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发展事典》求取 ⇩

总目录1

(上)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

(下)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1

附录:1

一、毛泽东著作编年目录1

二、国外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部分图书目录1

辞目笔画索引1

总论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5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源泉8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0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3

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14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和毛泽东的早期思想14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思想主张16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6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19

儒家思想的统治及其影响20

清王朝封建文化思想专制政策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向22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和社会改革主张23

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及了解西方的思想24

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5

洪秀全朴素的平等思想及对孔丘、神学的批判26

《天朝田亩制度》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26

洪仁玕《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27

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28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29

早期改良派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30

早期改良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31

早期改良派对封建政治腐败的揭露和初步的民权思想33

戊戌变法运动与改良主义思潮的新发展34

《大同书》和康有为的乌托邦思想35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35

梁启超对改良主义理论和政治主张的传播36

谭嗣同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37

严复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介绍37

资产阶级改良派同顽固派、洋务派的思想论战38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和高涨39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39

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40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思想41

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流传42

社会民主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及江亢虎的社会主义43

北洋军阀的封建主义4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44

新文化运动中各派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民主科学新思潮的发展45

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要求社会文化改革的政治思想46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及其转变47

鲁迅前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4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9

李大钊思想的转变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伟大贡献50

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5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51

毛泽东的早期思想53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思想的发展53

《明耻篇》题志(1915年夏)55

《商鞅徙木立信论》(1912年6月)55

《体育之研究》(1917年4月1日)56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56

《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57

《伦理学原理》批注(1917年—1918年)57

毛泽东读“无字之书”59

毛泽东早期的中西文化观59

毛泽东早期的政治思想60

毛泽东建立新村的计划61

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62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64

毛泽东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64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1919年7月14日)66

《湘江评论》启事(1919年7月14日)66

《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1919年7月14日)67

《研究过激党》(1919年7月14日)67

《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1919年7月21日)67

《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至8月)68

毛泽东接办《新湖南》周刊68

“问题”与“主义”之争69

《问题研究会章程》(1919年9月1日)70

毛泽东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70

毛泽东等发动领导驱逐张敬尧运动72

毛泽东关于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的主张73

创办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75

《蔡和森致毛泽东》(1920年8月13日)76

《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中国从湖南做起》(1920年9月5日)77

《蔡和森致毛泽东》(1920年9月16日)78

《致罗璈阶信》(1920年11月25日)79

《“驱张”和“自治”不是我们的根本主张》(1920年11月)79

《毛泽东致蔡和森等》(1920年12月1日)79

《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1921年1月)80

《毛泽东致蔡和森》(1921年1月21日)81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81

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82

毛泽东对罗素等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83

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84

毛泽东早期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85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萌芽87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87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88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90

联省自治91

“好人政府”主义9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92

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93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9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1922年7月)94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96

《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16日)96

《省宪下之湖南》(1923年7月1日)97

《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4月25日)97

《外力、军阀与革命》(1923年4月10日)98

《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1923年6月2日)98

《北京政变与商人》(1923年7月11日)99

《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1923年9月23日)100

“努力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的思想101

《论工人运动》(1923年12月15日)101

《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102

二次革命论103

《我们的力量》(1924年11月)103

《关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1925年1月)104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105

“天然领导权”思想106

农民同盟军思想106

《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25年5月)107

《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六次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25年7月31日)107

《五卅运动中之国民革命与阶级斗争》(1925年9月8日)108

《为〈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填词》(1925年11月21日)108

《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1925年11月27日)10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109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10

地主阶级111

买办阶级111

民族资产阶级111

小资产阶级112

无产阶级112

半无产阶级113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11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13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1926年1月10日)114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15

《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职工运动方针》(1926年5月)116

《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1927年2月)117

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118

《中国农民问题》(1923年7月1日)118

农民运动讲习所119

《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1926年1月1日)120

《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1926年1月19日)120

北伐政纲121

《土地与农民》(1926年2月)121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日)122

《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1926年8月)122

《在湖南省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6年12月20日)123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6年)123

《毛润芝同志视察湖南农运给中央的报告》(1927年2月16日)124

《对农民宣言》(1927年3月16日)124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125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26

富农126

中农126

农民协会127

贫农127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128

《毛泽东在国民党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1927年4月19日)128

《“解决土地问题之意义”决议案》(1927年4月19日)129

《全国农协对湘鄂赣三省农协重要训令》(1927年5月29日)129

《全国农协最近之训令》(1927年6月13日)129

革命统一战线思想130

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130

国共合作的形式131

《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132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132

革命统一战线方针133

《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1923年11月)134

第一次国共合作135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37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38

《革命救国论》(1924年2月15日)140

对待国民党左、中、右派的方针141

戴季陶主义142

国家主义143

西山会议派政治主张144

毛泽东对西山会议派的揭露145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147

《讨蒋通电》(1927年4月22日)148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1927年4月)148

《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1926年12月11日)148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1927年5月)149

对武装斗争的认识150

《评胡适的“努力”》(1922年12月)150

黄埔军校150

《军队中政治工作》(1925年6月2日)151

工人武装纠察队152

《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1925年10月)153

叶挺独立团153

《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1926年4月12日)154

北伐战争155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57

《军事运动议决案》(1926年7月)157

关于建立农民武装的思想158

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的思想159

关于“上山”的思想159

毛泽东关于报刊和宣传工作的思想160

《新时代发刊词》(1923年4月10日)160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1925年12月5日)160

《宣传报告》(1926年1月18日)161

《关于宣传决议案》(1926年1月18日)16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63

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认识16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63

《革命的性质和形势》(1928年6月27日)165

罗米那兹“无间断的革命”的观点165

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1928年7月9日)166

中共六大路线166

民主革命十大纲领167

布哈林的“第三时期”理论167

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和中国民主革命内容的正确分析168

“左”倾冒险主义对形势的错误估计168

托陈取消派的政治主张169

周恩来对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政治形势的正确分析169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170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171

《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1931年6月15日)17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73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74

关于组织秋收起义的指示174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1927年8月7日)174

安源军事会议部署175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75

文家市决策176

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76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76

农村革命根据地177

《农村的游击战争之前途》(1927年12月10日)177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178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178

《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179

红色政权179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79

“工农武装割据”180

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基本策略180

《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1929年3月17日)181

《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181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18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182

党的工作应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83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184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84

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85

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185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85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86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87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188

城市中心论188

“一次革命”论189

“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189

“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190

反“罗明路线”190

反“邓、毛、谢、古”190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191

遵义会议19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192

关于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中国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1928年6月30日)192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1928年11月11日)193

无产阶级思想领导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3

《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8月21日)193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9月28日)194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195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195

坚持从组织上建党196

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6

正确地开展党内的批评196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7

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197

南昌起义197

前委领导制度198

三湾改编198

支部建在连上198

党代表制度199

士兵委员会199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199

红军俘虏政策199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200

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200

波浪式推进政策200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201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年1月)201

古田会议决议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初步总结202

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202

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203

军事和政治的关系203

正确处理红军内外关系的原则203

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原则和方法204

《红军宣传工作问题》(1929年12月)204

《关于红四军历史及其情况的报告》(1930年1月15日)204

诱敌深入205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1931年7月)206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206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中歼灭敌人206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1933年6月)207

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07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207

对“左”倾冒险主义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批判208

土地革命的理论与政策209

苏区土地革命209

“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的决定209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关于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发言210

毛泽东在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关于土地问题的意见210

中共六大关于土地革命的规定210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土地问题决议案》(1929年7月)211

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211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211

