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防护与电磁兼容》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电磁干扰防护及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1

1.1 概述1

1.2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及性质2

1.2.1 电磁干扰源的一般分类2

1.2.2 一些典型电磁干扰源的波形及特性3

1.2.3 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变换9

1.3 电磁干扰传播的一般途径13

1.4 电磁传导耦合14

1.4.1 直接传导耦合14

1.4.2 公共阻抗耦合25

1.4.3 转移阻抗耦合27

1.5.1 辐射干扰强度的估计30

1.5 电磁辐射耦合30

1.5.2 不同性质源的波阻抗34

1.5.3 辐射对回路耦合的一般讨论37

1.6 干扰接收器的电磁敏感度及抗扰度40

1.6.1 电磁敏感度及抗扰度的一般概念40

1.6.2 接收器对干扰的敏感度41

1.6.3 几种典型接收器敏感度的比较43

1.7 电磁干扰的抑制和防护的一般方法44

1.7.1 空域防护控制44

1.7.2 频域防护控制45

1.7.3 时域防护控制47

1.7.4 能域防护控制47

1.7.5 传导回路的防护控制48

2.2.1 电场屏蔽的基本原理50

2.2 屏蔽的基本原理50

2.1 屏蔽的基本概念50

第二章 屏蔽50

2.2.2 磁场屏蔽的基本原理51

2.2.3 电磁场屏蔽的基本原理51

2.3 完整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计算52

2.3.1 概述52

2.3.2 吸收损耗A54

2.3.3 反射损耗R55

2.3.4 多次反射损耗B58

2.3.5 屏蔽效能59

2.4 不完整或非实壁屏蔽的影响61

2.4.1 缝隙(孔隙)的影响61

2.4.2 孔洞的影响62

2.4.3 波导结构孔洞的影响63

2.4.4 金属网的影响64

2.4.5 编织屏蔽层的影响65

2.4.6 薄膜及导电玻璃的屏蔽影响66

2.5 屏蔽体整体的设计67

2.5.1 屏蔽体设计原则67

2.5.2 屏蔽材料的选择68

2.5.3 多层屏蔽结构69

2.5.4 屏蔽不完整性的防护70

2.6 专门的屏蔽元件及接缝屏蔽保证技术73

2.6.1 屏蔽罩、盖的接缝屏蔽73

2.6.2 衬垫技术73

2.6.3 导电胶75

2.7 其他与屏蔽保证有关的电隔离技术75

2.7.1 隔离变压器75

2.7.2 光电隔离75

2.7.3 滤波器隔离76

第三章 滤波77

3.1 概述77

3.2 滤波器的主要特性77

3.3 反射滤波器的原理及原型设计78

3.4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举例82

3.5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举例83

3.6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举例84

3.7 带阻滤波器的设计举例86

3.8 损耗滤波器87

3.9 电源滤波器89

3.9.1 电源线的干扰89

3.9.2 电源滤波器的原理91

3.9.4 多级及带地线扼流圈的滤波器92

3.9.3 补偿扼流圈92

3.9.5 电源滤波器的使用和安装93

第四章 信号传输回路的干扰及辐射耦合的控制96

4.1 概述96

4.2 辐射共模耦合96

4.2.1 辐射共模耦合和地回路耦合的一般概念96

4.2.2 非平衡线路的共模耦合99

4.2.3 平衡线路的共模耦合103

4.3 平衡线路与非平衡线路抑制共模干扰能力的比较106

4.4 辐射差模耦合108

4.4.1 平衡线路的差模耦合108

4.4.2 非平衡线路的差模耦合110

4.5 减少差模耦合的方法112

5.1.2 接地的定义116

5.1.1 接地的目的116

5.1 接地及搭接的基本概念116

第五章 接地及搭接116

5.2 信号地的连接方式及其特点117

5.2.1 浮地117

5.2.2 单点接地118

5.2.3 多点接地119

5.2.4 复合接地120

5.2.5 对低频及高频接地网络的要求120

5.3 安全接地及其特点120

5.3.1 设备安全接地120

5.3.2 防雷接地121

5.4 对各类接地的要求123

5.5 系统接地的整体设计124

5.5.1 基准线系统124

5.5.2 单个设备的孤立系统125

5.5.3 多个设备的组合系统126

5.6 各类接地装置及其电阻值的计算127

