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求取 ⇩

目录1

第一部分 概论2

第1章 引言——概念的澄清2

1.1植被生态学2

1.2怎样识别植物群落2

1.3欧洲和英美学派的术语3

1.4本书的范围5

第2章 植被生态学的背景和现代的趋势6

2.1地理描述的方向6

2.2系统-类型学的方向7

2.3环境的方向7

2.4实验的方向7

2.5动态的方向8

2.6数学-统计学的方向8

2.8制图学的方向9

2.7地区-地理学和历史学的方向9

2.9应用的方向10

2.10生态系统的方向:概念的综合10

第3章 植物群落的假说13

3.1有机体的比拟及其后果13

3.2群落——个体的结合15

3.3群落的鉴定16

3.4确定群落的植被参数16

3.5具体群落和抽象群落17

第4章 植被取样须知18

4.1取样的基本步骤18

4.2样地的主观选择和客观选择18

4.3识别客观对象或群落19

4.4在识别的植被片段中样地的选择21

4.5两种不同的取样途径23

第5章 群落取样:样地记录法(TheRelevéMethod)26

5.1一个样地(samplestand)的三项要求——特别是同质的要求26

第二部分 野外植被分析26

5.2最小样地面积——大小要求27

5.3样地记录分析的实例32

5.4种的数量估算35

第6章 种的定量测定41

6.1植被的定量参数41

6.2样方中密度的测定41

6.3频度的测定43

6.4如何确定样地的大小47

6.5盖度的测定50

7.1样地计数法和样地记录法的差异59

7.2标准木调查法59

第7章 样地计数法59

7.3记数样地分析的实例60

7.4无样地取样技术63

7.5Bitterlich的可变半径法64

7.6Wisconsin距离法67

7.7北美野外定量分析的文献实例77

第三部分 植被资料的分类与排列90

第8章 植被结构、分类及系统90

8.1植被结构的概念90

8.2植物生活型91

8.3生活型谱93

8.4生物量的成层现象及剖面图95

8.5植物群落的物候相97

8.6分类:局限性和可能性98

8.7植被的结构单位及系统102

8.8植被-环境结合的方案或生态系统方案108

8.9按植物种类划分的植被单位和系统111

第9章 植被分类排表比较法115

9.1原始表的设计116

9.2计算恒有度等级118

9.3识别区别种120

9.4不分等级的抽象植物群落127

9.5抽象植物群落的分等级128

9.6植物群丛和特征种的确定135

9.7群丛属概念的值138

第10章 植被资料的数学处理139

10.1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139

10.2种间的相关性148

10.3种的序列152

10.4客观的分类159

10.5用带视孔的穿孔卡片综合样地记录161

10.6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样地记录综合163

10.7样地的序列185

10.8树状线谱法201

第四部分 植被分布格局的空间和时间解释206

第11章 植被-环境相关性研究206

11.1生态种组206

11.2土地的生态分类216

11.3环境梯度分析220

第12章 对植物群落起源的因果分析探究226

12.1因果分析研究途径的范围226

12.2群落形成的原因226

12.3植物区系在群落形成中的重要性228

12.4植被和生境229

12.5食草动物230

12.6竞争231

12.7化学互感作用(Allelopathy)239

12.8因果分析的历史与演化的重要性241

12.9植物群落的因果分析246

第13章 演替顶极和稳定性247

13.1演替的概念247

13.2演替的种类247

13.3研究演替的方法250

13.4演替的例子252

13.5顶极群落概念和稳定性263

第14章 植被和生境制图272

14.1植被和生境制图的概念272

14.2植物群落的镶嵌272

14.3制图目的275

14.4图的内容和比例尺276

14.5现存植被与潜在植被277

14.6图的符号和颜色279

14.7野外制图辅助物279

14.8植被和生境制图方法的比较281

第五部分 结论290

第15章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的综合290

15.1科学上与实践上的重要性290

15.2植被生态学的未来发展290

15.3方法的综合291

附录A 亚类修订过的Raunkiaer植物生活型检索表293

附录B 世界植物群系的外貌-生态分类试行方案306

附录C 依据比例尺为1∶31680航空照片镶嵌图绘制的斯里兰卡东南部植被结构类型图图例322

附录D 用1∶15840标准航空照片绘制曼尼托巴东南部森林生境类型图的图例326

参考文献330

内容索引353

1986《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唐布依斯(Dombois,D.M.),(美)埃仑伯格(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广东省的植被和植被区划(1989 PDF版)
广东省的植被和植被区划
1989 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读书的目的和方法(1960.06 PDF版)
读书的目的和方法
1960.0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植被: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1984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世界植被: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
1984年03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态和生理知识的发展(1980 PDF版)
植物生态和生理知识的发展
1980
我国西沙群岛的植物和植被(1977 PDF版)
我国西沙群岛的植物和植被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环境和植物生态学(1989 PDF版)
环境和植物生态学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海南岛的植物和植被与广东大陆植被概况(1955 PDF版)
海南岛的植物和植被与广东大陆植被概况
195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1988 PDF版)
植物生态学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1980 PDF版)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1986 PDF版)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1981 PDF版)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被子植物形态学(1984 PDF版)
被子植物形态学
198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世界植被  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1984 PDF版)
世界植被 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被动态(1986 PDF版)
植被动态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营养的生态生理学和遗传学(1993 PDF版)
植物营养的生态生理学和遗传学
1993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