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东关系史》求取 ⇩

前言页1

第一章 中东的战略地位1

第一节 特殊的地理条件1

地处三洲接合处1

两个海峡一条运河2

第二节 石油宝库4

丰富的石油资源4

西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5

两次石油供应危机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6

第三节 矛盾错综复杂7

教派林立7

民族繁多10

世界列强对中东的争夺11

第二章 沙俄对中东的扩张政策12

第一节 彼得一世的南下政策12

南下政策的设想和实质12

南下政策产生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13

为实现南下政策所进行的战争14

第二节 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彼得一世的南下政策17

对奥斯曼的第一次战争18

征服奥斯曼的第一个计划18

征服奥斯曼的第二个计划19

对奥斯曼的第二次战争19

征服波斯的印度计划20

附图21

一、1696—1796年俄国向中东扩张示意图21

第三节 十九世纪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扩张22

1806—1812年俄国对奥斯曼的第一次战争23

1828—1829年俄国对奥斯曼的第二次战争24

俄国插手奥斯曼和埃及的两次战争:俄军进占博斯普鲁斯海峡25

1853—1856年俄国对奥斯曼的第三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27

1877—1878年俄国对奥斯曼的第四次战争30

二、1721—1829年俄国和奥斯曼的争夺示意图32

俄国对波斯的两次侵略战争33

第四节 十九世纪俄国对波斯和阿富汗的侵略以及俄、英在中东地区的矛盾33

俄国对阿富汗的侵略35

俄国在中亚的军事行动36

英、俄对阿富汗的争夺37

第五节 二十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对中东的政策38

俄国镇压1905—1911年的波斯革命38

俄国三次试图夺占黑海海峡及其失败39

三、1846—1907年俄国和英国对中东争夺示意图4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在中近东的扩张43

第三章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对中东的政策45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东形势45

第二节 列宁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支持46

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和土耳其被肢解50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与凯末尔革命50

