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学》
作者 | 曾繁正,赵向标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红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19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510262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0074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政治学概论1
一 美国政治学的发展1
◎初步的观察1
◎美国的政治经历3
◎市民文学3
◎工业化、专门化4
◎新大学的兴起和接受欧洲知识5
二 自我意识的成长和寻求同一性6
◎1880年以前的学院政治学7
◎弗朗西斯·利伯:象征和预示8
◎以大学为基础的政治学的兴起10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政治学12
◎历史——比较方法的衰落12
◎政治学的“美国化”13
◎改良主义15
◎“专业”考虑和特点17
◎持久主旨的出现和问题20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学24
◎两次战争间歇时期的政治学24
◎学科——专业的发展25
◎其他的学科——专业因素28
◎重申科学主义以及作用冲突的加剧30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政治学33
◎历史因素33
◎专业——学科的发展37
◎行为主义运动40
◎公共取向的活动和责任44
◎学科图景的重大变化49
六 走向后行为主义的政治学56
◎“后行为主义”的信条和倾向56
◎效果和含义57
七 政治学的各个侧面59
◎作为传统的政治学59
◎作为学科的政治学60
◎作为专业的政治学61
◎作为科学的政治学66
◎作为事业的政治学66
第二章 个性与政治69
一 导论69
二 基本观念的区分72
◎“环境→事先倾向→反应”公式72
◎事先倾向变数的概念化74
◎加上时间与系统因素79
◎概念化纵览81
三 总的理论问题83
◎政治行为的个性解释和情境解释的调和问题83
◎个性的自我防卫方面是否会产生政治后果问题86
◎调和政治行为的个性解释和角色解释问题88
◎调和政治行动的个性解释和文化解释问题89
◎个人的社会特性而不是个性特点决定其政治行为的问题90
◎个性是否能影响政治事件与结果,反过来,个性是否是其社会和时代的产物问题91
四 政治行动者个体的案例研究93
◎为什么要进行案例研究93
◎有关一般大众当中个人的案例研究著作95
◎有关名人的心理传记99
◎政治行为者个案分析的依据与推论101
五 个性与政治的整合分析105
◎论及整合的著作105
◎整合研究的证据与推论109
第三章 集团理论113
一 经济、社会与政治集团113
◎持续性因素:政治利益集团与具体的政策目标113
◎集团理论传统发展概述116
◎集团理论传统的替代117
◎集团理论与社会——经济集团问题120
二 集团理论、社会集团以及剧变的要求122
◎社会集团和集团政治123
◎社会集团和稳定—干扰—反抗模式124
◎稳定—干扰—反抗模式中的“组织”代价和“镇压”代价125
◎稳定—干扰—反抗模式和蒙哥马利市的公共汽车抵制128
◎稳定、抗议和社会改造130
◎主观利益和政治抗议的代价131
◎客观利益: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133
◎集团利益和社会运动:路威对重大政治变革的解释136
◎客观利益与权力领域类型学139
◎客观利益的内容:文化意义与政治行动141
三 集团理论传统中的政治现实与实证概念143
第四章 社会结构与政治147
一 社会结构与权力运用:党派依附解释147
◎党派依附对党的效用148
◎政党竞争与依附效用149
◎意识形态与依附效用的妥协152
◎政党内部政治与依附的效用155
◎大众党派依附的形成156
◎冷漠、革命与掺合156
◎一幅革命者演进图景158
◎政治联盟的结构160
◎利普赛特—罗肯关于联盟结构的理论164
◎联盟的持续性165
◎革命与全国统一的联盟结构167
◎政治理性的两个模式169
二 社会结构与政治明智性169
◎规划过程的因素170
◎规划的政治171
◎规划的管理172
◎渐进主义的理性175
◎权力效用的另一面176
◎意识形态的影响178
一 对政治体系的依附181
◎童年期社会化:初期的观点181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181
◎后来的批评183
◎有根据的调查结果190
◎体系持续性的政治理论196
◎党派性闯入对体系依附的测量198
二 派性倾向在成年期前的发展201
◎童年期开始阶段202
◎父母的传递207
三 成年期前政治社会化遗迹的持续性211
◎持续性的经验证据212
◎梗概:早期社会化的持续性219
第六章 政治发展221
一 政治学中的政治发展221
◎概述221
◎政治民主225
◎政治稳定226
二 政治机构230
◎政治机构和社会经济现代化230
◎现代化对政治机构的影响231
◎政治机构和政治改革235
◎政治机构和经济发展241
三 政治一体化247
◎分层的格局248
◎政治动员与政治变革和冲突249
◎没有社会动员的政治变革和冲突254
◎国家一体化和宗教政治256
◎国家一体化:某些解决办法264
第七章 政治参与271
一 政治参与的定义271
二 政治参与的意义273
三 政治参与的研究274
四 参与的各个向度和模式275
◎参与的各个面向276
◎参与的种种模式278
◎参与的经验结构281
◎政治取向与政治活动286
五 公民活动的程度291
◎抗议和其他这类活动294
◎参与的集中295
六 政治化的进程300
◎现代化、都市化与参与300
◎动员模型302
◎社区没落模型302
七 政治活动的结果307
◎参与及喜好的沟通307
◎参与与领导反应311
八 政治活动的理性316
后记319
1988《西方政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繁正,赵向标 1988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
- 198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思想概述
- 1984
-
- 西方四大政治名著
- 1998
-
- 西方政治哲学导论
- 1997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西方财政学
- 199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西方财政学
- 198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西方政治笑话
- 1989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法律学说史
-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西方政治学说史
-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思想史纲
- 199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思想概述
- 1984 求实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思想简史
-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1989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西方政治学
- 1988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政治现实与政治意识 评当代西方政治学
-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