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理论基础 下》求取 ⇩

目录1

第二篇 非线性电路2

第十三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2

§13.1基本定义2

§13.2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3

§13.3非线性直流电路计算方法的一般特点5

§13.4非线性电阻的串联6

§13.5非线性电阻的并联8

§13.6非线性电阻的串-并联9

§13.7以双节点法计算分支非线性电路10

§13.8用一条等效支路替代几条含非线性电阻及电动势的并联支路12

§13.9用等效发电机法计算非线性电路13

§13.10静态电阻和微分电阻15

§13.11用等效线性电阻和电动势替换非线性电阻16

§13.12稳流器17

§13.13稳压器19

§13.14直流电压放大器21

§13.15热敏电阻22

复习思考题23

§14.2表征磁场的基本参量24

§14.1两类物质——铁磁物质和非铁磁物质的区分24

第十四章 磁路24

§14.3铁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26

§14.4磁滞损耗28

§14.5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30

§14.6磁介质和铁氧体31

§14.7全电流定律31

§14.8磁动势(磁化力)32

§14.9磁路的种类32

§14.10铁磁材料在磁路中的作用33

§14.11磁压降34

§14.12韦安特性35

§14.13构作韦安特性35

§14.14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38

§14.15利用计算非线性阻抗电路的各种方法来计算磁路40

§14.16按给定磁通求无分支磁路的磁动势41

§14.17按给定磁动势求无分支磁路中的磁通43

§14.18以双节点法计算分支磁路44

§14.19关于磁路计算的补充说明47

§14.20永久磁铁的制作49

§14.21永久磁铁磁路的计算49

§14.22回归线和回归系数51

§14.23磁路段的磁阻和磁导·磁路的欧姆定律52

§14.24关于公式?=μ0(?+?)的说明53

复习思考题55

第十五章 非线性交流电路57

§15.1三类基本的非线性阻抗57

§15.2非线性电阻的一般特性57

§15.3非线性感抗的一般特性58

§15.4非线性电感磁心中的涡流损耗59

§15.5铁心中的磁滞损耗60

§15.6非线性电感的等效电路61

§15.7非线性容抗的一般特性62

§15.8非线性阻抗作为电流和电压的高次谐波发生器63

§15.9利用非线性电路实现的主要变换65

§15.10在非线性电路中观察到的某些物理现象68

§15.11非线性阻抗按其特性关于纵轴对称的程度分类69

§15.12非线性阻抗特性的逼近70

§15.13以双曲正弦逼近对称的瞬时值特性70

§15.14关于贝塞尔函数的概念72

§15.15具有周期性宗数的双曲正弦和余弦分解为傅里叶级数73

§15.16宗数含常数分量和正弦变化分量的双曲正弦分解为傅里叶级数75

§15.17对称非线性阻抗的一些共性76

§15.18在具有对称特性的非线性元件上电流(电压、磁通、电荷)常数分量的出现77

§15.19非线性阻抗特性曲线的类型78

§15.20瞬时值特性78

§15.21基波伏安特性78

§15.22有效值伏安特性80

§15.23以解析法求取可控非线性阻抗的通用基波特性81

§15.24简单的可控非线性电感82

§15.25可控非线性电感的基波伏安特性86

§15.26可控非线性电容的基波伏安特性89

§15.27关于晶体管的基本概念90

§15.28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三种基本联接方法91

§15.29晶体管作为可控阻抗的工作原理92

§15.30晶体管的伏安特性94

§15.31晶体管作为电流放大器95

§15.32晶体管作为电压放大器96

§15.33晶体管作为功率放大器97

§15.34晶体管输入增量和输出增量之间的关系97

§15.35晶体管的小增量等效电路98

§15.36晶体管电路的图解计算100

§15.37关于电子三极管的基本概念103

§15.38电子三极管的瞬时值伏安特性104

§15.39电子管栅极特性的解析表达式106

§15.40电子管输入和输出的小增量之间的关系106

§15.41电子管的小增量等效电路107

§15.42构作在大信号时电子管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110

§15.43晶闸管——可控半导体二极管110

§15.44非线性交流电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112

§15.45利用非线性阻抗瞬时值特性的图解法113

§15.46将非线性阻抗瞬时值特性分段线性化后进行分析的方法113

§15.47按电流和电压基波计算的解析(图解)法114

§15.48利用有效值伏安特性分析非线性交流电路116

§15.49按照基波和一个或几个高次或低次谐波进行的解析计算法117

§15.50利用等效线性电路进行计算117

§15.51含有磁化曲线近似于矩形的铁心电感线圈之电路的计算118

§15.52含有矩形库伏特性的非线性电容之电路的计算120

§15.53分谐波振荡122

§15.54交流电压整流123

§15.55电子管振荡器126

§15.56自调制130

§15.57铁磁谐振电路的定义132

§15.58串联铁磁谐振电路伏安特性的作法132