“二七会议”关于按人口平分土地的原则212

《寻乌调查》(1930年5月)212

南阳会议关于《富农问题》的决定212

《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1930年8月)213

《兴国调查》(1930年10月)213

《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1930年11月14日)214

《分青与出租问题》(1930年11月15日)214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都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1931年2月27日)215

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政策215

《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4月2日)216

查田运动21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12月1日)217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10月)218

《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1933年10月10日)218

《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218

《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219

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220

建立“苏维埃”思想的提出220

《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1927年9月19日)220

《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1928年7月9日)221

苏维埃221

革命根据地苏维埃22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22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23

工农民主专政223

《关于一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与人民委员》(1931年12月)224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24

工农共和国224

工农兵代表大会225

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基本任务、施政纲领和外交政策225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思想226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226

《告商人及知识分子》(1929年3月)22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1931年12月1日)227

《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1933年8月12日)227

《中央政府关于整顿财政部工作的训令》(1933年8月25日)228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228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22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229

在以革命战争为中心的前提下要进行必要的经济建设230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保障红军的供给与群众的需要230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为中心来发展经济230

要坚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发展231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方针和任务》(1934年1月24日)231

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23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233

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233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3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35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236

《抗日救国宣言》(1935年11月28日)236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237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238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38

对民族资产阶级分析的进一步深化239

大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能参加统一战线240

“左”倾关门主义240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241

人民共和国241

从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的政策转变242

上层统一战线与下层统一战线相结合242

《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1936年4月25日)243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5月5日)244

《人民阵线与关门主义》(1936年6月9日)244

《关于今后战略方针》(1936年8月12日)244

《致宋子文》(1936年8月14日)245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1936年8月25日)245

《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246

《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1936年9月17日)246

民主共和国247

《致宋庆龄》(1936年9月18日)247

《毛泽东等致国民党革命军西北将领》(1936年11月9日)248

《致张学良》(1936年10月5日)248

《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1936年11月20日)249

《致蒋介石》(1936年12月1日)249

关于“争取南京政府正统”的思想250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250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中央电》(1936年12月18日)251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通电》(1936年12月19日)252

《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1936年12月19日)252

《关于西安事变的三个电报》(1936年12月)253

共产国际关于西安事变致电中共中央(1936年12月)253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1936年12月28日)254

五项要求,四项保证254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9月30日) 1255

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125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3日)255

《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1937年3月1日)255

“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256

台湾回归祖国九条方针政策合情合理 1256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257

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的四个条件257

《争取全国民主统一与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1937年5月)258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259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1937年7月23日)259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937年8月25日)260

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260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61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261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解释》(1937年9月12日)262

《关于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1937年9月21日)262

《关于敌情判断及我之战略部署》(1937年9月17日)262

《在华北局势危急情况下我军应坚持游击战争方针》(1937年9月29日)263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263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1937年9月25日)263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10月25日)264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1937年11月12日)26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66

反对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266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1937年11月13日)267

《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11月15日)267

《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1937年11月16日)267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268

《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的演说词》(1938年2月11日)269

《论新阶段》(1938年10月)269

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69

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70

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70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5日)271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271

《反对投降活动》(1939年6月30日)272

《抗战两周年》(1939年7月3日)272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273

《巩固团结粉碎敌人的阴谋》(1939年7月7日)273

《八路军抗战两年来的经验教训》(1939年7月7日)273

《必须制裁反动派》(1939年8月1日)273

《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和守则(提纲)》(1939年8月4日)274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16日)274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275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9月28日)275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1939年10月10日)276

《中国抗战的严重时期和目前任务》(1939年12月)276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1940年1月28日)276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1940年2月7日)277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11日)277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1940年2月1日)277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1940年2月1日)277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278

争取地方实力派抗日278

有理、有利、有节279

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领导的条件279

《放手发动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1940年5月4日)279

《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280

《团结到底》(1940年7月5日)280

区别对待,分化瓦解281

又联合,又斗争281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281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1941年1月20日)282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1941年3月18日)282

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的退让政策282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1941年5月8日)283

以打对打、以拉对拉的革命两面政策283

《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1941年5月25日)284

《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1941年6月23日)284

《论敌寇两面政策》(1941年6月8日)284

《在东方反法西斯民族会议上的讲话》(1941年10月30日)284

《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1941年12月14日)28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10月12日)285

《运用舆论反击国民党进攻》(1943年7月—10月)285

《质问国民党》(1943年7月12日)286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1943年10月5日)286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1944年10月11日)287

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287

《论统一战线》(1945年4月30日)288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289

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与原则289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290

战略、策略291

战争规律291

革命战争规律292

中国革命战争规律292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292

战争全局和局部293

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293

战争指导规律293

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294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294

战争的胜负294

进攻和防御295

积极防御的指导方针295

战争的准备296

战略退却296

战略反攻296

战略决战297

战略进攻29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97

以一当十与以十当一298

集中兵力298

运动战299

速决战299

消耗战300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300

歼灭战300

战争与和平301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1938年1月10日)301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302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303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303

游击战的战略作用304

游击战争中的六个具体战略304

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关系304

游击战的计划性305

游击战中灵活使用兵力的原则和方法305

游击战对正规战的配合306

建立游击战争根据地306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306

游击战争的战略进攻307

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307

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307

《论持久战》(1938年5月)308

游击战争中主动和优势的获得308

“速胜论”309

“亡国论”309

持久战的战略方针310

正规战310

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311

持久中的速决战311

防御中的进攻战311

集中优势兵力312

“化零为整”312

内线与外线312

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313

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313

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313

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314

“唯武器论”315

包围与反包围315

战争与政治315

战争与经济316

主动与被动316

优势与劣势317

抗日战争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317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318

兵民是胜利之本318

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决战318

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319

战争中的计划性与灵活性319

《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1938年7月)320

《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6日)321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321

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322

军事战略转变322

《论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11月)322

《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1938年12月)323

《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1939年3月)323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324

《抗大三周年纪念》(1939年5月26日)324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324

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325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325

《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1944年)325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326

人民战争326

正规军和群众武装组织相结合328

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328

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329

武装斗争和其他各种斗争形式相结合329

人民军队的宗旨329

《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330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系统阐述331

我党我军在三种不同地区的军事战略任务331

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3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政策332

《五四运动》(1939年5月)332

“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332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333

《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4日)333

统一战线334

武装斗争334

党的建设334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335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335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336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336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3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37

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33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38

新民主主义革命33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33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33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339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34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341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342

领导者的更替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本质标志343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43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异同344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344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44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345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0年2月20日)345

《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1941年6月)345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1943年8月16日)346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1944年3月)346

《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4月23日)347

《关于宪政与团结问题》(1944年3月12日)347

《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348

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349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349

《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350

愚公移山精神350

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350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351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351

《实践论》(1937年7月)352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1937年7月以前)35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53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5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354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354

认识的来源354

认识的发展过程35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55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56

知行统一观35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356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357

《矛盾论》(1937年8月)357

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358

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35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59

共性和个性35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5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6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60

不同性质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361

学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361

《(哲学与生活〉一书摘录》(1937年9月)362

《〈社会学大纲〉一书的批注》(1938年1月—3月)362

《致张闻天》(1939年2月20日;2月22日)363

《致陈伯达》(1939年2月1日)363

《〈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1939年5月以后)363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1941年)364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四版)一书的批注》(1941年3月—9月间)364

敌后抗日根据地365

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理论与政策365

《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1937年10月)366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1938年5月15日)366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6日)367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性质367

三三制政权368

《完成边区一九四一年财政经济计划》(1940年12月25日)369

《论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12月)369

《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1940年10月13日)369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4月15日)370

《党员要积极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1941年5月1日)371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371

精兵简政371

《关于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1942年12月9日)372

减租减息372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373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373

二五减租373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374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375

