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信理论》求取 ⇩

9

目录9

第一章 应用于现代电报和电话通信中的交变电流的频率11

概说11

§1.电报传输的频带12

§2.电话传输的频带13

§3.语言的中间频率和耳的灵敏度曲线16

§4.电报和电话同时传送时的原理图17

§1.通信线路的电特性18

§2.架空线路的导线的电阻和电感18

第二章 架空和电缆通信线路的参数18

§3.线路的电容和绝缘电导31

§4.架空线幻路的电参数33

§5.通信电缆线路的电参数34

第三章 电流和电压波沿均匀线的传播38

§1.直流发信器之接入均匀线和入射波的概念38

§2.电流和电压波从开路线终端的反射40

§3.电流和电压波从短路线终端的反射43

§4.在传输线终端接以电阻时电压波和电流波的反射45

§5.有损耗的均匀传输线在稳定状态下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47

§6.电流和电压沿负载为波阻抗的均匀线的变化50

§7.电流沿电路长度的衰减对于电话传输品质的关系51

§8.均匀传输线衰减的计算53

§9.决定β和α值的简化公式57

§10.用测量传输线固有衰减的方法来决定铜线的绝缘电导58

§11.电流和电压波沿均匀传输线传播的速度59

§12.电流和电压波沿均匀传输线传播时波形的畸变61

§13.不使电流或电压波形畸变的传输线62

§14.交流电流的建立过程62

§15.无畸变电路中建立过程的延续时间65

§16.传输线波阻抗的频率特性66

§17.均匀线的阻抗与它终端的负载的关系68

§18.电路的工作衰减72

§19.电路的工作衰减与传输线的固有衰减、终端负载和电流频率的关系75

§20.工作衰减的变化范围·介入衰减的概念76

§21.根据Zo和Z∞的测量数据求均匀传输线的一次参数78

第四章 四端网络81

§1.互易定理82

§2.戴文宁定理84

§3.四端网络的一般方程式和参数85

§4.四端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常数87

§5.四端网络方程式的其他形式91

§6.根据短路和空载输入阻抗的测量数据确定四端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常数92

§7.在特性阻抗匹配的原则下四端网络的叠接93

§8.四端网络的重复阻抗和重复传输常数94

§9.四端网络在重复原则下的叠接97

§10.四端网络的输入阻抗98

§11.四端网络基本电路的传输方程式和参数100

§12.对称衰减器的设计104

§13.四端网络的等效性106

§14.工作衰减和介入衰减110

§15.工作衰减和介入衰减的相加115

§16.电话变量器119

§17.转续变量器123

§18.复杂四端网络参数的确定129

§1.关于复合(不均匀)线路的概念138

§2.复合线路视为无源不对称四端网络138

第五章 由数个均匀段组成的线路138

§3.复合线路的特性阻抗142

§4.复合线路输入阻抗和特性阻抗变化的分析143

§5.复合线路的固有衰减146

§6.复合线路的工作衰减149

§7.输入阻抗的计算方法152

§8.具有重复周期性的不均匀线路152

§9.分支线路155

第六章 通信电缆的电特性158

§1.利用增加电感的方法以减小线路的衰减158

§2.蒲平加感线路的概念161

§3.蒲平加感线路的传输常数162

§4.蒲平加感线路的特性阻抗165

§5.蒲平加感电缆线路的参数167

§6.蒲平加感线路特性的计算举例174

§7.蒲平加感电缆线路内的畸变和减小它们的方法175

§8.沿加感电缆的通信距离的增大和加感制度181

§9.加感电缆线路的多工利用182

§10.加感电缆线路输入阻抗与第一线卷的位置关系185

§11.由于加感节的不均匀性而发生的特性阻抗对标称值的偏差190

§12.克拉卢勃加感电缆194

§13.架空线路中的不加感介入电缆199

§14.借助于转续四端网络以使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波阻抗匹配207

§15.加感的介入电缆210

§16.不加感电缆的复用214

§17.同轴电缆的概念215

第七章 电话线路间的相互干扰及其减低的方法220

§1.在电话线路间引起相互干扰的原因220

§2.不交叉线路间干扰方程式的推导221

§3.在不交叉线路中近端干扰的变化对线路长度和电流频率的关系224

§4.近端和远端电磁耦合系数的计算228

§5.在电气上长的不交叉线路间的近端串音衰减231

§6.关于线路交叉图及其符号的概念233

§7.交叉线路间的近端干扰235

§8.各种交叉图效果的研究239

§9.按照悬挂电路的数目及电流频率决定交叉基本间隔的最大允许长度241

§10.求近端交叉效果的表格的原理244

§11.决定各种不同线路间近端串音衰减的例题246

§12.由于基本间隔长度的不均匀而引起的近端附加干扰252

§13.由于导线间距离不均匀而引起的近端附加干扰254

§14.由于基本间隔长度不均匀和导线间距离不均匀而引起的近端总干扰256

§15.由于在线路终端电磁波的反射而引起的近端附加干扰257

§16.由于从第三线路终端反射而产生的近端附加干扰258

§17.当交叉图改变和当线路杆面型式改变时在电话线路间的近端干扰262

§18.不交叉线路间的远端干扰262

§19.交叉线路间的远端干扰264

§20.由于基本间隔的长度的不均匀在线路远端产生的附加干扰265

§21.由于导线间距离不均匀在远端产生的附加干扰266

§22.经过第三线路的干扰的概念267

§23.在没有交叉时经过第三线路的远端干扰268

§24.当线路I或者线路II有交叉时经过第三线路的干扰270

§25.关于经过第三线路在远端产生组合干扰的理论271

§26.当线路I和II按不同指数交叉时通过第三线路的干扰273

§27.交叉区的联接和从各交叉区来的电流的加法的原理275

§28.决定从n个交叉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远端干扰的公式的推导276

§29.当二线路的交叉图中有比相互防卫指数小的相同指数时经过第三线路的干扰278

§30.当交叉图中有一对最大的相同指数时经过第三线路的干扰279

