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 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
作者 | 李锐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55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720944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919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我的父亲4
童年琐忆·哭灵18
童年琐忆·一张照片父亲李积芳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加入同盟会,与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同为第一批会员。母亲能到启明女校读书,当然是由于父亲的极力支持。18
母亲很聪明,文言作文在班上总是第一名,还跟着父亲学会做诗,互相吟和。父亲回国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21
国会解散期间,曾专营商矿,不问政事。他病逝时,李锐不满五岁。父亲虽做过不小的京官,但为人清正,因而“身后萧条”。21
投笔从戎·延安六年21
投笔从戎的三天26
珞珈山30
五味俱全的延安六年李锐性格耿直,无论利害关系如何,他看不惯的就要讲。在延安与人创办《轻骑队》墙报,因文风尖利而轰动延安。30
经胡乔木推荐,毛泽东期期必看。受康生迫害,在“抢救运动”中李锐被关进延安的监狱——保安处,受到严重的刑讯逼供。30
历经一年零三个月,经周恩来过问后出狱。32
“大跃进”期间三次上书毛泽东毛泽东听到李锐说他“不到黄河心不死”,不仅不以为意,还笑了起来。毛泽东说:李锐写了三封信给我。51
回忆热河办报(节选)痛说“大跃进”51
我看这人算是好人,有点头脑,就是胆小。他大声地问:李锐来了吗。坐在会场最后一排的李锐只好站了起来。毛说,你坐在后面干什么?65
你坐到前头来嘛!你写的东西有“骨头”没有“肉”,你给我点“肉”吃嘛!你给我写了三封信,给我很大帮助,我很感谢你,是共产党感谢共产党。65
毛泽东号召大家学海瑞。胡乔木提醒说,实际上还是要求不要出海瑞。65
“大跃进”失败的教训何在?65
毛泽东鼓动“大跃进”说:“这是一种责任,历来自诩的地大、物博、人多,你有那么多的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65
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65
毛泽东所导演的“大跃进”,大大超越了中国经济、政治所提供的舞台,因而不能不归于失败的命运。65
大跃进”作为人们对历史的“主观超越”,已经由历史来证明是办了蠢事。65
但是,如果我们不对这种错误的主观意志论和不负责的政治随意性加以彻底清算65
那么我们还会不会再干类似的蠢事,我们这个民族还会不会再次陷入类似的“狂热”,这个问题似很难作肯定或否定的答案。65
亲历庐山会议76
庐山会议始末106
直接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政治体制上的弊端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推动了个人崇拜的发展;不仅直接造成三年严135
7月23日,毛泽东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极其严厉的批判和斗争。庐山会议的严重政治后果,表现为“阶级斗争”理论的升级;135
鼐美眩现氐氖牵准抖氛蜕缁嶂饕甯锩砺塾胧导拇砦蠓梗沼诘贾率辍拔幕蟾锩钡哪诼摇G爻翘鞍四135
庐山会议的教训1959年7月日夜,毛泽东找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去谈话。毛说,1958年有些事他有责任,提倡敢想敢干,也有胡思乱想,引起唯心主义。因此不能全怪下面和各个部门。135
否则,人们会像蒋干一样抱怨:“曹营之事,难办得很!”他说:“郑州会议后,我开始右倾。打麻将13张牌,基本靠手气。”135
入此149
封窗149
静与闲149
安家149
苦吟150
1975年5月30日出狱离京150
我还越活越年轻1967年11月关入秦城不久,就听到楼下有锤凿墙板的施工声响,随后又从高窗窗外见到高架起重机的长臂,这就更证实了我的猜想:定是“粥少僧多”。150
牢房门的上端有个钱眼大小“观察孔”,巡逻哨兵每隔一分钟要窥看一下。擦身,气功,这些活动哨兵不干涉,但一跑步、旱游起来,就会惹起一些哨兵的训斥。由于门是上锁的,他们进不来,我仍我行我素,有时也解释两句。151
有一次,一个哨兵打开小方门,命令我过去,待我面对面时,竟吐了我一脸唾沫。治水情结与三峡工程大争论151
大力发展水电和修建三峡水电站的问题毛泽东多年来听了林一山的话,想上三峡(因此写了“高峡出平湖”词)。会上他听说李锐是反对派,于是把林、李二人都找去。151
大家为李锐捏了把汗。可是,听完二人当场的说明,又命各写一篇长文(李锐的“长文”即本文)之后,便采纳了李的意见。151
由此可见,只要言之有理,个别问题他还是听得进意见的。毛泽东决定水利、电力两部合并,要李锐做他的兼职秘书。155
周恩来带队查勘三峡记周恩来查勘三峡时说:“三峡是千年大计,对问题只谈一面,很容易走到片面,为三峡搞得更好,还是可以争论的,因为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155
这自然同周恩来当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实事求是精神分不开。直到周恩来、毛泽东去世之前,不论有关方面怎样催促三峡上马,他们再没有就三峡何时开工有过首肯之事。171
在三月召开的中央成都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关于三峡的决定,李锐在第四项防洪措施的起草中,在最后加了一句话:“要防止等待三峡工程和有了三峡工程就万事大吉的思想。”171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头来看,许多决定和文件如过眼烟云,而关于三峡的这个决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171
陪周总理视察新安江194
访苏杂忆、忆外友201
如何保证优先发展水电203
三峡工程定案后答记者问为解决长江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问题,总应当有几个不同方案来比较论证吧。203
皇帝选妃,总不能就让一个美女做对象吧,总得有若干个美女让选择吧。203
现在的论证是“孤证”,只是就三峡大坝的高程证来证去而已。造成几十年来三峡“孤证”的原因,根本在有关部门的防洪指导思想不对头。203