苏维埃政权对土耳其革命的支援52

色佛尔和约53

苏土友好条约54

亚美尼亚问题56

土耳其的胜利和洛桑条约58

苏土友好中立条约60

蒙特勒公约61

第四节 苏维埃政府与伊朗的关系62

十月革命对伊朗的影响63

苏伊友好条约65

第五节 苏维埃政府与阿富汗的关系68

苏阿友好条约69

苏阿互不侵犯条约70

第六节 苏维埃政府在阿拉伯国家的活动72

第一节 苏联参加同盟国以前的中东局势75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中东的活动75

土耳其倾向德国75

阿富汗在苏德之间保持中立76

伊朗发展与德国的友好关系76

中东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77

第二节 苏英军队占领伊朗78

伊朗在大战爆发后的战略地位78

苏、英出兵占领伊朗79

美国势力的插入82

德黑兰会议对伊朗主权的保证83

伊朗与苏联的矛盾84

第三节 苏联与土耳其的关系86

土德互不侵犯条约86

苏联与土耳其关系的恶化88

第四节 苏联与阿富汗的关系93

第五节 苏联进入阿拉伯世界94

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97

列强对中东的争夺97

第一节 战后的中东局势97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中东政策97

第二节 战后苏联对中东的政策98

支持中东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98

支持中东各国人民的民主运动99

苏联扩大在中东的势力100

支持犹太人复国运动100

第三节 美国势力大规模进入中东101

从杜鲁门主义到巴格达条约组织102

美国对伊朗的渗透104

美国的新盟友——土耳其105

美国在阿富汗的挫折107

英、美对黑海海峡政策的变化108

第四节 苏联与土耳其关系进一步恶化108

苏土关系的恶化110

美国向土耳其渗透113

苏联对土耳其政策引起的后果114

第五节 苏联从伊朗的撤军115

苏联支持伊朗少数民族的“分裂活动”116

苏联从伊朗的撤军118

第六节 苏联支持巴勒斯坦分治计划123

英、美支持犹太复国主义124

苏联支持巴勒斯坦分治方案125

巴勒斯坦分治计划的实施129

犹太人-阿拉伯人战争的爆发131

四、联合国分治巴勒斯坦计划和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土地示意图134

第七节 针对苏联的军事联盟——从中东司令部到巴格达条约组织135

从《三国宣言》到“中东司令部”135

围堵苏联的“北层军事联盟”——巴格达条约组织139

第一节 苏联势力进入阿拉伯国家146

苏联势力进入埃及146

第六章 赫鲁晓夫时期的中东政策146

苏伊士运河危机151

苏联发展与叙利亚和也门的关系155

巴格达条约组织的瓦解,为苏联进入中东腹部打开了大门157

苏联反对英美干涉黎巴嫩和约旦内政159

苏联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162

赫鲁晓夫执政后期苏联在阿拉伯国家影响的扩大169

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对阿富汗外交政策的影响174

第二节 苏联在阿富汗影响的扩大174

赫鲁晓夫对阿富汗的两次访问176

苏联对阿富汗的经济和军事援助177

美国争夺阿富汗的失败179

阿富汗坚持中立政策180

第三节 苏联与伊朗关系的改善181

伊朗参加军事联盟对苏伊关系的影响182

苏伊关系的第一次改善186

苏联对土耳其政策的变化190

第四节 苏联与土耳其关系的松动190

赫鲁晓夫对土耳其的两手策略191

苏土关系的新局面194

第一节 苏联巩固在埃及的阵地200

第七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中东政策200

第二节 苏联加强对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影响203

苏联对伊拉克的渗透203

苏联对叙利亚的渗透204

第三节 苏联与伊朗、土耳其和阿富汗关系的改善207

苏伊关系的改善208

苏土关系的改善208

苏联对阿富汗的渗透和扩张209

第四节 苏联向非洲之角和红海地区的扩张210

苏联对非洲之角的扩张210

苏联对也门和民主也门的扩张211

第五节 苏联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212

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斗争212

苏联对巴勒斯坦政策的改变213

苏联与巴勒斯坦人的分歧216

纳赛尔逝世后埃及政局的变化219

第一节 苏埃关系的破裂219

第八章 苏联在中东的挫折219

苏联反对萨达特的政策,苏埃关系趋于恶化224

斋月战争及其影响230

苏联势力的最后退出237

第二节 伊拉克同苏联关系的变化241

经济转向西方242

武器来源多样化243

在阿拉伯问题上的分歧244

第三节 叙利亚与苏联的裂痕247

叙利亚同美国复交247

加强与西方的经济联系247

需要海湾国家的援助248

第九章 苏联出兵阿富汗250

第一节 阿富汗在苏联战略中的地位250

第二节 达乌德政权的可悲结局252

第三节 亲苏的塔拉基政权的垮台255

第四节 苏联出兵阿富汗257

五、苏联出兵阿富汗和阿富汗人民斗争形势图261

第五节 世界各国对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反应262

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应262

不结盟国家的谴责264

西方国家的反应265

阿富汗抵抗力量267

第六节 阿富汗人民的斗争267

阿富汗的战局268

第七节 卡尔迈勒政权的困境270

苏联的策略273

第八节 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各方设想273

联合国的调解活动274

巴基斯坦方案274

第一节 苏联向波斯湾的扩张277

第十章 苏联进逼波斯湾277

波斯湾的战略地位277

六、波斯湾石油供应示意图279

苏联对波斯湾的战略280

波斯湾国家对苏联的态度284

七、苏联向波斯湾扩张示意图285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289

苏、美在波斯湾军事力量的对比293

第二节 苏联与霍梅尼政权的关系295

霍梅尼政权对苏联的态度295

苏联对霍梅尼政权的政策299

苏伊经济关系的新发展305

第十一章 苏联对两伊战争和黎巴嫩危机的立场308

第一节 苏联在两伊战争中的立场308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308

八、伊朗、伊拉克边界示意图311

苏联在两伊战争中的政策和立场311

第二节 苏联在黎巴嫩问题上的立场314

一、苏联对黎巴嫩危机的态度314

黎巴嫩危机314

九、黎巴嫩形势图315

苏联的立场316

里根中东和平计划318

二、苏联对里根中东和平计划所采取的策略318

苏联对里根中东和平计划所采取的策略320

黎巴嫩内战322

三、苏联在黎巴嫩内战后影响的扩大322

苏联在黎巴嫩影响的扩大323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内部冲突326

第三节 苏联对巴解组织态度的变化326

苏联的态度发生变化328

附录331

一、大事记(1689—1984年)331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土耳其法律政治条约(1918年3月3日)370

二、条约370

波斯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条约(1921年2月26日)374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阿富汗友好条约(1921年2月28日)379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土耳其友好条约(1921年3月16日)381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土耳其友好中立条约(1925年12月17日)385

阿富汗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1926年8月31日)387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波斯保证中立条约(1927年10月1日)388

苏联和也门友好通商条约(1928年11月1日)390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阿富汗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1931年6月24日)392

联合王国、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同盟条约(1942年1月29日)394

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1943年12月1日)396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1971年5月27日)397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伊拉克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1972年4月9日)400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友好睦邻合作条约(1978年12月5日)4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1979年10月25日)405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1980年10月8日)409

1987《苏联中东关系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竞等著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苏中关系  1945-1980(1982 PDF版)
苏中关系 1945-1980
198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争夺中东  1958—1968年苏联和中东的关系 P306( PDF版)
争夺中东 1958—1968年苏联和中东的关系 P306
苏中关系 1945-1980(1982 PDF版)
苏中关系 1945-1980
1982
苏联的远东关系(1948 PDF版)
苏联的远东关系
1948
苏联对外关系( PDF版)
苏联对外关系
中苏关系动态(1947 PDF版)
中苏关系动态
1947
苏联怎样克服城乡关系(1950 PDF版)
苏联怎样克服城乡关系
1950
中苏关系史料(1950 PDF版)
中苏关系史料
1950 山东新华书店
苏联军队中的同志关系(1956 PDF版)
苏联军队中的同志关系
1956 时代出版社
争夺中东  1958-1968年苏联和中东的关系(1972 PDF版)
争夺中东 1958-1968年苏联和中东的关系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1979 PDF版)
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
1979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苏关系  1689-1989(1989 PDF版)
中苏关系 1689-1989
198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谋略论(1990 PDF版)
谋略论
1990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1996 PDF版)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
1996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苏联的远东关系(1948 PDF版)
苏联的远东关系
1948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