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三书》求取 ⇩

燕乐三书前言1

燕乐考原3

燕乐考原序3

卷一5

总论5

卷二30

宫声七调30

卷三44

商声七调44

角声七调59

卷四59

卷五69

羽声七调69

卷六83

后论83

99

附:与阮伯元侍郎书111

燕乐考原跋113

隋唐燕乐调研究117

117

原作者序118

卷首插图119

前言123

第一章 隋代前后的调的意义之变迁126

第二章 隋代之龟茲乐调128

第一节 隋代之胡俗乐调128

第二节 苏祗婆七调129

第三节 苏祗婆七调之原调131

第四节 苏祗婆五旦之新释136

第五节 苏祗婆七调名之原语145

第六节 苏调婆调即龟兹调乃唐代燕乐调之源148

第七节 苏祗婆调与伊朗乐调的关系之有无149

第二节 郑译琵琶八十四调152

第三章 龟茲乐调的影响之片影152

第一节 中国乐调观念之变更152

第三节 应声与勾字153

第四章 唐代之燕乐156

第一节 狭义的燕乐156

第二节 法曲157

第三节 清商158

第四节 道调159

第五节 立、坐部伎159

第六节 散乐160

第五章 燕乐二十八调161

145 第五弦恰为徵弦163

第一节 唐之五律169

第六章 燕乐调之律169

第二节 骠国乐调之律170

第三节 古律175

第四节 俗律(燕律)177

第五节 黄钟宫与正宫177

第六节 正律(小尺律)179

第七节 清商律180

第八节 燕乐与五律之关系181

第九节 唐燕乐二十八调图186

第七章 唐乐调之后继者187

第一节 燕乐二十八调之流转187

第二节 日本所传的唐乐调187

第八章 燕乐调与琵琶调之关系189

第九章 结论195

附论199

一 唐燕乐之调式199

二 唐代律尺质疑205

三 龟兹部之乐器乐曲208

四 骠国乐器之律213

五 述《唐会要》天宝乐曲216

六 日本十二律224

七 正仓院藏阮咸及近代中国琵琶之柱制比较227

八 日本所传琵琶调弦法228

九 乐调起毕之律232

十 日本乐调之实例234

附录 印度古乐用语(梵语)解240

燕乐探微251

251

燕乐调251

1 燕乐的性质与内容261

2 汉代燕乐的大概262

3 燕乐内容的分析及其远源264

4 唐燕乐和燕乐调的速写265

5 七部乐 九部乐 十部乐266

6 立、坐部伎与燕乐268

7 十部乐的来历及内容269

8 隋唐时外族乐传入中国之时代简表(表一)279

清乐281

9 清商乐的起源及其流传情形281

10 北朝也有清商乐282

11 爱好音乐的两位后主283

13 清商乐的鸟瞰285

12 隋代的清商285

14 相和歌与吴歌西曲288

15 唐初的清乐曲290

16 清乐消失的原由291

17 清乐四十四曲的分类研究292

18 清乐的调 平、清、瑟三调为清商、清角、下徵294

19 清乐所用的乐器(表二)299

法曲300

20 法曲出自清商而始于隋300

21 法曲与清乐的消长301

22 从乐调和流传方面来观察法部303

23 法曲中又有道曲、佛曲的成分304

24 道调法曲非道调宫法曲辩305

25 法曲之初即佛曲309

26 五调法曲的研究311

27 可以考见的法曲313

28 二十五法曲考略317

29 二十五法曲分类研究340

30 清乐与法曲、燕乐、西凉、龟兹各部乐乐器及歌舞人比较表(表三)341

31 二十五法曲所属之官调346

32 为法曲下一结论349

琵琶352

33 直项琵琶352

34 曲项琵琶355

35 废拨用手始于五弦359

36 曲项琵琶手弹的开始时期361

37 曲项的物理作用366

印度乐律浅说368

38 燕乐调的研究国人责无旁贷368

39 苏祗婆琵琶调369

40 龟兹音乐源于印度370

41 印度音阶及其律371

42 印度七调碑上的音阶372

43 印度音乐吠陀中的音阶373

44 苏祗婆调与印度乐调的比勘373

45 般赡调即Pancama调375

46 《隋书》中声名与调名的次序不符376

47 向文中有可商榷者一377

48 向文中有可商榷者二379

49 向文中有可商榷者三380

50 附论日本的两种旋法382

51 释“旦”383

下徵调386

52 下徵调考略386

53 下徵调的远源389

54 苏祗婆调是ni调,即是下徵调393

55 日本所传的唐乐之实例亦可证实396

56 再论下徵调的种种及徵调法398

57 隋代清乐亦用徵调音阶404

58 应声即大吕、即a,即勾字说406

59 印度琵琶调的西来说408

旋宫乐与转调乐409

60 固定音阶与随调音阶409

61 琵琶上亦可证明用随调音阶411

62 音阶的复古412

63 中国固有的调不止官调一种418

64 清商与旋宫乐的废兴420

65 五哑钟是镈钟及其来历422

调名424

66 “均调名”与“律调名”424

67 “之调式”与“为调式”425

68 “内调”与“外调”429

隋唐间的几种尺律432

69 清商律432

70 北周玉尺律433

71 北周铁尺律(隋名调钟律水尺)434

72 隋万宝常水尺律436

73 郑译调附考437

74 毛爽梁表尺律438

75 唐初祖孝孙定乐未改律439

76 张文收律的确定440

77 林书的歧路亡羊和削足适履441

78 张文收律同于玉尺律443

79 记载欠明的魏廷陵律444

80 殷盈孙修乐未改律445

81 下徵调不怎么低447

82 隋唐间各种尺律比较表(表四)448

宋律概貌450

83 王朴律(周世宋显德六年959)450

