的性质210

二、社区的要素与特征212

三、社区的分类与功能213

第二节 农村社区215

一、农村社区的类型215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218

三、农村社区的发展221

第三节 城市社区222

一、城市社区的起源与发展222

二、城市社区的类型及特点224

三、城市化227

一、我国城市发展状况228

第四节 我国城市化道路228

二、我国城市发展与未来社区230

第十章 社会制度234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234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234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237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238

一、社会制度的正功能239

二、社会制度的反功能240

第三节 制度化242

一、什么是制度化242

二、制度化的功能245

三、制度化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247

第三篇 “人-社会”的偏离250

第十一章 社会偏离250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偏离250

一、社会偏离的涵义250

二、社会偏离的性质255

第二节 个人偏离和群体偏离258

一、个人偏离258

二、群体偏离263

第三节 社会偏离的原因268

一、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偏离的理论268

二、“人→社会”偏离的原因270

三、“社会→人”偏离的原因27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274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274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274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277

三、社会控制的类型279

四、社会控制的功能283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形式284

一、政权284

二、法律285

三、规章286

四、道德286

五、风俗287

六、宗教289

一、社会舆论与社会控制290

第三节 社会舆论290

二、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291

第十三章 社会调适293

第一节 社会问题293

一、社会问题的实质293

二、社会问题的特性298

第二节 社会工作301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301

二、城市社区服务307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调适309

第四篇 “人?社会”的发展313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31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313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313

二、社会变迁的层次314

第二节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22

一、什么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22

二、当代中国的改革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24

三、改革是一种世界变迁的潮流326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形式和原因327

一、社会变迁的两种主要形式327

二、社会变迁的原因329

第十五章 社会现代化334

第一节 现代化的理论334

一、现代化口号的提出334

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339

第二节 现代化的实践346

一、社会和人的现代化34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55

第十六章 社会发展362

第一节 社会预测和规划362

一、社会预测及特征362

二、社会预测的类型和方法365

三、社会规划及特征368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373

一、社会指标体系373

二、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377

第三节 社会发展379

一、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379

二、社会发展的社会学思考381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385

后记389

1988《社会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奚从清,沈赓方主编 198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学原理  下(1935 PDF版)
社会学原理 下
1935 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  下(1946 PDF版)
社会学原理 下
1946 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1928 PDF版)
社会学原理
1928 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  上(1944 PDF版)
社会学原理 上
1944 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  上( PDF版)
社会学原理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 PDF版)
社会学原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
社会学原理(1986 PDF版)
社会学原理
1986 北京:东方出版社
社会学原理(1997 PDF版)
社会学原理
1997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科学社会文原理(1983 PDF版)
科学社会文原理
198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社会学原理(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学原理
1991 北京:知识出版社
理论社会学(1990 PDF版)
理论社会学
1990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原理(1991 PDF版)
社会学原理
1991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社会学原理  下(1990 PDF版)
社会学原理 下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社会学原理上(1990 PDF版)
社会学原理上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姚从吾先生全集  5  辽金元史论文  上(1980 PDF版)
姚从吾先生全集 5 辽金元史论文 上
1980 正中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