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
作者 | 顾龙生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989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77966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9669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第一章党在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21年7月-1927年7月)1
第一节 党成立初期的经济思想1
(一)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特征1
(二)党的早期纲领中的经济思想6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12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5
(一)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表述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15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18
(三)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的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22
(四)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形成25
第二章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27年8月-1937年7月)30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党对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分析30
(一)对帝国主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31
(三)关于逐步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33
(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34
(三)对农村经济的性质的分析36
(四)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与道路的分析38
第二节 党关于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42
(一)前期:土地革命的初步实践43
(二)中期: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发展50
(三)后期:查田运动与农村阶级成份划分的理论58
(四)土地政策的策略转变66
第三节 党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69
(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69
(二)发展工商业的思想76
(三)财政建设与金融建设思想85
(四)经济政策的转变90
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37年7月-1945年9月)93
第一节 抗战初期(战略防御阶段)的经济思想(1937年7月-1938年10月)94
(一)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思想94
(二)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的思想98
(三)国防经济政策思想101
(四)建立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搞好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105
第二节 抗战中期(战略相持阶段)的经济思想(上)(1938年10月-1940年12月)109
(一)发展生产,开荒种地,克服财政经济困难110
(二)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118
(三)农业是财政经济工作最主要的部门的思想128
(四)一切在职人员均应参加生产运动的思想133
(五)自力更生的思想136
(六)军队屯田政策思想142
第三节 抗战中期(战略相持阶段)的经济思想(下)(1941年1月-1943年12月)148
(一)开展边区经济建设,开展边区生产运动149
(二)《五一施政纲领》中的经济思想163
(三)精兵简政思想的提出173
(四)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87
(五)经济政策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对富农削弱其封建部分而奖励其资本主义部分203
(六)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216
第四节 抗战后期(战略反攻阶段)的经济思想(1944年1月-1945年9月)228
(一)敌后军民的道路——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的思想229
(二)统一累进税代替合理负担的思想242
(三)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思想248
(四)城市工作中的经济政策思想254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1945年9月-1949年9月)260
第一节 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思想和政策260
(一)《五四指示》前后的土地改革思想和政策261
(二)全国土地会议前后的土地改革思想和政策265
(三)1948年党对土地改革方针政策的调整270
(四)建国以后党对土地改革政策的完善274
第二节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思想和方针政策283
(一)“官僚资本”概念的形成283
(二)划分官僚资本标准的形成287
(三)没收官僚资本的办法289
(一)关于保护和扶助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基本思想297
第三节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思想和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297
(二)关于在土地改革和城市接管中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思想302
(三)关于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310
第四节 关于解放区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313
(一)关于解放区财经工作应走向统一的思想314
(二)关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思想和“四面八方”政策321
(三)关于工作重心适时转移的思想332
第五节 关于新中国经济蓝图的设想336
(一)1947年12月中央扩大会议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初步探索337
(二)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继续探索338
(三)《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的经济思想342
(四)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设想和政策350
(五)《共同纲领》反映的经济思想354
第五章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1949年10月-1956年9月)359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贯彻过程中的思想变化360
(一)建国初期党关于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思想360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368
(三)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372
第二节 关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及工业化思想374
(一)建国之初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设想375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经济建设方针的调整和关于“仁政”的看法378
(三)“一五”计划体现的经济发展思想383
(四)1956年的“急躁冒进”倾向与稳步前进思想388
(五)关于“内外交流”和直接利用外资的思想395
(一)关于逐步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403
第三节 关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403
(二)关于逐步实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420
第四节 关于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管理思想446
(一)关于加强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和中央集权的思想446
(二)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453
(三)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461
(四)关于将就业和职工工资纳入计划管理的思想473
(五)关于严厉惩治经济领域违法行为和官僚主义的思想483
(一)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提出488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对经济体制的新认识488
(二)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探索497
(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523
第六章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经济思想(1956年9月-1966年5月)536
第一节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的经济思想(1956年-1958年)536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536
(二)对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549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经济思想(1958年-1960年)572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572
(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577
(三)国民经济“大跃进”的思想583
(四)人民公社的思想597
(五)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经济观点的批判610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经济思想622
(一)“八字方针”的提出622
(二)对经济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认识627
(三)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措施和理论探索638
第四节 1958年以后一些新思想的提出654
(一)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思想654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思想661
(三)三线建设的思想669
(四)提倡“大寨精神”673
(五)对“现代修正主义”经济理论的批判679
第一节 总体指导思想686
第七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1966年6月-1976年10月)686
(一)关于“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687
(二)关于突出“准备打仗”的观点688
(三)关于追求“双高”发展的观点68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思想692
(一)关于产业结构的思想692
(二)关于产业组织的思想699
(三)关于产业布局的思想701
(四)关于综合平衡的思想709
(五)关于经济开放的思想711
第三节 经济体制思想715
(一)关于经济分配的思想715
(二)关于经济整顿的思想717
(三)关于经济改革的思想726
第八章在徘徊中前进时期的经济思想(1976年10月-1978年12月)732
第一节 恢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摆脱瘫痪半瘫痪状态733
(一)以学大寨、学大庆促进农业、工业和经济建设的思想733
(二)“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跃进的思想742
(三)恢复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747
(四)一些“左”的做法、认识和口号保留了下来749
第二节 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754
(一)恢复经济秩序的思想754
(二)关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758
(三)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760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765
第九章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的经济思想(1978年12月-1982年9月)765
(一)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766
(二)认真改革经济体制的思想772
(三)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的思想778
第二节 调整国民经济784
(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确定785
(二)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思想792
(三)生产的发展必须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的思想808
第三节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813
(一)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813
(二)农村流通体制的初步改革819
(三)“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瓦解823
(一)“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827
第四节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827
(二)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确定837
(三)全部经济工作应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842
(四)“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提出850
第十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时期的经济思想(1982年9月-1992年春)854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深化854
(一)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想854
(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861
(三)坚持不懈地办好乡镇企业的思想868
第二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876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876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的思想883
(三)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的思想891
(四)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的思想895
(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思想897
(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904
第三节 改革的加快和深化90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的思想910
(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思想915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思想920
第十一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经济思想(1992年春-1993年11月)929
第一节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929
(一)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929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思想937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9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94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提出949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的思想958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65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思想970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971
(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974
(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宏观调控体制978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新认识981
后记988
1996《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顾龙生主编 1996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共产党机关发展史
- 1988 北京:档案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 1921-1992
- 199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发展思想
- 199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
- 199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 1998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 经济思想发展史
-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
-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 1921-1997
- 1999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
- 1990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 经济发展思想史
- 1997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列宁经济思想发展史
- 1992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伟大的七十年 上
- 199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 中国思想发展史
- 198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199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