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汉语语法》求取 ⇩

目录1

序 胡明扬1

第一章 绪论1

1.1 语法和语法规则1

1.1.1 语法是构词造句的规则1

1.1.2 学习语法的目的2

1.1.3 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4

1.1.4 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5

1.2 汉语语法的特点5

1.3 古今语法的差别15

1.4 方言和语法16

1.5 语体和语法17

1.6 语音、文字和语法20

1.7 实用语法和理论语法21

第二章 语法单位和语法分析21

2.1 汉语的语法单位28

2.1.1 语法分析需要把一句话切分成若干语法单位28

2.1.2 语素29

2.1.3 词29

2.1.4 短语30

2.1.5 句子31

2.2.1 结构和短语32

2.2 汉语的结构规则概述32

2.2.2 汉语的结构类型34

2.3 分析句子的基本方法34

2.3.1 句子成分分析法34

2.3.2 层次分析法35

2.3.3 综合分析法37

2.4 结构和语义41

第三章 词的构造41

3.1 汉语语素的特点和分类45

3.1.1 汉语语素和汉字45

3.1.2 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和半自由语素46

3.1.3实语素和虚语素47

3.1.4 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48

3.2 合成词的构造方式50

3.2.1 联合式合成词51

3.2.2 偏正式合成词52

3.2.3 述宾式合成词53

3.2.4 述补式合成词53

3.2.5 主谓式合成词53

3.2.6 附加式合成词54

3.2.7 重叠式合成词57

3.3.2 简称的类型58

3.3 简称58

3.3.1 简称和全称58

3.3.3 简称构成新词59

3.4 词和非词的界限59

3.4.1 自由和粘着59

3.4.2 能不能扩展60

3.4.3 语义有没有变化61

第四章 词的分类61

4.1 词的分类原则65

4.2.1 实词和虚词67

4.2.2 体词和谓词67

4.2 词类概述67

4.3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68

4.3.1 名词68

4.3.2 处所词69

4.3.3 时间词69

4.3.4 方位词70

4.3.5 数词70

4.3.6 量词70

4.3.7 动词71

4.3.8 形容词73

4.3.9 指代词75

4.4.1 副词76

4.4 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76

4.4.2 介词78

4.4.3 连词79

4.4.4 助词81

4.5 叹词和象声词84

4.5.1 叹词84

4.5.2 象声词85

4.6 同音词和兼类词85

第五章 短语的结构和分类85

5.1.1 汉语不必把词作为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92

5.1 短语是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92

5.1.2 短语的内部结构比较固定93

5.1.3 把短语作为基本的句法单位可以简化语法分析94

5.2 短语的结构96

5.2.1 附加结构96

5.2.2 重叠结构97

5.2.3 数量结构99

5.2.4 同位结构99

5.2.5 偏正结构100

5.2.6 述宾结构100

5.2.8 联合结构102

5.2.7 述补结构102

5.2.9 连动结构103

5.2.10 兼语结构104

5.2.11 主谓结构104

5.3 短语的层次分析105

5.3.1 附加结构的层次分析105

5.3.2 附加结构和述补结构106

5.3.3 重叠结构和联合结构107

5.3.4 同位结构的层次分析107

5.3.5 兼语结构的层次分析107

5.4 短语的命名和分类108

5.4.1 名词短语109

5.4.2 动词短语110

5.4.3 形容词短语112

5.4.4 副词短语113

5.4.5 介词短语114

5.4.6 四字语114

第六章 句子的类型114

6.1 句子是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125

6.2 整句和零句126

6.3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130

6.4 单句和复句132

6.5 句子按语气分类134

第七章 主语和谓语7.1 句子成分141

7.2 主语与谓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142

7.2.1 主语是话题,谓语是说明142

7.2.2 主语代表已知信息,谓语说明新信息144

7.2.3 主语表示定指的人和事物145

7.2.4 主语强调周遍性146

7.2.5 主语和谓语的联系比较灵活148

7.3 主语的类型150

7.3.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主语150

7.3.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主语152

7.3.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主语155

7.4 谓语的类型157

7.4.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谓语157

7.4.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谓语159

7.4.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谓语162

第八章 述语和宾语8.1 述语与宾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171

8.1.1 述语是跟宾语或补语相对的直接成分171

8.1.2 述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宾语表示动作或状态涉及的事物、时间、?处所和数量172