三峡工程只能控制川水,根本不能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长江每年有6.7亿吨泥沙,(防洪)库容200亿立方米,约40至50年必然淤死。203
治标先治本。长江防洪应先治理上游,从上到下着手。211
在中国水电学会“四大”上的讲话228
谈1998年长江洪水问题中央组织部工作剪影233
请读《胡杨泪》中国古代就把“野无遗贤”当作治世的一个标志。封建政权,中央六部,以吏部为首呵。233
那种随意定人“成分”,随意把人列为专政对象,随意剥夺他人公民权利的现象,相信今后可不再出现。233
但是,要消除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压制人才的现象,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全面地、彻底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们确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240
后来又在延安搞“抢救运动”。幸亏有毛泽东的九条方针,才没有再开杀戒。建国后,“镇反”和“三反、五反”中的冤假错案,情犹可说。246
随后的“潘汉年事件”、“胡风事件”,到反右派,反右倾,四清,最后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遍地敌情,如山冤案,直到国家主席、三军元帅、第一书记,都难幸免。246
尽快起用一代新人246
深入研究一些有关党史的问题分清敌我友,掌握真正的敌情,这仍然是今后的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抗战初期,康生在党内大搞所谓肃托,华北各地不知错杀了多少共产党员。246
敌情观念如此登峰造极,除开新的国际环境、内部情况254
等复杂原因和错误认识外,确有其“左”的历史渊源。研究毛泽东254
毛泽东早年的道路父亲的专制和刻薄,塾师的体罚和不讲理,使得这个从不愿受约束的少年养成特别倔犟而好自行其是的性格,在家中有过“忤逆不孝”的抗争,在学塾有过“不服管教”的行为。254
由于以强抗顽,据理辩驳,他总得胜利。看来,从劳动到说理,他都是从不服输且好胜到底的。254
他是一个我行我素不受束缚的人,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很被学校当局欣赏,他还是从那呆板的课堂生活中退出来,跑到图书馆狼吞虎咽了半年,读自己爱读之书。254
读书是他一生最大嗜好。一个好教师、好报人(主笔兼编辑兼记者),这两者是他的生平志愿。254
他来自下层,熟悉下层,不是书香子弟,而是农民的儿子,同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他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善于独立思考,多谋善断,决断专行,尤好自行其是。254
包括从青少年时期就投身推翻封建统治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也难得摆脱传统的束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个人崇拜的既成事实。268
如果他有足够的民主作风,党内和国内有正常的民主生活,他自己不怕认输,不怕下“罪己诏”,有“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的气慨,应当说,在“大跃进”失败之后是不难纠正失误的。268
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夺取战争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时,毛泽东驾驭矛盾,指挥若定,是何等游刃有余;可是领导现代经济活动却相形见绌,这些陌生规律过于复杂,非其所长。268
随着个人崇拜的发展,最后促成毛泽东可以随意实行个人专断。268
把战争年代的经验神圣化,绝对化,完成不顾实际情况,不顾条件的变化,到处照搬照用必然在现实生活中碰壁:此路不通。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就带有这种浓厚的狭隘经验主义色彩。268
在我们这个根本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很自然地把毛泽东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谁都衷心乐意高唱《东方红》268
但其基本办法,仍是“六经注我”,即利用或改造前人的思想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268
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形成的原因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极广,经史子集、笔记小说、诗词歌赋,无不在其视野之内;在当代领导人中,罕有其匹。268
研究毛泽东,学习毛泽东,鉴戒毛泽东,是当代也是后代中国人的任务。268
他晚年来源于“左”的教条和主观盲动的错误,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无法为之掩饰,正好引为鉴戒。毛泽东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经验与教训,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286
韶山谒毛泽东铜像316
中国革命的回顾——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讲话317
关于中国革命的若干看法——1993年在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的讲话心中的人物329
《刘少奇百年祭》序337
学习彭德怀,做真正的人341
帅大姐期颐大庆347
想念你啊,文立徵351
怀念田家英357
怀丁玲364
黎澍十年祭黎澍说:历史要站得住,必须讲的是真正的事实,写出来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是真实的,推翻不了的。364
跟着现实政治的风向团团转,那就不可能写出一部大家都承认的可信的历史。我们议论过“兴无灭资”的口号,因为80年代中还有主管宣传的人坚持这个口号。364
在宣传鼓舞我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敢于揭露我们消极不健康的现象,是一个政党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这些话说得多么好多么中肯啊!374
以‘革命’的极左面目,放肆地反对改革开放。”又说:“新闻媒体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缺点。374
