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史纲》求取 ⇩

目录1

再版前言1

南斯拉夫现代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对其研究态度4

引论 南斯拉夫王国的崩溃问题的提出11

第一章 资本主义南斯拉夫的社会经济危机14

第二章 南斯拉夫王国霸权主义——中央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的崩溃25

第三章 1919年至1941年期间南斯拉夫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发展44

第一编 民主联邦南斯拉夫的建立71

第一章 旧南斯拉夫瓦解后的阶级——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71

第二章 在1941年起义中为建立联邦的南斯拉夫而奠定政治基础85

第三章 1941年11月29日建立联邦102

第四章 国际上对新南斯拉夫的承认与反革命的失败120

第五章 对1941年至1945年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135

命发展时期社会过程与社会关系性质的结论性探讨135

第二编 国家中央集权主义体制的形成及其危机的开始(1945年至1950年)157

第一章 南斯拉夫国家中央集权主义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157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158

二、同反革命势力斗争的继续及反革命的失败163

三、南共关于战后初期建立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性思想176

第二章 国家的恢复、工业化的开始和国家中央集权主义体制的完成185

一、经济的形势和国家的恢复185

二、国家工业化的开始187

三、中央集权主义管理体制的概况193

四、企业劳动集体在行政方式管理经济体制中的地位198

一、生产、交换和分配中的变形现象205

第三章 国家中央集权主义体制危机的开始205

二、土地政策的失败209

三、大国中央集权主义必然产生的民族间纠纷的发端214

四、官僚统治阶层的初步形成217

第三编 伟大的转折(1948年至1953年)229

第一章 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229

一、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运动面临革命的国家主义转变为全229

面专制的危险229

(一)历史的教训和启示229

(二)革命的转折232

(一)在磐石般团结中被掩盖的冲突235

二、南斯拉夫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的实质235

(二)社会发展革命战略的危机及社会发展转折的实质236

(三)工人阶级的社会作用的局限性241

第二章 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南斯拉夫社会发展中新的长远目标(1949年至1953年)246

一、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运动中严峻的历史时刻246

(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发展独特道路的潜在趋势246

(二)情报局内各共产党对南共的攻击248

(三)南斯拉夫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一次捍卫南斯拉夫独立的大会257

(四)反对斯大林攻击南共的斗争第一阶段行动纲领258

(五)对南斯拉夫的经济战及其后果——粉碎经济封锁和摆脱政治孤立264

二、建设自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及其贯彻执行的第一步267

(一)在反对斯大林主义过程中南共领导形成了本国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概念267

一、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之后为整顿政治形势和调整社会发展方向所采取的措施270

(二)工厂归工人——对国家主义挑战的回答275

(三)关于企业管理的自治化和经营的自由化281

(四)关于给地方权力机关较多的自治283

(五)社会制度的民主化、非中央集权主义化和非官僚主义化284

(六)关于变国家机关为社会自治机关286

(七)关于共产主义组织的新作用288

三、基于工人自治的经济体制的初始形式(积累率和基金率制度)289

(一)行政——中央集权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困难290

(二)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形式293

(三)对积累率和基金率制度的批判性评述299

四、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新变化308

(一)积累率和基金率制度的放弃和将绝大部分积累转给共和国的尝试308

(二)1953年商品流通中的生产资料310

(三)扩大再生产的双重体制:1954年年初将积累的主要部份列入国家投资基金311

五、1954年在南共联盟内对自由主义倾向的清算和非国家主义化过程的暂时延缓313

(一)自由主义的滋长——民主化的不可避免的伴随者——对米洛万·吉拉斯的清算313

(二)在活跃商品生产面前的暂时退却325

六、对1948年至1953年大转变的总结性讨论328

(一)历史性抉择的深刻性和转变的意义328

(三)过去形成的革命力量联盟和南斯拉夫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胜利的基础330

(二)所谓客观环境的无指望状况330

(四)转变的理论准备333

(五)转变的行动化334

(六)转变时期的民族问题和农民问题337

第四编 社会制度的两重性(1954年至1964年)355

第一章 稳定变革和减缓非国家主义化过程(1954年至1957年)355

一、打破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铁托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355

(一)同苏联冲突之后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和新的对外政策问题355

(二)与共产党情报局斗争的胜利——同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一系列国家关系的正常化358

(三)铁托在建立世界不结盟运动中的倡议和行动360

二、稳定1949年至1954年社会制度所实行的变革——社会关系民主化和非国家主义化过程的停滞363

(一)五十年代中期对南共联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抉择的解决363

(二)放慢经济体制的改革367

(三)联邦国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369

(四)政治体制的非重大改革——实行公社制度374

(五)工业发展从停滞向高速度的过渡378

(六)对农村和农业的新政策380

第二章 非国家主义化过程的恢复387

一、1958年社会关系中的极小变化387

(一)1956年“社会主义阵营”的混乱是南斯拉夫非国家主义化的动因387

(二)1957年南斯拉夫工人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纲领389

(三)1958年经济体制的改革390

(一)1958年的南共联盟纲领——长期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393

二、加强社会关系非国家主义化和民主化的过程393

(二)争取劳动组织中工人自治直接形式的运动396

三、1961年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尝试401

(一)所谓收入关系的思想概念401

(二)1961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403

四、1961年年底和1962年阻止社会改革的企图408

(一)有关反对扩大劳动集体自治权的活动408

(二)国家对工人自治权利的干预411

第三章 南共联盟磐石般的团结面临危机417

一、思想政治上对抗的发端417

二、对待商品生产的态度——冲突的第一个焦点420

三、对民族问题的态度——争论的第二个焦点425

四、南共联盟领导推迟解决政治分歧433

第一章 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南斯拉夫国内发展的国际环境439

第五编 批判国家中央集权主义,发展自治和新的社会关系439

一、争取世界各国和人民共同体中的平等关系而斗争——不结盟运动440

二、为争取国际工人运动中平等关系的斗争444

一、社会经济关系状况较重要的标志457

(一)劳动集体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情况457

第二章 六十年代中期的自治状况457

(二)扩大再生产领域的状况459

 二、经济发展某些较重要的标志461

(一)再谈投资承担者461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也是劳动集体行为的标志463

(三)国民收入的动态464

(四)增长率466

(五)其它指标469

(六)各共和国的发展472

(一)铁托在1962年南共联盟六中全会闭幕词中提出社会改革的倡议475

一、铁托为在发展自治和促进民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南共联盟的团结所作出的努力475

