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技术》求取 ⇩

第一章再长一只眼睛1

第一节何谓夜视技术1

一、商代无“夜”1

二、应时而生2

三、狭义夜视和广义夜视3

四、观察肉眼不可见景物的助视利器4

第二节夜视技术的应用价值5

一、眼多是福6

二、战神不眠9

第二章视觉形象是怎样形成的11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眼11

一、生物视觉功能拾趣11

二、海生动物视觉的进化过程13

第二节世界倒立于眼中14

一、眼睛是否发出“目光”14

二、视觉器官光学成像过程15

第三节眼和脑联合形成视觉16

一、眼睛管“看”,大脑管“显”16

二、大脑视皮层“描绘”景物视觉形象19

第三章暗视觉、明视觉和色觉20

第一节暗适应与暗视觉20

一、视觉器官怎样适应微弱光照环境20

二、视网膜中的杆体和锥体感光细胞23

第二节视网膜中的感光物质27

一、青蛙眼中的感光色素27

二、视网膜中的生物电信号27

三、一张感光“胶片”受用终身28

四、夜盲及维生素A的明目疗效30

第三节视刺激信号的传递31

一、视觉信号自眼向大脑皮层传导的路径31

二、视网膜中的神经网络32

三、用人工神经网络模仿生物视觉34

第四节明适应与强光视觉干扰37

一、明适应和明视觉37

二、强光视觉干扰效应与强光武器37

第五节色觉机理39

一、光是颜色的源泉39

二、颜色感觉是怎样形成的42

三、人为制造颜色错觉45

第四章探索光的本性47

第一节认识光的本性的艰难历程47

一、微粒学说与波动学说之争47

二、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辩证统一50

第二节非可见光的性质52

一、隐藏在阳光中的自然之谜52

二、光波的性质54

第三节光电效应及其在夜视技术中的应用56

一、爱因斯坦解释外光电效应机理56

二、银氧铯光阴极和多碱光阴极58

三、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光阴极60

第五章万物都是热辐射源66

第一节热辐射的产生和传播66

一、万物每时每刻在发光66

二、冰冷物体是否发出热辐射68

三、暗室不暗70

第二节黑体及其热辐射规律70

一、黑体70

二物体热辐射的特点71

三、基于黑体辐射定律测量物体温度73

第三节非黑体及其热辐射规律76

一、非黑体的吸收、发射性质76

二、物体反射“发光”及红外隐身78

第六章非可见光的探测82

第一节热辐射探测技术82

一、探测技术分类82

二、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性能比较84

第二节光子探测器86

一、内光电效应探测器86

二、光电子发射型探测器89

三、光子探测器的噪声91

第三节探测红外光的摄影感光材料93

一、红外照相乳胶93

二、将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的磷光体94

第四节热探测器94

一、热探测器分类94

二、几种典型热探测器95

第五节红外探测器的致冷96

一、探测器需要致冷的原因96

二、供红外探测器专用的制冷器98

第七章夜间环境与目标的辐射特性102

第一节夜空自然照明光源102

一、月光和星光102

二、夜天微光的照度103

三、黑夜不“黑”105

第二节自然环境中的热辐射源107

一、物体主动发光与反射发光107

二、自然热辐射体107

第三节军事目标的隐蔽性和可探测性109

一、甩不掉的影子110

二、抹不掉的“指纹”112

第四节大气衰减对夜视器材观察效果的影响115

一、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与散射115

二、大气窗口与人工影响大气透过率117

第八章感知非可见光景物的措施120

第一节夜行动物的视觉功能120

一、动物的微光视觉功能120

二、动物的红外“视觉”功能124

第二节发掘生理潜力能否提高人在夜间的视力125

一、微光下视觉功能的局限性125

二、看清景物所需的条件126

三、影响夜间观察能力的主、客观因素127

第三节将非可见光影像转化为可视图像128

一、感知非可见光景物的原理128

二、将非可见光影像转化为可视图像的措施129

第四节夜视器材的分类131

一、被动探测与主动探测131

二、工作波长133

第五节主动式红外成像器材133

一、红外变像管133

二、主动式红外夜视仪135

三、主动式红外夜视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136

第九章微光夜视技术137

第一节微光夜视仪137

一、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历程137

二、微光夜视仪的性能和用途139

第二节微光夜视仪的结构与原理分析143

一、光电成像系统143

二、帮助人眼实现夜间视物的技术措施145

三、望远镜可单独用于夜间观察助视吗145

四、夜视仪亮度增益同各部件参数的关系148

第三节微光像增强器149

一、微光像增强器的分类150

二、夜视头盔和夜视眼镜156

第四节微光景物亮度增强原理161

一、影像亮度增强与波长转换过程161

二、电子潜像聚焦163

三、光学纤维面板与微通道板165

四、防止强光损伤像增强管168

