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测试》

目 录1

第一章 基本概念1

1.1 光纤的结构及光的传播1

1.2 衰减4

1.3 带宽5

1.4 光纤的特性要求8

第二章 衰减测量11

2.1 衰减和衰减系数的定义11

2.2 衰减测量注入条件12

2.3 切断法17

2.4 插入损耗法19

2.5 背向散射法23

2.6 光纤衰减的现场测试28

第三章 光时域反射计40

3.1 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的特点40

3.2 方向耦合器44

3.3 信号处理48

3.4 偏振光时域反射计54

3.5 相干式光时域反射计56

4.1 注入条件61

第四章 基带测量61

4.2 时域法63

4.3 频域法69

4.4 长距离光纤系统的带宽72

4.5 光纤带宽的现场测试73

4.5.1 单盘光缆的带宽测试74

4.5.2 中继段光缆线路总带宽的测试80

第五章 色散的测量82

5.1 色散的概念82

5.1.1 材料色散84

5.1.3 单模光纤的色散85

5.1.2 波导色散85

5.2 色散的测量86

5.2.1 相移法87

5.2.2 脉冲时延法98

第六章 截止波长的测量118

6.1 截止波长的物理概念118

6.2 截止波长的测量119

6.2.1 传导功率法119

6.2.2 模场直径法124

6.2.3 偏振分析法127

6.2.4 折射功率法130

6.2.5 远场法134

第七章 模场直径的测量139

7.1 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物理概念139

7.2 模场直径的测量139

7.2.1 横向偏移法141

7.2.2 传输场法148

7.2.3 改变接收或注入数值孔径法157

第八章 单模光纤偏振特性的测量161

8.1 引言161

8.2.1 单模光纤的双折射163

8.2 单模光纤的偏振特性163

8.2.2 偏振模色散167

8.2.3 消光比168

8.3 光纤拍长的测量169

8.3.1 直接观察法169

8.3.2 扭转法172

8.3.3 逐段剪断法176

8.3.4 偏振光时域反射计178

8.4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测量184

8.4.1 传输功率法184

8.4.2 相移法186

8.4.3 干涉法187

第九章 折射率分布的测量192

9.1 折射近场法192

9.2 近场扫描法198

9.3 反射法201

第十章 最大理论数值孔径的测量203

10.1 最大理论数值孔径的定义203

10.2 折射近场法207

10.3 远场法208

10.4 远场光斑法210

11.1 折射近场法测几何尺寸参数212

第十一章 几何尺寸参数的测量212

11.2 近场法测几何尺寸参数218

11.3 四圆容差域法219

附 录222

附录1 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的色散公式222

附录2 式(6.8)的推导224

附录3式 (7.4)的推导227

附录4式 (7.10)和式(7.11)的等效性证明229

附录5式 (8.12)的证明230

附录6式 (8.15)的证明231

参考文献233

1988《光纤测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崇思,刘有信编著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光纤测量原理(1986 PDF版)
光纤测量原理
198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光纤通信( PDF版)
光纤通信
光纤理论(1985 PDF版)
光纤理论
1985
光导纤维光学(1986 PDF版)
光导纤维光学
1986
纤维结构测试技师(1985 PDF版)
纤维结构测试技师
1985
单模光纤测试方法专题译丛  第2册(1985 PDF版)
单模光纤测试方法专题译丛 第2册
1985
单模光纤测试方法专题译丛  第1册(1984 PDF版)
单模光纤测试方法专题译丛 第1册
1984
光纤光缆技术( PDF版)
光纤光缆技术
毛纤维缩绒性测试(1988 PDF版)
毛纤维缩绒性测试
1988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棉纤维成熟度测试(1990 PDF版)
棉纤维成熟度测试
1990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光导纤维(1984 PDF版)
光导纤维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激光与光纤(1987 PDF版)
激光与光纤
1987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及测试(1998 PDF版)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及测试
1998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光纤通信(1987 PDF版)
光纤通信
1987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光纤理论与测量(1988 PDF版)
光纤理论与测量
1988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