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史 上》求取 ⇩

第一编十月革命的胜利二十年代国际关系1

第一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苏俄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

第一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

十月革命胜利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意义3

十月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6

第二节 苏俄建国初期的重要对外措施8

和平法令的公布8

公布秘密条约10

宣布尊重民族自决和民族平等的原则11

废除外债和实行外贸国有化12

第三节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13

苏俄建议实现停战13

和约谈判的三个阶段16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26

米尔巴赫事件28

德国对布列斯特和约的破坏28

第四节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的苏德关系28

1918年8月27日的俄德补充条约29

第二章 帝国主义反苏武装干涉时期苏俄对外关系31

第一节 协约国反苏武装干涉的开始31

武装干涉俄国北方的开端31

武装干涉远东的开始33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35

对西伯利亚武装干涉的扩大36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反苏武装干涉的加剧38

协约国武装干涉的加强38

王子岛会议的方案40

布里特的使命43

第三节 协约国组织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进攻及其彻底失败46

协约国组织高尔察克的进攻46

协约国组织邓尼金的进攻47

“一扇向欧洲敞开的窗户”48

协约国被迫取消对苏俄的封锁50

第四节 1920年的苏波战争51

波兰发动对东方的进攻51

苏俄红军发起反攻53

里加条约的签订55

日本干涉者被驱逐出西伯利亚57

第三章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59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59

德国在西线最后进攻的溃败59

保加利亚的投降60

土耳其的战败61

奥地利的战败61

德国的战败和贡比涅停战协定62

第二节 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65

巴黎和会的性质和目的65

巴黎和会的开幕71

巴黎和会的组织机构与程序74

巴黎和会的四个阶段76

第三节 巴黎和会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77

国际联盟盟约的制定77

中国山东省的领土主权遭到和会的侵害79

对德和约拟制中的争执83

关于德国的赔偿、战争责任和军备限制的讨论85

阜姆问题的冲击87

巴黎和会上的俄罗斯问题88

凡尔赛对德和约90

第四节 五项和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90

圣日耳曼对奥和约94

纳依对保和约95

特里亚农对匈和约96

色佛尔对上和约97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及其必然崩溃98

第四章 华盛顿会议100

第一节 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100

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100

太平洋上的海军军备竞赛102

四国银行团借款问题104

英日同盟是否续定问题105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其组织机构108

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倡议108

华盛顿会议的议程113

华盛顿会议的举行115

华盛顿会议的组织机构116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的成果117

四国协定117

五国海军协定120

九国公约125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127

西伯利亚问题和耶浦岛问题132

第四节 华盛顿体系的本质134

第五章 二十年代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136

第一节 苏俄的国际环境136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关系的两种趋势137

苏俄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方针139

第二节 1921年苏俄外交成就142

苏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142

帝国主义掀起反苏浪潮及其破产145

第三节 1922年热那亚会议和海牙会议147

会前的帝国主义国家计划148

苏俄对会议的准备151

热那亚会议(1922.4.10——5.19)158

海牙会议(1922.6.15——7.20)171

第四节 苏联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174

1923年的寇松通牒和反苏逆流174

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苏联的高潮177

1927_年英国建立反苏阵线企图的破产184

第六章 德国赔偿问题 欧洲安全保障问题和小协约国的组建188

第一节 德国赔偿问题和鲁尔危机188

德国赔偿问题188

鲁尔危机195

第二节 道威斯计划204

专家委员会的活动204

道威斯计划的内容207

1924年伦敦会议212

伦敦会议议定书214

第三节 欧洲安全保障问题和1925年洛迦诺会议216

二十年代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216

互助条约草案221

日内瓦议定书223

1925年洛迦诺会议227

德国加入国联和1926年苏德友好中立条约234

第四节 杨格计划236

杨格计划的提出236

杨格计划的内容238

两次海牙会议243

意大利的对外关系246

第五节 二十年代意大利的对外关系 小协约国的成立246

中欧、东欧形势的变化247

小协约国的成立249

法、捷同盟问题250

巴尔干的国际关系251

第七章 二十年代远东的国际关系254

第一节 二十年代日本的对外关系254

二十年代前半期的日苏关系254

日本的“币原外交”260

日本的“田中外交”263

第二节 二十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65

1917年至1924年的中苏关系265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对外关系274

第三节 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初期和二十年代朝鲜、印度与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284

