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辨证治疗学》求取 ⇩

张仲景原序1

总论3

一、仲景生平著作3

(一)张仲景生平3

(二)《伤寒杂病论》的产生4

(三)《伤寒杂病论》的流传历史6

二、仲景辨证体系9

(一)六经辨证9

(二)脏腑经络辨证14

(三)八纲辨证17

三、仲景辨证原则20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20

(二)脉证合参的原则22

(三)整体性原则25

四、仲景治疗思想28

(一)治末病28

(二)随证治之30

(三)扶正祛邪33

(四)标本缓急36

(五)正治反治38

(六)因人制宜40

(一)汗法41

(二)吐法42

(三)下法44

(四)和法46

(五)温法47

(六)清法49

五、仲景基本治法50

(七)消法51

(八)补法54

(九)涩法56

各论59

辨证总纲59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61

概述61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62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62

二、太阳病分类63

三、太阳病传变65

附:六经病“欲解时”原文67

(一)正局68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的辨证与治疗68

一、太阳中风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法68

(二)变局72

1.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72

2.太阳病脉浮弱者73

3.伤寒解后复烦,脉浮数者74

4.太阳误下,其气上冲者74

5.病常自汗出者75

6.时发热自汗出者76

(三)桂枝汤禁例77

(四)兼证79

1.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解肌祛风、开津舒经法79

2.太阳中风兼喘证--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80

3.太阳中风兼阳虚汗漏证--调和营卫、补阳敛汗法82

4.太阳中风兼脉促胸满证--解肌祛风、去阴通阳法84

5.太阳中风兼脉微恶寒胸满证--解肌祛风、去阴复阳法85

6.太阳中风兼气?不足身痛证--调和营卫、益气和营法86

二、太阳伤寒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法87

(一)正局87

1.太阳伤寒,脉浮或浮数者88

(二)变局88

2.太阳伤寒,时日较久,脉证未变者89

3.太阳伤寒,失汗致衄者(附:自衄者愈)92

4.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93

(三)麻黄汤禁例94

(四)兼证99

1.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发汗解表、升津舒经法99

2.太阳伤寒兼阳明下利证--发汗解表,升津止利法100

3.太阳伤寒兼阳明呕逆证--发汗解表、兼降逆止呕法101

4.太阳伤寒兼里热烦躁证--辛温解表、兼清里热法102

5.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法104

三、太阳表郁轻证107

(一)表郁不解轻证--辛温轻剂、小发汗法或辛温轻剂、微发汗法107

(二)表郁内热轻证--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法110

第三节 太阳病兼变证的辨证与治疗113

一、变证治则113

二、辨虚证实证115

三、辨寒热真假116

四、辨表证里证及治法先后117

五、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法121

(一)正局121

1.热扰胸膈兼气滞腹满证--清热除烦、行气除满法124

(二)兼证124

2.热扰胸膈兼中寒下利证--清上温中法125

(三)栀子汤禁例126

六、邪热壅肺证--清宣肺热法126

七、邪热下利证--表里双解、坚阴止利法128

八、太少合病下利证--清热止利法129

九、心阳虚证130

(一)心阳虚心悸证--补益心阳法130

附:阳虚耳聋证131

(二)心阳虚烦躁证--补益心阳、镇潜安神法132

(三)心阳虚惊狂证--补益心阳、镇惊安神、兼祛痰浊法133

(四)心阳虚奔豚证--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法134

十、阳虚兼水气证136

(一)心阳虚水气上逆证--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法136

(二)脾阳虚水停气逆证--温阳健脾、利水降冲法137

(三)胃阳虚水停中焦证--温胃化饮、通阳利水法138

(四)肾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法140

十一、水停阳郁、经气不利证--利水通阳法141

十二、脾虚证144

(一)脾虚气滞腹胀满证--健脾温运、宽中除满法144

(二)里虚伤寒证--建中补虚、调和气血法144

(一)阳气暴虚烦躁证--急救回阳法145

十三、阳虚烦躁证145

(二)阴阳俱虚烦躁证--回阳益阴法146

十四、阴阳两虚证147

(一)阴阳两虚证之一--先温中复阳、后酸甘复阴法147

(二)阴阳两虚证之二--扶阳益阴法150

(三)心阴阳两虚证--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法151

十五、蓄水证--化气利水、兼以解表法153

十六、蓄血证156

(一)蓄血轻证--活血化瘀、通下瘀热法156

(二)蓄血重证--破血逐瘀法158

(三)蓄血缓证--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法160

十七、结胸证161

(一)结胸证辨161

(二)热实结胸162

1.热实结胸病位偏上--逐水破结、峻药缓攻法162

2.热实结胸--泻热逐水破结法164

3.治禁及预后169

(三)小结胸证--清热涤痰开结法170

(四)寒实结胸证--温寒逐水、涤痰破结法171

十八、脏结证172

(一)痞证的形成与辨证要点174

十九、痞证174

(二)热痞175

1.热痞证--泻热消痞法175

2.热痞证兼表--先解表,后攻痞176

3.热痞兼表阳虚证--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法177

(三)脾胃不和、寒热错杂痞178

1.呕利痞证--和中化饮、降逆消痞法178

2.水饮食滞痞--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法180

3.胃虚泄利痞--和胃补中、消痞止利法181

(四)误下致痞而下利不止证--涩滑固脱止利法183

(五)水痞--化气行水消痞法184

(六)痰气痞--和胃降逆、化痰下气法185

(七)脾虚泻利痞证兼表不解--温中解表、消痞止利法186

