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基本模式研究》求取 ⇩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1

第一节 创造一般商品价值劳动的确切内涵与外延1

一、创造一般商品价值的劳动已扩展到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全部有用劳动1

二、生产资料对劳动凝结的价值量起缩放作用4

三、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5

第二节 “劳务价值”的科学含义7

一、“劳务价值”应是从事劳务的劳动力价值7

二、劳务劳动力价值构成服务对象的劳动力价值9

三、各种活劳动在劳动力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11

一、科学知识再生产14

第三节 科研劳动与学习劳动同价值的关系14

二、科研劳动创造科研人员的劳动力价值和知识载体价值16

三、学习劳动创造学习者的劳动力价值18

第四节 商品价值量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20

一、商品生产者单位时间所创造的价值量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转移20

二、“第二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决定商品价格22

三、不同行业劳动所创价值量的差别24

四、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趋势25

五、社会劳动时间所创价值量的不断增长26

六、从全方位劳动价值论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计算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天生缺陷32

一、典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2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超越发展32

二、失业大军存在的确切数量依据34

三、无产阶级贫困化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37

四、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先天性绝症3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41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理论的提出与实质41

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自我扬弃的发展43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全方位扩展4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作用和意义55

一、顺应生产力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55

二、扩大、加深,从而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57

三、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诞生准备充分条件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超越发展60

一、历史发展的正常程序60

二、共产主义的早产儿61

三、通向共产主义的捷径63

第三章 再绘共产主义蓝图6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的科学性和局限性66

一、科学地预见未来66

二、把预见立足于生产力的发展上67

三、勾画共产主义社会轮廓68

第二节 自动化生产系统和岗位家庭70

一、自动化生产系统将贯穿整个行业70

二、产品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统一71

三、未来的岗位家庭制度73

四、私有制与阶级将葬入坟墓75

五、岗位家庭将最稳定77

第三节 综合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与计划经济79

一、综合自动化生产系统之间的网络79

二、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节约化81

三、消费品的“各取所需”83

四、自动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计划产品经济85

第四节 高等有机体社会与世界大同88

一、社会结构面貌一新88

二、业余公仆和业余艺术家89

三、“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90

四、岗位家庭制度在全社会确立93

五、“人不为己”共产之理9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模式97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97

一、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渡性97

二、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面临的挑战98

三、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任务1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彻底性102

一、所有制的具体形态问题102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私有制残余和痕迹104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的两重性106

一、各种经济成分的适度比重1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复合所有制108

二、农村的包产到户复合所有制110

三、经济联合体复合所有制111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制1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关系116

一、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形态116

二、三种经济利益形态构成的矛盾体系117

三、社会主义经济领域的基本矛盾119

四、正确处理联合劳动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原则12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意识形态122

一、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122

二、个人主义是瓦解公有制的催化剂126

三、巩固和发展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意义12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总体模式130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特征130

一、满足联合劳动者的消费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130

二、生产目的的社会主义阶段的特征132

三、当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体现134

四、当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量的规定性136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手段体系分析138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体系138

二、诸手段在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中的作用141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诸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144

四、社会生产劳动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劳动手段总量为转移的相互消长关系146

五、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同企业初级生产目的实现手段的矛盾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经济效益151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含义和作用151

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科学概念155

三、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156

四、解决社会主义生产中矛盾体系的契机15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模式162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162

一、商品经济存在的确切条件162

二、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性质的恰当原因163

三、社会生产力按比例发展与实现形式的变迁166

四、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形式170

第二节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匹配172

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的作用领域172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特点173

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74

四、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176

五、驾驭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179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形式优越性的发挥181

一、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形式的“杂交优势”181

二、宏观失控造成的供不应求综合症183

三、解决供不应求综合症的根本途径1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基础理论的徘徊188

一、传统商品价格基础理论的错误18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统一综合基础模式188

二、资本主义生产价格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190

三、双渠价格和社会平均价值理论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价值投入平均产出价格理论194

一、联合劳动者在交换中追求尽可能高的价值投入产出率194

二、社会主义价值投入平均产出价格的形成196

三、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律作用表现形式198

四、实用货币流通公式和币值公式201

第三节 价格运动规律203

一、币值运动公式和价格运动公式203

二、“供求曲线”理论的局限性和谬误205

三、商品价格总水平问题20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理论价格体系211

一、社会主义商品比价理论公式211

二、社会主义商品差价理论公式213

三、社会主义商品的终极价格公式和价格总公式215

四、社会主义理论价格体系的制订21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价值增益模式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和问题219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219

二、立足自力更生 防止和平演变221

三、避开历史羁绊 获取价值增益22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和国际剥削224

一、国际价值的确切概念与计算224

二、国际价值转化为国际生产价格227

三、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与劳动损失2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价值增殖理论230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价值增殖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230

二、当代进一步退两步的“相对有利条件论”232

三、国际价值论的价值增殖模式234

四、国际贸易价值增殖的劳动价值论基础237

第四节 国际市场上的质量差价及其缩放作用239

一、为什么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239

二、多层次国际市场的过分悬殊的质量差价240

三、国际质量差价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缩放作用243

一、对外经济关系的价值增益总公式246

第五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综合价值增益模式246

二、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兴利除弊治穷致富249

第九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模式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251

一、为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定义251

二、社会主义企业怎样进行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253

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与周转和年全额成本产值率256

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与企业生产发展总指标259

第二节 生产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模式262

一、企业经济效益资金运动模式262

二、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盈利模式264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多快好省发展社会生产的关系266

一、流通领域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268

第三节 商业和服务行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模式268

二、商业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模式270

三、服务行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模式2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合理分配模式275

一、企业净产值分配的“三分天下”275

二、全民企业工资基金的确定276

三、上缴税利总额与企业基金比例的确定278

四、企业消费基金分配的多样化模式28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模式283

第一节 传统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新解与补充283

一、社会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概念的划分283

二、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理解285

三、社会资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90

四、劳动手段优先增长的数学模式292

五、包括劳务与外贸的国民生产扩大再生产公式2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平衡模式299

一、国民收入的函数式与国民收入增长途径分析299

二、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301

三、基本建设同积累与消费的关系303

第三节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三维总体模式306

一、劳动力社会内涵扩大再生产与社会外延扩大再生产306

二、社会主义三维经济关系总体模式中的矛盾体系308

三、科学与教育事业是当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310

1994《社会主义经济基本模式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定达著 1994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难题研究(1996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难题研究
1996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959 PDF版)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95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955 PDF版)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95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研究(1982 PDF版)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研究
198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980 PDF版)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980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1989 PDF版)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198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1986 PDF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198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994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1994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社会主义资本”研究(1994 PDF版)
“社会主义资本”研究
199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1993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1993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1985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1985 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研究(1994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研究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式(1984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模式
1984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问题论著选辑(1983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问题论著选辑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1988 PDF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198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