《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1943年2月20日)375

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75

《毛泽东为二十二位受奖同志题词》(1943年2月)376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1943年7月2日)376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377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377

拥政爱民378

《论合作社》(1943年10月)378

《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378

《在陕甘宁职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44年5月20日)379

《发展工业打倒日寇》(1944年5月22日)379

《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1944年12月3日)380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1945年1月30日)380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380

《怎样做好财政工作》(1945年2月1日)381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1945年4月27日)381

党的建设的理论与政策382

《反对自由主义》(1937年9月7日)382

《国际指示报告》(1937年9月14日)382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38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83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384

德才兼备385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85

党的干部路线385

任人唯贤386

任人唯亲386

必须善于识别干部386

必须善于使用干部387

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387

必须善于爱护干部387

群众和领袖的关系388

《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1939年5月23日)388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1939年5月30日)389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7月)389

《党的支部》(1939年6月10日)389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90

共产党员要在革命实践中加强修养391

共产党员要加强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391

共产党员要增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391

《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1939年9月18日)392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392

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392

建设一个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93

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394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95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1939年12月10日)396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39年12月1日)396

《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1939年12月)397

《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397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397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1940年3月19日)398

《做一个好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1940年6月30日)398

《巩固党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的密秘组织》(1940年10月1日)399

《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1940年11月29日)399

《学会领导方法》(1940年12月23日)399

《党员对党要忠实》(1940年)400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400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01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401

党内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改造402

理论联系实际402

实事求是403

延安整风运动404

《人的阶级性》(1941年6月)405

《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41年7月1日)405

《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1941年)406

《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2日)406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1941年8月1日)407

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清算407

《中共中央关于高级干部学习组的决定》(1941年9月26日)408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21日)408

《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1941年12月)409

《改进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1941年12月)409

《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1941年)410

《民主精神和官僚主义》(1941年)411

《六大以来》(1941年12月)411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412

《中宣部宣传要点》(1942年1月26日)412

学风413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413

党风413

文风414

《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414

主观主义414

教条主义415

经验主义415

宗派主义416

党八股416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417

《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1942年2月28日)417

《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报告的决定》(1942年4月3日)418

共产党员不仅要组织入党,而且要思想上入党418

《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1942年7月1日)418

《关于统一抗日根据道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1942年9月1日)419

党的一元化领导419

群众和政党的关系420

《整风文献》(1942年9月)420

《六大以前》(1942年10月)421

《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1942年10月7日)421

《“团结”的旨趣》(1942年9月16日)421

《我的修养要则》(1943年3月18日)422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1943年4月22日)422

《致何凯丰》(1943年4月22日)422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423

群众路线423

群众路线和认识论的统一424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425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42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25

《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1943年7月4日)426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解放的道路》(1943年7月5日)426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427

毛泽东反对“毛泽东主义”的提法428

《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1943年8月2日)429

“抢救失足者”运动429

《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1943年8月15日)430

《两条路线》(1943年10月)431

《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1943年11月10日)431

《致彭德怀》(1944年1月10日)431

《学习和时局》(1944年4月12日)432

《关于一九四四年工作方针与任务的指示》(1944年1月)432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433

《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433

《致郭沫若》(1944年11月21日)433

《“七大”工作方针》(1945年4月21日)434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35

《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4月23日)43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1945年4月23日)435

《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1945年4月24日)435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1945年5月9日)436

《论党》(1945年5月14日)436

向群众学习437

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的一致性437

群众观点438

对群众路线的系统阐述438

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科学阐述439

党的宗旨440

党的纲领440

党的三大作风441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442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442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43

能跳出历史周期律444

文化工作的理论与政策444

毛泽东文艺思想444

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445

《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1936年11月22日)445

《论鲁迅》(1937年10月19日)446

神话与现实446

《西北战地服务团欢送晚会上的讲话》(1937年8月15日)446

《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1938年4月10日)447

《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1938年4月10日)447

正确对待中外历史文化遗产447

“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447

《致肖三》(1939年6月17日)447

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448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448

民众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448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48

革命文化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448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449

“全盘西化”449

《三年来华北宣传战中的艺术工作》(1940年7月24日)449

批判地吸收古代的和外国的文化44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450

文艺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451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451

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451

文艺工作者的正确道路452

普及和提高452

文艺的继承与创新452

人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452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453

文艺批评453

歌颂与暴露453

《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1943年3月10日)454

写光明与黑暗454

推陈出新454

“人性论”与“人类之爱”454

动机与效果454

文艺界的统一战线454

要使人民离开愚昧状态455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455

农民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455

《文化、教育、知识分子问题》(1945年4月24日)455

《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1936年4月10日)456

白区斗争的方针和策略456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1936年4月)457

《给刘少奇同志的信》(1936年8月9日)457

《关于白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1936年10月18日)457

《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1937年3月4日)458

合法与非法斗争结合459

合法斗争459

政治和经济斗争结合459

公开和秘密斗争结合460

《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1937年5月)460

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461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1943年1月26日)462

加强报刊宣传的思想462

《收集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民族英雄事迹》(1939年3月18日)462

《毛泽东为〈大众日报〉周年纪念题词》(1940年1月1日)463

《纪念〈新中华报〉新刊一周年》(1940年2月7日)463

《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1941年5月16日)463

《〈中国工人〉发刊词》(1940年2月7日)463

《党报应吸收党外人员发表言论》(1942年3月)464

《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3月31日)464

《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1942年9月、10月)465

《〈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1942年9月20日)465

《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1944年3月22日)465

《怎样办地方报纸》(1944年12月20日)466

《扫除新闻报道中的资产阶级影响》(1945年8月13日)466

争取和平民主与和平谈判的理论与策略467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上)46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467

立即争取和保卫抗日胜利果实468

《蒋介石在挑动内战》(1945年8月13日)469

对反动派阶级本质的认识470

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470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470

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471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471

争取和平民主的基本方针472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1945年8月)472

《为受降问题向美、英、苏三国致送说帖》(1945年8月15日)473

《给蒋介石的复电》(1945年8月16日)473

《毛泽东主席就去重庆会见问题复电蒋介石》(1945年8月16日)473

《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1945年8月16日)473

《积极宣传反内战反独裁,揭穿蒋介石的欺骗阴谋》(1945年8月16日)474

《给蒋介石的复电》(1945年8月24日)474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474

《给蒋介石的复电》(1945年8月22日)474

《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945年8月26日)475

谈判中以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的让步475

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475

《毛泽东在重庆飞机场上的谈话》(1945年8月28日)476

《毛泽东对大公报记者的谈话》(1945年9月5日)476

《毛泽东在参政会茶话会上的演说》(1945年9月18日)476

《毛泽东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晚会上的演说》(1945年10月8日)476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1945年10月9日)477

《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477

《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7日)478

《国民党进攻的真相》(1945年11月5日)479

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480

和平民主新阶段480

《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词》(1946年1月10日)481

“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481

《关于国共会谈经过的报告》(1946年1月12日)482

《和平建国纲领草案》(1946年1月16日)482

《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的报告》(1946年1月16日)483

《关于国民大会问题》(1946年1月18日)483

政治协商会议五项协议案483

《在政协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词》(1946年1月31日)484

《就政协会议协议答记者问》(1946年2月1日)485

《关于国民党二中全会的谈话》(1946年3月18日)485

《关于时局问题的谈话》(1946年4月4日)486

《中共在东北问题上的立场》(1946年4月11日)486

《关于东北问题的谈话》(1946年4月30日)486

《美国大量运送蒋军到东北扩大内战》(1946年6月1日)487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关时局各项问题的答复》(1946年6月30日)487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1946年12月18日)487

