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上》求取 ⇩

第一卷 法律通论1

第一章 一切法与物之关系1

第二章 形气自然之法4

第三章 人为之法典6

第二卷 论治制之形质11

第一章 立国三制11

第二章 民主形质11

第三章 贤政形质18

第四章 君主形质21

第五章 专制形质24

第三卷 治制之精神28

第一章 形质精神之异28

第二章 三制精神28

第三章 庶建民主之精神29

第四章 贤政民主之精神32

第五章 道德非君主之精神33

第六章 君主治制以何物承道德之乏35

第七章 君主治制之精神36

第八章 荣宠非专制之精神37

第九章 专制君主之精神39

第十章 两君主治制责下服从之异41

第十一章 总论前篇43

第四卷 论教育宜与治制之精神相表里44

第一章 教育之制44

第二章 君主治制之教育44

第三章 专制君主之教育49

第四章 古今教育之异效50

第五章 民主治制之教育51

第六章 希腊学制53

第七章 若前之制度,以何国家而后可用58

第八章 古人以乐辅治之说59

第一章 本卷大义63

第二章 何者为国家公德63

第五卷 论为国立法必与其治制之精神相得63

第三章 何者为民主之爱国64

第四章 欲民爱平等而崇俭约,必遵何术而后得之65

第五章 民之治制,其立平等之基何如66

第六章 民主治制,其维俭约之风又何如69

第七章 鼓舞民主精神之余术71

第八章 贤政之法典所与其精神合者何如74

第九章 君主之治制,其本精神以为法典者何如80

第十章 君主治制,其行政权之独伸81

第十一章 君主治制之所长82

第十二章 续申前论84

第十三章 专制大意85

第十四章 专制之法所与其精神合者何如85

第十五章 续申前论92

第十六章 威柄之递及94

第十七章 贡献96

第十八章 赏赐97

第十九章 推言三制之效99

第六卷 论公私刑律之繁简、讯鞫威仪之文质、刑罚所加之重轻所缘诸治制精神而异者105

第一章 各国私律繁简105

第二章 各国公律繁简108

第三章 问于何等治制法官乃有按律定拟之实110

第四章 会鞫奏当之各异111

第五章 于何政府王者可为法官112

第六章 行政官不宜为刑法官116

第八章 纠弹公犯随制不同117

第七章 刑狱之柄执于一官何如117

第九章 刑典重轻随制亦异118

第十章 法国古律120

第十一章 民德未漓,刑措可为其实121

第十二章 刑辟之能事121

第十三章 论日本律之不足123

第十四章 罗马之沁涅特126

第十五章 罗马刑律127

第十六章 罪之与罚宜有比例129

第十七章 三木132

第十八章 锾罚、笞搒之刑133

第十六章 闪匿提之美俗153

第十七章 女主154

第八卷 论三制精神之敝156

第一章 此卷大义156

第二章 民主精神之敝156

第三章 无等159

第四章 民俗腐败之由160

第五章 贤政精神之敝160

第六章 君主精神之敝162

第七章 续申前说163

第八章 君主治制常虞腐败164

第九章 贵族常忠于君主165

第十章 专制精神之敝165

第十一章 精神善敝之征验166

第十二章 续申前论168

第十三章 国民信誓之效169

第十四章 更张宪法之关系170

第十五章 所以维持精神之真术172

第十六章 民主治制之真相172

第十七章 君主治制之真相173

第十八章 斯巴尼亚君主之特起175

第十九章 专制国之真相175

第二十章 结论前四章之意176

第二十一章 支那帝国176

第九卷 论法之为守护而立者182

第一章 民主之所以守其治安182

第二章 合从政府而何者为最宜183

第三章 合众民主尚有所需184

第四章 专制政府所以自固之术185

第五章 君主之所以守国187

第六章 守国戍兵之常制187

第七章 私议一则188

第八章 有国守不及其攻者何故189

第九章 列强之比较190

第十章 邻国之微弱190

第十卷 论法之为攻取而立者192

第一章 攻兵192

第二章 战192

第三章 胜家之权利193

第四章 所胜人民之利便196

第五章 锡拉鸠兹王基隆199

第六章 民主之胜家199

第七章 续申前说202

第八章 再申前说203

第九章 君主之胜家203

