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
作者 | 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主编;冯天瑜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66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1002932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063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论1
一、解题1
二、善恶并举、苦乐共进的现代化1
三、阴阳平衡观和东方智慧1
四、历史反思与文明对话1
第一章现代文明的历史观照21
第一节 人类文明史鸟瞰21
一、人类史和文明史21
二、文明的概念21
三、“轴心时代”文明的形成与精神遗产21
四、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21
四、“世界体系”的理论37
三、西方文明的现代转型37
二、东方文明:从文化的先进到现代化的后进37
一、“现代化”释义37
第二节 文明的现代转型37
第二章现代病的反思历程63
第一节 近代西方学者的反思63
一、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的质疑63
二、史学家的警悟63
第二节 现代思想和艺术的批判69
一、“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论争与互补69
二、后现代文学艺术对“机器文明”的针砭69
第三节 东方智慧的再发现75
一、西方学人对东方智慧的思考75
二、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论战75
三、新儒家对现代文明的回应75
四、道家思想的新阐发75
第三章人与自然:依附·对立·协调90
第一节 农业文明阶段的天人关系91
一、古代农业对自然的依赖91
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91
三、天人相分,天人相胜91
第二节 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97
一、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力学97
二、工具理性:征服自然的锐利武器97
三、自然对人类的回敬97
第三节 当下人类之痛定思痛112
一、《寂静的春天》的刊行112
二、罗马俱乐部112
三、联合国的忠告:《只有一个地球》112
二、“民胞物与”的现代诠释118
一、天人协调:新动力、新境界118
第四节 天人关系的新追求118
第四章知识与道德127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回顾128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六艺”之教与“君子”陶冶128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合格公民的培养”128
三、中古教育:科举制与宗教养习所128
四、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教育体制128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误区141
一、危险和警告141
二、应试教育:失重的竞争141
三、德、智、体、美的畸轻畸重141
四、知识面狭窄的偏向141
四、新时代的大教育观151
三、汲纳昔贤精华,建立健全育人观151
二、科学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151
第三节 造就全面发展的“现代人”151
一、现代文明对人的全面要求151
第五章谋求人际间的亲和关系168
第一节 人伦关系的历史状态168
一、血缘·职缘·地缘——各文明人伦关系的不同特点168
二、从身分到契约——人伦关系的现代转型168
第二节 人的异化与现代人际关系的疏离182
一、人生如战场182
二、物欲淹没亲情182
三、天涯若比邻比邻若天涯182
二、仁与兼爱196
四、多元种族的和睦196
三、家庭的重建196
一、博爱与悲悯196
第三节 呼唤人伦亲和196
第六章利益与道义212
第一节 义与利的分合辨证212
一、马斯洛与管子:人类需求分层说212
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义利之辨212
三、欧洲古代及中世纪的财富与道德之辨212
四、近代功利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其流弊212
第二节 仁富并举义利双行233
一、“正德、利用、厚生”与“庶之、富之、教之”233
二、求利即义——新教伦理的义利统一观233
三、《论语加算盘》:现代东亚的义利互动论233
四、以义制利,见义思利233
三、法治功能的局限250
二、近代法治的确立及其现代改革250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50
第一节 法治对社会的控驭250
第七章法治与德治250
第二节 道德教化对人心的规范264
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64
二、正心与修身264
三、道德并非万能264
第三节 明政刑,善教化,他律自律之相辅相成272
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72
二、君子慎其独272
三、循礼,遵法,守德,合情272
第八章民主与权威285
四、现代西方政治在民主与权威两极间的徘徊286
三、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及拓展286
二、作为历史特例的希腊城邦民主制286
一、古代及中世纪君主制的普世性286
第一节 民主思想及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286
第二节 保持民主与权威间的适度张力306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306
二、宽猛相济,惠威兼行——管理者权威的树立306
三、“五伦”的双向性要求:上下协调、良性互动306
结语327
一、对前景的估量与应对327
二、“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27
三、可持续发展的哲理之源327
四、东方智慧的潜能和限制327
五、阴阳平衡与可持续发展327
后记352
引用和参考书目356
1999《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东方智慧的历史启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主编;冯天瑜等著 1999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可持续发展论
- 1998 九州图书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论
- 1997年03月第1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北京:红旗出版社
-
- 小发明的启示
-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三国智慧的启示
- 1990.0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 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英文版
- 199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
- 历史的启示 道德篇
- 1990 天津:新蕾出版社
-
- 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二年级
- 1999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概论
- 199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评估
- 1999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 环境监理理论与实践
- 199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智慧的启发与培育
- 1978 复文图书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
- 1997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 常州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 199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可持续发展 新的文明观
- 1999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