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3版》求取 ⇩

第一章 一般介绍1

一、方法选择及应用范围1

(一) 监测项目的选择1

(二) 方法的选择1

(三) 方法应用范围2

二、纯水的制备2

(一) 蒸馏法2

(二) 离子交换法4

(三) 电渗析法8

(四) 特殊要求的纯水10

(一) 玻璃器皿11

三、器皿及其清洗11

(二) 石英器皿12

(三) 瓷器皿13

(四) 塑料器皿13

(五) 金属器皿15

(六) 玻璃器皿的洗涤18

四、滤器、滤纸及滤膜21

五、量器的容量检定25

(一) 量器的等级和公差25

(二) 量器的校准27

六、化学试剂与试液的配制30

(一) 化学试剂的质量规格和用途30

(二) 化学试剂的选用与保管31

(三) 试剂的提纯与精制33

(四) 一般试液浓度的表示法34

(五) 试液的质量36

(六) 试液的配制方法37

(七) 试液的使用与保存38

七、空白试验39

(一) 空白试验的定义39

(二) 空白试验值39

八、分析方法中的干扰问题40

九、分析结果的表示41

十、自我评价41

十一 实验室安全42

(一) 易燃易爆物质42

(二) 剧毒及致癌物质44

(三) 实验室安全管理45

参考文献46

第二章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47

一、名词术语47

(一)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47

(二) 精密度48

(三) 准确度49

(四) 检出限和定量下限49

二、协作试验的数据处理50

(一)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50

(二) 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51

(三) 方差分析55

(四) 评价方法,制订容许差63

(一)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控制67

三、分析化学质量控制67

(二) 校准曲线68

(三) 平行双样69

(四) 加标回收70

(五) 标准参考物的使用71

(六) 方法对照71

(七)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72

参考文献77

一、环境水样的采集78

(一) 采样部位的布设78

第三章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78

(二) 采样方法79

(三) 水样采集的类型80

(四) 采样容器81

二、废水样品的采集82

(一) 采样部位的布设82

(二) 废水样采集的时间和频率83

(三) 采样的安全防护84

三、水样的保存84

(一) 水样保存的要求84

(二) 容器材质的选择84

(三) 水样的过滤和离心分离85

(四) 推荐的水样保存技术85

参考文献89

四、样品的管理89

第四章 物理性质的检验90

一、水温90

(一) 水温计法90

(二) 颠倒温度计法90

二、外观(包括漂浮物)91

三、颜色91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92

(二) 稀释倍数法93

四、臭93

(一) 文字描述法94

(二) 臭阈值法95

五、浊度97

(一) 分光光度法98

(二) 目视比浊法99

六、透明度100

(一) 铅字法100

(二) 塞氏盘法101

(三) 十字法101

七、PH值102

(一) 玻璃电极法103

(二) 比色法104

八、残渣106

(一) 103-105℃烘干的总残渣107

(二) 103-105℃烘干的总可滤残渣107

(四) 103-105℃烘干的总不可滤残渣(悬浮物)108

(三) 180℃烘干的总可滤残渣108

(五) 可沉降物110

九、矿化度111

重量法111

十、电导率112

十一、氧化还原电位115

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18

一、水样的预处理118

(一) 引言118

(二) 过滤和酸化118

(三) 样品的消解方法119

(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20

二、银120

(二) 镉试剂2B光度法122

(三) 3.5-Br?-PADAP法124

三、砷126

(一) 新银盐分光光度法127

(二)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130

四、铍132

(一)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132

(二) 活性炭吸附-铬天菁S光度法134

五、镉136

(一) 原子吸收法137

(二)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47

(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包括镉、铜、铅、锌(试行)150

(四) 示波极谱法--包括镉、铜、铅、锌、镍(试行)153

六、铬156

(一) 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57

(二) 总铬的测定159

七、铜163

(一) 原子吸收法163

(二)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苯取光度法163

(三) 新亚铜灵萃取光度法165

(四) 阳极溶出伏安法(试行)167

(五) 示波极谱法(试行)167

八、汞167

(一) 冷原子吸收法168

(二) 冷原子荧光法172

(三) 双硫腙光度法174

九、铁177

(一) 原子吸收法(包括锰)178

(二)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180

(三) EDTA滴定法182

十、锰184

(一) 原子吸收光度法185

(二) 高碘酸钾氧化光度法185

(三) 甲醛肟光度法187

十一、镍188

(一) 原子吸收光度法189

(二) 丁二酮肟光度法190

(三) 示波极谱法(试行)192

十二、铅193

(一) 原子吸收法193

(二)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93

(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试行)196

(四) 示波极谱法(试行)196

十三、锑196

(一) 5-Br-PADAP光度法196

(二) 原子吸收光度法199

十四、硒200

(一) 2,3--二氨基萘荧光法200

(二) 3,3'-二氨基联苯胺光度法202

(三) 原子荧光法204

(四) 气相色谱法206

十五、钍208

铀试剂Ш光度法208

十六、铀210

TRPO-5-Br-PADAP光度法210

十七、锌212

(一) 原子吸收法212

(二)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213

(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试行)215

(四) 示波极谱法(试行)215

十八、钾216

(一) 原子吸收法(包括钠)216

(二) 火焰原子发射法218

(一) 原子吸收光度法220

十九、钠220

(二) 火焰原子发射法221

二十、钙221

(一) EDTA滴定法221