§15.59串联铁磁谐振电路中的触发现象·铁磁电压谐振133

§15.60电容与铁心线圈并联时的伏安特性·铁磁电流谐振135

§15.61并联铁磁谐振电路中的触发现象136

§15.62非线性电路的频率特性137

§15.63在非线性电路中符号法的应用和矢量图及位形图的作法138

§15.64非线性电感的矢量图141

§15.65磁化电流的推求143

§15.66损耗电流的确定144

§15.67铁心变压器的基本关系145

§15.68铁心变压器的矢量图149

§15.69积分方程法151

§15.70小参数法152

复习思考题157

第十六章 非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158

§16.1过渡过程分析计算方法的一般特点158

§16.2基于图解计算定积分的方法159

§16.3以可积非线性逼近求积分的计算法161

§16.4分段线性逼近计算法162

§16.5基于以近似和代换定积分的计算法164

§16.6具有若干个非线性阻抗的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法167

§16.7慢变振幅法168

§16.8电流脉冲对磁心的反复磁化172

§16.9相平面的定义及其它应用范围说明174

§16.10积分曲线,相规迹和极限环175

§16.11最简单过程在相平面上的图示176

§16.12等倾线·奇点·相轨迹的作法177

复习思考题179

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工作状态的稳定性理论基础181

§17.1“小范围”稳定性和“大范围”稳定性·李雅普诺夫稳定性181

§17.2研究“小范围”稳定性的一般原理183

§17.3含直流激励的系统中平衡状态的研究185

§17.4基波自激振荡和强制振荡稳定性的研究186

§17.5张弛振荡器中平衡状态稳定性的研究189

§17.6电子管正弦振荡器中周期运动稳定性的研究191

复习思考题192

第十八章 具有时变参数的电路193

§18.1电路元件193

§18.2电路的一些共性194

18.3稳态时变电路的计算法196

18.4参数振荡199

18.5参数振荡器和参数放大器201

复习思考题203

第三篇 电磁场理论基础204

第十九章 静电场208

§19.1静电场的定义208

§19.2库仑定律209

§19.3静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位210

§19.4电场——位场212

§19.5电力线和等位线214

§19.6以电位梯度表示电场强度215

§19.7哈密尔顿微分算符(纳布拉算符)217

§19.8在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中电位梯度的表达式217

§19.9穿过表面元的矢量通量和穿过表面的矢量通量218

§19.10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物质的极化219

§19.11极化矢量220

§19.12电感应矢量?221

§19.13积分形式的高斯定理222

§19.14用高斯定理求点电荷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电位224

§19.15微分形式的高斯定理225

§19.16直角坐标系中div?表示式的推导228

§19.17用纳布拉算符来表示散度的运算229

§19.18在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内div?的表达式229

§19.19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230

§19.20边界条件232

§19.22导体和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33

§19.21静电学中导体内部的场233

§19.23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234

§19.24解的唯一性定理236

§19.25静电学问题及其解法的一般特点237

§19.26带电轴的场239

§19.27两根平行带电轴的场240

§19.28双导线的场241

§19.29电容243

§19.30镜象法245

§19.31导电平面附近带电轴的场245

§19.32位于两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分界面附近的导电轴的场247

§19.33导电平面附近带电体系的静电场249

§19.34电位系数·麦克斯韦第一组公式250

§19.35电容系数·麦克斯韦第二组公式251

§19.36部分电容·麦克斯韦第三组公式253

§19.37位于导电球附近的点电荷的场256

§19.38平行于圆柱体的带电轴的场257

§19.39均匀场中的球257

§19.40均匀场中的导体球262

§19.41均匀场中的介质球264

§19.42均匀场中的介质圆柱体266

§19.43平行平面场、子午平面场和均匀场的概念268

§19.44平行平面场的图解法269

§19.45子午平面场的图解法271

§19.46电场能量的体密度和以电场能量对坐标的导数来表示的机械力271

§19.47带电体系的电场能量274

§19.48平均电位法286

§19.49去掉外电场后介质的剩余极化产生的电场的计算291

复习思考题291

第二十章 导电媒质中恒定电流的电场293

§20.1电流密度和电流293

§20.2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294