第十章 以君主而胜君主者205

第十一章 胜家于所胜者之礼俗205

第十二章 凯禄之法206

第十三章 察理第十二207

第十四章 亚历山达210

第十五章 胜家所以保持武功之术215

第十六章 专制之胜家216

第十七章 续申前说216

第十一卷 论自由法律之关于宪典者218

第一章 开宗218

第二章 明义218

第三章 自由真诠219

第四章 续申前论219

第五章 诸制之正鹄220

第六章 英伦宪法221

第七章 吾人所有之君主制236

第八章 古人于君主何以无了当之说237

第九章 雅理斯多德之说238

第十章 余子之说239

第十一章 希腊英雄时代之君主239

第十二章 罗马王朝时代三权之分何若240

第十三章 通论罗马逐王以后之政制242

第十四章 罗马逐王以后,其三权之分立何如244

第十五章 罗马当民权极盛之秋,忽失国群自由,其事何若247

第十六章 罗马民主之宪权248

第十七章 罗马民主之政权250

第十八章 罗马民主之刑法权251

第十九章 罗马藩部之政257

第二十章 结论259

第十二卷 论法制之关于小己自由者260

第一章 此卷大旨260

第二章 臣民小己之自由261

第三章 续申前论262

第四章 刑罚与所犯之情形合而有比例者,其民自由262

第五章 狱有特宜审慎者265

第六章 治逆性之狱266

第七章 大不敬之狱268

第八章 古诛诽谤妖言与大逆不道用刑之失268

第九章 续申前论270

第十一章 思想之狱271

第十章 再申前论271

第十二章 口语之狱272

第十三章 文字之狱273

第十四章 治罪人不宜毁其廉耻275

第十五章 脱奴之籍,使证其主之非275

第十六章 诬告谋反大逆276

第十七章 见知沈命之法276

第十八章 以民主之国而穷治反者,其事最危277

第十九章 国家于何时可以暂夺民之自由权279

第二十章 民主国家所以保护自由之律280

第二十一章 古民主治债之苛280

第二十二章 君主国伤害自由之政282

第二十三章 君主国所用之侦探员282

第二十四章 匿名揭贴之律283

第二十五章 君主之治术284

第二十六章 去壅蔽285

第二十八章 君主临其臣民不可不敬286

第二十七章 君德286

第二十九章 虽在专制,法典亦有自由权杂用于其中287

第三十章 续申前论288

第十三卷 论赋税重轻关系自由之理290

第一章 国赋290

第二章 富国之?言290

第三章 国有俘虏之耕奴,共赋税宜何如292

第四章 以民主而有耕奴292

第五章 以君主而有耕奴292

第六章 以专制而有耕奴293

第七章 无奴之国其赋法宜何如293

第八章 赋税使民不觉,其术何如295

第九章 厉民之税296

第十章 赋之轻重,视其治制296

第十一章 籍货充公之法297

第十二章 自由与征赋之比例297

第十三章 必何等之政府而后民不病其加赋299

第十四章 赋税与治制之对待300

第十五章 自由之失301

第十六章 回部战胜302

第十七章 增养兵之费303

第十八章 蠲除租赋303

第十九章 将于上下两无损,赋之收也,将斡之以牙侩乎?抑监之以使官乎304

第二十章 斡赋之牙侩305

第十四卷 论法典与其国风土之对待307

第一章 此卷大意307

第二章 民以风土不齐而气质辄异307

第三章 南民之变例311

第四章 东方诸国其宗教、礼俗、德行、法令不变之由312

第五章 善为治者有以救风土之偏,不善者从而益甚313

第六章 热国之田功313

第七章 僧徒蠹国314

第八章 支那善制314

第十章 防民湛湎之政315

第九章 奖劝实业之政315

第十一章 为风土疠疫而设之法律317

第十二章 自杀之禁319

第十三章 英国风土之所致者320

第十四章 风土余效321

第十五章 法典宽严本于风土者322

第十五卷 论国有奴制原于风土324

第一章 民间奴婢324

第二章 罗马法家之视奴制324

第三章 奴制余因327

第四章 续申前说328

第五章 黑种常为奴隶,何理328

第六章 奴制本始329

第七章 奴制之出于自然者330

第八章 奴制无益于欧洲331

第十章 奴制所不容已之法令332

第九章 奴制之别332

第十一章 主者之肆虐333

第十二章 奴隶之作奸334