《周恩来答记者问》(1946年11月16日)487

《反对美国军事援蒋声明》(1946年6月23日)487

以战争的胜利去争取和平488

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斗争的策略思想488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1946年4月)488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8月)489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489

建立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490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490

央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490

《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948年11月)491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491

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492

揭露“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492

蒋介石新年文告492

《评战犯求和》(1949年1月5日)493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1949年1月14日)493

《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1949年1月21日)493

《蒋介石“引退”真相》(1949年1月22日)494

《中共发言人就和谈问题发表谈话》(1949年1月25日)494

《中共发言人关于命令国民党反动政府重新逮捕前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和逮捕国民党内战罪犯的谈话》(1949年1月28日)494

《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1949年2月5日)495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1949年2月15日)495

《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1949年2月18日)496

《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1949年2月16日)496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1949年4月4日)497

《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国民党军舰的联合进攻》(1949年4月22日)49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1949年4月30日)498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的发表498

民主个人主义者及其主张499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8月14日)499

《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8月18日)499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1949年8月28日)500

《“友谊”,还是侵略?》(1949年8月30日)501

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501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502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502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502

加速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503

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新发展503

《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1945年9月19日)503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504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945年11月7日)505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505

《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1945年11月30日)505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15日)506

开展高树勋运动506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507

《以主要力量建立东、北、西满根据地》(1945年11月、12月)508

《东北的形势和任务》(1946年7月7日)508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20日)509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9月16日)510

《三个月总结》(1946年10月1日)511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2月1日)511

《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1946年11月、1947年4月)512

“蘑菇”战术512

《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1947年4月15日)512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513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9月1日)513

跃进式的战略进攻514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514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515

十大军事原则515

实行有利的战略决战,歼灭敌人重兵集团516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9月、10月)517

《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517

《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1948年10月10日)517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10月11日)518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1948年11月14日)518

《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12月11日)519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1948年12月17日)519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519

实施战略追击,消灭残余敌军520

天津方式520

北平方式521

绥远方式521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521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1949年4月24日)522

对负隅顽抗之敌采取就地歼灭的方针522

采取远距离包围尔后回打的方针522

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523

《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1948年1月30日)523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继续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1947年10月10日)523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3月7日)524

诉苦运动524

《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1948年5月14日)525

《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1948年3月8日)525

新式整军运动525

一面打仗,一面学治天下526

《在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连排班及士兵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5月15日)526

自觉遵守纪律,保证政策的执行526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1949年2月8日)527

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527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527

《宣传约法八章,不要另提口号》(1949年1月26日)527

人民解放军还是一个工作队528

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528

土地改革理论和政策的发展528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6年5月4日)528

《关于土地会议各地汇报情况及今后意见向中央的报告》(1947年8月4日)530

《在全国土地会议开幕时的讲话》(1947年7月17日)530

《关于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给晋绥同志的一封信》(1947年4月22日)530

《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1947年9月13日)531

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53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532

《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48年1月12日)533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年1月18日)534

《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1948年2月3日)534

《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1948年2月11日)535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1948年2月15日)535

《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1948年2月22日)535

《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1948年5月24日)536

土地改革总路线536

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537

《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1948年5月25日)537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1948年6月6日)538

革命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的发展539

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539

迎接革命新高潮和建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539

蒋管区人民运动是第二战场539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1947年2月28日、5月5日)540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947年5月30日)540

反蒋第二条战线541

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41

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现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541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542

团结、争取并教育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542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1948年3月1日)542

《致李济深、沈钧儒》(1948年5月1日)543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543

《给香港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的复电》(1948年8月1日)544

《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1948年8月22日)544

《给海外侨团的复电》(1948年10月1日)544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54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947年10月10日)545

《致宋庆龄》(1949年6月19日)545

《致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1949年2月2日)545

《致司徒美堂信》(1949年1月20日)545

《致陈嘉庚信》(1949年1月20日)545

《致张澜》(1949年6月1日)545

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546

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546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出547

对“人民民主专政”问题的初步阐述547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5日)548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1949年4月25日)548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549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550

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550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551

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551

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反动派实行专政552

民族资产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的地位552

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552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553

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553

人民民主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553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1949年9月21日)554

《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1949年9月21日)554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1949年9月22日)55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556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556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1948年9月8日、13日)556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问题》(1948年9月13日)557

《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1948年9月15日)558

毛泽东对《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的修改559

《致刘少奇》(1948年10月26日)55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559

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561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形态561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561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任务的提出562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562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1949年6月)563

党的建设理论的继续发展563

三查三整563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564

《关于建立报告制度》(1948年1月7日)564

《关于工商业政策》(1948年2月27日)565

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565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566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1日)566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566

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567

总政策和具体政策567

《关于健全党委制》(1948年9月20日)568

集体领导原则568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568

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袭击569

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569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13日)569

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569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570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下)571

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思想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57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57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574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1949年9月30日)574

新民主主义社会575

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57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576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57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1949年10月1日)578

“远距离包围迂回”作战方针578

军事管制制度578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579

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文电580

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81

大区制度582

《毛泽东致彭德怀、西北局》(1949年11月14日)582

对建国初期剿匪工作的指示582

平息匪患583

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583

《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585

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585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28日)586

《周恩来致电安理会要求制裁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0年8月24日)58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1950年9月30日)586

不要四面出击586

《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1950年6月28日)586

《美军如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1950年10月3日)58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587

《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1951年1月19日)588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588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年10月8日)588

镇压反革命运动588

《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1950年12月至1951年9月)589

《对反革命分子判刑可分别不同情况处理》(1951年1月22日)589

《致黄炎培》(1951年2月17日)589

《要取得党内外思想的一致和各界人民的拥护》(1951年3月24日)590

《必须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1951年3月30日)590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1951年2月18日)590

《要向各界人士广泛地解释镇压反革命的完全必要》(1951年2月28日)590

《大城市应当认真地严厉地大规模地镇压反革命》(1951年2月25日)590

《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党、政、军、群团体内反革命分子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8日)591

《将捕杀批准权分别收回到地专和省级》(1951年5月7日)591

《镇压反革命要发动最广大群众参加和派遣工作组下去巡视》(1951年4月7日)591

《严格限制镇压范围,控制捕杀批准权》(1951年4月2日)591

《镇压反革命应当准确、精细、有计划、有步骤,完全由上面控制》(1951年3月30日)591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1951年5月)592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1951年10月23日)592

死缓政策592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1952年4月6日)593

《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1952年10月24日)594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1953年9月12日)594

肃反运动595

一个不杀,大部不捉595

杀、关、管、放595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596

没收官僚资本596

《制止物价猛涨》(1949年11月13日)596

三原政策596

我们的情况是: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597

《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1949年12月2日)597

稳定物价597

四面八方政策598

《军委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1949年12月5日)598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年12月22日、23日)598

《技术人员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力量》(1949年12月)599

《财政经济要统一管理》(1949年12月28日)599

《财经旬报二则》(1950年1月22日、2月1日)599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600

《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3月10日)601

《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1950年3月12日)602

《财政状况和粮食状况》(1950年4月13日)602

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紧财经工作603

《关于富农等问题致刘少奇信》(1950年6月4日)603

《在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草稿中加写的一段话》(1950年6月)603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4月13日)603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604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6月6日)604

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604

调整工商业605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14日)606

《目前经济形势和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的措施》(1950年6月15日)606

《关于土改报告中不写国际上土地问题历史致刘少奇信》(1950年6月29日)607

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607

保存富农经济608

《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1950年11月15日、27日)608

边打、边稳、边建609

《关于加速进行土改等问题致中南局等电》(1950年11月22日)609

围绕山西发展合作社问题的争论610

《实行棉纱棉布的统购》(1950年12月7日)610

《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1951年5月16日)610

《关于合作社问题的决议(草案)》(1951年9月)612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9月)612