(二) 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镁)223

二十一、镁225

(一) EDTA络合滴定法225

(二) 原子吸收光度法225

二十二、总硬度225

EDTA滴定法226

参考文献228

(一)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碱标准溶液滴定法)230

第六章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30

一、酸度230

(二) 电位滴定法232

二、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233

(一)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234

(二) 电位滴定法238

三、二氧化碳239

(一) 游离二氧化碳239

(二) 侵蚀性二氧化碳243

四、溶解氧246

(一) 碘量法246

(二) 叠氨化钠修正法248

(三) 高锰酸钾修正法249

(四) 明矾絮凝修正法250

(五) 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250

(六) 膜电极法250

五、氨氮252

(一) 预处理253

(二) 纳氏试剂光度法254

(三)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256

(四) 滴定法258

(五) 电极法(试行)259

六、亚硝酸盐氮260

(一) N-(1-苯基)-乙二胺光度法260

(二) 离子色谱法(试行)263

七、硝酸盐氮266

(一) 酚二磺酸光度法266

(二) 镉柱还原法269

(三) 戴氏合金还原法271

(四) 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72

(五) 离子色谱法(试行)274

(六) 硝酸根电极法(试行)274

八、凯氏氮275

九、总氮278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278

十、磷(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溶解性总磷)280

(一) 水样的预处理281

(二)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283

(三) 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285

(四) 离子色谱法(试行)286

十一、氯化物286

(一) 硝酸银滴定法287

(二) 硝酸汞滴定法290

(三) 电位滴定法292

(四) 离子色谱法(试行)294

十二、氟化物294

(一) 预蒸馏295

(二) 离子选择电极法296

(三)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300

(四)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301

(五) 硝酸钍滴定法303

(六) 离子色谱法(试行)304

十三、碘化物305

催化比色法305

十四、氰化物306

(一) 易释放氰化物308

(二) 总氰化物314

(三) 氯化氰(试行)315

(四) 氰酸盐(试行)317

(五) 硫氰酸盐(试行)318

十五、硫酸盐319

(一) 重量法319

(二) 铬酸钡光度法321

(三) 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322

(四) EDTA滴定法324

(五) 离子色谱法(试行)326

十六、硫化物326

(一) 水样的预处理327

(二)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329

(三) 碘量法331

(四) 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试行)333

十七、硼335

(一) 姜黄素光度法336

(二) 甲亚胺-H酸光度法338

十八、二氧化硅(可溶性)340

(一) 硅钼黄光度法341

(二) 硅钼蓝光度法343

十九、余氯344

(一) 碘量法345

(二) N,N-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亚铁铵滴定法346

(三) N,N-二乙基对苯二胺光度法349

参考文献351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354

一、化学需氧量354

(一) 重铬酸钾法(CODCr)354

(二) 库仑法(试行)357

二、高锰酸盐指数359

(一) 酸性法359

(二) 碱性法361

三、五日生化需氧量362

四、总有机碳366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366

五、矿物油368

(一) 重量法369

(二) 非分散红外法371

(三) 紫外分光光度法372

(四) 荧光光度法374

六、苯系物375

(一) 顶空取样气相色谱法376

(二) 二硫化碳苯取气相色谱法378

七、多环芳烃379

高压液相色谱法381

八、苯并(α)芘386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386

九、挥发性卤代烃389

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389

十、氯苯类化合物392

气相色谱法392

十一、六六六、滴滴涕397

气相色谱法397

十二、有机磷农药399

气相色谱法399

十三、有机磷401

气相色谱法(试行)402

(一) 预蒸馏407

十四、按发性酚类407

(二) 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408

(三)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411

(四) 溴化滴定法412

十五、甲醛413

(一) 乙酰丙酮光度法413

(二) 变色酸光度法416

十六、三氯乙醛417

(一) 气相色谱法(试行)418

(二) 吡唑啉酮光度法(试行)420

十七、苯胺类421

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422

十八、硝基苯类424

(一) 还原-偶氮光度法(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424

(二) 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三硝基化合物)(试行)426

(三) 气相色谱法428

十九、阴离子洗涤剂432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432

参考文献438

第八章 底质440

一、底质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处理440

(一) 底质监测的意义、目的和任务440

(二) 底质样品的采集441

(三) 底质样品预处理442

(四)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底质样品含水量的测定443

二、样品分解444

(一) 选择样品分解方法的原则444

(二) 全量分解法445

(三) 硝硝分解法445

(四) 水浸法446

三、总汞446

(一) 冷原子吸收法446

(二) 冷原子荧光法448