第十三章 奴兵335

第十四章 续申前论336

第十五章 国有奴制所宜预筹之事336

第十六章 主奴之伦理338

第十七章 复奴之法340

第十八章 复奴与阉奴之异342

第十六卷 论妾婢之制原于风土344

第一章 家庭奴制344

第二章 南国男女地位相悬,由于风土344

第三章 多妇之俗可行,亦由财力345

第四章 多妇之俗,缘于多女346

第五章 论马拉巴法律之所由来346

第六章 多妇本制之良楛347

第七章 众妇平等之制348

第九章 家制、国制相关之理349

第八章 严男女之闲349

第十章 东方锢女主义350

第十一章 家庭禁锢有不必因于多妇之俗者351

第十二章 守礼出于自然352

第十三章 妒媢之情353

第十四章 东方家政353

第十五章 离异、休弃之事353

第十六章 罗马离异、休弃之律355

第二章 诸国之民勇怯异等357

第十七卷 论国群奴隶与其风土之关系357

第一章 国群奴隶357

第三章 亚洲风土358

第四章 推言前因之效果361

第五章 欧、亚北部之民,皆有战胜之烈,而其果大异362

第六章 亚之奴隶,欧之自由,所原于形气者,尚有他因364

第七章 所见于非、美二洲者365

第八章 建都366

第一章 土壤之异,其影响于法律者何如367

第十八卷 论法之系于土壤肥硗而异者367

第二章 续申前说368

第三章 何种国土,田野最辟370

第四章 土地肥硗之果371

第五章 岛民371

第六章 国之纯以人力兴者372

第七章 民力372

第八章 法典关系民生大概374

第九章 亚非利加之土壤374

第十一章 蛮狄二种之差375

第十章 生齿与得食之难易为比例375

第十二章 蛮狄诸种之国际法376

第十三章 蛮狄诸种之民法376

第十四章 蛮狄国俗377

第十五章 有圜法泉币之国民378

第十六章 无泉币则民法之为用微378

第十七章 无泉币则平等之势易成379

第十八章 使民迷信之作用380

第十九章 大食之民自由,而鞑靼之民奴隶381

第二十章 鞑靼种人之国际法382

第二十一章 鞑靼种人之民法383

第二十二章 日耳曼种人之民法383

第二十三章 拂箖旧王之服饰388

第二十四章 古拂箖王之婚娶388

第二十五章 日耳曼王希勒特力之被逐388

第二十六章 拂箖王子成丁之年格390

第二十七章 续申前说391

第二十八章 日耳曼收养假子之律392

第二十九章 拂箖王之渴血393

第三十章 拂箖国会393

第三十一章 初民宗教之神权394

第十九卷 论关于国民精神、行谊、风俗之法典395

第一章 本卷大义395

第二章 欲施至美之法,必先治其民之心,而后有以翕受395

第三章 霸政397

第五章 民质以法度而失其真,故立法者不可以不慎398

第四章 国民常态398

第六章 政有以无为为术者400

第七章 雅典与赖思弟猛之民风400

第八章 民性乐群之影响401

第九章 浮慕、虚?两情之异效401

第十章 斯巴尼亚与支那人之风俗402

第十一章 余论403

第十二章 专制国之礼俗404

第十三章 支那国俗406

第十四章 改易风俗,其自然之术如何406

第十五章 国法之左右于家法者409

第十六章 古之法家,其于法、礼、俗三者多混409

第十七章 支那特别之治术410

第十八章 推论前章所言之效果412

第十九章 支那宗教、法典、仪文、习俗之所以混而不分415

第二十章 支那之俗为不可以常理测者416

第二十一章 法典之立,有宜与礼、俗相得者,其说何如418

第二十二章 续申前说419

第二十三章 法典以俗之美恶为隆污420

第二十四章 续申前论420

第二十五章 再申前论421

第二十六章 三申前论422

第二十七章 论风俗、民德之陶铸于法典者423

第二十卷 论通商法律437

第一章 贸易之理437

第二章 贸易之精神437

第三章 民之贫窭438

第四章 诸制商业不同439

第五章 生计商业之所以成441

第六章 推广航路之效441

第七章 英人商业之精神442

第八章 困商之政443

第九章 闭关锁港之政443

第十章 商业所宜之法制444

第十二章 商业自由445

第十一章 续申前说445

第十三章 商业自由于何而失446

第十四章 货物没官之商律446

