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风云录 从榆关事变到七七抗战》
作者 | 余子道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93 |
出版时间 | 199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69425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23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第一章 长城抗战的序幕——榆关抗战1
一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出台1
二 风云紧急的山海关前线10
三 榆关前线中日两军的态势15
四 中日两军鏖战榆关19
五 石河西岸的防御战28
六 榆关炮声所唤起的新形势33
第二章 热河的陷落43
一 日本宣称“热河是满洲国的一部分”43
二 摇摆不定的热河当局49
三 关东军策划进攻热河之战54
四 蒋、张对热河抗战的方针59
五 热河中国守军的溃败64
六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一个恶果71
七 蒋介石北上和张学良下野78
第三章 长城各口中日两军的鏖战82
一 何应钦的长城作战部署82
二 关东军发起对长城各口的进攻87
三 冷口、界岭口之战92
四 喜峰口、罗文峪之战97
五 古北口保卫战104
六 南天门与兴隆之战107
第四章 滦河东西与平北之战113
一 长城各口失陷后的华北军事态势113
二 滦东地区之战117
三 冷口的陷落122
四 进出滦河东西125
五 “以战逼和”的“关内作战”128
六 新开岭、南香峪、石匣、九松山之战131
七 滦西之战133
八 遵化、怀柔之战136
九 长城抗战的历史地位140
第五章 华北停战谈判与《塘沽协定》147
一 从蒋介石的“四不”方针到汪精卫的“两面”政策147
二 国民政府谋求对日妥协的活动150
三 蒋介石、汪精卫探求停战议和之路154
四 日军的“内变策应”与武力逼和159
五 黄郛、何应钦主持下的停战交涉163
六 《塘沽协定》的签订173
七 对待《塘沽协定》的两种态度177
第六章 异军突起的察哈尔抗战183
一 抗日救亡潮流日益高涨183
二 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抗日反蒋斗争186
三 冯玉祥与中共的再度合作188
四 筹组抗日同盟军192
五 抗日同盟军崛起于张垣196
六 收复沽源、多伦之战203
七 蒋汪政府“双管齐下、彻底解决”的方针208
八 方振武、吉鸿昌转战长城内外218
第七章 北平谈判与关内外通车通邮224
一 从“焦土外交”到“协调外交”224
二 分割华北的计划230
三 所谓“接收战区”236
四 黄郛、何应钦与冈村宁次的北平会谈245
五 关内外“通车”和长城各口“设关”253
六 “撤邮”与“通邮”262
七 中日通邮谈判270
一 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的觊觎277
第八章 “内蒙自治”与《秦土协定》277
二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殖民统治284
三 以察哈尔、绥远为目标的“内蒙工作”289
四 察东事件297
五 大滩会谈304
六 张北事件310
七 《秦土协定》和《张松协定》314
第九章 “分离华北”与“何梅协定”319
一 走向大规模侵略战争319
二 冈田内阁和军部分离华北的政策323
三 东京和南京同唱“中日亲善”328
四 南京当局的“睦邻敦交”338
五 日军挑起河北事件342
六 何应钦与日方的四次交涉349
七 “何梅协定”的成立359
八 一个特殊形式的“协定”366
第十章 “华北自治运动”与冀察政委会373
一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373
二 从多田骏的“声明”到川岛的“华北自治案”380
三 双管齐下的“华北自治运动”383
四 策动宋哲元出主“华北自治”388
五 由“高度自治”到“轻度自治”392
六 殷汝耕组成“冀东防共自治政府”398
七 全国同声诛讨冀东傀儡政权403
八 南京政府处理华北问题的四项决定406
九 “特殊化”的冀察政委会413
第十一章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扩张420
一 “华北经济工作”方案420
二 兴中公司的出台428
三 南京政府与“华北经济提携”430
四 日本与冀察当局交涉经济提携435
五 日益加剧的经济扩张439
第十二章 “蒙古军政府”成立与百灵庙起义448
一 关东军“对内蒙施策要领”448
二 三位一体的侵略工具452
三 第二个傀儡政权——“蒙古军政府”457
四 百灵庙保安队武装暴动462
第十三章 全国抗战之先声——绥远抗战469
一 绥远抗战格局的形成469
二 绥远前线的军事部署474
三 红格尔图战役478
四 百灵庙战役484
五 收复锡拉木楞庙之战491
六 绥远抗战在军事上的总结495
一 “广田三原则”的出台503
第十四章 中日“调整国交”谈判503
二 蒋作宾与广田弘毅东京会谈510
三 东京谈判的继续514
四 南京政府对日政策转变的开始519
五 张群与有吉、有田的南京谈判526
六 张群与川越的八次会谈529
第十五章 卢沟桥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539
一 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39
二 冀察政权对日态度的变化545
三 佐藤外交——大战的准备552
四 南京政府向着抗战方向转变558
五 南京当局调整内外政策562
六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568
七 冀察当局徘徊于和战之间576
八 南京政府决策对日抗战581
后记592
1993《长城风云录 从榆关事变到七七抗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余子道著 199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七七事变
- 1998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
- 从 九一八 到 七七
- 1949
-
- “七·七”抗战
- 1982
-
- 从七七到八一五
- 民国37.10 东北书店
-
- 从九一八到七七
- 1949.08 新华书店
-
- 从“九·一八”到“七·七”
-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
- 从九·一八到七·七
- 1950 中南新华书店
-
- 从“九一八”到“七七”
- 前锋报社
-
- 从“九一八”到“七七”
- 群众书店
-
-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 大众出版社
-
-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