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工程》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价值1

第三节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4

一、公用移动电话系统4

二、调度系统7

三、局部专用无线通信系统8

四、无线电寻呼系统8

五、无绳电话系统10

六、农村无线电话系统11

第四节 陆地移动无线通信的特点12

第五节 主要技术动向及发展趋势14

一、采用数字传输,开放多种业务14

二、扩充基本功能,满足用户需要15

三、发展便携电话,实现人一人通信15

四、利用卫星中继,扩大服务范围16

五、提高频谱利用率,开拓新的频段17

第六节 陆地移动业务的频率划分及使用电台的有关规定19

一、无线电频段及其命名19

二、陆地移动业务的频率划分19

三、使用电台的有关规定20

参考资料21

第二章 调制22

第一节 引言22

一、调幅(AM)23

第二节 包络调制23

二、单边带调制(SSB)28

三、振幅压扩单边带技术(ACSB)33

第三节 调频和调相36

一、角调制的基本原理36

二、角调制的基本性能41

三、调制方框图48

四、接收机的门限电平55

第四节 数字调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56

一、移动无线信道传输数字话音的可能性57

二、GMSK调制原理及其基本特性58

三、TFM调制原理及基本特性60

参考资料61

第三章 移动无线设备62

第一节 引言62

第二节 传输线62

一、传输线的基本参数63

二、传输线的一般性能65

三、阻抗圆图71

四、同轴线的损耗及传输效率75

五、同轴线的功率容限77

第三节 天线及天线共用装置79

一、天线的基本性能和参数79

二、移动台天线104

三、基站天线113

四、雷电保护127

五、发信天线共用器130

六、收信天线共用器148

七、收、发天线共用装置150

第四节 移动无线收、发信机160

一、发信设备方框图及其电路160

二、收信设备方框图及其电路189

参考资料198

第一节 引言199

第四章 电波传播199

第二节 固定无线通信的电波传播201

一、自由空间传播201

二、光滑平地上的传播204

三、光滑球形地面上的传播207

四、楔形单峰绕射211

五、楔形多峰绕射214

六、非楔形障碍物绕射215

七、植被损耗216

九、隧道中的传播221

八、建筑物的影响221

十、天线极化的影响222

十一、衰落现象223

十二、小结225

第三节 陆地移动无线电波传播226

一、地形特征和传播环境的分类及定义228

二、多径传播230

三、阴影效应242

四、电波传播的衰减特性243

第四节 无绳电话系统的传播特性258

一、室内传播特性259

二、室外(市区)近距离内的传播特性260

第五节 海上移动无线电波转播262

第六节 航空移动无线电波传播263

第七节 环境噪声和多径传播对接收质量的影响265

一、环境噪声的影响265

二、多径传播的影响267

三、环境噪声和多径传播对话音质量的综合影响268

一、多径衰落引起的误码273

第八节 移动数据传输273

二、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引起的误码275

三、在衰落条件下,比特率和误码性能的关系277

四、火花干扰引起的误码278

五、误码分布278

六、当同时考虑火花干扰、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的影响时,信道误码性能的预测282

