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输与测量》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大容量通信的基本原理1

§1.1 大容量通信的基本思想1

§1.2 频分多路通信2

§1.3 频分多路电话信号频谱的组成4

§1.4 时分多路通信6

§1.5 大容量通信传输的特点10

§1.6 大容量通信方式11

§1.7 大容量通信手段的综合利用13

1.8.1 视传输方式15

§1.8 电视传输网15

1.8.2 电视网的组成16

§1.9 电视信号的波形和特点17

1.9.1 电视信号的波形18

1.9.2 电视信号的特点20

第二章 微波中继电视传输22

§2.1 微波通信的特点22

§2.2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25

§2.3 微波站上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电平29

2.3.1 微波站上的主要设备30

2.3.2 电平31

2.4.1 频率分配应考虑的原则33

§2.4 微波通信中的频率分配33

2.4.2 二频制和四频制34

2.4.3 多波道微波中继系统的频率分配36

§2.5 微波的产生、传输和辐射38

2.5.1 微波振荡源38

2.5.2 微波的传输40

2.5.3 微波天线44

2.5.4 微波传播45

§2.6 电视信号的微波调频传输47

2.6.1 单正弦波调制时的调频波特性47

2.6.2 电视信号的调频波带宽52

2.6.3 调制—调频53

2.6.4 解调—鉴频57

2.6.5 调频与鉴频的非线性62

§2.7 调频传输中热杂波的影响63

2.7.1 单正弦波对载波的寄生调相和干扰作用63

2.7.2 均匀频谱杂波干扰对解调信号的影响66

2.7.3 视频频带内的热杂波及信杂比的计算67

2.7.4 多个微波站串联的信杂比70

2.7.5 微波收发信机输入、输出电平的确定71

2.7.6 加重技术73

§3.1 概述75

第三章 同步卫星电视传输75

§3.2 同步卫星的特点76

3.2.1 同步轨道76

3.2.2 卫星蚀78

3.2.3 轨道位置及姿态控制79

§3.3 卫星信号传输系统81

3.3.1 通信卫星81

3.3.2 广播卫星84

§3.4 卫星电视传输系统的性能88

3.4.1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88

3.4.2 门限扩展技术90

3.4.3 地面站的性能指数(G/T)94

3.4.4 能量扩散技术95

§3.5 卫星电源系统97

第四章 同轴电缆电视传输100

§4.1 概述100

§4.2 同轴电缆101

4.2.1 同轴电缆的结构101

4.2.2 同轴管内的电磁场102

4.2.3 同轴电缆的传输特性106

§4.3 同轴电缆电视传输系统113

4.3.1 增音机114

4.3.2 加重技术的应用117

4.3.3 调制解调方式120

4.3.4 频谱位置124

4.3.5 均衡125

4.3.6 阻抗匹配126

§4.4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的远距离供电127

第五章 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指标测量129

§5.1 概述129

§5.2 回波损耗131

§5.3 回波对电视图象的影响133

5.4.1 延时电缆法135

§5.4 回波损耗的测量135

5.4.2 阻抗电桥法137

§5.5 匹配状态的改善140

§5.6 端接点的其它指标141

§5.7 视频信号电平的测量142

5.7.1 概述142

5.7.2 方波叠加法143

§5.8 插入增益147

第六章 线性失真151

§6.1 概述151

§6.2 频率特性154

6.2.1 幅频特性的测量157

6.2.2 时频特性的测量162

§6.3 正弦平方波168

6.3.1 正弦平方脉冲的波形与频谱168

6.3.2 正弦平方阶跃的波形与频谱170

6.3.3 正弦平方波的产生170

6.3.4 正弦平方波通过线性网络的失真172

§6.4 亮度信号的短时间失真179

6.4.1 短时间失真现象179

6.4.2 短时间失真的测量181

6.5.1 行时间失真现象184

§6.5 亮度信号的行时间失真184

6.5.2 行时间失真的测量186

§6.6 亮度信号的场时间失真186

6.6.1 场时间失真现象187

6.6.2 场时间失真的测量188

§6.7 亮度信号的长时间失真189

6.7.1 长时间失真现象189

6.7.2 长时间失真的测量192

§6.8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192

6.8.1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现象192

6.8.2 色度亮度增益差和时延差的测量193

§6.9 色度信号的测量198

第七章 非线性失真202

§7.1 概述202

§7.2 亮度信号的非线性失真203

7.2.1 行时域非线性失真的性质203

7.2.2 行时域非线性的测量204

7.2.3 平均图象电平的影响208

§7.3 色度信号的非线性失真209

§7.4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210

7.4.1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的性质211

7.4.2 微分增益与微分相位失真的测量212

§7.5 色度——亮度互调214

