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简本》求取 ⇩

目 录中国通史简本序言导论1

第一节斗争的过程1

史料与历史 历史即斗争过程历史的客观存在 历史的完整统一第二节史书的编著5

夏与中原的历史关系 夏与宋的经济关系 宋夏间的马市与盐市 宋夏间的战争述略第三节宋之变法图强 327

历史记录的发展各体史书的出现对各体史书的批评 中国通史的编著第三节编著的目的11

提高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识 培养爱国热情巩固建设的信心养成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品质第一篇古代史第一章原始社会史及古代史的大势16

第一节原始社会史16

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分期各期的大略情形第二节新石器时代晚期人民的生活18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地位新石器时代晚期人民的生活原始公社制度第三节中国古代史的大势20

夏商周秦汉古代史的性质第二章古人对自然的斗争22

第一节与水的斗争22

水患的浩大 治水的意义 治水的记载第二节历法的发明25

第一节相互战争25

传说的历法所谓期与闰 记时的方法 商代的历法第三节工具的演进28

夏的石器商的铜器 周的铁器第四节生活的改善30

商代以前的生活 商的畜牧兼农业周代农业的盛况 商代及其前后的城市工商第五节阶级的对立32

社会阶级的分化 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第三章诸部族的相互冲突35

战争的原因 战争的频繁第二节儿种大战37

汉族与苗族的战争汉族内部的战争汉族与藏族的战争第四章等级的封建国40

第一节封国的出现40

封的意义与必然性所谓封国及其种类封国与中央的关系第二节土地的划分43

关于井田的记载论所谓井田制度第三节权力的传授46

权力传授的问题周以前的传授问题周代所行的继统法 由继统法到宗法制第四节等级的次序51

君臣之分的确定 自天子至于庶人生之者与食之者第五章周初经济的进步54

第一节由政治到经济54

阶级秩序与生产周人努力与生产第二节生产发达概观56

农业的发达工商的发达第三节经济酝酿新变59

第六章古代宗教与文化61

第一节 以卜决疑的方法61

决疑用卜 所卜的事 卜的方法所信的神第二节崇拜祖先与自然63

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第三节宗教的社会作用65

宗教统一团体劳动 宗教统一作战行动 宗教稳定社会次序第四节主持宗教的人物67

古代的儒与史第五节文化的成果67

文字与记录 诗歌与音乐雕刻与建筑第七章贵族奴隶主的没落71

第一节周室共主的动摇71

官制的渊源与大略刑制的渊源与大略兵制的渊源与大略第三节推进文化的制度 272

周天子的腐化共主资格的没落各国贵族以下犯上第二节强大诸侯的称霸79

第一节地主的出现86

泛论霸政 典型的齐霸齐霸中的管仲 管仲的法治主义其他的霸者结语第八章工商奴隶主的兴起86

地主的来历 士变为地主第二节商人的抬头89

商业的发达商人的抬头第三节高利贷者出91

高利贷的由来高利贷者之例第四节私奴的大量使用92

私奴的大量使用第九章统一帝国的成长94

第一节战国时代的七雄94

战国的时代称雄的七国第二节卫鞅的改革秦政96

秦人的振奋 卫鞅的入秦 卫鞅的新政第三节所谓合纵与连横98

六国被迫自振 士的政治活动 合纵运动举例 连横运动举例第四节商人助长统一帝国104

秦之统一六国 商人的势力大张 吕不韦与嫪毒商人势力被打击第五节统一帝国的确立111