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可以写,也可以保留,但不能搞小圈子,背着大家写一些同党的路线唱反调而又不敢具名的文章。374
项南,真不忍言别呵!项南说:“我党全部历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但也犯过极其严重的左的和右的错误。为害最烈的是‘左’,而不是右共产党员要光明磊落374
黎澍以为这是一个彻底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提这个口号的人连《共产党宣言》都没有读过,很可能还是从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脱胎而来。374
这是我们尊敬的朋友项南留在这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世界的最后声音,也可以说是他的政治遗嘱啊!活在人心便永生——悼念耀邦393
序《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当代历史要揭开新的一页,仍有两大难题待解决,即“两个凡是”和如山冤案。393
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是一场旋乾转坤的搏战,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众所周知,为这场搏战、这场革命打先锋的是胡耀邦。393
当时,他先后在宣传和组织领导岗位上,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办好了这两件大事。398
同耀邦的诗交李锐1982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后,同耀邦同志开始直接往来。感到他很是平易近人,可以随便交谈。398
多年来,同党内居高位者接触颇多,使李锐有如此感觉的,除黄克诚外,耀邦是第二人。耀邦是一个富于感情的真诚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失天真的人,他胸无城府,总是以善心待人。398
1988年9月间,他让人送来三首诗,要李锐修改。第一首强改为五言排律,除首两句外,都不如原作。第二首作者借巫山神女之口,一气呵成,修改的反添了个要查出典的啰唆句。398
作旧诗需要一些旧学基础,这方面耀邦虽非行家,但从这两首纯矗右饩场⑽锵蟆⑶樵吹角泊省用韵,确是古风,读起来琅琅上口。398
有些老同志也喜欢作旧诗,但语多概念,缺乏诗意,不合格律倒是次要的,被人称为“老干部体”。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400
黄山小集407
五台山抒怀408
雨中登黄狮寨411
云岗“左”祸——无尽的忧与思411
重读《不要害怕反对意见》414
封建遗毒和“左”的顽症417
根深蒂固的还是“左”419
想起《旧事新谈》风波李锐的《旧事新谈》在光明日报刚刊出三篇,就有一位从来威风凛凛的老将军,拄着拐杖,来到中南海,没有见到要见的人,由秘书接待。419
老将军拿出光明日报5月7、8、9日载的三篇文章,指给秘书看,并很生气地说:“看了这三篇文章,我火气很大!425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把现在比作大跃进时期。”“现在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把生产停下来,这样做不好。我准备给总理写个报告。”425
并嘱咐:“你把我的话报告耀邦同志、启立同志,你就说我火气很大。”总书记和总理对此“火气”的批示,报社的同志也给了李425
锐一份。李锐“早岁曾知世事艰”,深深知道,这种“火气”而且“很大”,是惹不起的。《旧事新谈》就此夭折。425
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关于防“左”的感想与意见——列席十五大的书面发言中顾委撤销后,很少讲话的场合。425
趁这次列席十五大的机会,本着知无不言之旨(却难言尽),就回顾历史谈一点感想和意见。李锐已逾80,自感来日无多,以后这样的机会恐也难得了。425
党的76年历史中最难改的错误是什么?一个字,“左”。“左”的阴魂从未散去。1978年后,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基本结束了自己整自己的漫长历史。425
但是积习犹存,余波未息,“左”王、“左”爷们时有表演。如借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整得周扬抑郁而死;425
后来还演化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大搞了28天,才被制止。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近20年来,与之相对的种种“左”的干扰始终没有停止过。437
列席十五大有感八十行吟气浩然449
五十自寿451
六十自寿451
七十自寿454
1998《直言 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锐著 1998 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李兴锐日记
- 1987 北京:中华书局
-
- 李锐文集 毛泽东的晚年悲剧 卷二
- 1999
-
- 李锐往事杂忆
- 1995
-
- 李锐文集 卷二 毛泽东的晚年悲剧
- 1999
-
- 二十六年的苏联与中国
- 胶东新华书店
-
- 李锐往事杂忆
-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李锐诗文自选集
-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 六十年思绪
- 1995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
- 李锐反“左”文选
- 1998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 李锐往事杂忆
- 1995 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
-
- 六十年的变迁
- 198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李锐日记 出访卷
- 1998 北京:作家出版社
-
- 龙年的忧虑
- 1989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李锐其人
- 199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