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研究所40年 1950-1990》求取 ⇩

两个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1

我国激发极化法的新贡献101

西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成因分析103

地球内部结构成像,演化与动力学110

一种新的地震预报理论——加、卸载响应比理论116

工程物理探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119

祝贺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所40周年12

装有8039单片机的测震辅助设备控制系统124

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展望131

地磁学研究及震磁关系探索135

重力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148

武汉地磁台环境磁污染的观测与初步分析155

我国地震观测仪器的发展158

我所早期的工程地震工作16

高围压下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及其对震源模型的意义163

地球物理所古地磁工作的今昔168

板块运动、大地水准面异常与地幔动力学进展综述171

地震危险性与地震风险管理的研究175

中国地热异常及温泉成因183

浙江省地热及温泉成因185

海底数字地震仪简介187

地震模型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188

岩性地球物理勘探初析189

位场方法在新滩滑坡边界研究中的应用191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基底结构特征192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简介194

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196

对全球地震构造的一种新认识198

简短的回顾与展望20

华北强震成因的研究200

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两大板内地震的比较研究202

板内地震孕育的深部电性构造环境与其动力学过程研究204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度的研究206

数字化的瑞利面波相速度测量及其方向依赖性208

云南地区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209

云南和四川的强地震活动特点210

华北地区中强震前调制比异常研究211

岩石力学实验中观测到的断层等间距现象213

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的进展214

下地幔介质密度-压力关系的模拟实验研究215

岩石的波速比与静水压的关系216

注水诱发地震的尾波衰减和震源物理特征217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218

北京和天津台网测定地震参数的比较219

中国地震、地磁资料的国际交换22

某些沉积岩、安山岩及板岩热磁组构的初步研究220

碰撞造山带岩石的磁组构、岩组构研究及推断的动力学特征222

DCS-1型微机控制地磁数据回放处理系统224

全国763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225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简介226

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空间物理研究33

个人的几段回忆35

我所地磁学科的发展与地磁台链的建设38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回顾与展望4

发展中的地球物理学科数据中心41

我所重力研究的回顾与进展43

呕心沥血 艰辛创业48

中国大陆的深部研究与大地构造52

沉积盆地及其油气评价54

地震空区的破裂动力学研究60

地球动力学高温高压研究开放实验室的方向和任务68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深地震测深(86-87工程)资料处理的初步结果72

理论地震图的应用研究76

我国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今后的任务81

中国门源-宁德地学大断面97

1990《地球物理研究所40年 1950-1990》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编委会 1990 北京:地震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