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策研究全书》求取 ⇩

目录1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策学研究1

编写说明1

第一编 政策研究基本理论1

第一章 政策与政策科学1

一、政策的基本概念1

(一)研究的范围1

(二)政策的一般含义4

(三)政策的要素4

二、政策的起源与演变5

(一)政策的原始形态和起源5

(二)奴隶制社会的政策形态6

(三)封建社会的政策形态7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策形态9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政策形态10

三、政策学的基本内涵11

(一)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

(二)政策学的研究内容13

(三)政策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3

(四)政策学的特点15

第二章 政策的本质、特征、地位与功能17

一、政策的本质17

(一)政策是阶级意志的体现17

(二)政策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18

(三)政策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21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22

二、政策的特征22

(二)政策的一般特点24

三、政策的地位与功能25

(一)政策的地位25

(二)政策的功能26

第三章 政策体系28

一、政策体系的概念28

二、政策体系的特征29

(一)整体性29

(二)相关性29

(三)层次性30

(四)稳定性30

三、政策体系的结构31

(五)有序性31

(一)政策体系的纵向结构32

(二)政策体系的横向结构34

(三)政策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5

第四章 政策的制定37

一、政策制定的依据37

(一)理论依据37

(二)实际依据38

(三)历史经验依据39

二、政策制定的原则40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0

(四)连续性原则41

(三)系统原则41

(二)利益原则41

(五)可行性原则42

(六)生产力原则42

(七)试验原则43

三、政策制定的程序44

(一)提出问题44

(二)确定目标45

(三)设计方案45

(四)论证方案46

(五)选择方案46

(六)政策决策46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48

(二)政策执行的特点48

一、政策执行的涵义、特点与意义48

第五章 政策的执行48

(三)政策执行的作用与意义49

二、政策执行的原则49

(一)目标与手段相统一49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50

(三)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统一50

(四)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51

(五)领导与群众相统一51

三、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52

(一)制定计划52

(二)组织落实52

(五)典型试验53

(三)政策宣传53

(四)物质准备53

四、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54

(一)指挥54

(二)协调55

(三)监督55

(四)控制56

五、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56

(一)总结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56

(二)总结的基本内容57

(三)总结的主要途径或方法57

一、政策评估的标准原理59

(一)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59

第六章 政策的评估59

(二)政策评估的具体标准60

二、政策评估的比较原理62

(一)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62

(二)政策方案比较的基本程序64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65

(一)直接比较法65

(二)综合比较法65

(三)价值分析法66

第七章 政策运动规律及其法律化70

一、政策运动具有内在规律性70

(一)社会发展规律决定政策运动规律70

(一)政策运动规律的基本内涵71

(二)政策运动过程中政策作用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71

二、政策自身运动规律71

(二)政策效力规律72

(三)政策利益规律76

三、政策法律化78

(一)政策与法的关系78

(二)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79

(三)政策转化为立法的程序79

第二编 政策研究方法论81

第八章 政策研究方法概述81

一、政策研究方法的特点81

(一)协调性82

(二)全面性83

(一)理论基础84

(三)定量性84

二、政策研究方法的体系构成84

(二)综合运用85

(三)专业技术86

(四)技术支持87

三、政策研究的一般原则87

(一)服务原则87

(二)实践原则88

(三)多元化原则88

四、政策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89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与来源89