朝鲜的“三·一”运动284

二十年代印度的反英斗争287

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291

英法取代奥斯曼帝国成为中东地区的新霸主295

第一节 中东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295

第八章 十月革命后至二十年代中东、非洲国际关系295

十月革命影响在中东的传播296

中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298

第二节 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299

战后土耳其的政治形势299

土希战争和凯末尔国民议会政府的外交政策302

洛桑会议及其结果307

英伊关系和1919年英伊协定309

第三节 伊朗与英苏的曲折关系309

伊苏关系的起伏311

伊朗趋向中立与苏伊友好条约313

第四节 阿拉伯国家与英法关系315

1920年伊拉克反英起义315

英国扶植阿卜杜拉为外约旦国王317

叙、黎人民反对法国委任统治的斗争319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成立323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327

第五节 巴勒斯坦问题327

贝尔福宣言及其后果331

巴勒斯坦人初期抵抗333

第六节 非洲与帝国主义335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非洲殖民地335

英埃谈判与埃及宣布“独立”336

摩洛哥里夫人的反帝斗争340

第九章 二十年代拉丁美洲国际关系347

第一节 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和美国的干涉347

1917年宪法和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347

美国对奥夫雷贡和卡耶斯政府的压力348

第二节 美国武装干涉尼加拉瓜350

1926年尼加拉瓜内战和史汀生使命350

美国的武装干涉和桑地诺领导的反美斗争351

第三节 第六届泛美会议上反对干涉原则的斗争352

第六届泛美会议的召开352

拉美国家要求确认不干涉原则与美国的阻挠353

第十章 二十年代的国际联盟裁军问题和非战公约356

第一节 国联的委任统治 对萨尔、但泽的管理和对少数民族的保护356

国联委任统治制度的实施356

国联对萨尔地区的管理358

国联对但泽自由市的管理359

国联与少数民族保护问题361

第二节 国际联盟与国际争端363

阿兰群岛的归属问题363

波兰和立陶宛关于维尔纳的争端366

上西里西亚问题369

默麦尔问题371

科孚岛问题372

匈牙利等国的边界问题374

希腊、保加利亚边界争端376

摩苏尔问题377

国联盟约有关裁军的规定378

第三节 二十年代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378

陆海空军问题常设咨询委员会的活动380

临时混合委员会的活动381

国联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的活动383

裁军公约草案386

第四节 国联与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387

布鲁塞尔财政会议387

国联对奥地利的经济援助和改组工作388

1927年日内瓦世界经济会议391

国联的交通和运输工作392

国联卫生机构的活动393

国联的社会和救急活动395

关于禁止贩卖妇女儿童、鸦片和其他毒品以及淫亵出版物396

国联与知识合作397

第五节 二十年代国联范围外的裁军谈判398

美斯科裁军会议398

1927年日内瓦裁减海军军备会议401

1928年英法海军协议404

1930年伦敦海军协议405

非战公约的倡议与法美的异同415

第六节 非战公约和莫斯科议定书415

非战公约的签订420

莫斯科议定书(1929)420

第二编三十年代国际关系425

第一章 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时期的国际关系42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25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425

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于世界427

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的危机428

第二节 三十年代初期欧洲的国际关系431

白里安“欧洲联邦”计划的失败431

德奥关税协定的酝酿432

多瑙河经济联盟433

欧洲国际关系的新变化434

杨格计划下的德国436

第三节 德国赔偿问题的解决和世界经济会议436

胡佛缓债宣言437

洛桑会议438

1933年的国际经济会议439

第四节 罗斯福新政的对外关系441

罗斯福的执政441

苏美建交442

美国的“睦邻”政策和互惠贸易条约的签订443

第五节 英联邦和帝国特惠制444

威斯敏斯特法案444

渥太华会议和帝国特惠制445

第六节 世界裁军会议(1932——1935)445

第二章 “九·一八”事变与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449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449