84 和岘律(建隆中960-962)451

85 李照律(仁宗景祐二年1035)452

86 阮逸、胡瑗律(仁宗皇祐五年1053)453

87 杨杰、刘几律(神宗元丰五年1082)454

88 范镇律(哲宗元祐三年1088)454

89 魏汉津律(徽宗崇宁三年1104)454

90 宋教坊乐前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前)455

91 宋教坊乐后律(神宗熙宁九年1076)455

92 唐宋尺律表(表五)456

乐律乐调上的几个问题458

93 《隋志》中两点疑问的假释458

94 隋代钟磬编悬之制460

95 事实上无可旋官462

96 蔡元定的《燕乐原辨》463

146 道调宫调弦法的扩张464

97 雅乐律上的几点事实466

98 唐代尺律无雅俗之分469

角调之谜(一)472

99 角无正、闰,所谓“闰角”者谬也472

100 《乐髓新经》中的角调474

101 《梦溪笔谈》中的角调477

二十八调482

102 二十八调是琵琶调482

103 《燕乐考原》与《乐律表微》483

104 《声律通考》与《隋唐燕乐调研究》483

105 《乐府杂录》与《琵琶录》484

106 《新唐书·礼乐志》485

107 《乐髓新经》等几种宋人著作(表六)486

108 各书的编次中心(表七)488

109 《梦溪笔谈》“布在十一律”之说的证明490

110 苏祗婆琵琶的七调五均492

111 所以为此七均的原由(两种七均)494

二十八调的种种研究496

112 “金风调”的研究及二十八调的时代问题496

113 从时号上观察(兼论林钟角)499

114 从文献上取证502

115 从曲名中辩认504

116 从均调上分析(兼论《乐府杂录》中之太簇角调应为太簇羽调)505

117 从尺律上考订509

118 从落调上审查(一)514

119 从落调上审查(二)(表八、九、十)516

120 二十八调研究的总结和余论521

121 律虽不同而落调则一523

122 乞食调的研讨524

123 陈旸《乐书》“胡曲调”与“李唐乐府曲调”的研究527

124 《乐书》“曲调”匡谬530

125 《声律通考》与《中乐寻源》的调弦法532

琵琶调弦法532

126 日本传自唐代的五种调弦法533

127 鳞次法则534

128 龟兹琵琶四弦四柱535

129 原则性基本的调弦法535

130 转调的限制537

131 日本所传调弦法上的律538

132 越调调弦法540

133 平调、大食调调弦法541

134 双调调弦法542

135 黄钟调调弦法543

136 般涉调调弦法(日名盘涉调)544

137 经济原则545

138 调弦法中的几点法则546

139 调弦法中应有一基本的总式547

140 道调宫调弦法的还原548

141 原是阿拉伯琵琶的基本式552

142 一弦一旦通盘传调的法则553

143 《乐府杂录》四声七运概释(表十一甲)555

114 调弦法究竟有多少(表十一乙)559

五弦弹徵调的秘密563

147 “商角同用,官逐羽音”之谜566

148 忽视了前三字以致成为打不破的谜568

149 贺序、元诗的索解569

150 无异一柄秘钥570

角调之谜(二)572

151 论角调兼论徵调572

152 徵、角二调来自清乐574

153 证明宋代无角调575

154 角调来源的探讨577

155 林、凌二氏对于角调的见解578

156 “心目俱乱”的角调580

俗谱字584

157 也许北朝也有之(附论合字配下徵林钟以为黄钟)584

158 唐宋谱字配律不同587

159 宋代无高五律的尺律588

160 正体谱字与草体谱字590

161 草体谱字又称半字谱592

162 俗谱字来源略论595

163 敦煌谱与日本所传的唐谱596

骠国之两头笛599

164 一笛备二均声599

165 疑是定音器602

后叙604

燕乐三书后记607

1986《燕乐三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室编 1986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燕子吕三  上(1985 PDF版)
燕子吕三 上
1985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乐律全书(三十)(1931 PDF版)
乐律全书(三十)
1931
乐律全书(十三)(1931 PDF版)
乐律全书(十三)
1931
乐律全书(三)(1931 PDF版)
乐律全书(三)
1931
燕乐考原  1( PDF版)
燕乐考原 1
隋唐燕乐调研究(民国25.11 PDF版)
隋唐燕乐调研究
民国25.11 商务印书馆
燕乐考原  1( PDF版)
燕乐考原 1
北京:中华书局
粤雅堂丛书  燕乐考卷五  94( PDF版)
粤雅堂丛书 燕乐考卷五 94
粤雅堂丛书  93  燕乐考  卷3( PDF版)
粤雅堂丛书 93 燕乐考 卷3
粤雅堂丛书  92  燕乐考( PDF版)
粤雅堂丛书 92 燕乐考
燕子吕三(1982 PDF版)
燕子吕三
1982 宝文堂书店
隋唐燕乐调研究(1936 PDF版)
隋唐燕乐调研究
1936 商务印书馆
燕乐考原(1937 PDF版)
燕乐考原
1937 商务印书馆
燕乐探微(1989 PDF版)
燕乐探微
198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燕子吕三  下(1985 PDF版)
燕子吕三 下
1985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