第三章 社会关系的批判和南共联盟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改革社会关系的纲领475

(二)1963年宪法——社会改革力量优势的反映479

二、1964年南共联盟第八次代表大会——社会改革纲领483

(一)改造社会经济关系的新纲领484

(二)南共联盟关于南斯拉夫民族问题政策上的新成份485

第四章 1965年经济改革495

一、改革的经济原因;经济制度危机的实质和形式495

二、改革的本质和结果502

(一)经济制度的初步变化502

(二)改革的本质504

(三)进程和结果506

第五章 政治危机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518

一、1966年国家安全工作的改革518

(一)自治民主方针与国家中央集权主义方针的冲突518

(二)在第四次全会上清除兰科维奇集团521

(一)在关于南共联盟改组的普遍讨论中的两种倾向523

二、南共联盟的改组523

(二)南共联盟生活中的真正变化529

三、加强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权利和责任(1966年至1970年)532

(一)将部分社会权力由联邦机关下放给共和国和自治省的机关532

(二)1967年和1968年南斯拉夫联邦制的宪法改革534

(三)塞尔维亚共盟反对大国中央集权主义和“兰科维奇集团”的斗争536

(四)加强科索沃的自治权和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的平等地位537

(五)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要求“摆脱经济负担”而公开在政治上施加压力542

(六)1968年6月大学生游行示威——企图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544

(七)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继续进行社会改革——对政治危机的回答548

一、继续进行社会改革的方针是各共和国共盟代表大会和南共联盟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主要重点554

(一)各共和国共盟代表大会和南共联盟第九次代表大会所处社会状况554

第六章 联邦改革554

(二)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在南共联盟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社会发展基本方向558

(三)代表大会文件562

二、民族间关系——六十年代末南斯拉夫的关键性政治566

问题566

(一)七十年代初南斯拉夫民族结构的概况568

(二)六十年代末民族趋同现象和民族主义的滋长及其对联邦改革的影响576

(三)曲联邦机关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集中和分配是民族纠纷的主要根源581

(四)自治思想同联邦国家机构垄断管理之间的冲突582

三、为改革联邦进行政治斗争的大事记583

(一)民族纠纷的加深和扩大——联邦改革的起因583

(二)1969年斯洛文尼亚的“公路事件”及这一事件对联邦改革的影响586

(三)克罗地亚共盟反对一元主义的一场政治斗争——1970年1月克罗地亚共盟中央委员会第十次会议588

(四)1970年3月南共联盟最高领导关于南斯拉夫的联邦改革和民族间关系的讨论600

四、1971年联邦改革的内容608

(一)联邦改革的思想政治纲领608

(二)联邦宪法改革的基本要素615

第六编 以联合劳动为基础的自治制度的发展(1971年、1972年至1977年、1978年)628

第一章 七十年代初南斯拉夫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628

一、经济发展628

(一)总的成就628

(二)生产增长范围的某些指标631

(一)发展生活水平的政策632

二、生活水平的提高632

(二)个人消费633

(三)共同消费634

三、居民社会结构的变化634

(一)居民的非农业化634

(二)现代工人阶级(七十年代)636

(三)教育的发展637

第二章 六十年代末社会发展的转折642

一、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倾向642

(一)问题的提出642

(二)社会发展的第二个转折644

二、关于资本——关系和技术结构实力加强的倾向649

(一)银行和类似机构的经济势力和社会势力的崛起649

(二)所谓唯技术主义结构的作用和社会实力的加强655

(三)社会政治组织实力的下降和自治的削弱657

(四)产生所谓中间阶级的倾向664

一、关于联邦改革的讨论及此后继续发生的政治冲突669

第三章 1971年至1972年期间的政治危机及其结局669

(一)为恢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政治团结而努力——南共联盟主席团第十七次会议670

(二)政治危机的继续676

(三)1971年克罗地亚政治事件的发展导致1971年12月1日至2日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召开677

(四)1971年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前塞尔维亚政治形势的发展685

二、政治危机的结局689

(一)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解决克罗地亚的政治危机689

(二)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之后塞尔维亚政治事件的发展696

第四章 从政治上和宪法法律上确立联合劳动的概念——1974年南共联盟的代表大会和1974年的宪法720

(一)南共联盟主席团第二十一次会议后加强共盟的组织和领导的社会实力721

(二)国家机关的积极性724

(三)为恢复民族间关系中的信任所采取的措施724

(四)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干预725

(五)成立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的活动726

(六)协调社会发展的共同政策729

二、形成更为完整的自治概念731

(一)重新确认自治的历史地位732

(二)共盟对唯技术主义和恢复“资本——关系”倾向的加强的评价736

(三)明确确定商品生产的性质738

(四)社会变革的基本方向740

(五)1974年的宪法和1974年共盟的代表大会744

1985《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杜尚·比兰吉奇著;阿丹等译 198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