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449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455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际反应458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与国际关系458

日本侵占黑龙江省和辽西走廊与美英苏的态度463

第三节 “一·二八”事变的经过与国际关系472

“一·二八”事变的发生472

“一·二八”事变与英美活动477

第四节 国联对中国申诉的讨论《塘沽停战》协定的签订481

国际联盟对中国申诉的处理481

国联调查团的活动及其报告书486

日本进攻山海关和热河 塘沽协定的签订490

第五节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美英苏的远东政策495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495

美英苏在“九·一八”前后远东政策的剖析496

第三章 德意志“第三帝国 的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03

第一节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503

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503

希特勒上台的历史背景506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确立508

希特勒称霸世界的计划512

第二节 “第三帝国”的对外政策512

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并公开扩军备战514

“斯特莱沙阵线”和《英德海军协定》517

第三节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520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的世界格局520

苏联建立集体安全初期的斗争521

缔结东方公约的谈判 苏法、苏捷互助条约524

第四章 德意公开侵略和英法美不干涉政策528

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528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准备528

意埃战争前夕的外交斗争530

意埃战争与列强态度534

埃塞俄比亚战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36

第二节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538

西班牙内战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538

西方国家的“不干涉”政策543

各国人民支援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547

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及其后果549

柏林——罗马“轴心”的建立550

第三节 德意日“轴心”的形成550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554

意大利加入反共协定557

第五章 抗日战争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559

第一节 中日战争爆发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559

卢沟桥事变559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560

各国对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对策562

第二节 布鲁塞尔会议与陶德曼调停567

布鲁塞尔会议567

陶德曼调停570

第三节 近卫三原则与汪精卫投敌571

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571

汪精卫叛国投敌与近卫三原则573

张伯伦政府的对日绥靖575

第四节 英日谈判与张伯伦政府的东方慕尼黑政策575

有田—克莱琪协定与东方慕尼黑政策578

第五节 日本反苏武装挑衅的失败580

张鼓峰事件581

诺门坎事件582

第六章 三十年代中东国际关系584

第一节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的逐鹿584

英美争夺波斯湾地区石油租让权的斗争584

德意与英法逐鹿土耳其586

德意对伊朗的渗透589

第二节 中东国家调整关系590

缔结友好条约 解决边界纠纷590

萨阿达巴德公约592

第三节 蒙特勒会议与海峡制度公约594

会议召开的背景594

蒙特勒会议及其结果595

埃及反英斗争与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598

第四节 阿拉伯人民反帝斗争再起598

法国拒绝叙黎两国摆脱委任统治600

第五节 巴勒斯坦局势恶化602

巴勒斯坦阿犹矛盾激化602

伦敦圆桌会议与1939年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606

第七章 三十年代拉丁美洲国际关系608

第一节 睦邻政策的提出和第七届泛美会议608

睦邻政策的提出608

第七届泛美会议610

睦邻政策的早期实践612

第二节 德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 美洲国家维护和平会议和第八届泛美会议614

德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614

美洲国家维护和平会议和第八届泛美会议617

第三节 墨西哥外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和美国的对策622

美资石油公司里的劳资纠纷622

墨西哥外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623

第四节 厦谷战争和莱蒂西亚冲突625

厦谷战争626

莱蒂西亚冲突629

第八章 德国侵略中欧 慕尼黑阴谋632

第一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632

德国吞并奥地利前夕的欧洲政局632

霍斯巴赫备忘录632

西方的绥靖政策633

德国兼并奥地利蓄谋已久635

德奥合并637

第二节 慕尼黑阴谋639

绿色方案和苏台德问题639

五月危机641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645

伦西曼使团与九月危机646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德斯堡会谈647

慕尼黑协定及其后果652

捷克斯洛伐克的彻底沦亡655

第一节 欧洲政局进一步尖锐化658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658

德日军事同盟谈判和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660

英法联盟的形成661

美国继续坚持孤立主义662

苏联被迫调整外交政策662

第二节 风云变幻的1939年663

德国准备进攻波兰 英法外交的策略变化663

英法苏谈判665

英德秘密谈判67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历史地位672

第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681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初期的欧洲局势681