二十、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法188

二十一、火逆证189

二十二、吐逆证196

二十三、其他兼变证197

(一)冷水噀溜致表郁里热证--解表清里、兼利小便法197

(二)肝乘脾证--刺期门法199

(三)肝乘肺证--刺期门法200

(四)极吐下所致变证200

二十四、欲愈候203

一、水停胸胁证--攻逐水饮法206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病证的辨证与治疗206

二、痰实停滞胸膈证--涌吐痰实法208

三、太阳温病--解之当汗出愈209

四、风湿相搏证213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散寒止痛、祛风通阳法与散寒止痛、除湿逐痹法213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法215

附:备考原文216

太阳病证治小结216

概述22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2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223

一、阳明病提纲223

二、阳明病来路、成因与分类224

三、阳明病脉证特点227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的辨证与治疗231

一、阳明热证231

(一)热留胸膈证--清宣郁热法231

(二)阳明热盛证--辛寒清热法233

(三)阳明热盛津伤证--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法235

(四)阳明津伤水热互结证--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法239

二、阳明实证241

(一)阳明腑实证241

1.燥热结实证--泻热和胃、润燥软坚法241

2.腑实轻证--泻热通便、消滞除满法245

3.腑实重证--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248

(1)正局248

(2)变局251

(3)辨?屎253

(4)急下证256

4.辨大小承气汤用法及大便硬欲愈候259

5.攻下法禁例264

(二)脾约证--润下法267

(三)津伤便结证--导下法268

第三节 阳明病兼变证的辨证与治疗269

一、发黄证269

(一)湿热郁遏于里发黄证--清热利湿退黄法269

(二)湿热郁蒸发黄证--清泄湿热退黄法272

(三)湿热发黄兼表证--解表清热除湿退黄法272

(四)阳明被火发黄证273

(五)寒湿发黄证--于寒湿中求之274

(一)血热致衄证275

二、血热证275

(二)阳明热入血室证--刺斯门法276

(三)阴明蓄血证--破血消瘀法277

三、阳明兼表证--可发汗法280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284

一、辨中风中寒284

二、辨虚证实证290

阳明病证治小结296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300

概述300

二、少阳病治禁301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301

一、少阳病提纲301

三、少阳病传变与预后303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的辨证与治疗305

一、少阳病本证--和解少阳法305

(一)正局305

(二)变局309

1.三阳合病309

2.阳明少阳合病、并病309

3.阳微结证311

二、小柴胡汤使用法与战汗而解之候312

三、小柴胡汤禁例313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的辨证与治疗315

一、变证治则315

二、少阳兼表证--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法315

附:太少并病--刺法316

三、少阳兼里实证--和解少阳、通下里实证319

四、少阳兼水饮内结证--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法322

五、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法323

六、少阳兼里虚腹痛证--先甘温建中、后和解少阳法325

附:热入血室证326

三阳合病328

少阳病证治小结329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332

概述332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332

一、太阴病提纲332

二、太阴中风欲愈候333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的辨证与治疗334

太阴病本证--当温之,宜服四逆辈334

一、太阴兼表证--可发汗法335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的辨证与治疗335

二、太阴腹痛证--通阳益脾、和络止痛法336

三、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338

太阴病证治小结340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42

概述342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343

一、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343

二、少阴病治禁346

(一)阳虚阴盛证--回阳救逆法347

一、少阴寒化证347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的辨证与治疗347

(二)阴盛格阳证--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法349

(三)阴盛戴阳证--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法351

(四)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法353

(五)阳虚寒湿身痛证--温经驱寒除湿法354

(六)阴盛阳虚浊阴上逆证--温降肝胃、泄浊通阳法357

(七)虚寒下利失禁证--温涩固脱法358

(八)少阴灸法适应证360

1.少阴吐利暴作,脉一时不至证--灸少阴360

2.少阴下利,阳虚气陷,阴血不足证--温灸其上361

1.阳回自愈、可治证362

(九)少阴寒化证预后362

2.阳不回不治证364

二、少阴热化证368

(一)虚阴阳亢证--滋阴降火法368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育阴清热利水法369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的辨证与治疗370