8.1.3 有的述语带有“致使”的意义173

8.1.4 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事物174

8.1.5 有些宾语有补充述语的作用175

8.1.6 述语的复杂化是汉语发展的新趋势176

8.2 述语的类型177

8.2.1 述宾式动词短语作述语177

8.2.2 联合式动词短语作述语181

8.2.3 其他动词短语作述语183

8.2.4 形容词短语作述语184

8.3 宾语的类型185

8.3.1 体词和体词性短语作宾语186

8.3.2 谓词和谓词性短语作宾语190

第九章 定语、状语和中心语190

9.1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201

9.2 定语和状语的位置203

9.3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205

9.4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206

9.5 助词de在偏正结构中的语法作用207

9.6 定语的类型210

9.6.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210

9.6.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定语212

9.6.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定语215

9.6.4 象声词短语作定语217

9.7 状语的类型217

9.7.1 副词和副词短语作状语217

9.7.2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状语221

9.7.3 介词短语作状语223

9.7.4 四字语作状语224

9.7.5 象声词短语作状语224

9.8 偏正结构的顺序和层次225

9.8.1 多项修饰语和多项中心语225

9.8.2 多项定语的顺序227

9.8.3 多项状语的顺序228

9.8.4 定语和状语的层次分析230

第十章 补语230

10.1.2 补语和宾语的区分239

10.1.1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头的补充说明成分239

10.1 补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239

10.1.3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和用“得”联系的补语240

10.1.4 “得”的语法作用241

10.1.5 述补结构的表述重心241

10.1.6 补语和状语的比较242

10.1.7 述语和状语的比较243

10.1.8 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给补语分类244

10.2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244

10.2.1 结果补语244

10.2.2 趋向补语248

10.2.3 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虚化251

10.2.4 可能补语(259) 10.2.5 程度补语266

10.3 用“得”联系的补语267

10.3.1 程度补语267

10.3.2 情态补语268

10.4 补语的层次分析273

第十一章 句子的复杂化273

11.1 句子成分的扩展造成句子复杂化284

11.2 句子成分的扩展287

11.2.1 主语的扩展287

11.2.2 谓语的扩展288

11.2.3 述语的扩展289

11.2.4 宾语的扩展291

11.2.5 补语的扩展292

11.2.6 定语的扩展294

11.2.7 状语的扩展295

11.2.8 中心语的扩展297

11.2.9 多种成分扩展298

11.3 句子的特殊成分299

11.3.1 关联成分300

11.3.2 独立成分301

第十二章 句式的变换301

12.1.1 肯定句和否定句310

12.1 肯定和否定310

12.1.2 “不”和“没有”311

12.1.3 双重否定312

12.2 陈述和疑问313

12.2.1 是非问句314

12.2.2 非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315

12.3 主动和被动318

12.3.1 主动句和被动句318

12.3.2 “把”字句和“被”字句320

12.4.1 存在句325

12.4 位置和状态325

12.4.2 隐现句328

12.5 起点和终点331

12.6 强调和减弱333

12.6.1 表示强调(用“是”表示强调;用“连”表示强调)333

12.6.2 表示减弱(否定词移位和否定的减弱;用“一点儿”和“有一点儿”表示减弱)338

第十三章 句子的组合338

13.1 用意合法组合复句350

13.1.1 小句的主语相同352

13.1.2 小句的主语不同354

13.1.3 发端句是后续句的主语356

13.2 用关联词语组合复句357

13.2.1 并列关系(一般性并列关系;承接性并列关系;递进性并列关系;选择性并列关系)359

13.2.2 因果关系(一般性因果关系;推断性因果关系;假设性因果关系;条件性因果关系;目的性因果关系)(365) 1 3.2.3转折关系(单纯性转折关系;让步性转折关系;逆反性转折关系)373