第一节 德国进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81

战争前夕的形势681

德国进攻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684

波兰失败的原因及后果686

“奇怪战争”时期的欧洲局势690

第二节 西线“奇怪战争”和法国投降690

“奇怪战争”出现的原因691

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国家694

法国溃败及国际后果697

法国失败的原因704

法共政策调整 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706

第三节 英伦之战和英国对外政策707

英国处境恶化和丘吉尔政府对外政策707

海狮计划和英伦之战709

第四节 美国对欧洲政策的变化712

美国对西欧的基本方针712

“中立法”的修改和威尔斯的欧洲之行713

法国投降后美国对欧洲政策715

第五节 德国反苏战争的准备721

德国战争计划和侵略动向721

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建立和扩大724

德意对巴尔干的侵略726

赫斯使命和德国的外交伎俩732

苏联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对外方针738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738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741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外交的得失756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的远东国际关系768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768

远东国际关系的两种趋向与日本对大战的立场768

英美苏的远东政策769

南进政策与大东亚新秩序的提出771

第二节 日本的南进政策与日德意三国同盟771

日德意三国同盟774

第三节 远东慕尼黑危机的加深777

汪伪南京政府的成立778

日蒋秘密“停战”交涉779

德国的劝降活动781

英法对日妥协与滇缅、滇越路封锁782

日苏中立条约785

第四节 日苏中立条约及德苏战争爆发后的日苏关系785

德苏战争爆发与关东军特别大演习788

第五节 1941年的美日谈判789

日美矛盾的激化与美国的对日遏制789

日美谅解方案与松冈修正案791

日本侵占印度支那与近卫—罗斯福会谈交涉794

日美谈判的最后阶段797

第三章 苏德战争的爆发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801

第一节 战争前夕的国际环境801

苏德国力和军力对比801

双方的战略计划和部署803

第二节 德军进犯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新阶段805

德军突袭苏联805

苏军暂时失利的原因807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德国闪击战首次受挫819

第三节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823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前提 国际政治局势新变化823

美英的援苏方针827

苏联扩大反法西斯联盟的努力831

大西洋宪章833

苏美英莫斯科三国代表会议835

美英阿卡迪亚会议838

联合国家宣言841

第四节 第二战场问题的提出和初期交涉842

第二战场的意义842

第二战场问题的提出和争论843

公开提出促使英美承担国际义务846

关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848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和远东国际关系853

第一节 战争前夕的远东形势853

东条内阁武力南进方针的确定853

日本武力南进的具体准备854

第二节 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857

日本偷袭珍珠港857

美军失利的原因859

日军侵略的扩大863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870

太平洋战场的基本战略形势870

珊瑚海海战872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873

瓜岛争夺战875

第四节 太平洋战争前期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环境和中外关系876

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876

中外关系和国民党政府的对外政策877

日本对华新政策与中美中英新约883

反攻缅甸的计划887

第五节 中、美、英开罗会议889

南北夹击缅甸的作战计划889

中国国际地位问题890

战后处置日本问题892

中、美、英《开罗宣言》892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国际影响895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会议895