《论合作社问题(初稿)》(1951年9月29日)613

民主改革614

社会政革614

《把农业互助合作当做一件大事去做》(1951年12月15日)614

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文电615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1961年11月至1952年3月)615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提出615

“三反”运动616

《“三反”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1952年1月5日)617

“五反”运动617

《大力扶植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1952年1月28日)618

五宽五严原则618

《市场情况与公私关系》(1952年6月11日)618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的指示619

五种经济成分620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620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政策621

社会主义革命思想62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622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623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623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1952年6月6日)623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1952年6月19日)624

团结、教育、改造民族资产阶级624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8月4日)625

《致黄炎培》(1952年9月5日)625

过渡时期总路线626

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626

《关于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问题》(1952年10月20日)627

将来进入社会主义总的来说,就是和平转变的道路627

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的提出627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1953年7月9日)628

《批判离开总路线的右倾观点》(1953年6月15日)628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8月)629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由之路》(1953年9月7日)629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12月)629

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629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630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630

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631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63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632

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两重作用632

赎买政策6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和改造633

国家资本主义634

加工订货634

统购包销635

经销代销635

公私合营635

把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636

四马分肥636

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636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3年10月10日)637

《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953年10月16日)637

统购统销63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638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639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1953年10月15日、11月4日)639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640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640

农业互助合作中的阶级路线641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641

新中农和老中农、上中农和下中农642

农业生产互助组642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42

土地入股分红64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43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643

《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办好》(1954年12月24日)644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644

《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12月4日)644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645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45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645

“停、缩、发”三字方针645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5年7月31日)646

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应当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647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647

对所谓“小脚女人走路”的批判648

《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团员和贫下中农》(1955年9月7日)648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1955年10月11日)649

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649

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649

农业的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革650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1955年10月11日)650

自留地651

家庭副业651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1955年9月、12月)652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1955年9月、12月)653

用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治穷致富思想654

勤俭建国654

农业多种经营思想654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思想655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655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656

消灭富农经济656

全行业公私合营657

定息657

《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3月5日)657

《公私合营后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1956年3月30日)658

《关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1956年6月18日)659

《要使用资方人员》(1956年7月21日)659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1956年9月20日)660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3月3日)661

三年准备,十年建设661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661

优先发展重工业662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若干问题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662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1954年6月30日)663

第一个五年计划663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954年9月15日)664

苏联援建156项工程664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9月23日)665

《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1955年12月21日)666

向科学进军666

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667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667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6年9月16日)667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68

《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668

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思想669

有步骤地进行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66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49年9月30日)670

《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8日)670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670

《提高工农干部文化水平,适应建设事业需要》(1950年12月14日)671

《纠正文字缺点》(1951年2月)671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672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672

《重视人民群众来信》(1951年5月16日)672

《谈新学制》(1951年8月10日)673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1951年9月29日)673

《重视成人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951年8月22日)673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674

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675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675

《毛泽东选集》出版675

《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1952年3月31日)676

《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工作》(1952年10月24日)676

《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话》(1952年11月14日)677

《重视典型报道》(1953年3月15日)678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1953年6月30日)678

《要在报纸上揭发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1953年1月5日、2月2日)678

《院系调整要有重点地稳步前进》(1953年5月29日)678

《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1953年7月25日)679

《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1953年9月23日)679

《整顿、巩固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1953年12月11日)680

《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基础》(1953年12月11日)680

《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1954年4月)681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1954年10月16日)681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批判681

《为祖国锻炼身体》(1954年2月21日)681

对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682

《致李达》(1954年12月28日)682

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683

适合新情况钻进去,成为内行683

藐视困难683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684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总是要伴随着一场大喊大叫的684

《驳“舆论一律”》(1955年5月24日)684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685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685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956年1月14日)686

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一部分687

《对于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1956年3月8日)687

百花齐放,百家争呜688

《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谈话》(1956年4月、5月)688

文字改革689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689

《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1957年3月10日)690

《致臧克家等》(1957年1月12日)690

《看〈参考消息)就是种牛痘》(1957年1月27日)690

政权建设的思想691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的讲话》(1953年1月13日)69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2月11日)691

《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1953年1月13日)691

《批判大汉族主义》(1953年3月16日)692

全国普选运动692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6月14日)693

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69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15日)69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6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69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96

民族区域自治696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697

宗教信仰自由697

《不信教的和信教的要互相尊重》(1956年5月30日)697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1956年7月21日)697

党和国家政权的正确关系698

《稳步地实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1956年7月24日)698

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逐步制定完整的法律,健全国家法制699

《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699

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思想700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700

《处理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四个关系》(1950年4月12日)700

《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积极作用的几个问题》(1950年4月13日)701

《长期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1950年4月19日)701

有所不同,一视同仁701

《第一届第二次政协会议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1950年6月14日)701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1950年6月23日)702

《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1951年3月26日)702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1953年7月18日)703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国民经济》(1952年10月25日)703

《民主党派的工作要同国家的中心任务相配合》(1953年3月1日)703

人民政协继续发挥作用7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54年12月25日)704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05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706

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平等706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自我教育,广交朋友706

统筹兼顾,各得其所707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年4月24日)707

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思想707

我们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海军707

《八一杂志》发刊词(1951年4月20日)708

《统一训练计划,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1年9月24日)708

《在全国首次军事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11月21日)708

《英雄模范的光荣任务》(1950年9月25日)708

《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1950年9月25日)708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1950年3月10日)708

创办正规军校培养军队人才709

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部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709

开展文化练兵709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六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53年8月1日)710

《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开幕词》(1953年12月7日)710

《在军事学院举行国家考试时的讲话》(1954年4月25日)710

毛泽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的批示711

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和军官薪金制711

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711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712

“一边倒”方针712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712

《中苏缔约后的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1950年3月20日)71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713

《关于国民党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声明》(1949年11月15日)713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4月11日)714

《毛泽东为批准中苏条约及协定的致词》(1950年4月12日)714

《中国政府对印度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备忘录和照会的答复》(1950年11月16日)714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715

中国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7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71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16

《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1954年6月27日)717

“解放台湾”的口号717

《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1955年1月5日)718

《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1954年12月8日)718

《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719

《反对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1955年2月5日)719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719

《在亚非会议政治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23日)719

《中国愿就台湾地区问题同美国进行谈判》(1955年4月23日)720

《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1955年5月13日)720

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721

《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1955年7月30日)722

《希望法国采取同中国完全建交的方式》(1955年11月1日)722

中国重申南沙群岛主权723

关于台湾问题723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1956年7月14日)723

中国政府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声明723

《打破恢复中日邦交的困难局面》(1957年4月15日)724

反对大国沙文主义724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10月26日)725

《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950年5月6日)725

《关于香港问题》(1957年4月28日)725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725

关于整党和建党的指示726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726

《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1951年4月9日)727

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728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1953年1月5日)728

《解决“五多”问题》(1953年3月19日)729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1953年8月12日)729

《过渡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任务》(1953年11月11日)730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1954年2月10日)730

《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1954年2月6日)731

增强党的团结的极端重要性731

《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1954年2月6日)732

《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1954年2月10日)732

《高级领导人要提高革命觉悟》(1954年2月10日)732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733

一看二帮733

戒“左”戒右734

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主观主义734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735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735

加强执政党建设737

反对个人崇拜737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1957年3月)738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1956年9月25日)738

《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9月17日)738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739

《共产党人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739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739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740

建设社会主义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741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1956年2月8日)741

一九五六年经济建设上的反冒进74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4月5日)742

《反冒进文献五篇》(1956年4月至6月)742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743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744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744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744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744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745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745

