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风云录 从榆关事变到七七抗战》求取 ⇩

前言页1

第一章 长城抗战的序幕——榆关抗战1

一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出台1

二 风云紧急的山海关前线10

三 榆关前线中日两军的态势15

四 中日两军鏖战榆关19

五 石河西岸的防御战28

六 榆关炮声所唤起的新形势33

第二章 热河的陷落43

一 日本宣称“热河是满洲国的一部分”43

二 摇摆不定的热河当局49

三 关东军策划进攻热河之战54

四 蒋、张对热河抗战的方针59

五 热河中国守军的溃败64

六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一个恶果71

七 蒋介石北上和张学良下野78

第三章 长城各口中日两军的鏖战82

一 何应钦的长城作战部署82

二 关东军发起对长城各口的进攻87

三 冷口、界岭口之战92

四 喜峰口、罗文峪之战97

五 古北口保卫战104

六 南天门与兴隆之战107

第四章 滦河东西与平北之战113

一 长城各口失陷后的华北军事态势113

二 滦东地区之战117

三 冷口的陷落122

四 进出滦河东西125

五 “以战逼和”的“关内作战”128

六 新开岭、南香峪、石匣、九松山之战131

七 滦西之战133

八 遵化、怀柔之战136

九 长城抗战的历史地位140

第五章 华北停战谈判与《塘沽协定》147

一 从蒋介石的“四不”方针到汪精卫的“两面”政策147

二 国民政府谋求对日妥协的活动150

三 蒋介石、汪精卫探求停战议和之路154

四 日军的“内变策应”与武力逼和159

五 黄郛、何应钦主持下的停战交涉163

六 《塘沽协定》的签订173

七 对待《塘沽协定》的两种态度177

第六章 异军突起的察哈尔抗战183

一 抗日救亡潮流日益高涨183

二 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抗日反蒋斗争186

三 冯玉祥与中共的再度合作188

四 筹组抗日同盟军192

五 抗日同盟军崛起于张垣196

六 收复沽源、多伦之战203

七 蒋汪政府“双管齐下、彻底解决”的方针208

八 方振武、吉鸿昌转战长城内外218

第七章 北平谈判与关内外通车通邮224

一 从“焦土外交”到“协调外交”224

二 分割华北的计划230

三 所谓“接收战区”236

四 黄郛、何应钦与冈村宁次的北平会谈245

五 关内外“通车”和长城各口“设关”253

六 “撤邮”与“通邮”262

七 中日通邮谈判270

一 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的觊觎277

第八章 “内蒙自治”与《秦土协定》277

二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殖民统治284

三 以察哈尔、绥远为目标的“内蒙工作”289

四 察东事件297

五 大滩会谈304

六 张北事件310

七 《秦土协定》和《张松协定》314

第九章 “分离华北”与“何梅协定”319

一 走向大规模侵略战争319

二 冈田内阁和军部分离华北的政策323

三 东京和南京同唱“中日亲善”328

四 南京当局的“睦邻敦交”338

五 日军挑起河北事件342

六 何应钦与日方的四次交涉349

七 “何梅协定”的成立359

八 一个特殊形式的“协定”366

第十章 “华北自治运动”与冀察政委会373

一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373

二 从多田骏的“声明”到川岛的“华北自治案”380

三 双管齐下的“华北自治运动”383

四 策动宋哲元出主“华北自治”388

五 由“高度自治”到“轻度自治”392

六 殷汝耕组成“冀东防共自治政府”398

七 全国同声诛讨冀东傀儡政权403

八 南京政府处理华北问题的四项决定406

九 “特殊化”的冀察政委会413

第十一章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扩张420

一 “华北经济工作”方案420

二 兴中公司的出台428

三 南京政府与“华北经济提携”430

四 日本与冀察当局交涉经济提携435

五 日益加剧的经济扩张439

第十二章 “蒙古军政府”成立与百灵庙起义448

一 关东军“对内蒙施策要领”448

二 三位一体的侵略工具452

三 第二个傀儡政权——“蒙古军政府”457

四 百灵庙保安队武装暴动462

第十三章 全国抗战之先声——绥远抗战469

一 绥远抗战格局的形成469

二 绥远前线的军事部署474

三 红格尔图战役478

四 百灵庙战役484

五 收复锡拉木楞庙之战491

六 绥远抗战在军事上的总结495

一 “广田三原则”的出台503

第十四章 中日“调整国交”谈判503

二 蒋作宾与广田弘毅东京会谈510

三 东京谈判的继续514

四 南京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开始519

五 张群与有吉、有田的南京谈判526

六 张群与川越的八次会谈529

第十五章 卢沟桥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539

一 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39

二 冀察政权对日态度的变化545

三 佐藤外交——大战的准备552

四 南京政府向着抗战方向转变558

五 南京当局调整内外政策562

六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568

七 冀察当局徘徊于和战之间576

八 南京政府决策对日抗战581

后记592

1993《长城风云录 从榆关事变到七七抗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余子道著 199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