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求取 ⇩

第一章 引言1

1.1 概念1

目录1

1.2 内容2

1.3 回顾4

1.4 评论20

1.4.1 应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史20

1.4.2 应了解计算机的局限性22

1.4.3 应了解并行处理的局限性22

1.4.4 附带说明23

2.1.1 位及位串25

第二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一般问题25

2.1 信息表示25

2.1.2 字节26

2.1.3 字27

2.2 数据格式29

2.2.1 关于补码29

2.2.2 关于十进制30

2.2.3 关于浮点数32

2.3 指令系统33

2.3.1 指令类型34

2.3.2 指令中操作数的确定41

2.3.3 有关指令的其它问题44

2.4.1 补码乘法46

2.4 关于补码乘法和浮点运算46

2.4.2 浮点运算47

2.5 并行处理50

2.5.1 流水线工作方式51

2.5.2 多部件并行处理58

2.5.3 流水线式向量计算机59

2.6 评论61

第三章 寄存器技术64

3.1 一般特征64

3.2 CDL的简单介绍66

3.3.1 寄存器级在控制部分的应用70

3.3 寄存器的应用70

3.3.2 寄存器级在处理部分的应用75

3.4 寄存器级设计技术78

3.4.1 寄存器级部件的设计79

3.4.2 寄存器级线路的设计87

3.5 评论88

第四章 微程序技术92

4.1 概述92

4.2 关于微程序的若干问题95

4.2.1 微指令格式95

4.2.2 微指令的地址98

4.2.3 微命令的定时102

4.3 微程序的设计104

4.4 微指令长度最小化的问题108

4.4.1 决定MCC108

4.4.2 决定最小MCC覆盖110

4.4.3 决定最小化微指令字长W的覆盖112

4.5 评论114

第五章 存储技术115

5.1 存储技术中的速度问题116

5.1.1 多寄存器技术116

5.1.3 交叉存取技术118

5.1.2 增加带宽118

5.1.4 高速缓冲存储器121

5.1.5 联想式存储器(相联存储器)125

5.1.6 慢速大容量存储器的存放128

5.1.7 小结131

5.2 存储技术中的容量问题132

5.2.1 虚拟存储器134

5.2.2 信息转换中的调度策略143

5.2.3 信息转换中的分配策略144

5.3 评论145

第六章 堆栈技术147

6.1 堆栈的概念和工作原理147

6.2 堆栈用于子程序链接150

6.3 堆栈用于中断链接152

6.4 堆栈用于再入性程序153

6.5 堆栈式计算机159

6.6 面向高级语言的计算机162

6.7 评论164

第七章 寻址技术166

7.1 立即操作数167

7.2 操作数在寄存器中168

7.3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169

7.3.1 直接相对寻址171

7.3.2 自动递增方式172

7.3.4 立即变址173

7.3.3 自动递减方式173

7.3.5 隐含操作数地址寻址174

7.4 间接寻址174

7.5 动态地址变换177

7.5.1 逻辑地址及其控制177

7.5.2 变换表及变换过程178

7.5.3 地址变换缓冲器181

7.6 非连续编址的地址变换183

7.6.1 地址转换表法185

7.6.2 找零取整法185

7.7 评论187

8.1 概述188

第八章 总线技术188

8.2 单总线的构成192

8.2.1 单总线的连线192

8.2.2 单/双向线193

8.3 单总线的工作方式195

8.3.1 主—从关系195

8.3.2 互锁通讯196

8.4 单总线的定时196

8.5 总线互连设备间优先级的控制198

8.5.1 优先级控制198

8.5.2 总线优先次序链201

8.6 按优先权转移202

8.7 以总线组织系统的体系结构204

8.8 评论207

第九章 接口技术208

9.1 概述208

9.2 数据终端与数据通信设备的接口标准210

9.3 RS-232-C串行接口——EIA标准214

9.4 基本接口217

9.4.1 接口操作218

9.4.2 接口程序设计219

9.5 程序控制接口219

9.5.1 接口操作219

9.5.2 接口程序设计221

9.6 中断服务接口222

9.6.1 接口操作222

9.6.2 接口程序设计223

9.7 直接内存访问(DMA)接口224

9.7.1 接口操作225

9.7.2 接口程序设计227

9.8 接口的实现227

9.8.1 三态推挽驱动器227

9.8.2 线或型发送器228

9.8.3 地址选择229

9.8.4 一个接口实例232

9.9 评论233

第十章 中断技术234

10.1 概述234

10.2 中断类型236

10.2.1 机器校验中断236

10.2.2 访管中断237

10.2.3 程序中断238

10.2.4 外部中断239

10.2.5 输入/输出(I/O)中断239

10.2.6 重新启动中断239

10.3 中断识别240

10.3.1 隐指令方式240

10.3.3 程序状态字方式242

10.3.2 中断矢量方式242

10.4 中断点的选择243

10.5 中断机构244

10.5.1 中断屏蔽、开放和关断245

10.5.2 中断的优先级及其控制249

10.6 中断的进入和退出258

10.7 评论259

第十一章 通道技术260

11.1 概述260

11.2 通道的功能及组成262

11.3 通道的类型及操作方式264

11.4.1 I/O指令269

11.4 I/O设备的控制269

11.4.2 I/O设备的编址273

11.4.3 I/O的系统状态273

11.4.4 I/O系统的清除275

11.5 I/O操作的执行276

11.5.1 通道地址字276

11.5.2 通道命令字277

11.5.3 通道状态字279

11.5.4 I/O操作的启动282

11.6 通道与ISP的调度策略282

11.7 评论285

12.1 概述287

第十二章 容错技术287

12.2 分析故障逻辑网络的“结构与类似观测输出函数(SPOOF)”289

12.3 信息传送、保存过程中的自动检错、纠错295

12.3.1 海明码296

12.3.2 多项式码302

12.4 错误诊断304

12.5 动态系统重构和功能复执308

12.6 容错系统中的软件问题316

12.7 容错计算系统的得失估计问题318

12.8 评论319

13.1 概述321

第十三章 回顾与展望321

13.2 关于流水线技术324

13.3 关于阵列技术331

13.4 关于数据流技术339

13.5 关于硅基VLSI的发展及其对体系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348

13.5.1 VLSI技术在处理部件中的进展348

13.5.2 VLSI技术在微处理机中的进展350

13.5.3 VLSI技术在系统级的进展350

13.6 评论351

参考文献353

英文缩写、全称对照表355

中文、外文人名对照表358

后记360

1987《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占球,刘邦君编著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计算机体系结构(1988 PDF版)
计算机体系结构
1988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上(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上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PDF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1997 PDF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199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2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2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84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84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实用计算机体系结构(1982 PDF版)
实用计算机体系结构
1982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6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神之囚(1990 PDF版)
美神之囚
1990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结构与技术(1990 PDF版)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结构与技术
199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  英文(1999 PDF版)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 英文
199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8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体系结构(1988 PDF版)
计算机体系结构
198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85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85 黑龙江省:黑龙江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1997 PDF版)
计算机系统结构
199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