四、砷449

(一) Ag·DDC光度法449

(二) 新银盐法451

原子吸收法452

五、铬452

六、铜、锌、镍454

原子吸收法454

七、铅和镉455

原子吸收法456

八、硫化物458

(一) 预处理459

(二)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459

(三) 碘量法459

九、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459

十、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462

参考文献464

一、水生生物群落的测定465

(一) 浮游生物的测定465

第九章 水的生物监测方法465

(二) 着生生物的测定469

(三) 底栖动物的测定471

(四) 鱼类的生物调查475

二、水中的细菌学测定479

(一) 实验室质量保证480

(二) 培养基的制备487

(三)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498

(四)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500

(五)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502

(六) 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508

(七) 水中沙门氏菌属的测定510

(八) 水中粪链菌的测定514

三、水生生物的毒性测定517

(一) 鱼类毒性试验517

(二) 蚤类毒性试验534

参考文献539

附录Ⅰ 常见水生生物的检定541

1. 淡水浮游生物大类检索表546

2. 硅藻门羽纹纲的特征和分类检索表546

3. 原生动物纤毛目固着亚目分科检索表546

4. 水栖寡毛类分科检索表547

5. 常见淡水寡毛类分属检索表547

6. ?翅目稚虫特征和分科检索表548

7. 蜉蝣目稚虫特征和分科检索表549

8. 毛翅目幼虫特征和分科检索表550

9. 摇蚊科幼虫特征及亚科检索表551

10. 瓣鳃纲特征及目、科检索表552

11. 腹足纲特征及亚纲、科检索表552

参考文献570

附录Ⅱ 国防原子量表及常用试剂571

1. 一些元素的国际相对原子量表(1983年)571

2. 几种市售酸和氨水的近似密度和浓度572

3. 配制摩尔浓度时一些试剂的常用基本单元572

4. 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配制及性质573

附录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摘编)574

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574

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576

3.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82)581

4. 渔业水质标准(试行)(TJ 35--79)583

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84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s978--88)586

7.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599

附录Ⅳ 国外水质标准摘编600

1. 饮用水中无机化合物含量标准600

2. 饮用水中有机化合物含量标准601

3. 饮用水的物理性质、放射性与微生物标准602

4.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603

5. 欧洲经济共同体提出的饮用水水质标准603

6. 欧洲经济共同体规定的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面水标准606

7. 美国用作公共水源的地面水水质标准608

附录Ⅴ 参加本版方法研究、验证和编写的单位609

1989《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魏复盛主编;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1989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第15版(1985 PDF版)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第15版
198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第十五版)( PDF版)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第十五版)
废气、废水、废渣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1997年08月第1版 PDF版)
废气、废水、废渣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
1997年08月第1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上册(1990年12月第1版 PDF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上册
1990年12月第1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地面水水质监测检验方法注解(1980 PDF版)
地面水水质监测检验方法注解
1980
工业废水废气分析方法(1981 PDF版)
工业废水废气分析方法
1981
锅炉水处理及水分析  第3版(1974 PDF版)
锅炉水处理及水分析 第3版
1974 北京:科学出版社
天然水分析方法(1965 PDF版)
天然水分析方法
1965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卤水和盐的分析方法(1973 PDF版)
卤水和盐的分析方法
1973 北京:科学出版社
水质分析方法(1989 PDF版)
水质分析方法
1989 学术书刊出版社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废气部分(1983 PDF版)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废气部分
1983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废水部分(1983 PDF版)
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 废水部分
1983 技术标准出版社
工业废水分析方法(1987 PDF版)
工业废水分析方法
198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基础(1984 PDF版)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基础
198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下(1997 PDF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下
199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