秦帝国的瓦解汉帝国的确立第十章统一帝国的制度120

第一节郡县制的确立120

由古封建到郡县制 秦郡凡四十八 郡县制的确立第二节刑法制的严明124

秦的刑法制 汉的刑法制第三节铨选制的复杂127

汉的学校制 博士与弟子 选举的制度第四节土地制的畸形130

土地的私有贫富的悬殊 限民以名田第十一章随社会而演变的学术思想134

第一节学术思想由官府入民间134

学在官府学到民间第二节社会变迁中的诸种学说136

右翼的孔子左翼的法家积极的墨子消极的道家第三节统制学术思想的诸策略146

第一节汉帝国的危机152

秦的统制学术汉的表彰经典 时代与董仲舒第二篇中世前期第一章阶级的剧烈冲突152

内部的阶级对立对外的疆土开拓 帝国危机的造成第二节新莽时代农民的暴动160

王莽的出身 王莽的新政 新政的失败 南部农民暴动 东部农民暴动官僚地主乘机活跃第三节地主阶级建立统治167

刘家起者最多 光武成功为帝 光武的统治政策 志士的封建道德第二章由阶级冲突到军事割据171

第一节东汉统治发生动摇171

外戚执政的必然性 宦官打击外戚名士制裁宦官 宦官名士的大冲突第二节农民暴动与群雄割据175

黄巾部的暴动 黑山诸部董卓的计划 董卓的失败所谓群雄的割据第三节由魏蜀吴到司马氏180

所谓三国的鼎立吴蜀联盟以击魏 司马氏的统一国第三章西北诸族的进逼186

第一节西北诸族进逼的因缘186

为生存条件而内移 徙戎论的未见采纳 乘八王之乱而大举第二节西北诸族的大举进逼188

所谓五胡十六国 前赵刘氏逼晋最甚后赵石勒统一北部 由后赵到前燕前秦苻坚拓地最广 淝水战后诸国并起第三节晋室被迫相率南迁201

第一节汉族北伐的无成201

怀愍的被俘 东晋的立国 东晋版图的狭小 北方人民的南迁第四章南朝北朝的对立201

祖逖的功败垂成 庾亮的出兵受挫 殷浩的北伐无成 桓温的始胜终败刘裕的最后努力第二节南朝北朝的对立206

所谓南朝 南朝的疆土所谓北朝 北朝的疆土 南朝北朝的对抗第三节北方各族与汉族的和同219

由相残到相容后魏的安集策均分田亩 确定户籍 由安集到融合第四节南方土著与侨民的冲突219

侨民土著冲突之始晋室渡江土著拒绝 南朝既立土著屈从 侯景乱起土著抬头第五章六朝时代江南的文化224

第一节江南文化的物质基础224

长江下游民康物阜南来民众助长富庶建业一地六代国都南方财富集中江左第二节社会构造与江南文化227

私有田制继续发展 地主佃客的相互关系 士族庶姓相互对峙九品中正助长士族第三节六朝时代的学术思想231

上层社会生活丰裕能作有内容的清谈勤研易老庄的哲理 深究各专门学问第四节六朝时代的文艺美术233

第一节由南北对立到南北统一237

雕琢文学的完成书法绘画的发达音乐杂艺的盛行 附论六朝奢侈生活第六章隋唐统一帝国的发展237

北齐统治者的腐化北周统治者的腐化 中枢腐败叛者四起大难迫来隋室代周 隋平陈后南北统一第二节隋帝国对内对外的活动242

内部的建设 对外的用兵第三节由隋帝国的瓦解到唐帝国的建立246

土地的兼并贫富的悬殊第二节种族战争中人民生活的恶化251

内战的造成农民暴动与帝国瓦解 李唐的统一第四节隋唐帝国在亚洲诸民族中的地位253

概说 文化的优越产业的优越 军事的优越 唐帝国的边防第七章中外文化的汇合演进262

第一节发展生产的制度262

土地的分配工艺的进步商业的发达第二节维持统治的制度267

唐代的学校 学校的课程 由学校到科举第八章汉唐时代佛法的东来277

第一节中国与西域的经济关系277

概说 中西的交通 交通的道路 护商与屯田 中西的贸易第二节佛教的东来284

第一节蒙古统治的乖误286

佛教东来之始西方僧侣东来 中国信徒西行 翻译经典之盛第三节东来的佛教291

第一节由唐的分崩到宋的统一302

寺院生活的发达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所遭的反攻第三篇中世后期第一章宋帝国的建立302