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的关系746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746

《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1956年5月3日)746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747

《关于体制问题》(1956年6月23日)74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747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5日)749

对国内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750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1956年9月16日)750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751

生产和生活二者必须兼顾752

《争取外援,但不依赖》(1956年10月11日)752

《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1956年11月10日)752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11月15日)753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56年11月17日)753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753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754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754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755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1957年1月18日)755

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756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757

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758

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75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76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762

正确处理两类矛盾学说762

人民763

敌人764

人民内部矛盾764

敌我矛盾76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764

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765

团结——批评——团结766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766

党的教育方针766

真理发展的规律767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767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767

六条政治标准767

有反必肃,有错必纠768

乱子有二重性768

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阶级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768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768

处理少数人闹事的原则768

要分析,不要片面性769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4月27日)769

《政法工作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62年5月23日)770

整风反右派斗争和执政党建设思想770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1957年4月27日)770

《关于继续组织党外人士对党政所犯错误缺点开展批评的指示》(1957年5月4日)770

《关于考虑限制国家主席和党的主席连任期数的批语》(1957年5月5日)771

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771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772

《事情正在起变化》(1957年5月15日)772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1957年5月26日)772

《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1957年6月8日)773

从整风到反右派的演变773

《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1957年7月1日)774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774

《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1957年7月9日)775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775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776

《做革命的促进派》(1957年10月9日)776

《坚定的相信群众的大多数》(1957年10月13日)777

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777

《党内团结的辩证法》(1957年11月18日)777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778

《又红又专》(1958年1月)778

又红又专778

《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1961年11月23日)779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779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779

《致刘少奇、周恩来等》(1959年8月3日)779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重新出版780

《加强基层领导,改进工作作风》(1962年7月18日)780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2月6日)780

《执政党的干部问题》(1962年11月29日)781

领导干部过好“五关”781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伟大运动782

《反对官僚主义》(1963年5月29日)782

防止和平演变问题的提出783

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784

关于警惕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出修正主义的问题785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1965年6月和12月)786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的继续探索786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786

《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787

必须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788

《经济体制改进以后应该注意的问题》(1957年9月24日)788

《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1月8日)789

《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1月8日)789

《必须重视和加强山区建设》(1957年11月18日)789

《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1月8日)789

《发展手工业生产,满足人民需要》(1957年12月16日)790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790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791

从一九五八年起要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791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792

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792

农业八字宪法793

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79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793

以农、轻、重的次序按排国民经济计划794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794

四个现代化思想794

两参一改三结合795

《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1960年6月18日)795

鞍钢宪法795

《社会主义经济若干理论问题》(1961年8月)796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提出797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797

《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1962年1月30日)798

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估计要花一百多年799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963年9月,1964年12月)799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799

工业学大庆800

农业学大寨801

三线建设801

毛泽东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两封信802

《试办托拉斯》(1965年6月1日)802

备战、备荒、为人民802

《五·七指示》803

《七·二一指示》803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1973年9月20日)803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1978年3月28日)804

国民经济发展两步走设想804

《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1975年1月13日)804

《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1978年10月11日)805

关于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的“左”倾观点806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806

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806

改变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807

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807

个人崇拜有两种808

政治上、思想上的阶级还存在,还没有被消灭808

对彭德怀信的批判808

《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来历及其他》(1959年8月16日)809

“反右倾”斗争809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810

对“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的批判810

关于阶级、形势和矛盾问题810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811

批判“三和一少”和“三自一包”812

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812

六十年代初意识形态领域内过火的政治批判813

“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813

以阶级斗争为纲813

“官僚主义者阶级”813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815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815

“黑线专政论”816

经济建设问题上的“左”倾思想816

批评“反冒进”816

“十五年赶超英国”817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817

“大跃进”思想818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819

《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820

全民大办钢铁820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820

人民公社化运动821

供给制822

“一大二公”822

公共食堂823

“一平二调”823

“共产风”823

高指标和浮夸风824

“三面红旗”824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和国民经济调整的思想824

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824

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界限825

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826

不能剥夺农民827

《一个教训》(1958年11月25日)827

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828

《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1958年12月23日)828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828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829

《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829

《党内通信》(1959年4月29日)830

旧账一般要算830

《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1959年7月21日)831

《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1959年4月)831

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831

为右派分子摘帽832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833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833

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834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834

中共中央对《甘肃省委关于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的第四次报告》的批示835

纠正“五风”835

有“左”反“左”,有右反右836

《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信》836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836

农业六十条837

《致邓小平》(1961年4月25日)837

对党员、干部的甄别平反837

《动员城市人口下乡》(1961年5月31日)838

商业四十条838

工业七十条839

高教六十条839

科研十四条839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1月27日)840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1962年2月3日)840

《纠正“左”的编向,恢复和发展生产》(1962年2月3日)841

《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1962年2月8日)841

《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1962年2月13日)842

《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1962年2月26日)842

《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3月7日)843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843

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三年经济调整844

《培养出色的编辑和记者》(1957年7月)845

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845

《必须提倡节制生育》(1957年8月20日)845

思想文化工作和科学教育方面的思想845

《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一文按语(1957年4月30日)845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957年8月4日)845

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846

《组织大家写评论》(1958年1月15日)846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846

《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1958年1月12日)846

抓两头带中间847

《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1958年1月)847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民主文学》(1958年8月22日)847

一切经过试验847

《报纸一个时期要有一定的方向》(1958年9月)848

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848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848

《致杨尚昆》(1958年10月11日)848

《记者头脑要冷静》(1958年11月)848

《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有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1958年11月29日)848

《致陆定一》(1958年12月22日)849

工作方法问题的实质是思想方法问题849

多谋善断849

留有余地850

《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1960年3月25日)851

波浪式前进851

《要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851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1961年3月19日)852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6月19日)852

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社术852

《论知识分子问题(1962年3月2日)852

文艺八条853

“向雷锋同志学习”853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1963年1月29日)853

文艺工作者要过好“五关”854

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854

《八连颂》(1963年8月1日)854

《〈人民日报〉要重视理论工作》(1964年1月至12月)855

《半工半读,亦工亦农》(1964年8月1日)855

《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1963年10月18日)855

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855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856

《努力学习,又红又专》(1965年3月25日)856

《致陆定一等》(1965年7月18日)856

《讲历史,多出书》(1971年4月12日)85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57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857

毛泽东提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858

《重视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1972年9月11日)858

《极左思潮破坏艺术质量的提高》(1972年4月9日)858

《对周培源来信的批语》(1972年7月23日)858

“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859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859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1977年9月19日)859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77年8月8日)859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86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860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4月22日)861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862

“文化大革命”862

“五·一六”通知863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864

给江青的信864

对“工作组”的批评864

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的信865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866

红卫兵运动867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867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868

