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事务概览 1939-1946年 轴心国的初期胜利 上》求取 ⇩

上册1

第一编陆海空战概况 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爵士将军)1

第一章 德国征服波兰 1939年9月1日至30日3

第二章 英法的部署 1939年9月3日至11月30日6

第三章 俄国征服芬兰 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9

第四章 挪威战役 1940年4月9日至6月10日11

第五章 德国的西线攻势和法兰西之战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5日14

第六章 不列颠之战 1940年8月8日至10月31日24

第七章 第一次和第二次利比亚战役 1940年6月至1941年4月26

第八章 解放阿比西尼亚 1941年1月至5月30

第九章 巴尔干战役和德军占领克里特岛 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5月31日32

第十章 德军入侵俄国 1941年6月22日至12月5日37

第二编 瓜分东北欧 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41

第一章 波兰(V·M·托因比)43

第一节 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43

第二节 苏联把占领的土地并入版图58

第三节 波兰流亡政府61

附录:关于苏管区和德管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俄德协定 1939年9月28日、11月3日、1940年9月5日(阿诺德·托因比)69

第二章 波罗的海国家(亚历山大·埃尔金)75

第一节 时间表75

第二节 苏联-波罗的海国家的莫斯科条约 1939年9月至10月77

(一)苏联-爱沙尼亚条约78

(二)苏联-拉脱维亚条约80

(三)苏联-立陶宛条约82

第三节 苏联政府的意图85

第四节 波罗的海国家的德意志人迁返德国89

第五节 波罗的海国家并入苏联92

第三章 芬兰(亚历山大·埃尔金)102

第一节 应邀去克里姆林宫102

第二节 谈判109

第三节 冬季战争 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124

第四节 1940年3月12日的和约143

第五节 芬兰与莫斯科和约146

第四章 1939年秋季希特勒的“和平攻势”(阿诺德·托因比)158

第三编 法国崩溃以前的西欧169

第一章 丹麦:德国入侵以前的政治情况(艾格尼丝·H·希克斯)171

第二章 挪威:德国入侵以前的政治情况(艾格尼丝·H·希克斯)183

第三章 荷兰:德国进犯以前的政治情况(汉弗莱·希金斯)202

第一节 荷兰的中立的国策202

第二节 共产党和国家社会党205

第三节 希特勒执拗的侵略意图207

第四节 从战争爆发至1939年11月12日的惊恐209

第五节 海上战争和俄芬战争对荷兰的影响217

第六节 1940年1月的惊恐221

第七节 1940年4月9日至5月9日226

第八节 1940年5月10日的突然袭击229

附录:沙斯少校关于1940年5月9日柏林事件的证词233

第一节 比利时中立的背景237

第四章 比利时:德国进犯以前的政治情况(康斯坦斯·霍华德)237

第二节 比利时的政策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243

(一)武装中立243

(二)第一次“警报”1939年11月249

(三)第二次“警报”1940年1月253

(四)盟国要求预防性进驻遭到拒绝257

第三节 比利时遭到入侵和十八天的战役259

第五章(上篇) 法国的政治背景 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5月10日(菲利普·莱恩少校)274

第一节 1939年9月的国内政治形势274

(一)政府274

(二)反对派:赖伐尔和通敌的种子279

第二节 达拉第政府的外交政策281

第三节 头三个月战争中的法国285

第四节 法国对俄国入侵芬兰的反应290

第五节 达拉第政府的垮台297

第六节 雷诺政府的组成301

第五章(下篇) 法国的覆灭(艾尔弗雷德·科班)311

第一节 法兰西战役311

第二节 停战323

第三节 英法关系339

第六章 意大利:从不交战到介入战争(凯瑟琳·达夫)346

第一节 意大利在1939年9月的态度346

(一)政治和军事350

第二节 内政350

(二)经济354

第三节 介于盟国和德国之间的意大利358

第四节 同欧洲各中立国的关系366

(一)西班牙367

(二)巴尔干诸国368

第五节 意大利、苏联和东欧372

第六节 1939-1940年之交377

第七节 对封锁的反应以及同各交战国的经济关系386

第八节 墨索里尼使意大利承担了介入战争的义务 1940年3月至4月389

第九节 介入战争:事态的演变使步伐加快 1940年4月至6月395

第四编 英国和英联邦 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413

第一章 联合王国的国内战线(阿诺德·托因比)415

第一节 绪言415

第二节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英国人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417