第十五章 拘执商人之律447

第十六章 尽善之律447

第十七章 罗支之律448

第十八章 裁判商务之法官448

第二十章 续申前说449

第十九章 王者不事商业449

第二十一章 贵族经商451

第二十二章 私议一则451

第二十三章 不利通商惟何等国为然453

第二十一卷 论商务法律与其变易世家之效456

第一章 总论456

第二章 非洲之商业457

第三章 南国之民,其嗜欲与北国之民大异457

第四章 古今商业相异之要点458

第五章 相异之他因459

第六章 古代懋迁459

第七章 希腊通商466

第八章 亚历山达与其战胜之业470

第九章 继亚历山达以后诸王之商业473

第十章 非洲之四至479

第十一章 非北之加达支与欧南之马赛尔481

第十二章 德禄岛与名王密都理大提486

第十三章 罗马走海之长技488

第十四章 罗马经商之能事488

第十五章 罗马与异族之通商490

第十六章 罗马与亚剌伯、印度之通商491

第十七章 西罗马破后之通商494

第十八章 特别法典一则496

第十九章 东罗马季世之通商497

第二十章 欧洲以商务开通,其理何若497

第二十一章 新通东西二大洲,其事于欧影响何如500

第二十二章 斯巴尼亚所得于美洲之富实505

第二十三章 又一问题509

第二十二卷 论泉币法律511

第一章 人类之所以用钱511

第二章 钱币之性质512

第三章 意设之钱币513

第四章 金银数目之消长514

第六章 欧洲自南美通,而子钱之率减半,何故515

第五章 续申前说515

第七章 金银之贵贱有变,物价所由难定516

第八章 续申前说517

第九章 金银相为盈朒之理518

第十章 金银兑换之时价518

第十一章 罗马国币考525

第十二章 罗马圜法变值缘起527

第十三章 罗马专制之日,其所以为圜法者何如528

第十四章 产兑市易之事,其所以束限专制凶威者,为理何若529

第十五章 罗马而外,义大利及他邦所行之政530

第十六章 国家所得钞业之助力云何531

第十七章 论公债531

第十八章 公债之所以偿还533

第十九章 贷财以息535

第二十章 海客之私重息536

第二十一章 以契约贷财及罗马时代之重息537

第二十二章 续论罗马重息之律538

第二十三卷 论法律之关于户口生聚者544

第一章 蕃衍种族,人与禽兽同率其性544

第二章 嫁娶之律545

第三章 所生之贵贱546

第四章 门第546

第五章 应法之妻,凡有数等546

第六章 各国待庶孽之不同548

第七章 娶妻必承父命548

第九章 处女之情550

第八章 续申前说550

第十章 嫁娶何由而盛551

第十一章 政府暴虐,其影响于民数何如551

第十二章 各国男女丁口畸多畸寡552

第十三章 傍海城邑之户口553

第十四章 地之所生,其养人之量多寡有异553

第十五章 工业进,其效果见于户口者554

第十六章 立法家于户口之蕃滋555

第十七章 古希腊之于户口556

第十八章 罗马以前之国民558

第十九章 后世户口之流亡558

第二十章 罗马所不得已而造为生聚人民之法典559

第二十一章 罗马生聚法典560

第二十二章 弃婴之俗568

第二十三章 罗马衰灭后之世风570

第二十四章 欧洲户口世为盈虚570

第二十五章 续申前论571

第二十八章 所以救户口之凋落,其术云何572

第二十六章 此时政策572

第二十七章 法国生聚之法律572

第二十九章 罢癃残废孤独者有养573

第二十四卷 论法律之关于宗教理道者577

第一章 总论神道设教577

第二章 贝礼之?言578

第三章 和平之治宜于景教,专制之政宜于回教579

第四章 景、回二教品性不同而影响亦异580

第五章 公教者君主之教,修教者民主之教581

第六章 再论贝礼之?言582

第七章 宗教所设之戒律582

第八章 德行科条与宗教戒律之异583

第九章 论犹大之额沁尼584

第十章 论斯多噶党人584

第十一章 教理深微所及于社会之影响586

第十二章 论忏罪悔过587

第十三章 论不赦罪业587

第十四章 宗教有左右民法之力,其事何如588

第十五章 宗教虽妄,而法典良者,有时可以相救590

第十六章 法律为民所不便,宗教礼典亦得以维持之591

第十七章 更申前论592