13.3 复句和句群的层次381

13.3.1 复句的层次381

13.3.2 句群的层次384

第十四章 数量范畴384

14.1 汉语的语法范畴398

14.2 数量范畴概述399

14.2.1 汉语名词有数量范畴399

14.2.2 汉语动词、形容词也有数量范畴400

14.2.3 有些句法形式非有数量短语不可401

14.3 数词和数量助词402

14.3.1 基数和序数402

14.3.2 “零”和“半”404

14.3.3 “二”和“两”405

14.3.4 分数、小数和倍数406

14.3.5 复数408

14.3.6 概数409

14.3.7 “许多”、“好些”和“好多”412

14.3.8 问数法414

14.4.1 量词的语法性质415

14.4 量词的语法性质及其分类415

14.4.2 量词的分类418

14.5 数量短语的类型及其语法功能425

14.5.1 数量短语的类型425

14.5.2 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426

第十五章 动态范畴426

15.1 动态范畴概述446

15.2 动态范畴和动态助词449

15.2.1 汉语用单个动词作谓语的局限性449

15.2.2 动词表示动态要有动态助词辅助450

15.2.3 动态助词的来源及其语法特征451

15.3.1 了453

15.3 动态助词表示的基本语义453

15.3.2 着455

15.3.3 过458

15.3.4 “了”“着”“过”用法比较460

15.3.5 “来”和“去”464

15.3.6 来着467

15.4 表示动态的其他语法手段468

15.4.1 动词重叠468

15.4.2 “的”和“呢”475

第十六章 动态助词和动词分类475

16.1 动态的表示跟动词的词义密切相关486

16.2 结束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489

16.3 趋向性动词和非趋向性动词491

16.3.1 起来493

16.3.2 出来/出去499

16.3.3 上来/上去502

16.3.4 下来/下去504

16.3.5 过来/过去509

16.3.6 开来512

第十七章 动态助词的组合和变换512

17.1 动态助词的组合519

17.2.1 “来”和“了”的组合520

17.2 “来”和“去”的变换形式520

17.2.2 “去”和“了”的组合524

17.3 “起来”的变换形式526

17.3.1 动词/形容词+起来527

17.3.2 动词/形容词+起来+了527

17.3.3 动词/形容词+了+起来528

17.3.4 动词+起来+名词/名词性短语529

17.3.5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529

17.3.6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了531

17.3.7 动词/形容词+得/不+起来/起 来532

17.4 “出来”的变换形式533

17.3.8 动词+起来+后续成分(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小句)533

17.5 其他动态助词的变换形式537

17.6 动态助词的呼应539

17.7 动态的比较541

17.7.1 “想起来了”和“想了起来”541

17.7.2 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动态助词语义相近543

17.7.3 不同的动态助词互相替换,一般都有语义差别544

17.7.4 动态和趋向545

17.7.5 完成和完成进行546

第十八章 时空范畴546

18.1.1 时空范畴和方位词553

18.1 时空范畴概述553

18.1.2 汉语表示时间的方式557

18.1.3 汉语表示空间的方式561

18.1.4 起点和终点的表达563

18.2 时间词语的类型和功能567

18.2.1 时间词的类型567

18.2.2 时间短语的类型569

18.2.3 时间的相对性576

18.3 时间副词580

18.3.1 “已经”和“曾经”580

18.3.2 “正在”和“将要”583

18.3.3 “就”和“才”585

18.3.4 “又”和“再”587

18.4 处所词语的类型和功能588

18.4.1 处所词的类型588

18.4.2 处所短语的类型591

第十九章 语气范畴(上)591

19.1 语气范畴概述601

19.1.1 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601

19.1.2 叹词是独立的语气助词602

19.1.3 语气助词的分类603

19.1.4 叹词的分类604

19.1.5 语气的类型605

19.2 确定语气608

19.2.1 确认608

19.2.2 显然611

19.2.3 辩解612

19.2.4 提醒613

19.2.5 不满615

19.3 夸张语气616

19.4 停顿语气620

第二十章 语气范畴(下)620

20.1.1 是非问629

20.1 疑问语气629

20.1.2 非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632

20.2 反问语气638

20.3 假设语气643

20.4 测度语气644

20.5 祈使语气645

20.6 感叹语气648

20.6.1 赞叹 感慨649

20.6.2 意外 惊讶650

20.6.3 提醒 领悟653

20.6.4 不以为然 无可奈何655

20.6.5 鄙视 责难657

20.6.6 招呼 应答658

20.6.7 高兴659

20.7 语气助词的组合层次660

20.8 副词和语气663

20.9 语序和语气666

附录673

1.名词、量词组合表673

2.动词、动态助词组合表694

3.主要参考文献738

4.例句来源740

后记742

1992《实用汉语语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房玉清著 1992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股票操作秘笈  实战篇(1998 PDF版)
股票操作秘笈 实战篇
1998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1999 PDF版)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
1999
实用法语口语( PDF版)
实用法语口语
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实用汉语语法(1986 PDF版)
实用汉语语法
1986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英语实用语法(1990 PDF版)
英语实用语法
1990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1999 PDF版)
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
1999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译实用英语语法(1986 PDF版)
汉译实用英语语法
198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1989 PDF版)
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
1989 职工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实用语法(1995 PDF版)
现代汉语实用语法
1995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 PDF版)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1997 PDF版)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用汉语语法(1992 PDF版)
实用汉语语法
1992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实用英语语法(1979 PDF版)
实用英语语法
1979 北京:商务印书馆
实用英语语法(1992 PDF版)
实用英语语法
1992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语文学实用汉语(1993 PDF版)
语文学实用汉语
1993 学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