第三节 雷声大雨点小的“假战争”429

第四节 1940年4月9日至6月25日之间英国人看法的彻底变化438

第五节 1940年6月25日至1941年12月7日期间英国人的坚韧不拔459

第二章 英国的经济背景(帕特里夏·哈维)468

第一节 从战争爆发至1940年5月468

(一)为战争作准备468

(二)海外供应的物资471

(三)人力问题475

(四)加强财政金融管理477

(五)盟国间的合作481

第二节 从法国沦陷到袭击珍珠港483

(一)改变对战争的态度483

(二)美国改变向海外供应物资的政策对英国的影响485

(三)运输情况日益严重487

(四)新的劳动力政策490

(五)加强对民用品的管理492

第三节 结束语497

第三章 英联邦(杰弗里·考克斯)499

第一节 英联邦成员国各自作出决定499

第二节 军事方面的努力504

第三节 经济方面的发展510

第四节 法国沦陷对军事、经济和政治的影响512

第五节 战争头两年内英联邦的反应518

第五编 征服东南欧 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伊丽莎白·威斯克曼)527

第一章 德国以外交手段迫使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参加轴心国集团,以及随之而来的领土易手 1939年8月至1941年3月529

第二章 意大利进攻希腊导致南斯拉夫革命和轴心国占领希南、两国559

第一节 意大利进攻希腊559

第二节 南斯拉夫与轴心国568

第三节 瓜分南斯拉夫595

第四节 战败和占领希腊604

下册609

第六编德国和苏联的破裂609

第一节 是无法抑制的冲突吗?611

第一章 德苏关系的恶化 1939年8月23日至1941年6月22日611

第二节 俄-德的政治关系 1939年8月23日至1940年9月1日623

第三节 俄-德的政治关系 1940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2日637

附录Ⅰ:俄-德的经济交易 1939年8月23日至1941年6月22日676

附录Ⅱ:共产国际及其在各国的支部采取的有利于德国的行动 1939年8月23日至1941年6月22日689

第二章 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至12月31日693

附录Ⅰ:英国和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援助1941年6月至12月709

附录Ⅱ:苏联与英美以外其他国家的关系1941年6月至12月720

第七编 美国和欧洲战争 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康斯坦斯·霍华德)729

第一节 友好的中立731

(一)美国宣布中立731

第一章 法国沦陷前731

(二)修订中立法735

(三)做一个中立国的麻烦739

第二节 和平倡议与战后计划746

(一)对1939年10月间德国和平倡议的反应747

(二)战后计划748

(三)韦尔斯赴欧洲的使命751

第三节 同中立国和非交战国的关系754

(一)苏联754

(二)日本759

(三)意大利764

第四节 国防和对盟国的援助767

(一)国会对防务议案的态度767

(二)对盟国的援助773

第二章 从法国沦陷到罗斯福重新当选781

第一节 战备计划:重整国家军备783

(一)武装部队783

(二)工业动员786

(三)人力:征兵制法案792

第二节 门罗主义和西半球防务概念797

(一)对西半球的威胁797

(二)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和“不转让主义”801

(三)哈瓦那决议和相互保证的声明805

(四)重整军备和经济防务808

第三节 “除参战外”对英国的援助811

(一)共和党819

第四节 选举中的对外政策问题819

(二)民主党822

(三)竞选运动823

第三章 非交战状态的后期826

第一节 甘冒战争风险去援助英国826

(一)租借计划828

(二)英美参谋工作会议835

第二节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838

(一)生产问题838

(二)胜利计划844

第三节 大西洋战役 1941年3月至12月848

第四节 大西洋会议856

第五节 和日本的关系864

第八编 日本(F·C·琼斯)877

第一章 日本“不卷入”欧洲战事 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879

第一节 对德苏协定的反应和对欧洲战事爆发的反应879

第二节 汪精卫政权在南京建立892

第三节 流产的格鲁-野村会谈906

第四节 英日关系 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916

第二章 日本不由自主地陷入轴心国阵营 1940年6月至9月938

第一节 日本、德国和南洋938

第二节 日苏关系 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947

第三节 第二次近卫内阁 1940年7月952

第四节 1940年9月27日的三国公约954

第三章 日本——有条件的轴心国伙伴 1940年9月至1941年12月963

第一节 日本同苏联的关系 1940年9月至1941年7月963

第二节 日本向南进军988

(一)印度支那和暹罗988

(二)威胁新加坡1003

(三)日本对荷属东印度施加压力 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1019

第三节 美日会谈1027

(一)准备阶段 1940年11月至1941年7月1027

(二)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南部1046

(三)拟议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1054

第四节 东条内阁和日本决定开战1077

索引1127

1983《国际事务概览 1939-1946年 轴心国的初期胜利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М·托因比 1983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