第五节微光电视171

一、微光电视摄像技术171

二、微光电视摄像管171

三、电荷耦合摄像器173

四、微光电视和微光夜视仪技术特点比较176

第六节夜视仪的成像质量和有效视距177

一、微光夜视仪观察效果评价方法177

二、微光夜视仪的最大作用距离能有多远180

第十章热成像技术184

第一节热成像仪的性能和用途184

一、热成像技术分类184

二、民用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185

三、军用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189

四、热成像仪与雷达、微光夜视仪的比较194

第二节扫描成像技术197

一、扫描成像原理197

二、并联扫描方案与串联扫描方案202

第三节凝视成像技术205

一、红外成像新概念——凝视205

二、焦平面阵列探测器206

三、灵巧型成像传感器208

第四节热图的形成和解释209

一、热成像仪的工作波段选择209

二、热图的物理内容与视觉特点213

三、景物热图与人眼直观视觉形象的差别215

第五节热成像仪的性能评价224

一、影响观察效果和作用距离的因素224

二、热成像仪的最大作用距离能有多远225

三、分辨目标轮廓及其细节的能力229

第十一章热成像与微光夜视技术的应用与对抗232

第一节夜视技术在军事和外交斗争中的应用232

一、夜视技术与雷达技术争雄233

二、热成像与微光夜视技术装备233

三、夜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249

第二节对抗夜视技术装备的措施253

一、光电对抗技术概述253

二、一物降一物254

第三节光电对抗原理与对抗措施260

一、仪器的局限性与先进性形影相随260

二、对抗的技术途径264

三、蒙住敌人的眼睛266

第十二章夜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281

第一节夜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281

一、美国微光像增强器研究计划281

二、电子轰击CCD微光成像器件286

三、焦平面探测器阵列287

四、探测技术从三足鼎立走向联合293

第二节图像处理与多源信息融合294

一、用计算机模仿眼和脑的功能294

二、多传感器系统299

三、用多传感器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处理夜视图像304

第三节跨越人类视觉生理极限307

一、多光谱测量技术及其应用307

二、广义夜视技术及其应用311

三、不夜天315

参考文献317

1999《夜视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谭吉春编著 199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夜视系统(1993 PDF版)
夜视系统
1993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1992 PDF版)
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
1992
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研修班  论文集(微光夜视、红外夜视、激光部分)(1990 PDF版)
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研修班 论文集(微光夜视、红外夜视、激光部分)
1990
60个为什么  光学、红外、夜视技术问答(1982 PDF版)
60个为什么 光学、红外、夜视技术问答
1982
电视接收技术( PDF版)
电视接收技术
数字电视技术( PDF版)
数字电视技术
彩色电视技术(1971 PDF版)
彩色电视技术
197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视技术基础(1981 PDF版)
电视技术基础
1981 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
电视技术文集(1998 PDF版)
电视技术文集
1998 北京:北京出版社
电视技术基础(1988 PDF版)
电视技术基础
1988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影视艺术与技术(1997 PDF版)
影视艺术与技术
199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视接收技术(1985 PDF版)
电视接收技术
198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视测量技术(1978 PDF版)
电视测量技术
197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有线电视技术(1996 PDF版)
有线电视技术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有线电视技术(1991 PDF版)
有线电视技术
1991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