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概论》求取 ⇩

目录1

第一篇 银行和银行信用1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1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

一、全国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银行2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5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形成6

一、没收官僚资本主义金融机构6

二、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7

三、对私营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8

四、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的结构10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银行体制13

一、中国人民银行14

二、中国工商银行16

三、中国农业银行17

四、中国银行18

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20

六、农村信用合作社23

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25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27

一、在以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28

二、银行的宏观经济调节作用34

第二章 我国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42

第一节 我国银行的资金来源42

一、自有资金42

二、各项存款43

三、结算中占用资金47

四、货币发行49

第二节 我国银行的资金运用50

一、各项贷款50

二、其它资金运用项目51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银行资金来源、运用的关系55

一、财政收支对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影响55

二、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57

第四节 信贷资金来源同运用的关系58

三、信贷差额是信贷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共同差额58

一、形式上资金的运用决定资金的来源59

二、本质上资金的来源决定资金的运用60

三、增加信贷资金来源的意义61

第五节 银行动员和运用资金活动的作用62

第三章 储蓄存款66

第一节 储蓄存款的产生和发展66

一、什么是储蓄存款66

二、旧中国的储蓄存款67

三、我国人民储蓄事业的发展68

第二节 我国储蓄存款的基本原则71

第三节 储蓄存款的种类74

一、活期储蓄存款74

二、定期储蓄存款75

三、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76

四、其他储蓄存款种类77

一、增加国家信贷资金的来源78

第四节 储蓄存款的重大作用78

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80

三、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80

四、为人民群众生活服务81

第五节 储蓄工作上的几个理论问题82

一、增加储蓄存款能否增加国家建设资金82

二、储蓄存款对商品货币市场的压力问题88

三、储蓄存款同商品购买力的关系90

第六节 进一步发展人民储蓄事业93

三、开展耐用消费品和住房贷款94

一、加强储蓄存款宣传94

二、尽可能方便存取94

四、加强调查研究95

第四章 工商业信贷96

第一节 工商企业的资金构成96

一、固定资金96

二、流动资金97

三、专项资金99

四、流动资金同固定资金的比例99

第二节 我国流动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100

第三节 流动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104

一、调剂各国营企业之间的自有流动资金104

二、建立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制度105

三、改进企业流动资金定额或计划的核定办法106

四、对国营企业流动资金实行计划管理106

五、保持流动资金完整无缺107

六、加重银行在流动资金管理工作上的责任108

七、全面管好企业流动资金108

第四节 银行的工商信贷109

一、工商信贷的意义109

二、工商信贷的目的110

三、工商信贷的原则110

四工业货款种类114

五、商业贷款种类115

第五节 技术改造贷款116

一、技术改造贷款的创办和发展116

二、银行办理技术改造贷款的意义117

三、银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的优越条件118

四、银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的资金来源119

五、技术改造贷款的归还121

六、银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符合资金分口管理原则122

第六节 信贷监督123

第七节 商业信用125

一、有领导地开放部分商业信用125

二、开放部分商业信用能否引起信用膨胀126

三、关于能否全面开放商业信用的探讨127

第八节 股票和债券130

一、什么是股票和债券130

二、股票、债券的作用132

三、我国股票和债券的管理133

四、股票、债券的交易和流通134

第五章 农业贷款135

第一节 农业资金的特点135

一、季节性强135

三、分布不平衡136

二、自有资金来源不够稳定136

第二节 农业贷款137

一、农业企业的资金137

二、贷款的原则138

三、贷款种类139

四、充分发挥农业贷款的作用143

第三节 财政农业拨款的监督拨付144

一、农村存款同农业贷款不能简单对比146

第四节 如何认识银行对农业的支援146

二、对农村存款和农业贷款应作全面分析148

第五节 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工作151

第六章 银行利息155

第一节 利息的性质155

一、高利贷利息155

二、资本主义银行利息156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利息1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银行利息的作用158

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159

一、促进增加国家信贷资金来源159

三、发挥宏观经济调节作用160

四、增加国家收入162

第三节 如何合理制定银行利率162

一、资本主义银行利率的形成162

二、我国银行利率的制定164

第四节 我国银行利率的发展过程165

一、1949年到1955年期间由高降低165

三、1971年全面降低169

二、1955年到1971年单位利率基本未变,储蓄利率有所下降169

四、1979年以后逐步提高172

第五节 利率同物价的关系176

一、有利于回笼货币176

二、促进企业降低成本178

三、能产生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心理影响180

第七章 我国的转帐结算制度182

第一节 转帐结算的产生和发展182

一、什么是转帐结算182

二、转帐结算的产生183

三、转帐结算的发展184

第二节 转帐结算的作用和基本原则187

一、转帐结算的作用187

二、转帐结算的基本原则190

三、转帐结算的一些基本规定191

第三节 异地结算方式193

一、委托收款结算方式193

二、信用证结算方式195

三、汇兑结算方式196

四、限额结算方式197

五、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199

第四节 同城结算方式203

一、支票结算方式203

二、付款委托书结算方式204

三、托收无承付结算方式204

四、同城托收承付结算方式205

第五节 转帐结算工作的现状和趋势205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货币208

第二篇 货币和货币流通208

第一节 全国解放前的货币209

一、旧中国的货币209

二、全国解放前各革命根据地的货币211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和巩固215

一、人民币的产生215

二、采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217

三、发行新币,消除通货膨胀痕迹220

一、我国社会主义货币存在的必要性22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货币的必要性、本质和特点222