§20.3微分形式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297

§20.4焦耳-楞次定律的微分形式298

§20.5导电媒质中电场的拉普拉斯方程298

§20.6电流从电导率为γ1的媒质传到电导率为γ2的媒质·边界条件299

§20.7导电媒质中的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301

§20.8场的实验研究301

§20.9电导和电容之间的关系303

§20.10导电媒质中电场计算的一般特点及其求解方法305

§20.11载流导体周围介质中电场的计算306

复习思考题310

§21.1表示磁场特性的几个主要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磁场中的机械力311

第二十一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311

§21.2全电流定律的积分形式314

§21.3全电流定律的微分形式315

§21.4将式rot?=?在直角坐标系中展开316

§21.5把旋度写成矢量乘积的形式318

§21.6在直角坐标系中把rot?写成行列式的形式318

§21.7在圆柱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中旋度投影的表示式318

§21.8磁通连续性原理及其微分形式319

§21.9有恒定电流和无恒定电流区域内的磁场320

§21.10磁场的标量位320

§21.11边界条件322

§21.12磁场的矢量位324

§21.13矢位的泊松方程324

§21.14用矢位的环积分来表示磁通量326

§21.15电流元的矢量位328

§21.16静电场和磁场的相互对应关系330

§21.17磁场的计算任务331

§21.18计算和研究磁场的各种方法的一般特点332

§21.19磁场图的实验研究332

§21.20磁场图的图解法和据此求磁阻334

§21.21磁屏蔽336

§21.22外加均匀场中的椭球体·去磁系数339

§21.23镜象法的应用340

§21.24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349

§21.25通过立体角确定电流环的标量磁位352

§21.26磁化磁带的磁场353

§21.27磁化铁磁体在闭合环路中产生的磁通量的确定354

§21.28以磁场能量对坐标微分的形式表示机械力355

复习思考题357

第二十二章 时变电磁场的基本方程358

§22.1时变电磁场的定义358

§22.2麦克斯韦第一方程359

§22.3全电流连续性方程360

§22.4麦克斯韦第二方程361

§22.5复数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362

§22.6瞬时值的乌莫夫-坡印廷定理363

§22.7复数形式的乌莫夫-坡印廷定理371

§22.8对§22.1的几点注释372

§22.9运动媒质电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相对论电动力学基础)375

复习思考题378

第二十三章 在均匀而且各向同性导电媒质中的时变电磁场379

§23.1导电媒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379

§23.2平面电磁波380

§23.3平面电磁波在均匀的导电半空间内传播384

§23.4穿透深度和波长386

§23.5磁表面效应387

§23.6平板母线中的电表面效应·邻近效应391

§23.7位于电机槽中的矩形导电条内电流的不均匀分布392

§23.8圆柱形导体中的表面效应393

§23.9利用乌莫夫-坡印廷定理求交变电流时导线的电阻和内电抗398

§23.10时变电磁场中的屏蔽399

§23.11静电场、恒定磁场和时变电磁场中屏蔽原理的比较399

§23.12金属零件和非理想介质的高频加热399

复习思考题400

第二十四章 电磁波在均匀而且各向同性介质中和在半导电有旋媒质中的传播401

§24.1电磁波在均匀而且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401

§24.2在均匀而且各向同性半导电媒质中的平面波406

§24.3两种半导电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408

§24.4非理想介质中的瞬变过程和弛豫过程409

§24.5正弦稳态下非理想介质中和粘滞媒质中场的计算410

§24.6有旋媒质的定义410

§24.7铁氧体的张量磁导率411

§24.8旋磁媒质中平面波的传播413

复习思考题414

§25.1时变电磁场中?和?方程的推导及其解416

第二十五章 时变电磁场的滞后位和电磁能量的辐射416

§25.3滞后矢位的复数形式424

§25.2时变电磁场的滞后位424

§25.4电磁能量的辐射426

§25.5辐射偶极子的概念433

§25.6场辐射的补充分析434

§25.7实用辐射器的场的计算437

§25.8磁偶极子的辐射和二重性原理438

§25.9平面电磁波由一种媒质到另一种媒质的过渡439

复习思考题442

§26.1波导和空腔谐振器的概念443

第二十六章 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443

§26.2波导中的波型·H波的解446

§26.3波阻抗·相速和群速451

§26.4E波的解452

§26.5波导和分布参数传输线之间的相似性453

§26.6列翁托维奇边界条件453

§26.7截止波导453

§26.8表面波传输线和带状线454

