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通论》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秦律的制定和发展1

第一节 秦律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条件2

一 礼治的崩溃和立法运动的兴起2

二 法家学派的产生和成熟9

三 秦的历史发展和内外矛盾15

第二节 商鞅变法和秦律的制定22

一 商鞅变法的准备和《垦草令》的试行23

二 商鞅变法的开始和《刑律》、《军爵律》的制定26

三 商鞅变法的深入发展和《为田开阡陌令》、《分户令》的颁行33

第三节 秦的统一和秦律的发展42

一 长期坚持法治和秦的统一42

二 秦始皇的法律思想47

三 秦律的完善和发展63

第二章 秦律的一般理论基础74

第一节 法的产生和发展74

一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74

二 法是适应需要而产生的76

三 法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79

第二节 法、术、势的定义和法的本质82

一 法、术、势的定义和内容82

二 法、术、势的相互关系93

三 对法的本质的认识99

第三节 法的特征和功用105

一 法的规范性105

二 法的公正性106

三 法的平等性109

四 法的宣明性112

五 法的功用性116

第四节 法和礼120

一 法治和礼治121

二 法和道德125

三 法和文化教育133

第五节 法治和人治137

一 法治和人治的区别137

二 法家实行法治的根据140

三 法家对人治的批判143

第一节 产生犯罪的原因147

第三章 关于犯罪的理论和认定犯罪的原则147

一 物质欲望和刑事犯罪148

二 权力欲望和政治犯罪151

三 贫困和犯罪152

第二节 犯罪概念的几个问题155

一 犯罪的天性和犯罪的表征155

二 刑事责任能力和身高159

三 犯罪的行为和主观心理状态163

四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168

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罪刑法定主义”172

一 我国古代“罪刑法定主义”理论的提出173

二 秦律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践178

三 “罪刑法定主义”是中央集权制的产物184

一 先秦不同刑罚观的斗争191

第一节 刑罚的目的和意义191

第四章 “重刑主义”的刑罚理论191

二 “重刑主义”的理论根据193

三 “重刑主义”刑罚理论产生的根源和意义195

第二节 “重刑主义”刑罚的表现200

一 在刑罚的强度上200

二 在刑罚的适用范围上207

三 在刑罚的方法方式上216

四 重刑中的从重或加重原则217

第三节 罪刑中的等级身份观念222

一 处置家庭内犯罪的等级身份观念223

二 主奴在罪刑上的不平等关系228

三 官吏和百姓在罪刑上的不平等关系230

四 有爵者和士伍在罪刑上的不平等关系232

五 士伍和商贾、作务、赘婿、后父以及隶臣妾、人貉之间的不平等关系233

第五章 秦律的刑罚体系236

第一节 死刑236

一 戮刑237

二 磔刑238

三 弃市239

四 定杀240

五 生埋241

六 赐死241

七 枭首242

八 腰斩242

九 族刑242

十 具五刑243

第二节 肉刑和耐刑244

一 宫刑244

二 斩左止245

三 劓刑246

四 黥刑247

五 耐刑249

六 髡刑253

第三节 笞刑257

一 笞刑257

二 鋈足259

三 饿囚262

第四节 徒刑263

一 城旦和城旦舂264

二 鬼薪和白粲265

三 隶臣和隶妾267

四 司寇和春司寇274

五 候276

六 下吏276

七 徒刑的刑期问题277

第五节 流刑283

一 迁284

二 谪286

三 逐287

四 削籍287

第六节 赀刑和赎刑288

一 刑288

二 没和收291

三 赎刑292

第七节 夺爵和废294

一 夺爵295

二 废296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98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98

一 基本的原则是“有罪推定”299

二 “无罪推定”的实际成分302

三 证据的种类和在审判中的作用305

第二节 诉讼权利和“赏告奸”309

一 自诉和公诉309

二 自告和告发311

三 公室告和非公室告315

第三节 官吏追捕和“赏捕亡”317

一 官吏“捕亡”的责任318

二 奖励百姓“捕亡”321

三 系狱和系作323

第四节 侦查过程和强制措施324

一 听取控告324

二 审讯被告人325

三 询问证人326

四 勘察和检验327

五 搜查(索室)和“封守”财产332

六 证实和鉴定333

第五节 断狱、乞鞫和再断335

一 法庭设置和审判管辖335

二 断狱及其基本原则337

三 乞鞫和再审、改判339

第七章 行政法规和行政管理341

第一节 行政机构和行政法规341

一 朝廷的行政机构和官职342

二 郡的行政机构和官职344

三 县的行政机构与官职346

四 行政法规及其特点348

第二节 官吏355

一 对任官行为性质的理解355

二 官吏的条件358

三 任官的程序和形式362

四 官吏的品级和待遇364

五 官吏的义务366

六 官吏的责任369

第三节 行政管理374

一 军事行政374

二 外交行政378

三 皇室警卫380

四 社会治安管理381

五 司法行政383

六 监狱管理385

七 徭役管理388

八 交通行政392

九 文化教育、宗教、卫生行政394

十 属邦行政396

一 行政强制398

第四节 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398

二 行政处罚401

第八章 经济法规和经济管理405

第一节 经济管理机构405

一 朝廷的经济管理机构405

二 郡的经济管理机构和朝廷的派出机构408

三 县的经济管理机构及官吏410

第二节 经济法规及其基本原则415

一 各项单行的经济法规415

二 秦经济法规的本质和特点419

三 秦经济法规的一般原则420

第三节 经济管理427

一 农业管理427

二 畜牧业管理431

三 手工业管理432

四 商业和外贸管理436

五 货币管理438

六 物资管理441

七 监督和检查449

第九章 秦律中的民法问题455

第一节 民事权利的主体455

一 名籍455

二 身份和权利能力458

三 身高和行为能力466

四 户的法律地位469

五 官府在民事关系中的特殊地位470

六 邦客、游士的法律地位472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客体473

一 要式转移物和略式转移物474

二 可有物和不可有物475

三 代替物和不代替物478

四 消费物和不消费物478

五 主物和从物479

六 原物和孳息物480

第三节 所有权481

一 对所有权的一般认识481

二 广泛的国家所有权484

三 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487

五 所有权的保护488

四 生活资料的私有权488

第四节 债权492

一 债的发生492

二 债务担保499

三 债务的变更、履行和消灭500

第五节 婚姻家庭502

一 婚姻503

二 家父权506

三 监护权509

第六节 继承511

一 继承的标的512

二 继承人的确认513

三 继承的方法514

1985《秦律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栗劲著 198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土地法规精粹(1984 PDF版)
土地法规精粹
1984 五南出版社
秦国光律师( PDF版)
秦国光律师
论秦始皇(1974 PDF版)
论秦始皇
1974
法律教程  法律通论  第1集(1945 PDF版)
法律教程 法律通论 第1集
1945
先秦法律思想( PDF版)
先秦法律思想
文华美术图书公司
秦汉交通史稿(1994 PDF版)
秦汉交通史稿
1994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论秦始皇(1974 PDF版)
论秦始皇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律师实务通论(1988 PDF版)
律师实务通论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睡虎地秦简刑律研究(1992 PDF版)
睡虎地秦简刑律研究
1992 商鼎文化出版社
计算机法律保护通论(1998 PDF版)
计算机法律保护通论
1998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律学会通(1964 PDF版)
律学会通
196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新中国宪法研究(1946 PDF版)
新中国宪法研究
1946 生活书店
唐律通论(1945 PDF版)
唐律通论
1945 上海:中华书局
中西法律文化通论(1994 PDF版)
中西法律文化通论
1994 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律通论(1997 PDF版)
经济法律通论
1997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