5.6.1 自然接地体127

5.6.2 人工接地体129

5.6.3 接地连接线133

5.7 搭接134

5.7.1 搭接的定义及目的134

5.7.2 搭接电阻的准则135

5.7.3 搭接的方法136

5.7.4 搭接面的处理及材料的选择139

5.7.5 搭接的有效性140

5.7.6 搭接的测试141

5.7.7 良好搭接的一般原则143

第六章 电子设备中电路设计的电磁兼容问题144

6.1 概述144

6.2.1 电阻器145

6.2 元器件的干扰控制145

6.2.2 电容器147

6.2.3 电感器150

6.2.4 变压器及扼流圈154

6.2.5 开关和继电器158

6.2.6 小型电动机161

6.2.7 逻辑电路器件161

6.3 电路的干扰及控制163

6.3.1 电源干扰控制163

6.3.2 单元电路的干扰控制168

6.3. 3级间去耦170

6.4 电路的布局及配线171

6.4.2 电感元件的布局172

6.4.1 元器件布局的原则172

6.4.3 电感元件的屏蔽174

6.4.4 印制板的配线原则176

6.4.5 印制板的配线设计177

6.5 电路设计中一些电磁兼容元件的使用180

6.5.1 电源滤波器及隔离变压器181

6.5.2 铁氧体磁环181

6.5.3 射频衬垫及穿心电容器181

6.5.4 通风孔、窥视窗及开口孔洞的电磁屏蔽元件181

6.6 TEMPEST技术182

第七章 环境电磁脉冲及其影响183

7.1 概述183

7.2 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183

7.3 低空及地面核爆炸电磁脉冲186

7.4 地下核爆炸电磁脉冲190

7.5 电磁脉冲对架空长线的影响191

7.6 电磁脉冲对地下长电缆的影响196

第八章 γ射线直接作用于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199

8.1 概述199

8.2 γ射线照射引起的电导率瞬变效应199

8.2.1 气体介质的辐射感生电导率瞬变效应199

8.2.2 固体介质的辐射感生电导率瞬变效应202

8.3 γ射线照射引起的介质电击穿效应203

8.3.1 气体介质中γ辐射引起的电击穿效应203

8.3.2 固体介质中γ辐射引起的电击穿效应204

8.3.3 沿边放电击穿204

8.4 系统电磁脉冲205

8.4.1 康普顿充电效应205

8.4.2 金属屏蔽壳体的γ辐射感生电流209

8.4.3 电缆的γ辐射感生电流210

8.4.4 真空管道的γ辐射感生电流212

8.5 内电磁脉冲213

第九章 强辐射近区的电磁干扰防护217

9.1 概述217

9.2 对γ射线直接辐射效应的防护217

9.2.1 γ射线的防护原则218

9.2.2 在强γ辐射环境中核辐射探头及传感器的设计原则220

9.2.3 受γ射线照射的器件中防止感生瞬变电导率及电击穿的控制原则221

9.3 对环境电磁脉冲的防护222

9.3.1 完整电磁屏蔽体222

9.3.2 非完整电磁屏蔽体223

9.3.3 具有贯穿导体时屏蔽完整性的保证措施224

9.3.4 进出屏蔽体电缆的防护226

9.4 对内电磁脉冲及辐射感生电流的防护227

9.5 高地电位的接地227

9.6 滤波连接器229

9.7 对电涌的防护230

9.7.1 电涌保护器件231

9.7.2 电涌保护电路238

9.7.3 瞬时干扰的时间回避防护方法245

第十章 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干扰的防护控制248

10.1 信号传输过程的主要电磁干扰248

10.1.1 信号传输的主要方式及受干扰的特点248

10.1.2 核试验及加速器实验中测试信号传输过程的主要电磁干扰环境248

10.2 信号传输段空间电磁场的防护253

10.2.1 信号传输电缆的选择原则253

10.2.2 电磁屏蔽槽的设计258

10.3 信号电缆皮电流引入的干扰及其削弱方法259

10.3.1 电缆皮电流的“振铃”现象259

10.3.2 电缆皮电流的削弱方法260

10.4.1 非平衡传输系统辐射耦合地回路面积的控制262

10.4 信号传输回路干扰耦合的控制262

10.4.2 平衡传输系统辐射差模耦合回路的控制263

10.5 电缆间串扰的控制264

10.5.1 串扰的定义及机制264

10.5.2 串扰的估计及控制265

10.6 提高传输系统自身抗干扰能力的一些其它方法266

10.7 时间回避技术267

第十一章 电磁干扰及兼容性的标准和主要测试技术269

11.1 概述269

11.2 国外电磁干扰及兼容标准简介270

11.3 我国电磁干扰及兼容标准简介272

11.4 传导干扰的测量272

11.4.1 传导干扰测量原理272

11.4.2 人工电源网络273

11.4.3 传导干扰测试的布置274