复习思考题455

§27.1电子在均匀的非时变的且与电子运动速度矢量垂直的磁场中的运动457

第二十七章 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457

§27.2当电子的速度矢量不与磁力线垂直时,电子在非时变磁场中的运动458

§27.3用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磁透镜)使电子束聚焦459

§27.4电子在均匀电场中的运动·电子示波器的工作原理459

§27.5用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电透镜)使电子束聚焦460

§27.6电子在均匀的互相垂直的非时变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461

§27.7带电粒子在环形加速器中的运动462

第二十八章 磁流体动力学基础464

§28.1磁流体动力学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简介464

§28.2磁流体动力学方程465

§28.4电磁屏障467

§28.3磁场的渗漏(扩散)467

§28.5粘附场468

§28.6等离子体中波的发生468

§28.7箍缩效应470

§28.8磁泵和磁阀的工作原理471

§28.9磁流体动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472

§28.10等离子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72

第三篇 附录473

附录E′ 用网格法计算场和用电网格法模拟场473

§E′.1用网格法计算场473

§E′.2用电网格法模拟场475

§Ж.1格林公式477

§Ж.2调和函数477

附录Ж 格林法477

§Ж.3调和函数的格林积分478

§Ж.4格林函数479

§Ж.5一般情况下用格林函数求电位?479

附录3 积分方程法480

§3.1第一类积分方程法480

§3.2第二类积分方程法483

§И.1复电位485

附录И 保角变换法(保角映象法)485

§И.2保角变换486

§И.3用保角变换法对场进行正计算和逆计算488

§И.4把z平面上的均匀场变换为w平面上半平面上的场490

§И.5克利斯多菲-许瓦兹积分491

§И.6克利斯多菲-许瓦兹积分的应用493

§И.7许瓦兹积分496

附录K 电工学的发展史及电工理论基础课的形成(略)496

附录Л 某些导电材料和介质的特性496

参考文献498

1986《电工理论基础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别索诺夫著;陈伟,沈丽英译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冶铝理论基础  下(1958 PDF版)
电冶铝理论基础 下
1958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美国航空谘询委员会技术札记  座标式联合目录  naca tn 1-4410 P51( PDF版)
美国航空谘询委员会技术札记 座标式联合目录 naca tn 1-4410 P51
电工基础  下(1976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76
电工基础  下(1979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7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85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80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80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79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7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87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93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93 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电路理论基础  下(1985 PDF版)
电路理论基础 下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理论基础  下(1992 PDF版)
电工理论基础 下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理论基础  上(1990 PDF版)
电工理论基础 上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原理  修订本(1974 PDF版)
电工原理 修订本
1974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电工基础  下(1958 PDF版)
电工基础 下
1958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无线电理论基础  下(1957 PDF版)
无线电理论基础 下
1957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