第十八章 宗教之律令所以影响于民法者,厥事何如593

第十九章 宗教之于国家,其所以为之利害者,不关其本体之真伪,而视其功用之从违594

第二十章 续申前论596

第二十一章 轮回之说597

第二十二章 宗教于细微而立至严之科律者往往生害597

第二十三章 节令酺赛599

第二十四章 宗教因地而殊599

第二十五章 宗教迁地弗良之理600

第二十六章 续申前论601

第二十五卷 论法典之关于宗教制度者604

第一章 宗教观念604

第二章 各奉异宗之心德604

第三章 论庙宇607

第四章 论宗教之官司609

第五章 教会产业宜有限制611

第六章 论堂寺产业612

第七章 论宗教迷信之靡财613

第八章 论宗教尊宿614

第九章 异教相容614

第十章 续申前义615

第十一章 论变易宗教615

第十二章 宗教刑律616

第十三章 正告斯巴尼亚与波佗牙之宗教审判官617

第十四章 问日本何缘深恶耶稣之教620

第十五章 宗教传布之情状621

第二十六卷 论法律与其所定秩序之相关623

第一章 本卷大义623

第二章 法有天人之殊624

第三章 民群之法常与自然之法相舛625

第四章 续申前说627

第五章 有以国律限制自然律者628

第六章 传袭之事,乃依国律而非依自然律629

第七章 凡事之宜以天理定者,不得专用宗教律判之631

第八章 事之应以国群法典论者,不宜更以宗教戒律科之632

第九章 凡事之宜以国律论者,非宗教戒律所能平633

第十章 于何等事,宜从国法之所许,而不顾教律之所禁634

第十一章 国之法庭所察者,现世之事,不关未来世也634

第十二章 续申前论635

第十三章 婚姻之法,何者宜从宗教,何者宜用民律635

第十四章 亲戚通婚,宜视自然之律,而有时宜依民法636

第十五章 有国律,有民律,事之宜准民律者,不可更用国律为断决也640

第十六章 事之宜准为律为断决者,亦不可滥用民律642

第十七章 续申前说643

第十八章 法有相反,而实同门,须为审谛644

第十九章 事有宜以家法论者,不当科以民律645

第二十章 事有宜以国际法论者,亦不当科以民律645

第二十一章 是故,宜用国际法者,亦非国律所得问646

第二十二章 论阴卡人阿达和洛巴之不幸646

第二十三章 有时遵用国律转成祸阶,则宜更立国律,以图补救,而所更立往往成国际法647

第二十五章 事之准情酌理有可特论者,不宜拘牵民律文义以为断决649

第二十四章 警察规则与民法不为同物649

第二十八卷 论法兰西所用民法之原始与变迁662

第一章 日耳曼诸民族所立法典性质之殊662

第二章 当时未化国所用法典,皆种人法,非国法665

第三章 《沙栗法典》与《威西峨特》、《白尔根法典》不同要点666

第四章 罗马法典亡于拂箖而存于娥特与白尔根诸族者何由667

第五章 续申前论670

第六章 罗马法典何以存于狼巴邸之国土670

第七章 罗马法典何以亡于斯巴尼亚671

第八章 谓废罗马法典为夏律芒令甲者误672

第九章 古蛮夷律与随时所定令甲之亡于法国者,其故惟何672

第十章 续申前说674

第十一章 蛮夷法典与罗马法及后附令甲之所以废,尚有他因可言674

第十二章 论方俗习惯与蛮夷罗马诸法典之变更675

第十四章 异同余点677

第十三章 论沙栗与理普两拂箖律与其余夷典之异同677

第十五章 声明理想678

第十六章 以涫汤试囚,其法见诸《沙栗法典》678

第十七章 法国古民之特别思想679

第十八章 决斗解狱所由渐普681

第十九章 《沙栗》、罗马两法典与所增令甲所以坐废之新原因685

第二十章 荣节之说所由来686

第二十一章 日耳曼人所争荣节礼俗688

第二十二章 他礼俗习惯之与决斗相关者688

第二十三章 决斗亭狱之法典条例690

第二十四章 条例云何690

第二十五章 法典所定决斗之限制692

第二十六章 争讼之一方人与干证决斗例693

第二十七章 讼狱一方人与会审员之决斗694

第二十八章 吁控裁判悬延699

第二十九章 圣路易之朝代702

第三十一章 续述前例704

第三十章 指斥裁判之则例704

第三十二章 续术前例705

第三十三章 续述前例706

第三十四章 法典裁判之事何缘而有秘密706

第三十五章 法庭讼费707

第三十六章 国家大理708