“破四旧,立四新”868

全国大串连868

同卡博和巴卢库的谈话869

“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869

“全面夺权”及其指导方针870

清查“五一六”运动871

“五十字”建党纲领871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871

“斗、批、改”运动873

“六厂二校”经验874

“清理阶级队伍”运动874

“一打三反”运动875

“两个估计”875

评法批儒875

“批林批孔”运动876

“反右倾回潮”876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877

评“水浒”运动878

打招呼的讲话要点878

“反击右倾翻案风”879

要用文斗,不用武斗880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纠正具体错误的一些思想880

“两个凡是”的提出880

抓革命,促生产881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思想是反动的881

三支两军881

复课闹革命882

三七批示883

实行革命的“三结合”883

实行革命的“大联合”883

毛泽东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884

正确对待干部884

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885

对“绝对权威”和“大树特树”的批评885

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885

批陈整风运动886

《我的一点意见》(1970年8月31日)886

一九七零年毛泽东会见斯诺时的谈话888

毛泽东巡视南方的谈话纪要888

“三要三不要”原则的提出889

批林整风运动889

“老九不能走”889

毛泽东对“四人帮”的批评890

毛泽东关于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891

周恩来、邓小平为纠正“左”倾错误所作的努力891

《应当尊重宋庆龄》(1966年9月1日)891

二月抗争892

《合理的规章制度应该保留》(1969年4月12日)892

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892

《废除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1072年12月18日)893

《保护干部的若干电文》(1966年8月至1974年9月)893

《军队要整顿》(1975年1月25日)894

全面整顿的思想894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75年3月5日)894

《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1975年5月29日)895

三项指示为纲895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896

《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896

《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897

《军队整顿的任务》(1975年7月14日)898

《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1975年7月4日)898

《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1975年8月18日)899

《各方面都要整顿》(1975年9月27日、10月4日)899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1975年8月3日)899

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抗议运动900

《粉碎“四人帮”后面临的两件大事》(1977年3月13日)901

“十个要不要”902

“十个应该不应该”的问题902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977年5月24日)902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902

《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77年12月28日)90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904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905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思想906

关于和平过渡的意见提纲906

《新中国坚持反对制造“两个中国”》(1957年11月15日)906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57年11月18日)907

《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1958年2月10日)907

中国宣布十二海里领海权908

拒绝苏联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908

《周总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1958年9月6日)909

毛泽东论“绞索政策”909

《台湾海峡形势和我们的政策》(1958年10月5日)909

告台湾同胞书910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具有两重性910

中国政府关于联大通过所谓“西藏问题”的非法决议的声明911

毛泽东一九六零年关于国际问题的几次重要谈话911

中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声明911

《关于促进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1960年8月27日)912

《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争端》(1960年8月30日)912

《支持蒙哥马利元帅关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1961年9月21日)913

《中日双方都应该向前看》(1961年2月28日)913

《毛泽东接见亚非外宾的谈话》(1961年4月28日)913

《当前世界局势的特点》(1961年9月28日)914

《毛泽东与日本朋友的谈话》(1961年10月7日)914

《就停止边境冲突重开谈判给尼赫鲁的信》(1962年11月4日)914

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运的几篇答辩文章915

《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62年11月15日)915

刘少奇到越南访问时发表的几次谈话916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1963年6月14日)917

中苏论战918

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919

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920

《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加紧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1963年8月29日)920

《我们为什么反对三国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3年9月5日)921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1963年10月23日)921

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921

支持巴拿马人民反美爱国正义斗争922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922

支持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正义斗争922

《中日经济合作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些》(1964年4月23日)922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1964年10月17日)923

支持刚果(利)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923

《中国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1965年4月2日)923

《关于禁止核武器和裁军问题》(1964年11月3日)923

《关于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四句话》(1966年4月10日)924

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爱国斗争924

《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1968年4月16日)925

《致柯西金的信》(1969年9月18日)925

毛泽东发表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斗争的声明925

《民族独立运动在不断高涨》(1970年11月13日)925

毛泽东欢迎尼克松访华926

《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谈话》(1971年4月14日)926

乒乓外友926

《在首都欢迎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71年6月8日)926

《台湾回归祖国,中美关系会更好》(1971年6月21日)927

毛泽东关于对外宣传的批示927

恢复中日邦交三原则928

中国重申钓鱼岛领土主权929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929

《日本必须承认台湾已经归还中国》(1971年11月10日)929

中美上海公报930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1972年9月25日)930

《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21日)930

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931

《第三世界国家要自主地发展民族独立经济》(1973年2月3日)931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931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931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932

一分为二933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933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些重要思想933

“毛粒子”935

人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作用935

关于部分质变论935

要区别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935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936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36

《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1963年12月13日)936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5月)936

《向群众的实践请教》(1964年9月25日)937

《读〈中国哲学史)(第三册)一书的批注》(1964年10月)937

《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1964年12月13日)937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937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1965年)938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965年)938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些问题的探讨939

《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笔记》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谈话纪录稿》939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级的初步探索939

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940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问题941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看法941

关于“大过渡”论942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要点》(1961年9月)942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945

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945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94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94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948

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949

思想僵化9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49

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950

拨乱反正951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951

对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95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95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95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主要点953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5月6日)953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954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95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55

《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12日)956

《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1983年6月18日)9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9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958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1984年10月26日)95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959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87年10月25日)96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961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96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96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7月1日)963

中国的基本国情96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96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966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966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967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967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96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96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971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9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97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973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97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7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97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97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97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和终点9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9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979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9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8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相结合缺一不可9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981

革命发展的机械论981

革命发展的空想论98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98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经济发展战略理论983

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983

《目前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98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85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解决四个问题986

经济建设的新路子986

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986

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987

经济建设的战略步骤987

小康水平988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988

《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87年4月26日)98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989

生产力标准990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990

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991

经济发展战略992

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992

提高经济效益993

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993

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993

坚持国民经济持久、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99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99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99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995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996

农村改革99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97

《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998

计划经济998

市场调节998

《关于财经工作给中央的信》(1979年3月14日)999

价格体系改革999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1000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000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4月5日)1001

扩大企业自主权1002

税制改革10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79年9月28日)1002

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003

《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1980年12月16日)1004

厂长(经理)负责制1004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005

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1006

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及其基本原则1006

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1007

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1007

《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1981年12月22日)1008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1008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009

我国计划体制的管理形式1009

指令性计划1009

指导性计划1010

试行剩改税1010

计划体制改革10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1011

经济体制改革101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1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013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1014

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01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015

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1015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1016

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016

企业的法人地位1017

企业活力源泉1018

企业的合作、联合和竞争1018

社会主义企业的竞争1018

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1019

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1019

城市改革1020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021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1021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1022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1984年10月20日)1022

深化农村改革1023

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1024

工资制度改革1024

财政体制改革1025

金融体制改革1026

发展第三产业1027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1027

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1027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1028

全面改革1029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1030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031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032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1033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1034

微观搞活,宏观控制1034

劳动制度改革1034

《关于深入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1986年12月5日)1035

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1036

租赁经营1036

承包经营1037

股份制1038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1038

国营商业体制改革1039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1039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6月12日)1040

住宅商品化1041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1041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042

宏观经济调节1042

微观经济调节1043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104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国力相适应1044

生活消费增长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1044

经济总量平衡同经济结构的关系1044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1045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046

生产资料市场1046

金融市场1046

劳务市场1047

信息市场1048

技术市场1048

房地产市场1048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049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049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050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105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051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05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1989年11月9日)1053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053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054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055

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1056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05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5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57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1058

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1058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059

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的关系10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06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1060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061

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106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理论1063

全民所有制经济1063

集体所有制经济1063

个体经济1064

横向经济联合1064

社会主义经济联合体1065

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1065

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1066

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1066

农村个体工商业1066

乡镇企业1067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1067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068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068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068

“三资”企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069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1069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1069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1070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070

企业集团1071

私营经济1071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1072

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072

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理论1073

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1073

“大锅饭”1074

平均主义思想1074

共同富裕1075

扶贫政策1075

优惠政策1076

严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牟取非法利益1076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1077

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077

股份分红1078

个人收入调节税1078

风险补偿1078

债权利息1078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1079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079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1079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080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080

发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081

社会主义民主与个人主义民主的区别1081

民主和法制1082

民主和党的领导1082

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1083

选举制度的两项重要改革1083

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1084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1084

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1085

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1085

政治生活民主化1086

经济管理民主化1086

社会生活民主化1087

精简机构1087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1982年1月13日)1087

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1088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1088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89

