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求取 ⇩

1. 经络概论1

1.1 经络概念的起源1

1.1.1 血气、脉、经络1

1.1.2 对气血运行的认识2

1.2 理论系统的形成3

1.2.1 经络的命名3

1.2.2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4

1.2.3 经络与自然界的关系4

1.2.4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5

1.3 经络系统的概貌6

1.3.1 十二经脉6

1.3.2 奇经八脉10

1.3.3 十二经别11

1.3.4 十五络脉12

1.3.5 十二经筋12

1.3.6 十二皮部13

1.4 经络的功能13

1.4.1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4

1.4.3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5

1.4.2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15

1.5 临床运用和发展16

1.5.1 分经辨证16

1.5.2 循经考穴17

1.5.3 子午流注18

1.5.4 药物归经19

1.5.5 历代关于经络的著述19

2.1.1 手太阴肺经21

2. 手足太阴与阳明21

2.1 手太阴21

2.1.2 手太阴络脉23

2.1.3 手太阴经别23

2.1.4 手太阴经筋24

2.2 手阳明25

2.2.1 手阳明大肠经25

2.2.2 手阳明络脉27

2.2.3 手阳明经别27

2.2.4 手阳明经筋28

2.3 足阳明29

2.3.1 足阳明胃经29

2.3.2 足阳明络脉32

2.3.3 足阳明经别32

2.3.4 足阳明经筋33

2.4 足太阴34

2.4.1 足太阴脾经34

2.4.4 足太阴经筋37

2.4.3 足太阴经别37

2.4.2 足太阴络脉37

3. 手足少阴与太阳41

3.1 手少阴41

3.1.1 手少阴心经41

3.1.2 手少阴络脉43

3.1.3 手少阴经别44

3.1.4 手少阴经筋44

3.2 手太阳44

3.2.1 手太阳小肠经44

3.2.2 手太阳络脉46

3.2.3 手太阳经别47

3.2.4 手太阳经筋47

3.3 足太阳48

3.3.1 足太阳膀胱经48

3.3.2 足太阳络脉51

3.3.3 足太阳经别51

3.3.4 足太阳经筋51

3.4 足少阴52

3.4.1 足少阴肾经53

3.4.2 足少阴络脉55

3.4.3 足少阴经别55

3.4.4 足少阴经筋55

4. 手足厥阴与少阳59

4.1 手厥阴59

4.1.1 手厥阴心包经59

4.1.2 手厥阴络脉60

4.1.3 手厥阴经别60

4.2.1 手少阳三焦经61

4.1.4 手厥阴经筋61

4.2 手少阳61

4.2.2 手少阳络脉64

4.2.3 手少阳经别64

4.2.4 手少阳经筋64

4.3 足少阳64

4.3.1 足少阳胆经64

4.3.2 足少阳络脉68

4.3.3 足少阳经别68

4.3.4 足少阳经筋68

4.4 足厥阴70

4.4.1 足厥阴肝经70

4.4.2 足厥阴络脉72

4.4.3 足厥阴经别72

4.4.4 足厥阴经筋72

5.1 督脉76

5.1.1 分布部位76

5. 奇经八脉76

5.1.2 功能与病证78

5.2 任脉78

5.2.1 分布部位78

5.2.2 功能与病证80

5.3 冲脉80

5.3.1 分布部位80

5.4.1 分布部位82

5.4 带脉82

5.3.2 功能与病证82

5.4.2 功能与病证83

5.5 阳蹻、阴蹻83

5.5.1 分布部位83

5.5.2 功能与病证85

5.6 阳维、阴维85

5.6.1 分布部位85

5.6.2 功能与病证87

5.7.2 统率、主导作用88

5.7.3 渗灌、调节作用88

5.7.1 沟通、联络作用88

5.7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88

6. 经络的分部关系和运用90

6.1 根结、标本与气街90

6.1.1 根结与根、溜、注、入90

6.1.2 标本与气街91

6.1.3 四海92

6.2 经络分部93

6.2.1 头面部93

6.2.2 颈项咽喉部96

6.2.3 胸胁腰背部97

6.2.4 腹部100

6.3 六经辨证与关、阖、枢100

6.3.1 六经辨证100

6.3.2 关、阖、枢102

6.4 药物归经103

6.4.1 十二经用药103

6.4.2 奇经八脉用药104

7.1.2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106

7.1.1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106

7.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106

7.1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106

7.2 经络现象的近代研究108

7.2.1 研究概况108

7.2.2 关于循经感传出现率108

7.2.3 今后努力方向109

7.3 对经络的各种见解109

7.3.1 经络与生物电109

7.3.2 经络与脉管110

7.3.3 经络与神经节段111

7.3.4 经络与中枢神经112

7.3.5 第三平衡论112

7.3.6 控制论与经络113

7.4 国外对经络研究的概况114

7.4.1 神经论114

7.4.2 肌肉论114

7.4.3 特殊结构论114

7.4.4 整体现象114

1984《经络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鼎主编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1997 PDF版)
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
1997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经络十讲( PDF版)
经络十讲
经络纲目( PDF版)
经络纲目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络学说讲义( PDF版)
经络学说讲义
针灸与经络学( PDF版)
针灸与经络学
经络学( PDF版)
经络学
经络图说( PDF版)
经络图说
经络现象(1984 PDF版)
经络现象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经原  经络( PDF版)
医经原 经络
经络歌诀( PDF版)
经络歌诀
经络研究(1999 PDF版)
经络研究
1999 上海:百家出版社
经络学与超越医学(1993 PDF版)
经络学与超越医学
1993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新编针灸经络学(1986 PDF版)
新编针灸经络学
1986 文源书局有限公司
脏腑经络学说(1988 PDF版)
脏腑经络学说
1988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经络学(1984 PDF版)
经络学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