(二)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90

(三)研究计划的制订92

第九章 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94

一、信息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原则与内容94

(一)原则94

(二)一般内容94

二、信息资料搜集的计划94

三、信息资料搜集的常用方法95

(一)全面调查95

(二)重点调查95

(三)抽样调查96

(四)典型调查97

四、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98

(一)信息资料整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98

(二)信息资料分析的方法及程序101

第十章 智囊方法106

一、偶然联想链法106

二、缺点列举法106

三、希望列举法107

四、焦点法107

五、KJ法107

六、情景分析法108

(一)情景分析的定义108

(二)情景分析的基本步骤109

(三)情景分析中使用的其他方法109

(四)情景分析与其他政策研究方法的比较109

(三)集团头脑风暴法110

(二)个人判断预测法110

(一)概述110

七、专家预测法(头脑风暴法)110

八、德尔斐法112

(一)德尔斐法的特点112

(二)预测程序112

(三)预测结果的表示112

(四)预测结果讨论113

(五)征询调查表的制订113

(六)关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113

(七)德尔斐法的评价113

九、广议法113

十、举隅法114

十一、舆论思考法114

十四、集体商议法(COLLECTNE BARGAINING)115

十二、圆桌仲议法(FISHBOWLING)115

十三、说教干扰法(DIDACTIC INTERACTION)115

十五、推理和谈判的决策(RATIONAL AND NEGO-TIATED DECISION MAKING)116

十六、综摄法116

十七、MBS法117

十八、NBS法117

第十一章 系统分析方法118

一、系统分析的内涵118

(一)整体分析118

(二)结构分析119

(三)层次分析120

(一)目标124

二、系统分析的要素124

(四)相关分析124

(五)环境分析124

(二)模型125

(三)可行方案126

(四)费用126

(五)效果126

(六)评价标准126

三、系统的模型化127

四、系统的优化129

(一)线性规划模型129

(二)目标规划模型131

(三)非线性规划模型132

(四)动态规划模型133

五、系统的评价134

第十二章 预测方法135

一、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135

(一)预测的基本原理135

(二)预测的常用方法136

二、预测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142

(一)预测的一般步骤142

(二)常用预测方法应用实例143

第十三章 决策方法151

一、决策与科学决策151

(一)决策的概念151

(二)决策的分类152

(三)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153

二、决策的具体方法156

(一)确定性决策分析方法157

(二)风险性决策分析方法157

(三)未确定性决策分析方法162

第十四章 政策模拟方法165

一、政策模拟的意义及其特点165

二、政策模拟的常用方法167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167

(二)系统模拟方法178

三、政策模拟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180

(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180

(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硬件,发展软件,利用先进技术181

(五)要逐步提高政策模拟人员的素质181

(二)重视数据、资料的处理和积累181

(三)不断完善和发展政策模拟模型及其体系,并使模型分析与判断相结合181

第三编 政策研究基础学科182

第十五章 系统科学与政策研究182

一、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182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征182

(二)系统工程184

(三)系统理论及其新发展187

二、政策研究的系统方法论189

(一)政策研究的系统内容189

(二)政策研究的系统方法论(上)——政策系统分析方法189

(三)政策研究的系统方法论(下)——一般定量分析技术191

(四)政策研究人员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93

三、系统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195

(一)系统方法应用干政策研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95

(二)系统方法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195

(三)系统方法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196

第十六章 经济学与政策研究198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198

(一)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及政策198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199

二、初级阶段理论及方针政策202

(一)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基本政策203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204

三、经济发展战略204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内容205

(三)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20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206

四、国民经济计划206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06

(二)国民经济计划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实现环节206

(三)国民经济计划体系206

五、宏观经济政策207

(一)宏观经济政策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最佳实现形式207

(二)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207

一、社会学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政策研究的关系208

(一)社会学的基本内涵208

第十七章 社会学与政策研究208

(二)社会学与政策研究的关系209

二、社会问题及其与政策研究的关系210

三、社会学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212

(一)观察法213

(二)实验法214

(三)社会态度测量法215

(四)社会指标法216

一、政治学与政策研究的相关性218

(一)政治学的发展与政策研究的缘起218

第十八章 政治学与政策研究218

(二)政策研究是政治学总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19

(三)政策研究对政治学发展过程的影响219

二、政治学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220

(一)政治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220

(二)政治系统理论与政策研究220

(三)政治文化理论与政策研究221

(四)政治杰出人物理论与政策研究222

(五)政治团体理论与政策研究222

(六)政治功能过程理论与政策研究222

(七)政治沟通理论与政策研究222

(二)程序性方法与政策研究224

(一)学科性方法与政策研究224

(三)工具性方法与政策研究224

三、政治学研究方法与政策研究224

政策研究224

(八)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理论与224

第十九章 未来学与政策研究225

一、现代政策研究与未来学的关系225

二、未来学的不定性原理及其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227

三、未来学的限制性原理及其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229

四、未来学研究方法论及其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230

第四编 政策研究层次论232

第二十章 中央级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32

一、我国中央级政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232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央级政策研究232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央级政策研究234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央级政策研究237