行政首长负责制1090

农村实行改社分开1090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91

改革干部管理体制1091

全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1092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1092

国家行政管理工作法制化1093

《改革政治体制,增强法制观念》(1986年6月28日)1093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1093

《不改革政治体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986年9月3日)1094

《政治体制改革要有一个蓝图》(1986年9月13日)1094

党政分开1095

权力下放1095

高度民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1096

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改革1096

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不能搞自由化1096

《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86年9月26日)1097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1986年11月9日)1097

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1097

《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的谈话》(节选)(1987年6月29日)109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9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098

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109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099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1100

政治体制改革1100

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1101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1101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1102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1102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103

人民申诉制度1103

基层民主生活制度化1103

中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建立1104

村民自治的政治制度110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1105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1979年10月30日)1105

推倒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1105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道路1106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106

《周恩来选集》出版1107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1107

《陈云文稿选编》出版1107

我国实行学位制1108

全国开展“五讲四美”活动1108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1108

教育的基本方针1109

查禁淫秽书刊1109

《刘少奇选集》出版1110

“综合治理”方针1110

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1110

发表毛泽东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九年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1111

发表毛泽东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七年间给亲友的五封信11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112

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11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1113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14

教育的战略地位111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115

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115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1116

《邓小平文选》出版1116

《朱德选集》出版1117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117

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1117

中央提出“清除精神污染”1117

《陈云文选》出版1118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1118

科技干部管理体制改革1119

学生军训11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行1119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3月7日)1119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1120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120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3月13日)1121

科技体制改革1121

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1122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122

文艺表演团体体制的改革112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1123

教育体制改革1123

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124

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124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1124

星火计划1125

《两个文明要一起抓》(1985年6月29日)1125

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1125

《必须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1985年9月24日)1126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17日)1127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127

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1127

《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出版1128

《毛泽东诗词选》出版1128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28日)112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11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12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1130

共产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1130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1130

理想教育1131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113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132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1132

职业道德1132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133

共产党员必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11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出版1133

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1134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1134

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1135

火炬计划1135

《从战略角度考虑教育问题》(1988年9月12日)113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35

《在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时的讲话》(1988年10月24日)1136

《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1136

开展“扫黄”斗争1137

吸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1137

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1137

新版《毛泽东选集》出版1138

八十年代的三件大事1139

《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1980年5月31日)1139

世界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与党际关系的原则1139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总方针1139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五项原则1140

同外宾接触中要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1140

南南合作五项原则1140

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1141

中日友好准则1141

《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1142

《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84年5月29日)1142

《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1984年10月31日)1142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1985年3月4日)114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143

《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1985年6月4日)1144

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1144

加强中日友好关系八项原则1145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145

中国的核政策以及在裁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1146

中国与东盟关系四原则1147

《东欧西欧都是维护和平的力量》(1987年5月12日)1147

中国政府对中东问题的五点主张1148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148

东欧剧变1148

苏联解体1150

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和重新组合1151

向多极化发展的世界格局1151

国家关系与社会意识形态有别的原则1151

中越关系全面正常化1152

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理论1152

对外开放的方针1152

试办经济特区1154

经济特区1154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1984年2月24日)1155

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1155

利用外国资金1155

沿海开放城市1156

外贸体制改革1156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10月6日)1157

改革外贸体制原则1157

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基本国策1158

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学会两套本领1158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1159

沿海经济开放区1159

《加强同欧洲的经济联系》(1985年4月18日)1160

《特区经济要从内向转到外向》(1985年8月1日)1160

国际劳务合作1160

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161

产品进出口战略方针1161

开放格局1162

发展外向型经济116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错误倾向的理论1163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163

出口导向1163

理论工作务虚会116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1165

四项基本原则1166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16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1167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1167

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1169

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1169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23日)1170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1171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1981年1月29日)1172

《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1981年3月27日)1173

反对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有来自“左”的,也有来自右的1173

《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1981年4月)1173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1174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1174

《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1981年7月17日)1175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是反对党的领导1176

资产阶级自由化1176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必要的保证1176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1177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85年5月20日)1178

《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1986年9月28日)1179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6年12月30日)1179

《排除干扰,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1987年1月13日)1180

《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1987年1月20日)118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1181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1987年1月28日)1181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3月3日)1182

《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1987年2月18日)1182

《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87年3月8日)1183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1183

《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1987年7月4日)1184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1989年3月23日)1185

《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1989年6月9日)1185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1185

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1186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9年9月29日)1186

划清两种不同的改革开放主张的根本界限1188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188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1189

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190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1191

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1192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1192

处理阶级斗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1193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1194

《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1989年11月23日)1194

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1195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1195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1195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196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年2月)1197

“少宣传个人”的方针1197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0年11月至1984年10月)1198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1198

《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1981年5月8日)1199

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1199

党的干部交接班问题历来是党的一件大事1200

实现干部队伍“四化”1200

设顾问委员会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1201

中央顾问委员会1201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1202

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1202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202

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制度1203

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1203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83年10月11日)1204

全面整党1205

党的政治纪律1205

从严治党1206

清理三种人120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1983年10月12日)1207

领导班子的梯队结构1207

党政机关在职干部不要与群众合办企业1208

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1208

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的原则1208

坚决查处共产党员索贿问题1209

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1209

党的政治领导及主要方式1210

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问题1210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1210

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1211

执政党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1211

必须把反腐蚀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1212

提高党员素质1212

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1212

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1213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1214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1989年6月16日)12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89年8月28日)1215

在部分单位进行党员重新登记工作121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0年3月)1216

《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1990年5月25日)1218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1991年4月27日)1218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三个考验1219

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1220

《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1979年6月15日)1221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基本政策1221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1221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79年10月19日)1222

爱国统一战线1223

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12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224

党对民族工作的总方针1225

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1225

落实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政策1226

保护和发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1226

新时期统战工作对象1227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1227

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228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229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230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与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1981年9月)1231

《关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1982年11月26日)1231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1231

新时期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1232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3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89年12月30日)1233

《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1990年5月3日)1234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6月2日)1235

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队体制改革的理论1235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方针1236

《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1980年3月12日)1237

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1237

“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原则1238

军队体制改革1239

五种革命精神1240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981年9月19日)1240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240

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1241

《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1982年7月4日)1242

四有、三讲、两不怕1242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1243

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改为集团军1243

预备役制度1244

兵役制度改革1244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1984年11月1日)1244

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1245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1246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247

《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1248

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1248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与保证作用1249

国防教育和国防观念1250

军队干部制度改革1251

军队文职干部制度1252

恢复军官军衔制度1252

保证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1252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1990年2月)1253

“一国两制”的理论1254

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确立1254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1254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的提法”1255

一国两制1256

《廖承志致蒋经国信》(1982年7月24日)1256

特别行政区1258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6月26日)125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22日、23日)1259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能够行得通的》(1984年7月31日)1259

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1260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1984年10月3日)1260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对世界是有利的1261

《一国两制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构想》(1984年12月19日)1261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261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原则1262

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根本原则1262

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263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1987年4月16日)1263

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1264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1264

1993《毛泽东思想发展事典》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邢贲思等主编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简编(1993 PDF版)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简编
1993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1991年11月第1版 PDF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
1991年11月第1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 PDF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984 PDF版)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984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PDF版)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1991 PDF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
199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1993 PDF版)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1993 PDF版)
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上(1990 PDF版)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上
1990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1993 PDF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
1993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下(1991 PDF版)
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下
1991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军事思想(1992.10 PDF版)
毛泽东军事思想
1992.10 北京市:海潮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1985 PDF版)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1985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1991 PDF版)
新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
199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史(1997 PDF版)
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史
1997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