11.4.4 传导干扰测量探头275

11.5 传导敏感度的测量276

11.5.1 电源传导敏感度测量276

11.5.2 地线传导敏感度测量(10~50kHz)279

11.5.3 射频电流注入金属外壳及电缆屏蔽层的传导敏感度测量(10~30kHz)279

11.6 辐射干扰的测量280

11.6.1 试验场地280

11.6.2 接收天线281

11.6.3 测试原理及布局283

11.7 辐射敏感度的测量286

11.7.1 小型设备的磁场敏感度测量——赫尔姆霍兹线圈法(30Hz~15kHz)287

11.7.2 中型设备的磁场敏感度测量——环形天线法(30Hz~30kHz)288

11.7.3 大型设备的磁场敏感度测量—框形天线法(D.C.~2MHz)288

11.7.4 电场敏感度测量的长天线法(14kHz~30MHz)289

11.7.6 电场敏感度测量的横电磁波传输室法291

11.7.5 电场敏感度测量的发射天线法(14kHz~200MHz)291

11.8 核电磁脉冲的敏感度测量292

11.9 半导体器件电磁脉冲损伤阈值试验的直接注入法293

第十二章 电磁干扰的计算机分析与预测295

12.1 概述295

12.2 数学模型296

12.2.1 干扰源模型296

12.2.2 耦合模型297

12.3 分析程序298

12.3.1 SEMCAP298

12.3.2 IAP299

12.3.3 其它系统内部及子系统间电磁干扰分析程序301

12.3.4 系统间电磁干扰分析程序302

12.4 电磁干扰的预测与分析方法302

1993《电磁干扰防护与电磁兼容》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赖祖武著 1993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磁理论讲义  工程师用简明教程(1980 PDF版)
电磁理论讲义 工程师用简明教程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电磁兼容技术( PDF版)
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兼容性设计手册( PDF版)
电磁兼容性设计手册
电磁场与电磁波(1980 PDF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
1980
电磁干扰及控制(1990年06月第1版 PDF版)
电磁干扰及控制
1990年06月第1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1980 PDF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
1980
舰船电磁兼容性(1992 PDF版)
舰船电磁兼容性
1992 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七一四研究所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技术( PDF版)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技术
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
电磁兼容性技术简介(1981 PDF版)
电磁兼容性技术简介
1981
电磁兼容( PDF版)
电磁兼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1987 PDF版)
电磁场与电磁波
1987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电磁干扰与兼容(1991 PDF版)
电磁干扰与兼容
1991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1990 PDF版)
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
1990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1982 PDF版)
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
1982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浦东之春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1994 PDF版)
浦东之春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1994 上海: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