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时间医学 择时诊病、服药、针灸》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时间医学的含义1

第二节 时间医学发展史2

一、我国的时间医学源远流长2

二、时间医学在国外的研究概况3

第三节 时间医学对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4

一、“内环境恒定”学说的重新认识4

二、时间医学的发展与分化5

三、时间医学展现着宽阔的发展前景5

第二章 我国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7

第一节 中医整体观7

一、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性7

二、天人相应昼夜阴阳消长图解说8

三、天人相应四时阴阳消长图解说9

四、《周易》整体观对医学的影响9

第二节 《内经》时与人的关系12

一、时与人关系的含义12

二、时与人的生理关系12

(一) 昼夜与人的关系12

(二) 月周期与人的关系13

(三) 四时与人的关系14

三、时与人的病理关系15

(一) 时与发病的关系15

(二) 感受时邪下季发病16

(三) 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16

(四) 时间的五行属性与疾病的关系17

四、时与疾病诊断的关系18

五、时与疾病治疗的关系18

六、时与养生的关系20

第三章 五运六气与气象医学21

第一节 五运六气学说概述21

一、五运六气的含义21

二、五运六气应知内容22

(一) 干支甲子22

(二) 天干配五行24

(三) 天干化五运25

(四) 地支配五行27

(五) 地支化六气27

三、五运与时疾流行的预测28

(一) 统运28

(二) 主运31

(三) 客运32

四、六气与时疾流行的预测33

(一) 主气33

(二) 客气34

(三) 客主加临37

五、运气同化的临床意义38

(一) 天符39

(二) 岁会39

(三) 同天符39

(四) 同岁会39

(五) 太乙天符40

(六) 运气同化在医学上的意义40

第二节 运气学说与气象学40

一、运气与气象学的气候变化40

二、运气的基本数字与气象周期41

第三节 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43

一、胚胎内脏病理定位律与时间遗传学43

二、五运六气与临床发病规律45

三、出生年月与疾病的关系46

四、五运六气在脏腑辨证中的运用46

(一) 肝、胆47

(二) 心、小肠48

(三) 脾、胃49

(四) 肺、大肠50

(五) 肾、膀胱51

五、五运六气与临床用药原则52

六、五运六气对死亡时辰的推断52

七、分娩易、难与时令顺、逆相关53

(一) 分娩与季节关系53

(二) 分娩与日干关系53

(三) 分娩与时辰关系54

八、人为什么能预报天气55

九、气象与天才家的出现有关56

第四章 时间医学的实验研究58

第一节 人体节律性58

一、昼夜节律58

二、亚日节律59

三、超日节律59

四、月节律60

五、年和季节节律60

第二节 人体生物钟61

一、生物节律的形式61

(一) 内源性学说61

(二) 外源性学说62

(三) 综合作用学说62

二、生物钟位置及生物节律的调控62

(一) 一元单变系统假说62

(二) 多元复变系统假说63

第三节 近代时间医学的发展64

一、时间生理学65

(一) 血液系统65

(二) 循环系统65

(三) 呼吸系统66

(四) 消化系统66

(五) 体温及代谢系统66

(六) 排泄系统66

(七) 内分泌系统67

(八) 生殖系统68

(九) 中枢神经系统69

(十) 感官系统69

二、时间病理学70

三、时间免疫学71

四、时间治疗学72

五、时间药物学73

第五章 时间因素在辨证论治中的运用75

第一节 以时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75

第二节 辨证论治与时间节律的关节76

一、脏腑气血盛衰节律的运用76

二、脏腑生克规律的运用77

三、阴阳消长节律的运用78

(一)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与疾病的关系78

(二) 人体阴阳盛衰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78

(三) 阴阳消长规律与子午时发病79

(四) 阴阳消长规律与“发热”80

四、生物钟紊乱的临床特点80

第三节 鉴辰别时治顽疾81

一、中医医案82

(一) 午时头痛症82

(二) 子时耳痛眩晕症82

(三) 寅申时胃痛症83

(四) 卯时喘咳症84

(五) 寅时昏厥症84

(六) 夜半寒栗症85

(七) 卯辰痛痹症86

(八) 申时淋痛症86

(九) 寅时脑门凉症87

(十) 酉时惊悸症88

(十一) 子午时经血漏下症89

(十二) 子午时四肢软瘫症89

(十三) 上午目赤症89

(十四) 上午头痛?90

(十五) 上午高热症90

(十六) 胎动不安午后加重91

(十七) 夜间崩漏症91

(十八) 夜间发热症92

(十九) 子夜失眠症92

(二十)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午时即发93