(四)中央级政策研究的展望238

二、中央级政策研究的特点239

(一)政策研究的实质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解决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23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贯穿政策研究工作的一条红线239

(三)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240

(四)政策的条文规定,既要明确具体,又要避免一刀切240

(五)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颁布的政策要保持一致性240

(六)按照领导、群众和专家三结合的方式决定政策240

三、中央级政策研究的范围240

(一)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研究怎样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41

(二)围绕着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专心致志地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怎样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41

(三)围绕着调动中央、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241

(九)围绕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探讨有关民族政策问题242

(八)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探讨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政策242

(七)围绕着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探讨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242

(六)围绕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探讨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形式,研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途径242

(四)加强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的研究,探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研究如何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以及为扩大对外开放而采取的必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242

(五)加强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所有制结构的研究,探讨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能够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积极作用的有关政策242

(十)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探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问题243

(十一)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研究243

(十二)加强对党的建设的有关政策的研究243

四、中央级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43

(一)中长期规划的制定程序243

(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特点244

(三)中长期政策研究与制定的方法245

五、中央级短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45

六、中央级政策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6

(二)搞好实际调查,使政策符合客观实际发展的要求246

(一)要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246

(三)怎样搞好短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46

(二)短期政策的主要特点246

(一)中央级短期政策的主要形式246

(三)要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制定新的政策247

(四)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47

(五)要把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47

(六)加强对各国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借它山之石247

(七)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各项政策是否合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247

第二十一章 省区级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48

一、省区级政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248

(一)省区级政策研究的历史248

(二)省区级政策研究的现状249

(三)省区级政策研究的展望252

二、省区级政策研究的特点253

(一)省区级政策研究要吃透“两头”,做好结合的文章253

(二)省区级政策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领导决策服务254

(三)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255

三、省区级政策研究的范围255

(一)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看研究的范围255

(二)从研究的材料看研究的范围256

(三)从研究部门的基本职能看研究范围256

(四)从领导决策过程看研究范围256

(五)从研究的方式看研究的范围257

四、省区级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57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257

(二)长远规划和五年计划的制定260

五、省区级短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61

(一)短期政策的研究261

(二)短期政策的制定264

第二十二章 地市级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66

一、地市级政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266

(一)地区行政公署政策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266

(二)市级政策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267

(三)地市级政策研究展望268

二、地市级政策研究的特点268

(一)目的明确与切实可行的特点268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269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特点269