二、我国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226

三、我国社会主义货币的特点228

第四节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230

一、对人民币价值基础的不同看法230

二、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社会商品价值231

三、如何理解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233

四、黄金充当货币材料的历史已基本结束234

五、纸币同贵金属脱钩是货币的一大进步236

六、同几种不同看法的商榷237

七、认识人民币代表商品价值的现实意义240

第五节 人民币的职能241

一、价值尺度241

二、流通手段243

三、支付手段244

四、贮藏手段245

第六节 人民币的作用247

一、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248

二、经济核算的工具248

三、国民收入分配的工具249

第九章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250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货币流通250

第二节 货币流通规律254

一、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254

二、市场货币容纳量的弹性255

第三节 市场货币流通状况的测量方法257

一、原来测算方法存在的问题257

二、测算市场货币流通状况的主要依据262

三、实践证明可以用物价水平测算货币流通状况264

四、测算市场货币流通状况方法的发展趋势265

第四节 现金管理268

一、什么是现金管理268

二、现金管理的内容269

三、我国现金管理工作的产生和发展270

四、现金管理的意义和作用272

第五节 货币流通的调节272

二、严格控制货币投放273

一、扩大商品销售,大力组织货币回笼273

三、积极开展储蓄工作274

第六节 财政收支同货币流通的关系274

一、财政赤字同银行货币发行在数量上的差别275

二、只有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货币流通才能正常276

第七节 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277

一、为什么要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278

二、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的具体设想279

三、怎样实际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283

一、怎样才算是稳定的货币286

第十章 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2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286

二、货币稳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287

三、在货币政策上的历史经验288

四、慢性通货膨胀政策不适合我国情况290

第二节 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292

一、信用膨胀同通货膨胀的关系292

二、衡量信用是否膨胀的标准294

三、防止发生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295

第三节 建立能有效控制货币发行的银行体制301

一、货币发行同银行贷款的关系301

二、原来银行体制不能有效控制货币投放302

三、建立一套能够控制货币发行的制度304

第三篇 银行的经营和管理307

第十一章 综合信贷计划307

第一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内容和意义307

一、综合信贷计划的内容307

二、综合信货计划的意义310

第二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建立和发展311

第三节 信贷差额控制办法316

一、什么是信贷差额控制办法316

二、信贷差额控制办法的作用318

三、信贷计划管理办法的进一步政革319

第四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作用320

二、有计划地开展银行各项业务321

三、对信贷指标同其它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平衡322

四、综合信贷计划的反映作用323

第五节 综合信贷计划同现金计划的关系323

一、两个计划一个差额325

二、增加贷款就要增加现金投放326

三、两个计划的依据基本一致327

第六节 综合信贷计划的编制330

一、编制综合信贷计划的基本依据330

二、编制综合信贷计划的方法332

第七节 对综合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335

一、检查的目的335

二、检查的方法336

三、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337

第十二章 银行的经济信息工作341

第一节 什么是银行经济信息341

一、什么是信息341

二、经济信息的特点342

三、银行经济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343

第二节 银行经济信息工作的内容343

一、广泛收集各种经济情报344

二、对掌握的资料和情况进行归纳、整理345

三、信息的传递346

四、建立经济信息资料档案347

五、进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348

第三节 银行开展经济信息工作的必要性350

六、咨询服务350

一、社会的需要是经济信息事业发展的动力351

二、我国急需开展经济信息工作的原因352

三、经济信息工作同信贷调查的区别353

第四节 银行经济信息工作的前景356

一、银行开展经济信息工作的有利条件356

二、把银行经济信息工作向前推进一步358

第一节 银行的性质361

一、资本主义银行的性质361

第十三章 银行财务收支的核算和管理361

二、关于社会主义银行性质的争议362

三、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362

第二节 银行的业务收支364

一、银行的业务收入364

二、银行的业务支出367

三、银行的经营结果368

四、银行经济核算办法368

第三节 对银行实行经济核算的几点看法370

一、制定利息调节办法370

二、提取企业基金不要同职工工资总额挂钩373

三、实行劳动定额制374

一、充分动员和合理分配信贷资金820

1985《货币银行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海宽著 198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货币银行学(1997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7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1993年08月第1版 PDF版)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第三版
1993年08月第1版
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1991.03 PDF版)
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
1991.03 中国经济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概要(1976 PDF版)
货币银行学概要
1976
货币与银行(1949 PDF版)
货币与银行
1949 商务印书馆
湖北农村金融志  送审稿  1949-1982( PDF版)
湖北农村金融志 送审稿 1949-1982
机动车检验与技术监督(1993 PDF版)
机动车检验与技术监督
1993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79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79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货币银行学概论(1980 PDF版)
货币银行学概论
1980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科教局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5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6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6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4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4 中国劳动出版社
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1993 PDF版)
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
1993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1996 PDF版)
货币银行学
1996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