藩镇的横行农民的暴动 五代的兵燹 统一的曙光北宋的统一第二节北宋帝国的巩固政策308

集兵权于中央 以文臣知州事 提高监察之权优待被征服者第三节统一帝国下的地主阶级311

地主及其活动 科举与学校 地主所受优待 官府冗员之多第二章宋与辽夏金间的斗争318

第一节辽之进逼318

辽人的史地与生活辽与宋的经济关系宋辽间的战争与和议第二节夏之进逼322

变法的动因 救济农村诸法整理税收之法控制贸易诸法整饬军备诸法第四节因变法引出党争335

王安石等新党得势 司马光等旧党得势 旧党分裂新党再起 由党争到党锢之祸泛论党争第五节金对宋的压迫339

金的兴起及其向外发展 金攻陷汴京后的措施第六节宋之南渡与金宋间的傀儡345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下贫富悬殊348

由张邦昌到高宗高宗被迫南渡 金宋间的傀儡国第三章种族战争中的人民生活348

征敛的繁苛 公役的苦累 外族的蹂躏第三节人民因不堪苦累起而暴动354

金统治下的暴动 长江下游的暴动 长江中游的暴动 闽岭方面的暴动第四章宋对金的妥协策360

第一节进行妥协之先360

巩固民族阵容 击破伪齐刘豫一度击败金人第二节宋与金的和议364

和议的动机一一四一年的和议 一一六四年的和议一二○八年的和议第三节义理派与时势派的斗争367

两派的意义与内容义理派攻击时势派 时势派压迫义理派第五章蒙古势力的大发展371

第一节十二世纪亚洲的大势371

概说各部族的分布东西极的形势第二节成吉思汗的统一各部374

统一蒙古各部 进攻女真金国 征服天山南路 攻灭花刺子模第三节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的远征378

帝国领土的分封 窝阔台时的征战 欧洲腹地的深入第四节忽必烈的灭宋兴元策381

旭烈兀健伊儿汗国 忽必烈灭亡南宋蒲寿庚以市舶助元蒙古统治中国之策第六章由蒙古统治的瓦解到大明帝国的树立386

蒙古所统的种族种族待遇的不平政教诸策的无当 经济政策的流弊第二节反抗运动的爆发389

人民生计的困苦 民族主义的号召 反抗运动的四起 大明帝国的建立第三节大明帝国的统治397

厉行集权制度提高专制权威 屠杀文武功臣 整顿地方吏治第四节大明帝国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关系400

