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地理》求取 ⇩

一、领土和疆域1

(一)地理位置与国土疆界2

国土面积广大2

地理位置优越3

漫长的疆界线4

(二)行政区划6

政区的沿革与现状6

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7

(一)人口的历史与现状9

突破十亿大关9

二、人口和民族9

五分之三新出生,八亿人口在乡村11

(二)多民族的国家12

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12

人口密度与分布14

华侨,华人和华裔16

三、山河大势18

(一)地形轮廓18

阶梯状地势18

山多而高19

网格状地形21

大山和阴山山脉23

(二)巍巍群山23

昆仑山和秦岭山脉26

南岭山脉27

阿尔泰山28

祁连山29

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30

大兴安岭与太行山32

小兴安岭与长白山33

台湾山脉34

横断山脉35

(三)高原和盆地36

青藏高原37

内蒙古高原39

黄土高原42

云贵高原47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49

柴达木盆地55

四川盆地57

广西盆地62

(四)东部平原和东南丘陵64

东北平原64

华北平原68

长江中下游平原72

珠江三角洲76

东南低山丘陵77

四、复杂的气候81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81

大陆性气候82

季风气候83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86

纬度位置86

海陆分布88

青藏高原与季风89

冬季96

(三)四季天气与气候96

春季100

夏季102

秋季108

(四)热量、水分条件的地域差异与气候分区110

热量110

水分118

气候区划122

五、河流和湖泊125

(一)江河流水知多少125

(二)主要河流129

第一大河——长江129

黄河、淮河和海河140

东北的大江——黑龙江154

南方的大动脉——珠江156

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159

(三)众多的湖泊162

五大湖区162

主要淡水湖165

主要咸水湖170

六、海洋与岛屿172

(一)绵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172

海岸线变迁简史172

海岸类型173

岛屿类型176

(二)辽阔的海域180

渤海181

黄海182

东海183

南海183

(三)丰富的海洋资源184

海涂185

海洋生物186

海洋矿产187

海洋动力资源189

海洋空间资源192

七、生物与土壤194

(一)庞大的生态系统194

一个生生不息的物质能量流194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96

(二)中国植被类型及其分布199

森林200

草地204

(三)野生陆栖动物208

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208

保护动物资源211

(四)鱼类213

鱼区分布214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17

八、矿产与工业221

(一)开发矿藏,发展工业221

丰富的矿产资源221

由农业国变工业—农业国223

工业分布的变化225

(二)能源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29

世界能源大国之一229

煤炭——我国第一大能源232

“洋油”时代结束了238

二次能源——电力243

(三)金属矿产与冶金工业247

地下大铁仓247

从世界第二十六位跃居第四位250

主要大型钢铁工业基地252

发挥优势,发展我国的有色、稀有金属工业257

(四)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化学工业260

绚丽多彩的化工资源260

迅速发展的化学工业263

化学工业布局面貌264

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266

(五)机械工业——工业的心脏266

各类机械工业布局267

(六)建筑材料工业270

(七)轻纺工业273

同衣食住行息息相关273

蓬勃发展的形势273

主要轻纺工业部门275

九、农业284

(一)农业古国展新颜284

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284

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285

旧中国农业的衰败287

新中国农业的发展288

世界粮食大国291

(二)粮食作物291

主要粮食作物294

把粮食抓紧,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303

(三)经济作物307

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部门307

主要经济作物309

(四)森林资源与林业321

概述321

主要林区325

发展条件与现状特点331

(五)畜牧业331

草原牧业333

农区牧业336

半农半牧337

(六)水产业338

丰富多彩的水产资源338

水产业的恢复和发展339

海洋水产340

淡水水产343

(七)农业区域347

三条重要的界线347

四人农业区域350

十、交通运输业355

(一)发展概况355

(二)铁路运输359

地图上红色的路网359

沟通关内外的京哈、京沈、京通、京承——锦承线363

南北交通中枢——京广线363

东部沿海大动脉——津沪线364

沟通华北、西北的干线——京包、包兰线365

全国铁路网的横轴——陇海、兰新线366

稠密的东北铁路网367

飞越千山万水的云贵川铁路368

(三)水路运输370

内河航运370

海洋运输376

(四)公路、航空与管道运输380

纵横交织的公路网380

新中国的航空网383

管道运输384

附录386

我国各民族分布简表386

二十四节气日期表388

地质时代简表389

1986《新编中国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君德,陈永文编著 198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新编中国地理(1986 PDF版)
新编中国地理
198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新体中国地理(None PDF版)
新体中国地理
None
中国地理新志(1935 PDF版)
中国地理新志
1935
新编中国地图册(1999 PDF版)
新编中国地图册
1999
新中国的地理( PDF版)
新中国的地理
北京:商务印书馆
新撰中国地理  下(1985 PDF版)
新撰中国地理 下
1985
新中国地理(1954 PDF版)
新中国地理
1954 北京:地图出版社
新中国地理  上(1954 PDF版)
新中国地理 上
1954 北京:地图出版社
新编中国旅游地理(1996 PDF版)
新编中国旅游地理
1996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新编中国地价(1996 PDF版)
新编中国地价
1996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1995 PDF版)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
1995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1989 PDF版)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1990 PDF版)
新编中国经济地理
1990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新编(1992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新编
1992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地理新讲(1944 PDF版)
中国地理新讲
1944 实学书局