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改革·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作者 | 张永桃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61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6025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871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绪论1
第一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6
一历史必由之路16
近代中国的沉沦16
英雄四起的年代21
拯救中国之路29
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35
二伟大的历史性胜利35
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9
历史的步伐不会倒走46
三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53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53
历史的重任和时代的挑战56
第二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8
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58
社会主义大厦的科学设计师58
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65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73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再认识79
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79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再认识88
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再认识9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0
社会主义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100
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103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106
要求和最终结果112
打开社会历史迷宫的钥匙112
一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112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12
从列宁的一个著名定义谈起11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19
社会主义是姓“穷”还是姓“富”?123
二探求和驾驭生产力运动的规律125
生产力要素的系统分析125
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可以划等号吗?131
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135
地平线上闪过“经济地震”的蓝光137
三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推进生产力发展137
“冲浪运动”与“英国病”141
“制高点”、“突破口”和“迂回战术”145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149
一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149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149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151
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157
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162
“七五”时期的奋斗目标164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166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166
坚持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的基本平衡169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173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175
社会主义工业的现代化175
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179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化的关键185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189
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92
第五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模式192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华民族新腾飞的需要192
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195
改革是经济腾飞的需要198
二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经济体制的理论201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01
建立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新体制206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209
划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依据209
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模式的分析比较211
选择改革目标模式的客观依据218
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220
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220
有步骤地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235
第六章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38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238
民主的含义和历史发展238
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性和虚伪性244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250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55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260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260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62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265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273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273
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法律化、制度化275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的条件277
一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82
政治体制的概念与内容28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282
旧政治体制的弊端287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90
二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298
探索和确定目标的重要性298
确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依据30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内涵306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3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3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及其重大意义317
人猿相揖别321
第八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21
一人类文明的历史回顾321
人之初322
野蛮和“吃人”的文明323
血和火交织的文明324
山外青山楼外楼328
二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330
地位和作用330
对文明的新认识330
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332
两翼振飞鹏程万里33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342
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智慧的皇冠342
美的魅力34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4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353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356
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360
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363
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内容365
四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365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70
五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73
建设中的几个关系37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73
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76
端正党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78
一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81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381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81
改善党的领导和改进党的作风384
二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390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阶阶390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393
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396
三 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401
八十年代的我国农民401
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404
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406
知识分子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409
四知识分子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409
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412
尊重知识和尊重知识分子417
第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42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422
锁国还是开放?422
历史的回顾:中国大门的几启几闭426
是遮遮掩掩的开放,还是全面的开放?430
二我国建设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433
从30年代的大危机说起433
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经济低速稳增436
苏东诸国经济改革已成大势439
第三世界步履维艰,南北关系矛盾重重441
“市场大国”与“经济强国”443
三我国建设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446
两个“万亿美元”与东西南北446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448
“缓和”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451
战争与和平454
四 中国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456
编后记460
1988《挑战·改革·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永桃主编 1988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解答
-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解析
- 1990.7 重庆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 1986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专题讲座
- 1988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问题
- 1986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 1991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问题
- 1995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 1997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探索
- 1992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 198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 198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改革开放答问录
- 199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 1993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解答
- 198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