第一节农村生活的崩溃409

海外诸国的朝贡西洋文教的东渐 中日通商的决裂 通商情势的一斑倭寇的扰华第七章再由社会冲突转入种族战争409

私田官田及屯田 屯田衰而庄田盛 剥削的残酷 税监的虐民 辽饷剿饷与练饷第二节统治势力的腐化413

皇族的扰民 中枢的腐化 地方的糜烂第三节人民暴动的四起416

李闯以前的暴动 李闯暴动的开端二十年间的大暴动 暴动的本身及影响第四节满族的入关428

满族的起源及文化对明的贸易问题乘明内战而入关初入中国的策略第八章满洲族之树立大清帝国432

第一节消灭大明宗室的最后挣扎433

福王之立及其灭亡鲁王之立及其灭亡 唐王之立及其灭亡 郑成功之反抗满清永明之立及其灭亡第二节削平吴三桂等的反抗运动439

所谓后三藩的兴起势力最强的吴三桂 吴三桂的反满复明 清兵进击耿尚先降 三桂死后运动消灭第三节统一郑成功的台湾据地443

台湾的历史地位 台湾人民的生活 郑成功的发展台湾 清统一台湾第四节大清帝国的扩大与巩固策446

边境的平定与治理邻国的交好与臣属 康雍乾三朝的政绩第九章巩固统治的理学452

第一节理学的生长完成452

中国思想的演变理学内容的特质 理学有裨于统治第二节理学的巩固统治457

知识分子的保种族知识分子的辅君主 知识分子的作用 清康熙帝之重理学第十章各种反抗运动463

第一节思想的反抗运动463

满族逼进书生愤极各种文杜遍布东南 民族愤慨寄于文史 文字之狱绵亘数朝第二节种族的反抗运动468

东南汉族的反抗西北回族的反抗西南苗族的反抗第三节社会的反抗运动472

政治经济的原因 白莲教徒的暴动 扑灭教徒暴动的方法第四节太平天国的大反抗475

第四篇近代史第一章由英国的对外侵略到中英鸦片战争478

第一节英国的对外侵略478

英国的重商主义英国的产业变革英国对外贸易的扩张鸦片的流毒中国第二节中英鸦片战争483

第一节太平天国的发端及用兵的宗旨488

林则徐的禁烟 烟祸的愈禁愈烈 中英战事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第二章太平天国的反抗运动488

太平天国的发端太平天国的起事天国用兵的宗旨第二节天国军事发展的神速491

由永安到南京 分两军攻北方 各地人民暴动第三节天国建设计划的一般494

军事组织 军事共产制度 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第四节满清王朝的反扑497

曾国藩的练兵 曾国藩绞杀革命第五节中外敌人围攻下的天国运动499

中外教人的勾结天京的陷落第三章各国继续以武力逼订不平等的条约502

第一节英法联军攻中国502

中国人民的愤慨 亚罗船事件 英法联军攻中国 天津条约的订立北京条约的订立第二节 日本派兵入朝鲜506

中日对朝鲜的旧约中日出兵朝鲜中日因撤兵问题开战一八九五年的和议第三节八国联军陷北京508

农民对外力的反抗 旧派对义和团的利用 各国武力进驻北京 外患进来南北异势 联军逼出辛丑和约第四章在不平等条约下中国的殖民地化514

第一节领土完整的破坏514

领土完整的破坏 各国在华有租借地各国在华有势力范围 各国在华有行政地域第二节主权独立的破坏517

外人的税则协定权 外人的领事裁判权外人的军警驻扎权外人的邮电管理权第三节中国国际地位的低落522

第五章中国的图强御侮——经济方面的图强御侮524

第一节各国经济侵略的加紧524

第二节中国新式产业的创兴526

新式矿业的创兴 新式工业的创兴 新式银行的创兴 新式交通机关的创兴第三节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531

第六章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533

第一节戊戌维新533

外侮逼出维新康有为的新计划光绪的变法维新变法维新的惨败第二节辛亥革命542

革命运动的势力 辛亥以前的暴动 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华民国的成立满清统治的告终第七章教育学术及思想的变革552

第一节教育制度的变革552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校的设立 国外留学的派遣第二节西洋学术的吸收554

吸收西学的开始各种学会的兴起 翻译外国书籍第三节近代学术思想的演变556

戴东原的反理学 黄梨洲的反君权 反压迫的考证新旧体用说 自由平等说第八章封建势力的挣扎562

第一节军阀的篡窃民国562

袁世凯练北洋军 北洋军阀的猖獗 袁世凯的专制策第二节帝制的两度发生569

洪宪帝制的酝酿 帝制实现的过程洪宪帝制的告终 张勋拥宣统复辟复辟败而南北分第三节北方的军阀混战575

军阀混战的实例所谓军阀第九章帝国主义的深入578

第一节帝国主义者在华的经济势力578

各种权益的发展 各种投资的总计 社会所受的影响第二节 帝国义者对华的政治要求585

各国的无理要求 日对华提二十一条结 论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回顾590

古代中国 中世前期 中世后期 近代中国第二节中国历史的转变595

1986《中国通史 简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谷城著 1986 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通史简编(1949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1949 新中国书局
中国通史简编  中(1949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中
1949
中国通史简史( PDF版)
中国通史简史
新中国书局
中国通史简编  中(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中
新华书店
简明中国通史  下(1955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下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通史简编(1950 PDF版)
中国通史简编
1950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简明中国通史(1992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92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1988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1955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1955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1993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93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简史  通俗本(1952 PDF版)
中国共产党简史 通俗本
1952 汉口:中南人民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  下(1948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下
194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明中国通史  上(1993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上
1993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通史(1955 PDF版)
简明中国通史
1955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