第一节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国际影响和1943年苏军战略进攻895

库尔斯克战役和1943年苏军战略进攻900

第二节 盟军北非登陆和地中海争夺战902

盟军北非登陆902

西西里登陆战役905

第三节 卡萨布兰卡会议和魁北克会议906

卡萨布兰卡会议906

“三叉戟会议”和阿尔及尔会议909

魁北克会议912

第四节 意大利投降914

墨索里尼垮台914

意大利退出战争917

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919

第五节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921

背景和形势921

会议的准备和交涉923

会议的主要议题和决议925

第六节 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934

背景和有关各国的政策934

会议的主要内容936

德黑兰会议的决议和意义951

阿尔巴尼亚人民政权的建立960

罗马尼亚8·23起义961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斗争最后胜利964

匈牙利的解放966

第二节 第二战场的开辟和西欧国际关系967

“霸王计划”的制订和准备967

诺曼底登陆970

意大利的军事政治形势975

西欧大陆的收复979

第三节 雅尔塔会议983

1945年初军事政治形势983

苏、美、英之间复杂的盟国关系985

会议的准备989

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议991

第四节 德国无条件投降1003

盟军进入德国后的军事政治形势1003

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无条件投降1005

欧战结束后的盟国关系1011

第五节 波茨坦会议1013

会议召开的背景1013

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议1016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东国际关系1031

第一节 战时中东的战略地位1031

枢纽战区的地位1031

同盟国的后方战略基地1033

第二节 伊朗与苏美英三国的关系1034

英苏联合出兵伊朗1034

德黑兰会议关于伊朗的宣言1037

美国势力插足伊朗1038

英伊关系与伊拉克反英政变1040

第三节 伊拉克政变与英伊战争1040

英伊战争1043

第四节 土耳其与交战国1046

大战初期土耳其的中立1046

苏德战争爆发后土耳其的外交1048

土耳其对德日宣战1050

第五节 战时的叙利亚和黎巴嫩1051

维希当局与轴心国的勾结1051

英军开进叙黎与法国之间的矛盾1053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1055

第六节 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立1058

阿拉伯统一运动的发展1058

阿拉伯统一方案与阿拉伯联盟成立1060

第七节 英美与巴勒斯坦1062

英犹关系紧张1062

比尔特莫尔纲领1064

美国插手巴勒斯坦1066

美洲国家的中立政策和巴拿马会议1069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国际关系106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洲国家的中立政策1069

哈瓦那会议1070

美国同拉美国家军事合作的开始1072

第二节 美洲国家反轴心联合阵线的建立和发展1074

里约热内卢会议1074

美洲国家反轴心联合阵线的发展1076

第三节 阿根廷的中立政策1078

阿根廷的中立和美国的对策1078

美英在对阿政策上的分歧1079

第四节 大战结束前夕的拉丁美洲国际关系1080

查普特佩克会议1080

拉丁美洲国家与1945年旧金山会议1083

第九章 日本投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1085

第一节 盟军反攻和亚洲各国抗日斗争1085

盟军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反攻1085

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094

日本内阁更迭和对外方针1103

第二节 日本形势和军事外交方针1103

日本本上决战计划1108

美英对日政策1109

第三节 中国抗日战争末期美苏对华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1113

团民党政权军事人溃退 中国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1113

中国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1115

苏联远东政策1118

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1120

第四节 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1127

中国抗日战争末期的中苏关系1127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134

日本投降1137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1143

附录1151

大事年表1151

译名对照表1177

1995《现代国际关系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石磊主编 1995 北京市: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近代国际关系史(1986 PDF版)
近代国际关系史
1986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近代国际关系史(1949年09月第1版 PDF版)
近代国际关系史
1949年09月第1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西班牙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1983 PDF版)
西班牙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史  下(1995.01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 下
1995.01 北京市:北京燕山出版社
近代国际关系史(1990 PDF版)
近代国际关系史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学导论(1991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学导论
1991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现代人际关系(1988 PDF版)
现代人际关系
1988 重庆:重庆出版社
近代国际关系史(1999 PDF版)
近代国际关系史
1999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  1917-1945  上(1987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 1917-1945 上
198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事务概览  1955-1956(1985 PDF版)
国际事务概览 1955-1956
1985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史辞典(1988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辞典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史(1984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
1984 北京:知识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史  1917-1945(1958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史 1917-1945
1958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近代国际关系史(1949 PDF版)
近代国际关系史
194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现代国际关系学(1989 PDF版)
现代国际关系学
1989 重庆: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