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 又名, 红学刍言》
作者 | 张毕来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知识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8 |
出版时间 | 198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0214·10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754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形象描述所体现的进步思想因素1
第一节 清初儒者关于三纲的议论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反映1
一、清儒立论以程朱为依据2
二、《红楼梦》中有关君臣之道的三个问题10
三、《红楼梦》中的孝道和严父慈母形象31
四、《红楼梦》中的夫妇关系所表现的男尊女卑思想46
第二节 《红楼梦》中的天命论和天人感应之说55
一、性情天生,湘云和翠缕的议论56
二、天人相与之际,怡红院海棠花的枯荣61
第三节 《红楼梦》形象描述中的进步的思想因素67
一、《红楼梦》形象描述给读者的总的印象68
二、青年男女们的生活情趣:发乎情而不止于礼义71
三、官僚制度的毒害;皇权与亲子恩情矛盾76
四、孝道妨碍婚姻自主,礼教扼杀爱情81
五、有关鬼神的形象描述中的批判因素88
第二章 《红楼梦》作者的文学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92
第一节 《红楼梦》环境和人物的社会根源92
一、作者所选择的环境的特殊性92
二、作者着意描绘的人物;类型和典型102
第二节 《红楼梦》的形象结构及其所体现的作者的艺术构思109
一、《红楼梦》形象结构的特点:雾里楼台112
二、一幅描绘封建贵族家庭的图画113
三、着意描述青年妇女形象;“红颜薄命”观点123
四、从典型性格的创造看作者的创作意图130
五、两种不同性质的悲剧和作者的家庭盛衰感139
六、三个惝恍迷离的故事的艺本效果146
七、太虚幻境:神仙家形式,杂家内容,弃儒逃禅的灵魂归宿153
第三节 我国小说史上的形象传统对《红楼梦》的影响168
一、我国小说体裁发展过程的大概情况168
二、《红楼梦》对小说史上几个带普遍性的问题的承继和发扬172
第四节 从清初学术流派学术风气和文化思想斗争形势看《红楼梦》190
一、清初统治者尊崇程朱而学人议论纷纭190
二、清初儒学的两个对立面:佛学与小说193
三、从经世致用学派和考证学派的学风看《红楼梦》199
四、清政府严禁小说而《红楼梦》广泛流行217
一、“读”和“论”的辩证关系230
第三章 我是怎样研究《红楼梦》的230
第一节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问题230
二、三种思想的分别研究234
第二节 形象分析的全面性观点和读者美感结构的客观根据问题237
一、形象描述的局部和整体239
二、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形象245
第三节 形象分析和形象分析中的历史观点252
一、实事求是,不脱离两方面的实际252
二、凭空立论,势必得出荒谬结论256
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266
第四节 我探讨《红楼梦》思想意义的一些观点方法268
跋276
1985《读《红楼梦》 又名, 红学刍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毕来著 1985 北京:知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红楼梦
- 1992 沈阳:沈阳出版社
-
- 我读《红楼梦》
- 1982年01月第1版
-
- 红楼梦
-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 红楼梦
-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 陈独秀传 下
- 1989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
- 红楼梦
-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
- 红楼梦导读
- 1991 成都:巴蜀书社
-
- 《红楼梦》选读
- 1987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
- 红楼梦
- 1998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
- 我读红楼梦
- 1982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红楼梦
- 2020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 红楼梦
- 1996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红楼梦
- 1995 长春:长春出版社
-
- 金陵琐事 2
- 1955 文学古籍刊行社
-
- 太极红楼梦 红楼梦梦中梦
- 1995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