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作者 | 北京市高等学校政治课哲学教材编写组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5 |
出版时间 | 197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071·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644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哲学和政治1
第一节 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1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哲学斗争和政治斗争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斗争中产生和发展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18
第二章 什么是唯物论 什么是唯心论24
第一节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对立24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2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6
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45
第二节 坚持唯物论 反对唯心论49
反对唯心论是我们长期的战斗任务49
从实际出发 洗刷唯心精神53
第三章 对立统一规律57
第一节 两种宇宙观57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57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63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6
矛盾的普遍性66
矛盾的特殊性72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相互关系78
第三节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84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领导、决定的作用85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89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93
要注意一个倾向掩盖着另一个倾向97
第四节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01
矛盾的同一性101
矛盾的斗争性105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08
第五节 坚持“一分为二”批判“合二而一”和“中庸之道”113
批判“合二而一”论113
批判“中庸之道”117
第四章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121
第一节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121
认识论上两条路线的对立12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6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34
物质变精神135
精神变物质140
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45
第三节 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150
真理的客观性和阶级性150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56
坚持真理 敢于反潮流160
第四节 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164
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164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168
第五节 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172
坚持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反对主观和客观相分裂172
批判林彪反动的天才论177
第五章 奴隶们创造历史184
第一节 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
劳动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85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 大搞群众运动190
第二节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98
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作用198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205
第三节 批判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209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是剥削阶级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209
“共同创造”论是改头换面的唯心史观212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217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1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217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222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2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3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23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252
第三节 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254
唯生产力论是一种国际修正主义思潮255
批判刘少奇、林彪的唯生产力论258
第七章 阶级 国家 革命263
第一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263
阶级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剥削或被剥削地位的不同社会集团263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的发展267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73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277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国体和政体281
第三节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285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285
批判“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路线289
第四节 批判剥削阶级人性论292
人性论是反动剥削阶级麻痹人民、反对革命的精神武器292
人性论是修正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296
第八章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30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302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及其特点和规律302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历史任务311
批判刘少奇、林彪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316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中心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320
资产阶级复辟和无产阶级反复辟的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实质321
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327
第三节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38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首要问题338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总政策345
第四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34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时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必然结果34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351
第五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356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356
党的领导是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的根本保证36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修正主义路线361
1975《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市高等学校政治课哲学教材编写组编 1975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上
- 1978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论辩证唯物论
- 1954年05月第1版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 1975
-
- 辩证唯物论
- 苏州地区教材编写组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 湖南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试用稿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辩证唯物论
- 大众书店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讲义 讨论稿
- 1973
-
- 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 辅导教材 上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系
-
- 辩证唯物论
- 中大教务处
-
-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 1936 商务印书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