(四)层次分明与互为相关的特点270

(一)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271

三、地市级政策研究的范围271

(二)城市基础设施政策研究272

(三)城市环境政策研究272

(四)城市市场政策研究272

(五)城市社会政策研究273

(六)城市经济政策研究273

四、地市级短期、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74

(一)地市科技发展政策研究275

(二)地市人口发展政策研究275

(三)地市教育发展政策研究275

(六)地市级环境政策研究的目标与内容276

(七)地市级农业政策研究276

(五)地市能源政策研究与发展目标276

(四)地市城市劳动力政策研究276

(八)地市级畜牧业政策研究277

(九)地市级国土政策研究277

五、地市级政策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77

(一)加强党的领导277

(二)领导要重视和善于使用“智囊”机构278

(三)地市级政策研究工作应以解决政策问题、提出政策方案为目的278

(四)提高地市级政策研究的质量,增强政策研究的科学性278

第二十三章 县级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80

一、县级政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280

(一)县级政策研究的历史280

(二)县级政策研究的现状282

(三)县级政策研究的展望283

二、县级政策研究的特点283

(一)区域性与综合性283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83

(三)执行与创新相结合284

三、县级政策研究的范围284

(一)新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84

(二)政策的修改和补充285

(三)需要停止执行的政策285

(四)各项政策的相互关系285

(三)县级中长期政策研究的内容286

(二)研究制定中长期政策,必须熟悉县情286

(一)县级中长期政策研究和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86

四、县级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86

五、县级短期政策的研究和制定287

(一)发现和分析问题287

(二)搞好政策选题的研究287

六、县级政策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88

(一)搞好县级政策研究,首先需要288

认清县情288

(二)县级政策研究,要强调为县级政治经济建设服务288

(三)其他注意问题289

第二十四章 对外开放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291

一、对外开放政策研究的范围291

(一)要研究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高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性291

(三)要研究各国的对华战略,使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更具有针对性292

(二)要研究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政策292

(四)要研究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关系,把经济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293

(五)要研究我国经济技术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和主要差距,突出重点,提高开放效益293

(六)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外资,改善投资环境293

(七)要研究如何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和知识交流,扩大软件和智力引进294

(八)要研究如何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加强廉政建设294

二、特区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94

(一)特区对外商投资采取的优惠政策294

(二)增强对内对外的幅射能力,发挥特区的“窗口”和“基地”作用295

(三)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试验295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资的优惠政策296

(四)沿海开放城市的技术改造政策296

(一)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力296

(二)对到这些城市投资办厂的客商实行优惠政策296

三、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96

四、对外经济开放区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97

(一)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97

(二)贯彻“贸工农”方针,发展创汇农业297

(三)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297

五、对外开放政策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97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国际化理论为指导297

(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297

(三)坚持调查研究和一切经过试验、不断完善的原则297

(四)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297

一、民族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历史与现状299

第二十五章 民族政策的研究与制定299

二、民族政策研究的特点和范围303

(一)民族政策研究的特点303

(二)民族政策研究的范围305

三、研究与制定民族政策的依据30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306

(二)我国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中的客观地位306

(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306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 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307

(二)把国家利益与少数民族地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307

(三)把促进各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307

四、研究和制定民族政策的原则307

(五)我国长期民族工作实践307

(四)民族问题的复杂性307

(四)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308

(五)坚持少数民族自力更生和国家帮助308

相结合308

(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民族制宜,因民族地区制宜308

五、研究和制定民族政策的方法与程序308

(一)研究和制定民族政策的方法308

(二)制定民族政策的一般程序310

六、民族政策的有效实施310

第五编 政策研究部门论312

第二十六章 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312

一、产业政策的特点、主要内容与作用312

二、我国产业发展方针和产业政策的回顾315

(一)建国30年产业发展方针的回顾316

(二)80年代产业政策的产生和发展318

三、我国首部产业政策的制定依据及其要点320

(一)全面认识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成绩和问题320

(二)当前国家产业政策的要点321

四、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23

(一)制定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323

(二)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323

(三)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程序和方法324

(四)组织实施产业政策325

第二十七章 货币政策的研究与制定327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和手段327

(一)货币政策概述327

(二)货币政策目标328

(三)货币政策手段331

二、制定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334

(一)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334

(二)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336

三、制定货币政策的程序与方法339

(一)制定货币政策的主体339

(二)制定货币政策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341

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343

(一)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343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344