一、少阴病兼表证--温经解表法370

二、少阴病兼里实证--急下存阴法372

三、热移膀胱证375

四、伤津动血证376

一、阴虚咽痛--滋阴润肺补脾法377

第四节 少阴咽痛证的辨证与治疗377

二、客热咽痛--清热利咽法378

三、咽伤生疮--清热涤痰、敛疮消肿法379

四、客寒咽痛--散寒通阳、涤痰开结法380

少阴病证治小结380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83

概述383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384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的辨证与治疗385

一、蛔厥证--泄热温阳、安蛔止痛法385

二、寒热相格证--苦寒泄降、辛温通阳法387

三、上热下寒、正虚阳郁证--发越郁阳、清上温下法388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证389

第四节 厥证的辨证与治疗395

一、厥证机理与证候特点395

二、热厥--辛寒清热法或苦寒攻下法396

三、寒厥--回阳祛寒法398

四、血虚寒凝致厥--养血散寒、温通经脉法401

五、下焦冷结致厥404

六、肝胃气滞阳郁致厥--疏肝和胃、透达郁阳法405

七、痰实致厥--涌吐痰实法406

八、水停致厥--温胃散水法407

九、虚寒厥证治禁408

第五节 下利证的辨证与治疗409

一、自利先兆409

二、厥阴热利证--清热燥湿、凉肝解毒法409

三、实热下利证--泻热攻滞、通因通用法411

附:利后热留胸膈证--清宣郁热法412

四、虚寒下利413

(一)阴盛戴阳下利证413

(二)阴盛格阳下利证--破阴回阳法414

(三)虚寒下利兼表证的治疗原则415

一、呕吐证416

(一)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证--温降肝胃、泄浊通阳法416

第六节 呕哕证的辨让与治疗416

(二)阳虚阴盛呕吐证--回阳救逆法417

(三)胆热犯胃呕吐证--和解少阳法418

(四)痈脓致呕--不可治呕418

二、哕逆证419

(一)哕逆寒证419

(二)哕逆实证420

一、厥阴寒证愈候421

第七节 厥阴病预后421

二、厥阴虚寒证危候423

三、厥阴虚寒下利转归428

厥阴病证治小结430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433

概述433

第一节 霍乱病辨证纲要433

第二节 霍乱的辨证与治疗436

一、霍乱邪在阳分--外疏内利法;邪在阴分--温中散寒法436

二、霍乱亡阳--回阳救逆法437

三、霍乱亡阳液脱--回阳救逆、益气生津法439

四、霍乱亡阳液竭--回阳救逆、益阴和阳法440

第三节 霍乱愈后441

一、霍乱里已和而表未解--调营卫、微发汗法441

二、霍乱病后,当注意饮食调护442

霍乱病证治小结442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444

概述444

第一节 阴阳易的辨证与治疗444

一、差后劳复--清热除烦、宽中行气法446

第二节 差后劳复病的辨证与治疗446

二、差后更发热--随证治之447

三、差后腰以下有水气证--逐水清热、软坚散结法448

四、差后虚寒喜唾证--温运肺脾法449

五、差后余热不清气液两伤证--清虚热、益气津法450

六、差后胃弱不能消谷证--损谷则愈451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治小结452

附录453

一、条文索引453

二、方剂索引459

三、本书所引主要书目461

1995《仲景辨证治疗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戴玉,赵安业编著 1995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学(1999 PDF版)
实用中医脏腑辨证治疗学
1999 北京:学苑出版社
60种病的气功辨证治疗( PDF版)
60种病的气功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心法(1987 PDF版)
辨证论治心法
1987
疗门证治( PDF版)
疗门证治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证治精辨( PDF版)
证治精辨
张仲景(1996 PDF版)
张仲景
1996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奇经证治条辨(1993 PDF版)
奇经证治条辨
1993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疑难病症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1994 PDF版)
疑难病症中医辨证与综合治疗
199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中医内科辨证治疗歌诀(1991 PDF版)
中医内科辨证治疗歌诀
1991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汉方辨证治疗学(1983 PDF版)
汉方辨证治疗学
198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常见病辨证治疗(1979 PDF版)
常见病辨证治疗
197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辨证施治研究(1999 PDF版)
辨证施治研究
1999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肝炎辨证论治(1991 PDF版)
肝炎辨证论治
1991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医儿科辨证治疗歌诀(1913 PDF版)
中医儿科辨证治疗歌诀
1913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医妇科辨证治疗歌诀(1993 PDF版)
中医妇科辨证治疗歌诀
1993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