七、改善误码性能的方法283

一、接收机输入电压的定义286

第九节 最低保护场强与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286

二、接收电场强度与接收机输入电压的关系287

三、最低保护场强与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288

参考资料289

第五章 频谱利用291

第一节 引言291

第二节 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291

一、频段划分291

二、频道间隔292

四、多频道共用技术293

三、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293

五、频率复用295

六、必须共同遵守的一些主要规则296

七、频谱利用率的评价298

第三节 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299

一、传播环境的影响299

二、有关组网因素的影响299

四、互调的影响303

三、多频道共用的影响303

第四节 收发间隔与发信宽带噪声频谱的关系305

第五节 无线频道的分配306

一、单频频道的分配306

二、双频频道的分配307

三、单频、双频混合使用310

第六节 无三阶互调的频率分配方法311

参考资料316

第一节 引言318

第六章 移动通信制式318

第二节 移动通信的无线链路结构319

一、单频道单工链路319

二、双频道单工链路320

三、双频道双工链路320

四、单频道单向链路322

五、移动中继链路327

第三节 信令方式328

一、信令的功能及类型328

二、模拟信号329

三、数字信号337

第四节 移动电话系统的组网方式352

一、服务区形状353

二、蜂窝式小区结构的频道配置357

三、小区分裂359

四、频道选择方式360

五、入网方式365

六、入网接口技术要求372

第五节 编号计划381

一、编号原则381

二、全国公用交换电话网自动电话编号计划382

三、全国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的编号计划385

四、拨号程序387

五、全国大、中容量移动电话局内人工台的号码387

六、移动台识别号码388

七、移动台漫游号码389

第六节 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组网实例391

一、小容量移动电话系统391

二、中容量移动电话系统399

三、大容量移动电话系统404

四、结束语418

参考资料419

第七章 系统设计420

第一节 引言420

第二节 移动通信系统的制式设计及技术标准421

第三节 系统容量的预测424

一、按移动电话分布密度计算424

二、按移动电话安装率计算425

三、按公用移动电话占市话的百分比计算426

四、按普及率计算426

第四节 设计话务量及无线频道呼损率427

一、设计话务量427

二、无线频道呼损率(服务等级)429

三、频道利用率430

第五节 设计方程432

一、移动无线电路的设计原则及设计三要素432

二、设计方程433

第六节 通信概率437

一、基站覆盖区的边缘通信概率438

二、无线覆盖区的区内通信概率441

三、流动基站(或移动台)与移动台通信时的通信概率444

一、设计移动数据通信系统的一般考虑445

第七节 移动数据传输覆盖范围的预测445

二、覆盖范围的预测446

第八节 点-点(或-多点)固定无线通信的电路设计447

一、陆地移动通信网中点-点(或-多点)固定无线通信的特点447

二、设计步骤448

三、最低输入功率448

四、电路设计方法450

参考资料453

第一节 引言454

第八章 电磁干扰454

第二节 电磁干扰的种类455

第三节 同频道干扰456

一、同频道干扰的概念456

二、抑制同频道干扰的措施459

三、射频保护比460

四、用于频率协调的同频道干扰模式及复用保护距离的计算461

五、蜂窝式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网的同频道干扰467

六、同频道干扰对无线覆盖范围和通信概率的影响473

第四节 相邻频道干扰476

第五节 发信机边带噪声477

一、典型的陆地移动发信机频谱477

二、影响边带噪声的因素及其限制办法478

三、边带噪声方程478

第六节 发信机的杂散辐射和接收机的杂散响应479

一、发信机的杂散辐射479

二、接收机的杂散响应482

第七节 接收机的灵敏度抑制483

第八节 接收机本振源采用频率合成器的影响484

一、对合成器带外噪声的要求485

二、对合成器带内噪声的要求487

第九节 互调干扰487

一、互调干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487

二、产生互调干扰的必要条件488

三、互调干扰的频率组合关系488

四、多频道系统的互调干扰数490

五、发信机互调492

六、接收机互调497

参考资料501

第九章 无线电话设备的主要指标及其测量方法502

第一节 引言502

第二节 测试条件502

一、正常测试条件502

二、极限测试条件503

三、其他测试条件及规定504

二、载频频率容限505

一、载波额定功率505

第三节 发信机电气性能及其测量方法505

三、调制频偏及其限制506

四、音频响应510

五、音频非线性失真系数511

六、寄生调幅511

七、邻道辐射功率512

八、杂散辐射515

九、互调衰耗516

十、发信机(载波)启动时间519

第四节 接收机电气性能及其测量方法520

一、噪声系数与灵敏度520

二、大信号信噪比525

三、音频输出功率和谐波失真526

四、音频响应526

五、限幅特性527

六、调制接收带宽528

七、杂散辐射529

八、邻道选择性(SA)530

九、杂散响应抑制(Ss)532

十、阻塞(SB)533

十一、抗互调干扰性能(S1)534

十二、同频道抑制(Sc)535

十三、接收机启动时间537

十四、接收机静噪关闭时间538

十五、音频灵敏度539

第五节 信令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测量方法539

一、信令灵敏度542

二、误动信令543

三、调制器输出电平544

四、解调器/解码器工作电平范围545

五、解调器/解码器响应带宽(仅指音频系统)545

参考资料546

第十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实施、维护和管理547

第一节 引言547

第二节 工程设计中的某些有关问题547

一、无线基站站地的选择549

二、天线和天线塔的基本要求549

三、机房设计551

四、电源系统553

五、接地555

六、移动设备的安装557

二、连接线路试验560

三、电场强度测试560

一、单机指标测试560

第三节 设备测试及系统试验560

四、系统试验561

第四节 设备的维护和管理562

一、技术人员的配备562

二、设备的维护562

三、定期测试检查563

参考资料564

附录一、英(美)制与公制的度量换算表565

附录565

附录二、巴尔姆表566

附录三、概率积分表570

附录四、贝塞尔函数表574

附录五、农村地区移动无线电波传播曲线576

附录六、阻抗圆图581

附录七、发射的标志582

附录八、线规、射频电缆和插头座585

参考资料631

英文名词缩写632

1988《移动通信工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卢尔瑞等编著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移动通信工程设计(1994 PDF版)
移动通信工程设计
1994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设备(1995年03月第1版 PDF版)
移动通信设备
1995年03月第1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 PDF版)
移动通信
数字移动通信( PDF版)
数字移动通信
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PDF版)
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移动通信(1994 PDF版)
电信工程设计手册 移动通信
1994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工程及组网(1987 PDF版)
移动通信工程及组网
1987 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数字移动通信(1995 PDF版)
数字移动通信
199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1989 PDF版)
移动通信
1989 北京:宇航出版社
移动通信(1988 PDF版)
移动通信
1988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1988 PDF版)
移动通信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1985 PDF版)
移动通信
198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1996 PDF版)
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199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通信(1995 PDF版)
移动通信
1995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工程(1988 PDF版)
移动通信工程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