(三)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345

(四)货币政策的调整346

(一)财政政策、现代财政政策及其体系349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349

第二十八章 财政政策的研究与制定349

(二)财政政策目标350

(三)财政政策手段352

(四)财政政策评估353

二、财政政策的发展357

(一)现代西方财政政策思想的演变357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发展358

三、财政政策的制定360

(一)制定财政政策的原则360

(二)制定财政政策的基本依据363

(三)制定财政政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64

(四)国家预算的编制方式364

(二)财政政策实施的途径365

四、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365

(一)财政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365

(三)财政政策实施的监督保障366

第二十九章 投资政策的研究与制定367

一、投资政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67

二、投资政策的特点368

(一)投资政策的体系性368

(二)投资政策的时序性368

三、制定投资政策的基本原则369

(一)投资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保持合理的投资总规模369

(二)投资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即保持合理的投资结构370

(三)投资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72

(一)投资状况的综合考察373

(四)投资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373

四、制定投资政策的程序和方法373

(二)宏观经济预测374

(三)确定投资重点374

(四)投资布局对策的确定375

(五)投资结构对策的确定375

五、投资政策的实施和管理376

(一)我国经济投资体制的现状376

(二)投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管理377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立项管理377

(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379

(五)投资预算的管理380

(六)固定资产投资的拨、贷款管理381

(七)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管理382

第三十章 消费政策的研究与制定384

一、消费政策的特点384

(一)消费的一般特点及其分类384

(二)社会主义消费政策的特点386

二、制定消费政策的原则387

(一)为什么要制定消费政策387

(二)制定消费政策的主要原则和内容389

三、制定消费政策的程序与方法394

(一)制定消费政策的程序394

(二)制定消费政策的方法395

四、消费政策的有效实施396

(一)消费政策有效实施的手段396

(二)有效实施消费政策的核心397

五、我国消费政策的评价399

(一)“高积累、低消费”政策的效应分析399

(二)我国消费政策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400

第三十一章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01

一、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特点401

(一)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401

(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是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401

(三)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是调节国家财力集中与分散的重要手段406

(四)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407

二、制定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410

(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410

(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正确处理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410

(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411

(四)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照顾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413

(五)必须考虑到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配套413

(六)以划清事权为前提,正确处理国家财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集中与分散的关系413

三、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实施414

(一)保持消费基金的合理增长414

(二)确定合理的积累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415

(三)选择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形式,并使之规范化416

(四)实行国家预算的复式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管理的科学性417

(五)在划清事权的基础上实行分税制,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417

(六)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国民收入分配、调剂的参与程度,保持信贷收支平衡418

(七)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价格体系418

(八)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经济综合调控体系418

(一)市场政策与市场的概念419

第三十二章 市场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19

一、市场政策的内涵419

(二)市场政策的作用和意义420

二、制定市场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客观依据421

(一)制定市场政策的基本原则421

(二)制定市场政策的客观依据422

三、市场局势分析425

(一)市场局势分析的重要性425

(二)市场局势分析应注意的问题426

(三)市场预测426

(一)确定市场政策目标427

(二)选择市场政策制定模型427

四、制定市场政策的程序427

(三)市场政策方案的拟定428

(四)草案分析和修改428

(五)审批签发429

五、市场政策的有效实施429

(一)市场政策实施的特点429

(二)实施中的困难429

(三)实施中的影响因素429

(四)市场政策的实施原则430

(五)市场政策的实施过程430

(六)市场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430

一、科学技术政策的特点432

(一)科学技术政策的动态性432

第三十三章 科学技术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32

(二)科学技术政策的系统性434

二、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基本原则436

(一)科学技术应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且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436

(二)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437

(三)必须加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438

(四)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438

(五)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要要途径440

(六)科学技术由单纯军用向军民兼用转移440

(七)实行专利制度441

(八)加强科技法制建设441

(九)加强科技国际合作442

三、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443

四、科学技术政策的有效实施444

(一)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政策的实施444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概况446