(二十一) 午后胸痛症94

(二十二) 子夜腹痛加剧95

(二十三) 先天性结肠功能不全95

(二十四) 结肠癌寅时频发腹泻96

(二十五) 结肠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腹泻97

二、中医医话97

(一) 岳美中医话,判断死亡日期97

(二) 《奇证汇》摘载99

(三) 《医理真传》摘载100

第六章 时间因素在治疗上的运用101

第一节 择时治疗的意义101

一、提高治疗效果101

二、诱导紊乱的节律复常102

三、预防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102

第二节 四时节律在治疗上的运用103

一、根据季节确定治则103

二、根据季节制定方剂104

三、根据季节加减用药105

(一) 在原有处方基础上随季节加减105

(二) 同一病症随季节而变化用药105

第三节 昼夜节律在治疗上的运用106

一、补阳药宜于清晨服用106

二、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106

三、催吐药宜于清晨服用107

四、解表药宜于午前服用107

五、益气药宜于午前服用107

六、泻下药宜于午后或入夜服用107

七、滋阴药宜于入夜服用108

八、安神药宜于夜卧服用108

第四节 择时治疗的机理109

一、人体阴阳消长规律与治疗时机的关系109

二、人体脏腑功能盛衰与治疗时机的关系110

三、人体营卫之气运行规律与治疗时机的关系110

四、人体气机升降规律与治疗时机的关系110

五、发病规律与治疗时机的关系111

六、择时治疗的现代生物机理111

第七章 时间针灸学115

第一节 子午流注学说115

一、子午流注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概况115

二、子午流流学说的基本内容116

(一) 子午流注的含义116

(二) 干支与时间结构117

(三) 经络与人体能量流123

(四) 九宫八卦理论125

三、子午流注学说的实验研究126

(一) 经穴开闭规律的研究126

(二) 脏腑功能盛衰的研究128

(三) 临床研究130

第二节 时间针灸法的应用132

一、十二经脉流注针法132

(一) 纳甲开穴法132

(二) 纳子开穴法136

(三) 养子时刻注穴法137

(四) 同宗开穴法145

(五) 移光定位法151

(六) 夫妻逐日按时取穴法157

二、奇经八脉流注针法161

(一) 灵龟八法161

(二) 飞腾八法166

(三) 任督二脉流注针法171

第三节 子午流注针灸法的运用规律173

(一) 阳日阳时开阳经 阴日阴时开阴经173

(二)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173

(三) 气纳三焦、血归包络174

(四) 返本还原、俞原同开174

(五) 五俞母子相生175

(六) 本经补母泻子175

(七) 他经补母泻子176

(八) 同名经并用176

(九) 表里经并用177

(十) 原络配合177

(十一) 合日互用178

(十二) 主客相配178

(十三) 开穴与病穴结合178

临床答难181

临床医案190

1990《古今时间医学 择时诊病、服药、针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炳权,苏祥编著 1990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时间医学(1989 PDF版)
中医时间医学
1989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简时时间针法( PDF版)
简时时间针法
黑龙江中医学院
实用最佳时间针灸精义( PDF版)
实用最佳时间针灸精义
针灸时间治疗概论( PDF版)
针灸时间治疗概论
最佳时间针灸法( PDF版)
最佳时间针灸法
常见病针灸诊疗手册( PDF版)
常见病针灸诊疗手册
古今针灸治验精华( PDF版)
古今针灸治验精华
新编针灸大辞典( PDF版)
新编针灸大辞典
中医时间学浅说(1993 PDF版)
中医时间学浅说
1993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时间治疗学(1994 PDF版)
针灸时间治疗学
1994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时间医学与营养  指甲诊病理论续编(1996 PDF版)
时间医学与营养 指甲诊病理论续编
1996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最佳服中药时间(1990 PDF版)
论最佳服中药时间
1990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医学史(1995 PDF版)
针灸医学史
1995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针灸时间治疗概论(1990 PDF版)
针灸时间治疗概论
1990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常见病针灸诊疗手册(1993 PDF版)
常见病针灸诊疗手册
1993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