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求取 ⇩

第一章社会主义:空想、科学、现实27

第一节 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28

一、对资本主义的猛烈抨击28

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30

三、注定的空想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33

一、架起现实的桥梁34

二、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36

三、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条件和客观趋势37

四、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列宁的探索与贡献41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42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44

三、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46

四、列宁晚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9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成因、特征及评价55

第一节 传统模式的成因56

一、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56

二、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61

第二节 传统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66

一、重速度、轻效益的赶超战略66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8

三、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71

第三节 传统模式的评价75

一、当时的历史进步性与潜在弊端75

二、现时的历史局限性与合理因素82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革:动因、进程与方向86

第一节 改革的基本动因86

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87

二、社会主义传统体制潜在弊端的表面化90

三、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挑战93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四次浪潮95

第二节 改革的历史进程95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和问题106

第三节 改革的正确方向111

一、划清两种改革主张的界限11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115

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依据、内容及实施118

第一节 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118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层次和阶段119

二、制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120

三、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25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127

一、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128

二、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131

三、现阶段实施发展战略的战略措施132

第三节 实施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35

一、速度与效益的关系135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137

三、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的关系138

第五章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体制与机制1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属性140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140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146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47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历史回顾148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51

四、实现目标模式的策略选择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157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157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有机结合的形式、程度和范围160

三、完善运行机制的必要条件161

第六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与稳定1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征164

一、历史地位和基本特征165

二、民族性特征1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177

一、政治发展的内涵178

二、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179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的政治稳定184

一、改革、现代化与政治稳定184

二、政治稳定的条件188

三、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190

第七章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目标、功能与方针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193

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93

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功能205

一、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功能205

二、发展社会道德文明的功能208

三、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功能211

四、改善社会生产力的功能213

五、健全社会生活方式的功能2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219

一、面向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219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21

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223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26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力量:特点、地位与作用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与阶层23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23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层及其特点235

第二节 社会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43

一、工人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243

二、农民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246

三、知识分子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250

四、个体劳动者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补充力量254

一、担当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之政党的条件257

第三节 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257

二、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260

三、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63

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层次、特点与对策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层次266

一、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266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层次268

三、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社会矛盾运动274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系统的基本特征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279

二、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281

三、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287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对策293

一、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93

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正确处理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关系295

三、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297

一、世界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保障300

第十章社会主义外交:地位、原则与任务3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外交的地位与作用300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303

三、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地位提高的基本条件3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总原则307

一、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307

二、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3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基本任务313

一、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关系313

二、依据自主、平等原则,大力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316

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317

第十一章展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辉前景320

一、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经济体制基本形成320

二、富有活力的、综合国力雄厚的世界经济大国322

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324

四、人们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324

后记326

1990《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永祥等编著 1990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1991 PDF版)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
1991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
县级市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道路研究(1999 PDF版)
县级市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道路研究
1999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1970 PDF版)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1970 辽宁省新华书店
社会发展:方法与研究( PDF版)
社会发展:方法与研究
现代日本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1984 PDF版)
现代日本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研究(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研究
198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农村现代化(1996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农村现代化
199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1994 PDF版)
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
199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企业发展道路的思考与选择(1991 PDF版)
社会主义企业发展道路的思考与选择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社会发展研究(1987 PDF版)
现代社会发展研究
1987 北京:新华出版社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1997 PDF版)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99 PDF版)
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99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人道主义与现代化(1997 PDF版)
人道主义与现代化
199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1997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1996 PDF版)
1996-1997年中国发展状况与趋势
199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