(三)基础性研究工作政策的实施447

(四)军工技术转移政策的实施447

(五)专利政策的实施447

(六)科技法制的实施448

(七)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的实施448

第三十四章 人口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49

一、人口政策及其特点449

(一)人口政策的含义449

(二)人口政策的内容450

(三)人口政策的特点452

(一)影响人口政策的因素453

二、制定人口政策的基本原则453

(二)制定人口政策的一般原则456

三、制定人口政策的程序与方法458

(一)搜集数据资料458

(二)预测各种人口的发展趋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后果459

(三)找出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460

(四)人口政策的制定461

(五)人口政策的试点461

四、人口政策的有效实施461

(一)思想教育措施462

(二)经济措施462

(四)行政组织措施463

(三)法律措施463

(五)技术保障措施464

第三十五章 劳动人事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65

一、劳动人事政策的特点465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465

(二)内容丰富复杂465

(三)关系到每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466

(四)涉及面广,敏感性强466

二、制定劳动人事政策的基本原则466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466

(二)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的关系466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67

(五)坚持改革467

(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467

三、制定劳动人事政策的程序与方法468

(一)确定政策目标468

(二)拟订初步方案468

(三)方案评估468

(四)修改备选方案469

(五)领导拍板抉择469

(六)通过试点完善政策469

四、劳动人事政策的有效实施469

(一)劳动人事政策实施的基本特点470

(二)劳动人事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470

(三)我国劳动人事政策实施的基本经验472

(一)进出口商品政策475

第三十六章 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75

一、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具体内容475

(二)外汇政策477

(三)国际投资政策477

(四)技术贸易政策478

(五)国别政策479

(六)经济特区政策479

二、制定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479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总原则480

(二)符合国际惯例的通行原则481

(三)适合国情的具体原则483

三、制定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程序与方法485

(一)制定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机构和程序485

一般方法488

(二)制定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488

四、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的有效实施489

(一)实施政策的组织与机构489

(二)具体政策的有效实施491

(三)对外经济技术贸易政策实施中的494

不断调整494

第三十七章 文化政策的研究与制定495

一、文化政策的特点495

(一)目的性与有效性495

(二)科学性与现实性496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497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497

(一)必须坚持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性质、方向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原则498

二、制定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498

(二)必须坚持和体现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499

(三)必须坚持从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的原则500

(四)必须坚持政策系统的统一性和配套原则502

三、制定文化政策的程序与方法503

(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503

(二)拟订政策方案503

(三)论证方案,选择方案504

(四)决策机关作出政策决策504

(五)实施方案505

四、文化政策实施506

(一)通过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政策506

(五)借助财政或技术力量实施文化政策507

(四)通过开展正确的文艺批评,保障文化政策的贯彻实施507

(三)把文化政策实施同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507

(二)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507

第三十八章 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定508

一、教育政策的特点508

(一)教育政策的政治性508

(二)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508

(三)教育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508

(四)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509

(五)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509

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509

(一)政治性或阶级性原则509

(二)整体性原则510

(三)相关性原则510

(六)民主性原则511

(四)独立性原则511

(五)稳定性原则511

三、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与方法512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512

(二)政策方案的拟定513

(三)方案的论证514

(四)实施的准备514

四、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515

(一)教育政策实施的对象、范围和要求515

(二)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控制515

(三)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和政策的完善516

(三)市场需求是启动生产的发动机517

(二)技术装备向智能化、高效率的机器体系的方向发展517

一、现代工业的特点与工业政策研究517

(一)生产向专业化、批量化和多品种的方向发展517

第三十九章 工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517

(四)技术是市场竞争的焦点518

(五)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高518

(六)生产分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518

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我国工业政策对策519

(一)工业化要以信息化为先导519

(二)以信息化推动商品化519

(三)以信息化推动生产社会化520

(四)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信息化520

(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原则521

(一)专业化协作原则521

三、制定工业政策的基本原则521

(三)经济效益比较原则522

(四)建立主导产业群,带动经济的发展522

(五)把打破短线制约和发展替代进口产品作为近期产业发展的重点522

(六)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加强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522