§7.6 同步信号的幅度失真215

第八章 调频电视信号的传输失真217

§8.1 概述217

§8.2 调频波通过线性电路的不失真条件217

§8.3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对调频波频偏的影响220

§8.4 调频通道传输视频信号的频率特性224

§8.5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造成视频线性失真的分析227

§8.6 调频通道引起的非线性失真230

8.6.1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产生的微分增益231

8.6.2 调频通道线性失真产生的微分相位233

8.7.1 加重技术的必要性236

§8.7 电视传输中的加重技术236

8.7.2 加重网络及其特性237

第九章 干扰和杂波242

§9.1 概述242

§9.2 连续随机杂波243

9.2.1 分支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245

9.2.2 加权和加权滤波器247

9.2.3 色度信号通道的加权250

9.2.4 连续随机杂波的目视波形测量253

9.2.5 连续随机杂波的直读电表测量255

9.2.6 连续随机杂波的选通测量256

§9.3 周期性杂波259

9.3.1 电源交流杂波259

9.3.2 电源变换器杂波260

9.3.3 单频干扰杂波261

§9.4 脉冲性杂波262

§9.5 串扰263

第十章 插入测试信号265

§10.1 概述265

§10.2 插测信号的位置选择267

§10.3 国际插测信号269

§10.4 国内插测信号274

§10.5 插测信号的应用和测量276

§11.1 概述278

§11.2 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定278

第十一章 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定和指标分配278

§11.3 电视传输假想(模拟)参考电路281

§11.4 失真及杂波的叠加规律282

11.4.1 一般叠加规律283

11.4.2 失真和串扰的叠加规律284

11.4.3 连续随机杂波的叠加规律287

11.4.4 多段传输电路串接的总指标289

11.4.5 由参考电路总指标求视频调制段指标290

§12.2 交流干扰的抑制293

第十二章 视频电路的校正293

§12.1 概述293

§12.3 线性失真的校正297

12.3.1 基本的幅度均衡器298

12.3.2 电缆均衡器303

12.3.3 波特可变均衡器308

12.3.4 群时延均衡器310

12.3.5 回波校正318

12.3.6 自动均衡器320

§12.4 非线性失真的校正322

附录327

1984《电视传输与测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家谋等编著 1984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工仪表与测量(1985 PDF版)
电工仪表与测量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测量与计量(1991 PDF版)
电子测量与计量
1991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调频电话电视微波传输(1987 PDF版)
调频电话电视微波传输
1987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非电量的电测量(1983 PDF版)
非电量的电测量
198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测量与仪器(1986 PDF版)
电子测量与仪器
198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电阻的测量与非电量测(1981 PDF版)
电阻的测量与非电量测
1981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视视频传输测量(1979 PDF版)
电视视频传输测量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电工仪表与测量(1988 PDF版)
电工仪表与测量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非电量电测量(1984 PDF版)
非电量电测量
1984 北京:计量出版社
测量结果的无线电传输技术(1959 PDF版)
测量结果的无线电传输技术
195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视发射机检修与测量(1990 PDF版)
电视发射机检修与测量
1990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视测量原理(1995 PDF版)
电视测量原理
1995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电视测量设备(1980 PDF版)
电视测量设备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电视测量技术(1978 PDF版)
电视测量技术
197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视测量技术(1979 PDF版)
电视测量技术
197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