§31.当交叉图中包含二对或更多对最大相同指数时通过第三线路的干扰280

§33.决定通过第三线路的远端干扰的计算公式,表格和例子,以及实验数据283

§32.第三线路交叉的作用283

§34.由于基本间隔长度不均匀经过第三线路产生的附加干扰288

§35.由于导线垂度不均匀经过第三线路的附加干扰290

§36.电缆的平衡291

§37.在电缆中电路间的串音衰减302

第八章 电报线路中的不稳定过程306

§1.概说306

§2.海维赛德的算子运算法306

§3.单位电压·暂态导纳307

§4.重叠法309

§5.卡尔生积分310

§6.四端网络中电流的增长312

§7.傅立叶重积分法314

§8.用傅立叶重积分法表示各种脉冲电动势316

§9.以傅立叶重积分法表示电流强度321

§10.确定复杂线路中电流增长曲线的阿库利兴法324

§11.某些周期性发送的频谱325

§12.确定各种线路中电流增长曲线的示例329

§13.电报导线终端电流增长曲线的确定332

§14.确定线路终端的电流增长曲线的实用原理333

§15.上述确定电流增长曲线方法的试验校核336

§16.当线路为非均匀性时电报线路终端电流增长速度的确定339

§17.比较不均匀线路的电特性与均匀线路电特性时的实用原则340

§18.重叠法和输入电流曲线的作法340

§19.正弦电动势的频谱342

第九章 二端网络346

§1.二端网络的概念346

§2.倒量和倒量性二端网络346

§3.等效和等效性二端网络348

§4.最简单的电抗二端网络349

§5.电抗二端网络的一般形式355

§6.电抗二端网络的简化359

§7.分析电抗二端网络特性的规则360

§8.按照所给的阻抗的频率特性来实现二端网络362

§9.由电阻和电抗元件组成的二端网络363

§1.电滤波器的概念367

第十章 电滤波器367

§2.通过条件368

§3.定K型滤波器370

§4.m型滤波器377

§5.两个系数的m型导出滤波器388

§6.mm'型滤波器395

§7.理想变量器在非对称滤波器的设计中的应用397

§8.滤波器的协同工作400

§9.当滤波器元件中有损耗时的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408

§10.设计滤波器的方法和例子416

§11.滤波器的工作衰减423

§12.桥型滤波器428

§13.晶体滤波器432

第十一章 均衡回路450

§1.均衡回路的用途450

§2.Γ型幅度均衡回路450

§3.关于Γ型幅度回路计算公式的推导453

§4.Γ型幅度回路计算举例456

§5.应用Γ型幅度回路作为仿真线457

§6.桥型幅度均衡回路457

§7.由一个二端网络组成的幅度均衡回路459

§8.相位均衡回路464

§9.相位回路基本方程式的推导466

§11.按已知的相位常数的频率特性设计相位回路的方法469

§10.相位均衡回路的设计方法469

§12.相位回路设计公式的推导474

§13.相位回路设计举例479

§14.按已知迟延时间的频率特性来设计相位回路的方法482

附录Ⅰ.用计算尺计算复数的方法487

§1.用计算尺计算复数的原理487

§2.第一类型计算尺的规则488

§3.第二类型计算尺的规则489

附录Ⅱ.实宗数和复宗数三角函数和双曲线函数表491

附录Ⅲ.交叉铜线线路间的近端附加串音衰减值与相互防卫图和电流频率的关系519

附录Ⅳ.运算方程式及其解525

附录Ⅴ.矩阵计算法528

1956《有线电信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阿库利兴(П.К.Акульшин)等著;蔡长年等译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有线电信测试仪表(1988 PDF版)
有线电信测试仪表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无线电引信原理( PDF版)
无线电引信原理
无线电引信原理( PDF版)
无线电引信原理
无线电理论基础  线性电路和信号分析(1973 PDF版)
无线电理论基础 线性电路和信号分析
1973
有线电通信技术  下( PDF版)
有线电通信技术 下
无线电发信原理(1974 PDF版)
无线电发信原理
1974
无线电收信原理(1973 PDF版)
无线电收信原理
197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有线电信传输基础(1983 PDF版)
有线电信传输基础
198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从有线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1983 PDF版)
从有线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
1983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有线电信测量(1983 PDF版)
有线电信测量
198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从有线电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1983 PDF版)
从有线电通信发展到无线电通信
1983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有线通信电源设备(1956 PDF版)
有线通信电源设备
195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架空电信线路理论(1958 PDF版)
架空电信线路理论
195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有线电信传输原理(1988 PDF版)
有线电信传输原理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有线电信测试仪表(1988 PDF版)
有线电信测试仪表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