第三十七章 圣路易法制何缘久而忘废710

第三十八章 续申前说712

第三十九章 续申前说714

第四十章 教皇法谕所由杂用715

第四十一章 宗教与有同二刑柄之消长716

第四十二章 罗马法典之所以复行与其效果718

第四十三章 续申前论719

第四十四章 以生口证狱之弊720

第四十五章 法国人之习惯721

第一章 立法者所宜知724

第二章 续申前说724

第二十九卷 论制作法典之宣忌724

第三章 每有无谓之法而为立法人之所重者725

第四章 法立而适得其所蕲之反者726

第五章 续申前说726

第六章 有立法同而得果异者727

第七章 续申前说,见立法之不可不审728

第八章 有法若同条而立法之用意大异者729

第九章 希腊、罗马于自杀者皆有罚,而用意亦殊729

第十章 有律文若相反而法意正同者730

第十一章 两法典不同,宜如何为之比较731

第十二章 律文若同而实异者732

第十三章 论律不可与所祈向者分言。以罗马盗贼之条为喻733

第十四章 论法又不可不合立法时之事变而观之734

第十五章 法危,则于法中应寓救正之意735

第十六章 造律时所宜留神之事735

第十七章 立法之不善者741

第十八章 纯一之观念742

第十九章 论立法之家743

1981《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法)孟德斯鸠著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孟德斯鸠法意  5(1931 PDF版)
孟德斯鸠法意 5
1931 商务印书馆
外国手枪资料汇编(1982年04月第1版 PDF版)
外国手枪资料汇编
1982年04月第1版 群众出版社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3(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2(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2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1(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1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法意  2( PDF版)
孟德斯鸠法意 2
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法意  下(1981 PDF版)
孟德斯鸠法意 下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下(1981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下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上(1981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上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上(1981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原富 上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1963 PDF版)
孟德斯鸠
196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上(1981 PDF版)
严译名著丛刊 孟德斯鸠法意 上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评传(1991 PDF版)
孟德斯鸠评传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孟德斯鸠传(1997 PDF版)
孟德斯鸠传
1997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