四、工业政策的制定程序与有效实施523

第四十章 农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523

一、农业政策的特点与农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523

(一)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23

(二)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523

(六)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524

(五)发展农业要有工业的强有力支持524

(三)依靠科技、教育振兴农业524

(四)发展农业必须增加物质投入524

二、发展农业必须采取的基本政策525

(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525

(二)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25

(三)增加投入,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526

三、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526

四、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526

五、从实际出发,制定我国农村政策527

第六编 国内外政策研究机构概述532

第四十一章 我国政策研究机构概要532

一、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532

(二)半行政性政策研究机构533

二、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分类533

(一)行政性政策研究机构533

(三)学术性政策研究机构534

(四)民间政策研究机构534

三、我国政策研究机构中存在的问题535

四、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中期发展对策537

(一)加强对政策研究的宣传工作,提高政策研究工作的社会地位537

(二)创造政策研究机构从事研究的条件,确保其相对独立地位537

(三)改变行政性政策研究机构的工作内容,实现由“文秘型”、“兼顾型”到“智囊型”的转变538

(四)实行完备的社会兼职制度538

(二)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储备机制539

(一)加强政策研究机构的总体设计和协调,明确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分工539

(七)可以尝试性地建设一些民间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探索539

五、我国政策研究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539

政策研究功能539

(六)强化学术性政策研究机构的539

(五)充分利用半行政性政策研究机构的团体力量539

(三)按照政策研究的客观规律改进内部机制和工作条件540

(四)健全领导决策体制,逐步使政策研究制度化、正规化541

六、我国政策研究机构举要541

(一)国务院研究室541

(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542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543

(四)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544

(五)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549

(六)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551

(七)航空航天部710研究所553

(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555

(九)中国人民大学软科学研究所556

(十)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556

第四十二章 国外政策研究机构概要558

一、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由来、发展和现状558

(一)政策研究机构的萌生阶段558

(二)政策研究机构的创始阶段558

(三)政策研究机构的完善和发展阶段559

二、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类型560

(一)官方政策研究机构560

(二)半官方政策研究机构561

三、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组织状况、运行方式及活动特点562

(一)组织状况和运行方式562

(三)民间政策研究机构562

(二)活动特点563

(三)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成效卓著的563

原因563

四、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功能564

(一)政治辩护的功能564

(二)参与决策的功能565

(三)调查和提供最新信息的功能565

(四)监督与协调功能566

(五)预测功能566

(六)宣传功能566

(七)参与民主的功能566

(一)美国的政策研究机构567

五、西方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个案研究567

(八)培养、储备和交流人才的功能567

(二)日本、法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政策研究机构570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有关政策573

第一部分 党的建设政策573

第二部分 党的经济政策608

第三部分 党的外交政策652

第四部分 党的军事政策668

第五部分 党的科技政策675

第六部分 党的宗教政策678

附录二 国内外政策科学与政策研究681

理论部分资料索引681

第一部分 论文681

第二部分 著作685

1991《现代政策研究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新立主编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财政支出政策研究(1999 PDF版)
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199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政策研究方法论(1989年06月第1版 PDF版)
政策研究方法论
1989年06月第1版
言語政策の研究(1968.02 PDF版)
言語政策の研究
1968.02 錦正社
現代西ドイツの地域政策研究(1989.08 PDF版)
現代西ドイツの地域政策研究
1989.08 法律文化社
植民政策研究 5(1963.11 PDF版)
植民政策研究 5
1963.11 岩波書店
植民政策研究 4(1963.09 PDF版)
植民政策研究 4
1963.09 岩波書店
植民政策研究 3(1963.07 PDF版)
植民政策研究 3
1963.07 岩波書店
植民政策研究 2(1963.05 PDF版)
植民政策研究 2
1963.05 岩波書店
植民政策研究 1(1963.03 PDF版)
植民政策研究 1
1963.03 岩波書店
科技政策研究(1985.12 PDF版)
科技政策研究
1985.12 中国展望出版社
农业研究政策( PDF版)
农业研究政策
政策研究学概论(1989 PDF版)
政策研究学概论
198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政策应用研究(1990 PDF版)
政策应用研究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经济政策研究(1996 PDF版)
经济政策研究
1996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产业政策研究(1991 PDF版)
产业政策研究
1991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