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
作者 | (苏)吉洪诺夫(Тихонов,В.А.)主编;周新城等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61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4144·63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956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 农业的社会-经济职能,农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1
第一编农业工业化和我国农工综合体的形成9
第一章 农业工业化:实质和问题9
1.农业中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9
2.农业工业化,其实质和阶段18
3.农业工业化的主要方向和道路。生产的技术构成24
第二章 国民经济农工综合体37
1.农业跨部门联系的发展和农工综合体的形成37
2.农工综合体的实质和职能界限43
3.作为国民经济一个下属单位的农工综合体,它的部门结构和界限48
4.农工综合体的最终产品和最终效果55
第三章 农工综合体的结构及其最佳化问题68
1.农工综合体的部门结构68
2.农业生产在发达的农工综合体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79
3.农工综合体的按比例发展问题90
第四章 完善农工综合体管理的问题96
1.组织多部门生产系统的管理的方法论原则96
2.完善农工综合体系统管理的总的方向108
第五章 在农业转到工业基础上的条件下农业效率的方法论问题119
1.评价效率的对象和方法119
2.目前农业工业化效率指标的变化趋势128
3.新技术效率和价格形成问题131
4.基本投资效率指标和农产品基金占用量的相互联系135
5.完善基本投资效率的计算方法142
第二编计算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论原则和方法原则149
第六章 农业中效果指标的实质和特点149
1.农业生产效率的部门特点和社会-经济特点149
2.最终产品指标是计算生产效果的基础152
3.生产的物质成果和价值效果。效果范畴的结构内容158
4.社会主义农业中的净收入和净产值173
第七章 从方法上论证农业生产效率公式的各个要素179
1.计算效果数量的方法问题179
2.生产资源指标的内容189
3.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的国民经济效率和经济核算效率。部门角度和地区角度204
1.完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212
第八章 提高农业效率的经济机制212
2.跨部门联系的最佳化是拉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刺激条件的一个因素220
第九章 农业跨部门联系体系中的经济机制和刺激因素228
1.为农业的工业生产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228
2.农业与物质技术保障领域的相互经济关系的机制232
3.关于评价国家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委员会供应活动的标准236
4.农产品销售领域,它对农业生产数量和结构的影响。提高该领域的效率问题244
第十章 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的效率和经济刺激因素253
1.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合作及其效率253
2.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生产效率的标准和指标256
3.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生产效率计算方法269
4.完善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刺激机制的几个问题280
第三编农业生产社会化的社会-经济问题285
第十一章 现阶段农业生产社会化的任务285
1.农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化的规律性和趋势285
2.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对生产社会化的作用292
3.现阶段农业中社会关系的发展300
第十二章 农业中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309
1.集体农庄职能资金在归属和物质-实物构成方面的特点309
2.在农业经济部门中社会主义所有制发展的规律性323
第十三章 跨单位合作的经济根据和完善交换机制与分配关系340
1.跨单位合作的领域和形式340
2.处于迅速而有效地发展中的伙伴利益上的相互联系是跨单位合作的经济根据345
3.在各个企业合作的条件下完善交换机制和分配关系351
第十四章 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63
1.在农业生产发展的现阶段上社会化的规律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63
2.在跨单位合作和农工一体化条件下分工的加深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69
3.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组织-经济潜力377
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刺激因素382
第四编克服城市和农村之间社会-经济差别的主要方向393
第十五章 建立把城市和农村联结起来的统一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方向393
1.在贯彻苏共农业政策过程中解决农村的社会-经济问题393
2.农村领域的社会-经济特点和研究这一特点的问题397
3.在改变城乡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城市和农村之间一体化过程的发展407
1.农村地区劳动使用领域的社会-经济特点420
第十六章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劳动使用领域接近的主要方向420
2.城市和农村劳动使用领域总系统形成的方向和前提432
第十七章 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克服农业劳动的社会-经济特征443
1.工业化是提高农业劳动实际社会化水平的过程443
2.农业劳动内容的变化和劳动条件的改善451
第十八章 农工一体化对克服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差别的作用459
1.在农工一体化过程中确立综合解决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性459
2.农工生产新型工作人员的形成及其社会-法律地位问题472
第十九章 农村地区劳动资源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477
1.改善农村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基本途径477
2.农村地区工作人员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变化趋势484
1.城市和农村统一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问题488
第二十章 克服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社会-经济特殊性488
2.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服务系统494
第二十一章 个人副业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影响504
1.劳动人民个人副业的性质和职能504
2.影响个人副业的各种因素和发展个人副业的问题512
第二十二章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接近和拉平522
1.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接近522
2.城乡消费的接近和拉平535
第二十三章 作为把城市和农村联合成为统一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居民点-地域形式的居民点分布体系540
1.城乡居民点分布的联结过程及其调整办法540
2.农村地区成群的居民点分布体系发展的特点550
1987《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问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吉洪诺夫(Тихонов,В.А.)主编;周新城等译 1987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 198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
- 1954.1
-
- 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经济动态)
- 1976年09月第1版
-
-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 下
- 1983
-
-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 上
- 1983
-
- 苏联的社会主义农业
- 1951
-
-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 1970 辽宁省新华书店
-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几个问题
- 1952 文艺翻译出版社
-
- 争取社会主义农业的更大发展
- 197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
-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经济动态
- 197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
- 1988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发达社会主义
- 198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通俗政治学
- 198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报告选辑
- 198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